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至上岩斜区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学民 书国伟 王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通过对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应用解剖研究,为上岩斜区手术入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具(20侧)经10%甲醛固定并且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国人成人尸头上模拟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观察上岩斜区神经血管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关... 目的通过对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应用解剖研究,为上岩斜区手术入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具(20侧)经10%甲醛固定并且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国人成人尸头上模拟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观察上岩斜区神经血管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关系,测量相关重要数据。结果上岩斜区显微结构主要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Labbe静脉、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滑车神经穿入小脑幕游离缘处距动眼神经约[5.50±1.82(4.24~6.98)]mm,Labbe静脉各分支游离长度(9.56±4.06)~(14.78±4.60)mm。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适用于上岩斜区显露。对上岩斜区显微解剖研究及测量相关数据可提高该区手术安全度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岩斜区 手术入路 显徽解剖
下载PDF
经颞下锁孔入路上岩斜区内镜解剖学研究
2
作者 李监松 李俊 +5 位作者 朱贤立 魏德 余吉 杨波 徐玉清 施爱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应用神经内镜经颞下锁孔入路对上岩斜区进行局部解剖学研究,探索临床经此入路到达该区域的可行性。方法用1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例新鲜成人尸头,显微镜和内镜(0°镜、30°镜)交替配合使用,经PcoA—CNⅢ间隙、PCA-... 目的应用神经内镜经颞下锁孔入路对上岩斜区进行局部解剖学研究,探索临床经此入路到达该区域的可行性。方法用1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例新鲜成人尸头,显微镜和内镜(0°镜、30°镜)交替配合使用,经PcoA—CNⅢ间隙、PCA-丘脑前穿支间隙、PcoA穿通支间隙、CNⅢ-天幕缘间隙,观察上岩斜区。结果上述间隙中,PcoA-CNⅢ间隙观察范围最广泛,常与PCA-丘脑前穿支间隙、PcoA穿通支间隙配合使用,用于观察第三脑室底和脚间窝。结论颞下锁孔入路能减少对周围结构的侵袭,而内镜对上岩斜区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了重要的可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锁孔入路 内镜 解剖 上岩斜区
下载PDF
上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玉海 王春莉 卢亦成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6-498,F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岩斜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 目的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岩斜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显微解剖关系。结果滑车神经穿入小脑幕游离缘处距动眼神经约5.38(4.16~6.86)mm。大脑后动脉的走行可分成三段,中脑前段、中脑外侧段和中脑后段,在前两段常有穿支发出,供应中脑的腹外侧,而中脑后段无穿支发出。小脑上动脉的走行可以分成四段,中脑桥脑前段、中脑桥脑外侧段、中脑小脑段和皮质段。在第一段小脑上动脉的起源变异较大,在这四段中小脑上动脉均发出穿支供应中脑或桥脑,以外侧段最多。结论(1)上岩斜区神经血管结构众多而复杂,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上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是策划上岩斜区手术入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2)由于高位基底动脉头端的存在,在从事上岩斜区手术前,一定要明确基底动脉头端与鞍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岩斜区 应用解剖 小脑上动脉 神经血管结构 基底动脉 解剖学基础 大脑后动脉 术中并发症 走行特点 成人尸体 乳胶灌注 解剖关系 周围结构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手术入路 显微解剖 中脑 穿支 分布 小脑幕 腹外侧 桥脑 手术前
下载PDF
前颞下锁孔入路开放脑神经池至上岩斜区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昊 周范民 +2 位作者 张荣 钟平 谭德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定量对比分析在前颞下锁孔入路中开放脑神经池前后至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方法采用导航工具,在20侧尸头标本上,测量并对比开放脑神经池前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后岩床襞、基底动脉(BA)显露长度以及至BA顶端... 目的定量对比分析在前颞下锁孔入路中开放脑神经池前后至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方法采用导航工具,在20侧尸头标本上,测量并对比开放脑神经池前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后岩床襞、基底动脉(BA)显露长度以及至BA顶端的操作角度。结果开放脑神经池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为(136.7±19.8)mm^2、(222.8±25.8)mm^2;后岩床襞、BA显露长度为(11.5±0,6)mm、(10.3±2.0)mm以及至BA顶端的垂直操作角度(13.7±1.7)°,均有显著增加(P〈0.05)。至BA顶端的水平操作角度前后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开放脑神经池后能够增加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 锁孔手术 脑神经池 上岩斜区
原文传递
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柳浩然 彭志强 +3 位作者 吴海权 徐利民 辛续伟 韩冬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观察经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运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尸头,模拟颞下锁孔人路,分别在显微镜下和内镜下观察鞍上区和上岩斜区的显露结构和范围。结果(1)在不磨... 目的观察经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运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尸头,模拟颞下锁孔人路,分别在显微镜下和内镜下观察鞍上区和上岩斜区的显露结构和范围。结果(1)在不磨除颧弓上缘的情况下,内镜的引入使得颞下锁孔人路对该区域的暴露更为完全,可同时显露对侧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深部穿支动脉。(2)动眼神经和后交通动脉间隙、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间隙是非常重要的解剖间隙。(3)后床突和岩尖的磨除有利于术野的暴露。(4)内镜下定位应采用多种定位标识联合使用。包括骨性结构,例如内耳道口等。结论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视野暴露更完全,创伤更小,实用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锁孔入路 内镜 上岩斜区和鞍上 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