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下法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佳 金晶 黄芝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70-72,共3页
随着全球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各种传统急性毒性试验的替代方法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上下法作为OECD修订发布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之一,是传统急性毒性试验的一个替代方法,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方法的发... 随着全球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各种传统急性毒性试验的替代方法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上下法作为OECD修订发布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之一,是传统急性毒性试验的一个替代方法,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方法的发展历程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评价了上下法与传统方法及其他替代方法相比的优缺点,并综述了近年来该方法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法 急性毒性试验 替代方 动物福利
下载PDF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基于异速生长方程拟合上下法实验数据确定儿童右美托咪定半数有效量
2
作者 许文音 黄贞玲 +5 位作者 黄咏磊 张瑞冬 王璐 张莺 白洁 郑吉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13-1317,共5页
目的·探索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基于异速生长方程拟合上下法临床实验数据,以确定儿童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_(50))的可行性。方法·对22例2~12岁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儿采用右... 目的·探索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基于异速生长方程拟合上下法临床实验数据,以确定儿童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_(50))的可行性。方法·对22例2~12岁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儿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诱导睡眠并实施气道镜检查(drug-induced sleep endoscopy,DISE)。患儿静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同时开始静脉输注预设剂量右美托咪定10 min,如置入内镜时无体动和/或呛咳并完成DISE检查视为镇静成功,反之为镇静失败。根据上下法确定右美托咪定剂量,初始剂量1.0μg/kg(剂量间隔1.2倍)。10 min后开始DISE检查。Dixon-Massey公式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用于计算ED_(50)。结果·9例OSA患儿镇静成功,13例患儿失败。Dixon-Massey公式计算的右美托咪定ED_(50)值1.9μg/kg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值2.0μg/kg相似。引入异速生长方程模型拟合效果显著改善(P<0.05),将成人体质量标准化为70 kg后,儿童ED_(50)和ED_(95)值分别为5.76×(体质量/70)μg/kg和11.5×(体质量/70)μg/kg,量效关系的斜率为4.25。结论·上下法实验数据可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基于异速生长方程拟合。相比Dixon-Massey公式的优点是可同时确定药物ED_(50)、ED_(95)以及量效关系的斜率,且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协变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右美托咪定 非线性混合效应 异速生长 上下法
下载PDF
上下法与传统急性毒性法测定薄荷油LD_(50)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方舟 王益 +3 位作者 颜文君 周海鹏 周闯华 吕坪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本实验以薄荷油为目标物,评价了上下法与传统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相比的优缺点。方法采用薄荷油对小鼠灌胃,分别进行上下法急性毒性试验与传统法急性毒性试验,观察中毒现象,计算L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上下法薄荷油急性毒性LD50为... 目的本实验以薄荷油为目标物,评价了上下法与传统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相比的优缺点。方法采用薄荷油对小鼠灌胃,分别进行上下法急性毒性试验与传统法急性毒性试验,观察中毒现象,计算L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上下法薄荷油急性毒性LD50为2 000 mg/kg(798.5~2 150 mg/kg),传统法LD50为1 589.68mg/kg(1 405.37~1 798.08 mg/kg)。结论两种方法所得LD50值接近,毒性分级相同。上下法作为急性毒性替代法对于药物安全性评价领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法 传统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LD50) 薄荷油
下载PDF
基于三焦理论及镜下微观RAC征象探索分消上下法治疗Hp感染新思路
4
作者 柳红良 董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3-987,共5页
幽门螺杆菌(Hp)为Ⅰ类致癌原,根除Hp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关于Hp感染,现已明确将其定义为感染性、传染性疾病。Hp感染具有细菌病原学致病的基本特点,从中医角度看,属于外邪致病,但同时兼有内伤的病理基础。正常胃黏膜具有集合小静... 幽门螺杆菌(Hp)为Ⅰ类致癌原,根除Hp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关于Hp感染,现已明确将其定义为感染性、传染性疾病。Hp感染具有细菌病原学致病的基本特点,从中医角度看,属于外邪致病,但同时兼有内伤的病理基础。正常胃黏膜具有集合小静脉分布规则(RAC)征象,Hp黏附致炎造成的胃黏膜炎性微环境可以使RAC征象变得不规则、紊乱、融合甚至消失。基于三焦理论,Hp感染的病位明确在中焦胃黏膜,其黏附致炎的过程可直接导致三焦“通透性网状效应”变差,此病理过程可以通过镜下胃黏膜RAC征象变化作为外在直观反映。以往关于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归纳出的中医证候要素以湿、热、气滞、虚为主,将这些证候学因素整合起来便是三焦疾病的“肿”“满”“胀”。叶天士针对“邪留三焦”提出分消上下法,根据分消上、下“势”的不同,又具体分为芳香辛散法、开泄法和苦泄法,针对Hp感染造成的炎性微环境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全面作用。从三焦理论出发,采用分消上下法为治疗原则,以期为中医治疗Hp感染提供一种相对系统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理论 胃黏膜集合小静脉分布规则 分消上下法 HP感染
原文传递
电噪声降低振动觉阈值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周庆利 吴坚 刘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0-703,共4页
本研究利用心理物理学实验来验证外加噪声可增强振动觉的随机共振现象。实验对象是人体手指光滑无毛处;所使用的外加噪声是不同于振动刺激的电噪声;采用二择一的强迫选择规则和变形上下法结合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电噪声能降低所有受试... 本研究利用心理物理学实验来验证外加噪声可增强振动觉的随机共振现象。实验对象是人体手指光滑无毛处;所使用的外加噪声是不同于振动刺激的电噪声;采用二择一的强迫选择规则和变形上下法结合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电噪声能降低所有受试者的振动感觉阈值,并表现出随机共振现象。文中所用测试方法能够滤除测试过程中心理干扰,因此所测结果具有客观,这为利用噪声现象来达到增强感觉的目的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物理学实验 随机共振 强迫选择 变形上下法
下载PDF
牛蒡子苷元注射液对SD大鼠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松江 刘松燕 《中国药物警戒》 2015年第8期462-463,共2页
目的通过上下法(UDP)观察牛蒡子苷元注射液大鼠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毒性反应。方法 UDP试验分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组,根据AOT425 StatPgm设定程序进行试验。健康SD大鼠40只,各组20只。结果静脉注射LD_(50)为8.9 mg·kg^(-1),95%置... 目的通过上下法(UDP)观察牛蒡子苷元注射液大鼠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毒性反应。方法 UDP试验分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组,根据AOT425 StatPgm设定程序进行试验。健康SD大鼠40只,各组20只。结果静脉注射LD_(50)为8.9 mg·kg^(-1),95%置信区间6.6~17.5 g·kg^(-1),皮下注射LD_(50)为227.3 mg·kg^(-1),95%置信区间166.3~348 mg·kg^(-1)。结论牛蒡子苷元注射液静脉注射毒性较大,皮下注射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苷元 上下法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氟苯尼考预混剂对Wistar大鼠的口服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孙继超 董朕 +2 位作者 陈晨 张继瑜 周绪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85-3791,共7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氟苯尼考预混剂对Wistar大鼠的口服急性毒性,使用OECD修订的改良上下法(UDP)测定半数致死量(LD 50),通过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临床化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在急性暴露下氟苯尼考预混剂对Wistar大鼠的生物系统和... 本研究旨在评估氟苯尼考预混剂对Wistar大鼠的口服急性毒性,使用OECD修订的改良上下法(UDP)测定半数致死量(LD 50),通过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临床化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在急性暴露下氟苯尼考预混剂对Wistar大鼠的生物系统和主要器官的不良影响。根据氟苯尼考的LD 50>5000 mg/kg,选择上下法的限度试验,使用固定数量(5只)的动物,给药剂量为2000 mg/kg,连续观察14 d,记录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并由AOT425StatPgm程序计算得到LD 50,另外用3只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5只大鼠均未死亡,LD 50>2000 mg/kg;试验期间,给药组未表现出可见的毒性反应迹象;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血液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在临床化学检查中,给药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药物制剂对肝脏存在毒性损伤;剖检观察中无明显的眼观变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组对主要器官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十二指肠均无毒性损伤作用,暂无法确定其毒性靶器官。结果表明,氟苯尼考预混剂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可靠的,更多的毒性信息仍需进行长期毒性试验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预混剂 口服急性毒性 上下法 半数致死量 血液学 临床化学 组织病理学 靶器官
下载PDF
3种替代方法在急性经口毒性实验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剑斌 赵敏 +4 位作者 杨杏芬 周轶琳 陈壁锋 陈瑞仪 黄建康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4,共4页
目的评价3种替代法(固定剂量法、急性毒性分级法和上下法)在急性经口毒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7种消毒剂原料和6种农药原药共13种化学品作为受试物,参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种急性毒性实验替代方法进行实验,依据全球化学品统... 目的评价3种替代法(固定剂量法、急性毒性分级法和上下法)在急性经口毒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7种消毒剂原料和6种农药原药共13种化学品作为受试物,参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种急性毒性实验替代方法进行实验,依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及标签制度(GHS)急性经口毒性分级原则获得各受试物毒性分级,分析各替代方法结果与传统实验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3种替代方法判断GHS毒性分级与传统实验方法间具有较高一致率、相关性和一致性。各替代方法消耗动物数量均少于传统实验方法,但所需实验时间长于传统实验方法(P<0.05)。结论 3种替代方法结果与传统实验方法间具有较高一致性和相关性,可认为这3种方法具有取代传统检测方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经口毒性 固定剂量 急性毒性分级 上下法 替代方
原文传递
“分消上下”法治疗脾胃湿热证理法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柳红良 董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62-3365,共4页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脾胃病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完整地提出“分消上下”法治疗气分湿热证。虽然叶天士将湿热的病位定位于三焦,但其重心仍在中焦脾胃。根据脾胃湿热证偏于上焦、中焦和偏于下焦不同的症状体现,以及“湿...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脾胃病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完整地提出“分消上下”法治疗气分湿热证。虽然叶天士将湿热的病位定位于三焦,但其重心仍在中焦脾胃。根据脾胃湿热证偏于上焦、中焦和偏于下焦不同的症状体现,以及“湿重于热”“热重于湿”病理性质的差异,进一步将“分消上下”法分为“芳香辛散”“开泄”和“苦泄”三法,为后世指导临床治疗脾胃湿热证提供了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论 分消上下法 脾胃病 脾胃湿热证
原文传递
从三焦论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六维辨证观
10
作者 柳红良 董斐 谷晓红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249-1255,共7页
六维辨证观强调从病因、病位、病期、病势、病理、病性六个不同维度对病证进行辨析,有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和形成。基于六维辨证观,可以更全面地认知从三焦论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辨病因,应综合考虑H.py... 六维辨证观强调从病因、病位、病期、病势、病理、病性六个不同维度对病证进行辨析,有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和形成。基于六维辨证观,可以更全面地认知从三焦论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辨病因,应综合考虑H.pylori致病因素的外感兼内伤属性,要注重三焦疾病“总在一经不移为辨”的病理特点;辨病性,应关注H.pylori作为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规律,不能简单归结为湿热致病,其“粘附致炎”的病理属性需结合三焦气化的“通透性网状效应”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证型;辨病位,H.pylori留滞部位在中焦胃腑膜层,胃黏膜分布规则的集合小静脉是反映中焦气化“通透性网状效应”的重要标志;辨病理,H.pylori粘附致炎的病理产物以气滞、湿、热、虚、瘀多见,影响三焦气化功能而呈现气机阻滞、湿热中阻、虚瘀共存等不同的病理状态;辨病期,H.pylori感染造成三焦“通透性网状效应”变差,日久生变,毒瘀虚互结,从而衍变经典的Correa模式。临床应注重H.pylori的根治治疗与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共同处理策略;辨病势,根据H.pylori感染的不同阶段,注重对比正邪态势、病理因素态势的不同,叶天士针对“邪留三焦”提出的“分消上下之势”是很重要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理论 “通透性网状效应” 幽门螺杆菌感染 六维辨证观 抗生素替代疗 分消上下法 方证规律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体内与体外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羚 胡玥 +3 位作者 丁晓霜 周谡 唐黎明 石劲敏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5-538,548,共5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3T3细胞的毒性作用,获得的细胞毒性结果预测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并与采用小鼠上下法(UDP)和Bliss法测定的急性毒性数值进行比较。[方法]以已验证的3T3细胞中性红摄取为细胞毒性模型,以0.01-2.05 mg/L的...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3T3细胞的毒性作用,获得的细胞毒性结果预测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并与采用小鼠上下法(UDP)和Bliss法测定的急性毒性数值进行比较。[方法]以已验证的3T3细胞中性红摄取为细胞毒性模型,以0.01-2.05 mg/L的8个浓度(剂间比为2.15)的雷公藤红素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后48 h进行中性红摄取试验,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RC数学模型预测其全身急性毒性LD50。参考此LD50值设定起始剂量进行小鼠上下法实验。取70只ICR小鼠,雌雄各半,以3、4、5、6、7、8 mg/kg的雷公藤红素溶液和0 mg/kg[4%二甲亚砜(DMSO)氯化钠注射液]静脉给药,观察14 d,根据动物死亡率采用Bliss法计算LD50。[结果]雷公藤红素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的IC50值为(0.119 7±0.018 7)mg/L(n=2),决定系数R2〉0.96,预测其全身急性毒性LD50为5.375 mg/kg。上下法起始剂量设为3.3 mg/kg,测得雷公藤红素在ICR小鼠的LD50值为3.157 mg/kg,95%可信区间为3.1-5.5 mg/kg。小鼠Bliss法测定急性毒性LD50为4.899 mg/kg,95%可信区间为4.483-5.354 mg/kg。[结论]雷公藤红素的体外3T3细胞毒性预测急性毒性与体内方法所得数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3T3中性红摄取试验 急性毒性 上下法 Bliss 比较
原文传递
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的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美婉 余思琴 +3 位作者 杨志文 沈飞海 黄芝瑛 吴传斌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为确定用于治疗妇女细菌性阴道炎的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的安全性,对其体内外毒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上下法评价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的体内毒性。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定性)和噻唑蓝(M... 目的为确定用于治疗妇女细菌性阴道炎的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的安全性,对其体内外毒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上下法评价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的体内毒性。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定性)和噻唑蓝(MTT)比色法(定量)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体外细胞毒性,并评价相对增殖率。结果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ig给药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5.0g/kg,表明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的急性毒性较低。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质量浓度低于7.0μg/mL时,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随着剂量的加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趋势,同时细胞在形态学上也出现了一系列变化。结论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无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 上下法 MTT L-929细胞 毒性研究
原文传递
柔红霉素恒河猴急性毒性试验
13
作者 孙庆弟 陈文雄 +7 位作者 夏玉洁 王琼 李维薇 李贵 胡正飞 李长兵 黄东体 李冰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6-449,共4页
目的测定受试品LD50,为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方案的设计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上下法(Up-and-down method,UPD),单次静脉注射(iv)给予恒河猴0.9%生理盐水(溶媒对照)及柔红霉素6.0、7.9、10.4、13.7、18.1和23.9 mg/kg剂量... 目的测定受试品LD50,为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方案的设计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上下法(Up-and-down method,UPD),单次静脉注射(iv)给予恒河猴0.9%生理盐水(溶媒对照)及柔红霉素6.0、7.9、10.4、13.7、18.1和23.9 mg/kg剂量组,间隔48 h给予1只,观察动物死亡情况。结果柔红霉素LD50=11.94 mg/kg,95%置信区间为10.4~13.7 mg/kg。结论柔红霉素具有较为明显的延迟毒性,可致恒河猴白细胞明显减少,并对肝、肾及胃肠道具有一定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法 急性毒性试验 LD50 恒河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