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史辨的贡献和局限与上古史的重建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震中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74,166,共27页
站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来反思,古史辨派有贡献亦有局限,贡献与局限每每交织在一起。例如,顾颉刚说组合的“三皇”出现在秦汉以来的文献是对的,然而组合中的“三皇”里的一个个“古帝”式人物却出现在战国时期,并非从秦汉才开始叠加上去的...
站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来反思,古史辨派有贡献亦有局限,贡献与局限每每交织在一起。例如,顾颉刚说组合的“三皇”出现在秦汉以来的文献是对的,然而组合中的“三皇”里的一个个“古帝”式人物却出现在战国时期,并非从秦汉才开始叠加上去的。再如,古史辨派说五帝并非一系是对的,但对《国语·鲁语》《礼记·祭法》乃至《史记·五帝本纪》为何要把有虞氏和夏后氏等都说成是以黄帝为其远祖并没有做出科学的解释。实际上这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融合造成的,五帝所代表的族群属于自夏代以来的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在民族共同体的意义上他们都同属于华夏民族成员,只是有一个形成过程而不是自古一系而已。顾颉刚“四个打破”中“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说真正的“大一统”出现在秦汉是对的,但对夏商西周时期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形态结构所显现的王朝国家的“统一性”是没有认识的。在古史人物究竟是人还是神以及“神化”和“人化”问题上,古史辨派没有考虑到古史人物中人名、族名、图腾名、神名是可以同一的,也没有考虑古史人物及其族群名号的沿袭性和神话传说故事的“时间深度”问题。总的来说,古史辨派“破有余而立不足”,当今学界在分析古史辨派的贡献和局限的同时,有必要提出重建中国上古史的系统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
辨派
层累说
三皇五帝
上古史重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疑古”学说“破坏”意义的再估量——“东周以上无史”论平议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扬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69,共15页
20世纪前半期,在以“古史辨”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文献批判运动的推动下,现代史学的“证据”尺度得以确立,传统“三皇五帝”的上古史系统因此被全盘颠覆,这就是胡适和顾颉刚的“东周以上无史”论的主体内容。“东周以上无史”实质上是一个...
20世纪前半期,在以“古史辨”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文献批判运动的推动下,现代史学的“证据”尺度得以确立,传统“三皇五帝”的上古史系统因此被全盘颠覆,这就是胡适和顾颉刚的“东周以上无史”论的主体内容。“东周以上无史”实质上是一个历史知识论而非本体论范畴内的命题,即他们认为应予推翻的并不是东周以上实际发生的历史,只是传世文献、尤其是权威经典中有关上古史的叙述。在时人看来,现存有关东周、夏商甚至于更早时期的历史记载,天然地缺乏切实的“证据”———“直接的史料”,也就是无法“拿证据来”。既无法“拿证据来”,这些记载便自然失掉了成为真确的历史知识的基本条件。因此,“东周以上无史”实际上是一个被“证据”法则逼出来的结论。在当时普遍不信任传统典籍和历史记载的前提下,又因为实证主义史学家以探求“真实”为最终目的,严格恪守“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戒律,始终无法对漫长的上古历史形成全面的把握,出土材料也同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上古史重建工作必须冲破材料及证据的局限,建立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古史
辨”派
实证主义
上古史重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徘徊在科学化追求与民族情感之间——李济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朱茉丽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50,共9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学界形成了一股科学风潮。深处此时代热潮中的李济不仅自觉主动的追求科学化研究,且能积极践行科学的学术主张,甚至表现得有些"过于科学"。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鄙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学界形成了一股科学风潮。深处此时代热潮中的李济不仅自觉主动的追求科学化研究,且能积极践行科学的学术主张,甚至表现得有些"过于科学"。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鄙夷,使得有深厚民族情感的李济在学术研究中时常流露出与之角逐之意。特别是他在致力于重建中国上古史的学术研究中,这种科学化的追求和民族情感的碰撞尤为突出。尽管李济试图以其独特的科学普适性观点缓解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然而却无法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科学化追求
民族主义情感
考古学
上古史重建
原文传递
题名
古史辨的贡献和局限与上古史的重建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震中
机构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74,166,共2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五帝时代到夏代王权与国家形态研究”(22VLS0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站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来反思,古史辨派有贡献亦有局限,贡献与局限每每交织在一起。例如,顾颉刚说组合的“三皇”出现在秦汉以来的文献是对的,然而组合中的“三皇”里的一个个“古帝”式人物却出现在战国时期,并非从秦汉才开始叠加上去的。再如,古史辨派说五帝并非一系是对的,但对《国语·鲁语》《礼记·祭法》乃至《史记·五帝本纪》为何要把有虞氏和夏后氏等都说成是以黄帝为其远祖并没有做出科学的解释。实际上这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融合造成的,五帝所代表的族群属于自夏代以来的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在民族共同体的意义上他们都同属于华夏民族成员,只是有一个形成过程而不是自古一系而已。顾颉刚“四个打破”中“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说真正的“大一统”出现在秦汉是对的,但对夏商西周时期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形态结构所显现的王朝国家的“统一性”是没有认识的。在古史人物究竟是人还是神以及“神化”和“人化”问题上,古史辨派没有考虑到古史人物中人名、族名、图腾名、神名是可以同一的,也没有考虑古史人物及其族群名号的沿袭性和神话传说故事的“时间深度”问题。总的来说,古史辨派“破有余而立不足”,当今学界在分析古史辨派的贡献和局限的同时,有必要提出重建中国上古史的系统考虑。
关键词
古史
辨派
层累说
三皇五帝
上古史重建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疑古”学说“破坏”意义的再估量——“东周以上无史”论平议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扬眉
机构
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69,共15页
文摘
20世纪前半期,在以“古史辨”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文献批判运动的推动下,现代史学的“证据”尺度得以确立,传统“三皇五帝”的上古史系统因此被全盘颠覆,这就是胡适和顾颉刚的“东周以上无史”论的主体内容。“东周以上无史”实质上是一个历史知识论而非本体论范畴内的命题,即他们认为应予推翻的并不是东周以上实际发生的历史,只是传世文献、尤其是权威经典中有关上古史的叙述。在时人看来,现存有关东周、夏商甚至于更早时期的历史记载,天然地缺乏切实的“证据”———“直接的史料”,也就是无法“拿证据来”。既无法“拿证据来”,这些记载便自然失掉了成为真确的历史知识的基本条件。因此,“东周以上无史”实际上是一个被“证据”法则逼出来的结论。在当时普遍不信任传统典籍和历史记载的前提下,又因为实证主义史学家以探求“真实”为最终目的,严格恪守“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戒律,始终无法对漫长的上古历史形成全面的把握,出土材料也同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上古史重建工作必须冲破材料及证据的局限,建立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
“
古史
辨”派
实证主义
上古史重建
Keywords
the "Ku-shih-pien" School
positivism
reconstruction of prehistory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徘徊在科学化追求与民族情感之间——李济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朱茉丽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50,共9页
文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学界形成了一股科学风潮。深处此时代热潮中的李济不仅自觉主动的追求科学化研究,且能积极践行科学的学术主张,甚至表现得有些"过于科学"。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鄙夷,使得有深厚民族情感的李济在学术研究中时常流露出与之角逐之意。特别是他在致力于重建中国上古史的学术研究中,这种科学化的追求和民族情感的碰撞尤为突出。尽管李济试图以其独特的科学普适性观点缓解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然而却无法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
李济
科学化追求
民族主义情感
考古学
上古史重建
Keywords
Li Ji pursuit of science nationalist sentiment archaeology reconstruct history ofancient China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史辨的贡献和局限与上古史的重建
王震中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疑古”学说“破坏”意义的再估量——“东周以上无史”论平议
李扬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徘徊在科学化追求与民族情感之间——李济学术思想探析
朱茉丽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