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北带北段地壳上地幔密度与磁性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殷秀华 黎益仕 刘占坡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8年第4期11-17,共7页
利用对应分析约束下的重磁联合反演方法,计算了南北带北段4条地震测深剖面的地壳上地幔的密度和磁化率物性参数。结果表明:①自上而下区内存在中新生界地层与下伏地层(0.14~0.30g/cm3)、中上地壳与下地壳(0.10... 利用对应分析约束下的重磁联合反演方法,计算了南北带北段4条地震测深剖面的地壳上地幔的密度和磁化率物性参数。结果表明:①自上而下区内存在中新生界地层与下伏地层(0.14~0.30g/cm3)、中上地壳与下地壳(0.10~0.20g/cm3)和下地壳与上地幔顶部之间(0.30~0.40g/cm3)3个密度分界面;②区内磁性参数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浅部中新生界地层几乎无磁性,中上地壳磁化率一般为100~15000×10-6IS;下地壳磁性层磁化率明显升高,一般为15000~20000×10-6IS;③区内地壳各构造层的密度和磁化率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其分区特征与大地构造分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结构 磁性结构 地壳 上地幔密度 重磁反演
下载PDF
重力异常揭示印度大陆地幔岩石圈在喜马拉雅东部之下陡俯冲
2
作者 梁生贤 王绪本 +5 位作者 徐铮伟 代堰锫 王永华 郭镜 焦彦杰 李富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18-2034,共17页
印度大陆地幔岩石圈(ICML)在印-亚碰撞带之下的几何结构和变形对于了解陆-陆汇聚模式至关重要.本文利用重力数据和地震速度模型,估算了藏南地区上地幔剩余重力异常,然后通过三维重力反演构建了上地幔密度模型.结果显示,在喜马拉雅东部... 印度大陆地幔岩石圈(ICML)在印-亚碰撞带之下的几何结构和变形对于了解陆-陆汇聚模式至关重要.本文利用重力数据和地震速度模型,估算了藏南地区上地幔剩余重力异常,然后通过三维重力反演构建了上地幔密度模型.结果显示,在喜马拉雅东部之下的上地幔中存在低密度异常,其东西长约300km,南北宽约100km;而在喜马拉雅西部之下则没有明显的密度异常.低密度异常的西界对应于亚东-谷露裂谷(地表经度为89°~90°E),南界可能代表地幔缝合线,位于28°N附近(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南约130km处).研究认为,与西部的ICML近水平俯冲不同,东部的ICML可能为陡俯冲,并可能伴随软流圈上涌.这种横向变化的几何结构表明,ICML可能在地幔缝合线与亚东-谷露裂谷在上地幔的交点处发生了重大撕裂.ICML撕裂以及在东部陡俯冲这一地质过程可能与藏南裂谷的发育以及喜马拉雅-冈底斯东部的中新世岩浆活动、成矿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大陆地岩石圈 陡俯冲 缝合线 主撕裂点 上地幔密度 喜马拉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