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上三叶氮素代谢和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双双 张敏 +6 位作者 付陈陈 徐东娜 史金平 毕经鑫 王文政 蔡瑞国 张保仁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为探究强筋小麦上三叶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及氮代谢酶活性、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对灌水量的响应,本研究选用中麦998和津农7号2个强筋小麦品种,分析了灌水量[春季不灌水(W_(0));春灌拔节水和开花水,每次250 m^(3)·hm^(-2)(W_(25));春... 为探究强筋小麦上三叶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及氮代谢酶活性、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对灌水量的响应,本研究选用中麦998和津农7号2个强筋小麦品种,分析了灌水量[春季不灌水(W_(0));春灌拔节水和开花水,每次250 m^(3)·hm^(-2)(W_(25));春灌拔节水和开花水,每次500 m^(3)·hm^(-2)(W_(50))]对强筋小麦氮代谢酶活性、上三叶氮素积累与转运、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生育时期,NR和GS活性、花前氮素转运量及花前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均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增加灌水量提高了籽粒、旗叶和倒二叶的NR和GS活性,但对倒三叶的NR活性影响不显著;W_(25)处理的旗叶开花期的氮素积累量和花前氮素转运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但倒二叶和倒三叶上述两个指标均以W_(50)处理最高;随灌水量的增加,蛋白质产量先上升后下降,籽粒产量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W_(25)处理的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阻力、延伸性和拉伸面积指标最优或位居第二。综上所述,拔节和开花期各灌水250 m^(3)·hm^(-2)有利于强筋小麦旗叶花前氮素积累及其向籽粒再分配,有利于蛋白质含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可改善籽粒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强筋小麦 上三叶 氮素积累与转运 籽粒加工品质
下载PDF
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上三叶光合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姜楠 邸玉婷 +4 位作者 徐克章 赵国臣 凌凤楼 武志海 张治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3-710,共8页
为了解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上三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植株上三叶净光合速率(Pn)、光合能力及叶源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抽穗期剑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对植株的... 为了解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上三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植株上三叶净光合速率(Pn)、光合能力及叶源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抽穗期剑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对植株的光合能力贡献最大,占单株总光合能力的42.45%,倒二叶占28.27%,倒三叶占15.69%。剑叶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的增加最小,倒二叶次之,倒三叶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倒三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与育成年代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剑叶和倒二叶的Pn、光合能力和叶源量与育成年代和产量的关系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吉林省47年来水稻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显著提高了植株倒三叶光合能力,但对剑叶光合能力的影响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改良 上三叶 光合能力
下载PDF
小麦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何丽香 傅兆麟 +1 位作者 宫晶 孙常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5期183-187,共5页
为了探讨灌浆期小麦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以49个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对上三叶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因型间、上三叶间、不同灌浆期间叶绿素含量均存... 为了探讨灌浆期小麦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以49个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对上三叶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因型间、上三叶间、不同灌浆期间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基因型间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上三叶叶绿素含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5月10日倒三叶、5月15日倒二叶和倒三叶、5月19日倒二叶和倒三叶与穗粒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月19日旗叶和倒二叶和5月24日上三叶(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与千粒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月10日倒三叶、5月15日倒二叶和倒三叶、5月19日上三叶(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和5月24日旗叶和倒二叶与穗粒重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5月10日旗叶外其他叶绿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对产量和品质性状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上三叶 叶绿素
下载PDF
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晓宇 张根 李守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7-1468,1498,共3页
[目的]了解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方法]选用10个优产小麦品种(系),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上三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小麦上三叶性状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等性状间的相... [目的]了解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方法]选用10个优产小麦品种(系),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上三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小麦上三叶性状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最后,建立了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最优多元回归分析方程。[结论]为西南地区小麦高产、稳产提供了参考,为小麦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上三叶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小麦上三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于经川 刘兆晔 +2 位作者 马淑丽 姜晓燕 李本超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对10个小麦品种(系)的上三叶长、宽、面积与穗粒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三叶宽、上三叶面积与穗粒数、穗粒重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选育穗粒数多、穗粒重高的品种必须有一定的上三叶宽和面积做保证;旗叶长与穗粒数、穗粒重呈... 对10个小麦品种(系)的上三叶长、宽、面积与穗粒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三叶宽、上三叶面积与穗粒数、穗粒重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选育穗粒数多、穗粒重高的品种必须有一定的上三叶宽和面积做保证;旗叶长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倒三叶长则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选育旗叶较长、倒三叶较短的小麦叶型,有助于提高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上三叶 穗粒数 穗粒重
下载PDF
小麦上三叶配置比例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兆晔 于经川 +2 位作者 牟春生 姜鸿明 丁晓义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83-186,共4页
选用不同株型、叶型的小麦品种 (系 ) 1 0个 ,研究了上三叶配置比例特点及与产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和选择效果。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品种 (系 )的上三叶配置比例各不相同 ,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长宽比值与产量呈正相关 ,旗叶与倒二... 选用不同株型、叶型的小麦品种 (系 ) 1 0个 ,研究了上三叶配置比例特点及与产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和选择效果。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品种 (系 )的上三叶配置比例各不相同 ,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长宽比值与产量呈正相关 ,旗叶与倒二叶、倒三叶的长度之比、宽度之比、面积之比与产量呈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上三叶配置比例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冬小麦生长后期上三叶性状与抗旱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7
作者 吴少辉 高海涛 +3 位作者 张学品 蒋桂花 杨洪强 王艳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试验利用20个旱地小麦品种,在育种圃种植模式下,对生长后期(挑旗期、抽穗期、半仁期、顶满仓期)上部三片叶的叶片含水量及其它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上三叶性状与抗旱性和产... 试验利用20个旱地小麦品种,在育种圃种植模式下,对生长后期(挑旗期、抽穗期、半仁期、顶满仓期)上部三片叶的叶片含水量及其它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上三叶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同一育种目标对上三叶的性状要求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叶片对抗旱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贡献也不同。叶片含水量和抗旱性之间直接效应不大;从整体上可以看出,上三叶越长、长/宽越大,抗旱性越强;旗叶叶片较窄且薄,倒二叶、倒三叶宽度较小是抗旱的理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长后期 上三叶 抗旱指数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沿海地区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探究
8
作者 胡洋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64-65,68,共3页
为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沿海地区小麦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效果,现以“扬麦16”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前、叶龄为6.5叶时喷施10%多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50%矮壮素水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均能有... 为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沿海地区小麦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效果,现以“扬麦16”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前、叶龄为6.5叶时喷施10%多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50%矮壮素水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均能有效缩短小麦植株基部第一节间和第二节间的长度,降低株高,增加上三叶的叶片宽度。其中,以每667 m2喷施10%多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50 g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且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小麦 株高 穗长 上三叶 产量 沿海地区
下载PDF
氮肥处理对新稻18号水稻产量及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5 位作者 薛应征 刘贺梅 张栩 孙建权 王和乐 胡秀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以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0、232.5 kg/hm2、255.0 kg/hm2、277.5 kg/hm2、300.0kg/hm2、322.5 kg/hm2和345.0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 以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0、232.5 kg/hm2、255.0 kg/hm2、277.5 kg/hm2、300.0kg/hm2、322.5 kg/hm2和345.0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至255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达最大,此氮肥水平下水稻上三叶的受光姿态较其他处理综合表现较好。从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上三叶的形态特征影响来看,倒二叶长受氮肥影响较大,倒一叶长受氮肥影响较小;倒一叶叶宽受氮肥影响较大,倒三叶叶宽受氮肥影响较小,说明氮肥处理对水稻叶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倒二叶叶长和倒一叶叶宽两个特性上。以水稻产量为因变量,叶片各形态特征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倒二叶叶长、倒一叶叶宽和叶面指数(LAI)与产量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0.996 2**),说明倒二叶叶长、倒一叶叶宽和叶面指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产量 上三叶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Effects of Ratio of Row Spacing to Intrarow Spacing on Yield and Top Three Leaves of Super High-yielding Early and Late Rice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洪鑫 彭春瑞 +5 位作者 雷享亮 袁展汽 肖运萍 刘仁根 胡启锋 张结刚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期52-56,101,共6页
Using a split plot design, super high-yielding early rice &quot;Zhongjiazao 17&quot;and &quot;Ganxin 203&quot; and super high-yielding late rice &quot;Ganxin 688&quot; and &quot;Wufengy-ouT025&quot; were taken... Using a split plot design, super high-yielding early rice &quot;Zhongjiazao 17&quot;and &quot;Ganxin 203&quot; and super high-yielding late rice &quot;Ganxin 688&quot; and &quot;Wufengy-ouT025&quot; were taken as materials with planting density the same at 312 000 hil s/hm2,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RS/IS (Ratio of row spacing to intrarow row spacing) on yield, top three leave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its relationship of them in 2011 and 201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ther early or late rice,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apparent utilizing rate of nitrogen were lower in RS/IS5.0 (40.0 cm &#215;8.0 cm) treatment, but yield of rice was higher in RS/IS2.0 (25.0 cm &#215;12.8 cm) treatment;grain numbers per spike of rice was more in RS/IS2.8 (30.0 cm&#215;10.7 cm) treatment, and thousand-grain weight of rice was higher in RS/IS1.3 (20.0 cm&#215;16.0 cm) treat-ment. For 4 varieties of early or late rice aforementioned, basal angle, opening an-gle and leaf area of 2nd leaf from top were larger in RS/IS5.0 treatment, and basal angle and opening angle were smal er in RS/IS2.0 treatment and leaf area smal er in RS/IS1.3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high-yielding early and late rice Ratio of row spacing to intrarowspacing Top three leaves Leaf morphology
下载PDF
江西早稻高产品种株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敏 黄国峰 涂北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9-12,共4页
以江西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1个高产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产量、产量构成、成穗特征、茎秆和叶片特征以及干物质生产等特征特性,并筛选出了陆两优996和金优463两个高产早稻品种。高产早稻品种... 以江西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1个高产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产量、产量构成、成穗特征、茎秆和叶片特征以及干物质生产等特征特性,并筛选出了陆两优996和金优463两个高产早稻品种。高产早稻品种要求单稳重在3g以上,分蘖力中等,株高90~100em,倒1节间长30cm左右,倒2节间长19cm左右,倒3节间长13cm左右;倒2叶长度38cm左右,倒3叶长度35cm左右;倒1叶角度10—15度,倒2叶角度17—18度;后期不早衰,乳熟一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占全生育期的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品种 株型特征 产量构成 成穗特征 茎秆性状 上三叶特征 干物质生产
下载PDF
上部烟叶留叶数对不同海拔区域烤烟产值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宝玉 张健 +5 位作者 任晓红 刘光彪 上官力 胡少鹏 覃永生 张小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55-57,共3页
[目的]确定云烟87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200 m区域种植时的最适留叶数。[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海拔1 000、1 100和1 200 m区域上部烟叶留叶数对云烟87生育期、赤星病发病情况、上三叶和下三叶产值量的影响。[结果]在海拔1 000-1 ... [目的]确定云烟87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200 m区域种植时的最适留叶数。[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海拔1 000、1 100和1 200 m区域上部烟叶留叶数对云烟87生育期、赤星病发病情况、上三叶和下三叶产值量的影响。[结果]在海拔1 000-1 200m烟区,上部烟叶留叶数在8片时,赤星病的发病率在5%-9%,减少留叶数能够有效减少赤星病的发生。在海拔1 000 m和1 100 m烟区,与上部烟叶留叶4片和8片相比,留叶6片增加了上三叶和下三叶的产量和产值。而在海拔1 200 m烟区,上部烟叶不同留叶数对上三叶和下三叶产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但是留叶8片处理烤烟上三叶和下三叶的产值均最高。[结论]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100 m烟区,种植云烟87适宜的上部烟叶留叶数为6片,而1 200 m以上以留叶8片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叶数 海拔 上三叶 三叶 产值量
下载PDF
淮北地区小麦后期生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秉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5期90-90,56,共2页
小麦拔节标志着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的中后期生育阶段,无效分蘖枯黄退化,上三叶渐次抽出。成穗数和穗粒数在此期间确定。小麦抽穗后开花灌浆是形成产量的关键阶段,增强上三叶光合功能和延长功能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 小麦拔节标志着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的中后期生育阶段,无效分蘖枯黄退化,上三叶渐次抽出。成穗数和穗粒数在此期间确定。小麦抽穗后开花灌浆是形成产量的关键阶段,增强上三叶光合功能和延长功能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对增加穗重有显著作用。在管理应采取相应措施,促无效分蘖早枯黄退化,看苗适当追施返青肥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保持上三叶功能作用和延长功能期,以增加粒重。此外还要注意防旱防涝,防低温冻害和病虫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麦区 拔节 无效分蘖 上三叶
下载PDF
Effects of Nitrogen Addition on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in Freshwater Wetland of Sanjiang Plain,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4
14
作者 MAO Rong ZHANG Xinhou SONG Changch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6期674-681,共8页
To clarify the responses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to nitrogen(N) enrich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whole-plant traits(plant height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leaf morphological(specific leaf area(SLA) and leaf dry mass... To clarify the responses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to nitrogen(N) enrich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whole-plant traits(plant height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leaf morphological(specific leaf area(SLA) and leaf dry mass content(LDMC)) and chemical traits(leaf N concentration(LNC) and leaf phosphorus(P) concentration(LPC)) of Deyeuxia angustifolia and Glyceria spiculosa following seven consecutive years of N addition at four rates(0 g N/(m2·yr), 6 g N/(m2·yr), 12 g N/(m2·yr) and 24 g N/(m2·yr)) in a freshwater marsh in the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both D. angustifolia and G. spiculosa, N addition generally increased plant height, leaf, stem and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but did not cause changes in SLA and LDMC. Moreover, increased N availability caused an increase in LNC, and did not affect LPC. Thus, N addition decreased leaf C∶N ratio, but caused an increase in leaf N∶P ratio, and did not affect leaf C∶P ratio.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he mid-term, elevated N loading does not alter leaf morphological traits, but causes substantial changes in whole-plant traits and leaf chemical traits in temperate freshwater wetlands. These may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N enrichment on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thus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in freshwater wet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addition Deyeuxia angustifolia Glyceria spiculosa leaf chemical traits leaf morphological traits whole-planttraits Sanjiang Pla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