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灵的颂歌”到“欲的高扬”——从三位美国诗人看上帝与人之间关系之演变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书平 曾思艺 《绥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8-80,共3页
上帝一直是西方宗教信仰的中心和焦点,是人们进行膜拜和祈祷的神圣存在和终极实体,但上帝之于人的意义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本文力图通过三位诗人“以点带面”地勾画出上帝形象在美国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揭示出其中潜隐的... 上帝一直是西方宗教信仰的中心和焦点,是人们进行膜拜和祈祷的神圣存在和终极实体,但上帝之于人的意义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本文力图通过三位诗人“以点带面”地勾画出上帝形象在美国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揭示出其中潜隐的神性的“信仰之上帝”向人性的“爱之上帝”发展的宗教观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 信仰 布斯德斯特里特 狄金森 斯蒂文斯
下载PDF
《圣经》中上帝与人之间“爱”的伦理意蕴
2
作者 闫建华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7-19,共3页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表达情感的词语。在犹太教以及基督教中,"爱"更是作为最主要的思想意义和宗教原则体现在两教经典《圣经》中,不仅体现出犹太教、基督教的宗教神性,更体现了上帝与人之...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表达情感的词语。在犹太教以及基督教中,"爱"更是作为最主要的思想意义和宗教原则体现在两教经典《圣经》中,不仅体现出犹太教、基督教的宗教神性,更体现了上帝与人之间丰富的伦理价值,笔者力图通过对《圣经》中"爱"这个范畴的分析,揭示"爱"的深层伦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上帝 伦理
下载PDF
《圣经·旧约》中上帝与人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邱丽芸 《科教文汇》 2008年第15期160-160,共1页
人和上帝的关系是《圣经》的一条主要线索,在《旧约》中上帝与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类的堕落与上帝对人的不懈拯救。最后人类由自我为中心转向了与上帝和谐共处,二者的关系也由疏远变为了亲近。
关键词 圣经 上帝 悖逆 拯救
下载PDF
上帝与人——对阿奎那政治哲学的思考
4
作者 袁元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38-40,共3页
阿奎那政治哲学在逻辑上是以理性为前提的,理性沟通上帝与人类,化解神性与人性的对立,以此为基础展开二方面内容。一是以理性为基础确立其政治哲学的系统:上帝与世俗社会,并且在信仰的前提下通过对世俗社会有限的肯定而最终将世俗... 阿奎那政治哲学在逻辑上是以理性为前提的,理性沟通上帝与人类,化解神性与人性的对立,以此为基础展开二方面内容。一是以理性为基础确立其政治哲学的系统:上帝与世俗社会,并且在信仰的前提下通过对世俗社会有限的肯定而最终将世俗社会置于上帝之下;二是在上帝与世俗社会、世俗社会内部用以服从为核心的自然秩序有机地将两个部分及世俗社会内的各方面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院哲学 理性 上帝 世俗社会 自然秩序
下载PDF
犹太教上帝与人的自由意志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军 《天中学刊》 1998年第3期19-24,共6页
上帝是犹太教的核心观念。上帝与人的自由意志经常发生冲突,但又包容了人的自由意志。塔木德时期拉比们事实上悬置了圣经,人的自由意志得到了发展。上帝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指导他们明智的运用意志。在犹太教... 上帝是犹太教的核心观念。上帝与人的自由意志经常发生冲突,但又包容了人的自由意志。塔木德时期拉比们事实上悬置了圣经,人的自由意志得到了发展。上帝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指导他们明智的运用意志。在犹太教中,上帝与自由意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 自由意志 犹太教 圣经 道德选择 悬置 事实 时期 冲突 行为方式
全文增补中
上帝与撒旦之间——康德对人的道德地位之研判
6
作者 刘凤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康德将人的道德奠基于其纯粹理性中,从中确立了人们自行改恶向善的逻辑前提。但人的理性具有上帝理性和魔鬼理性所构成的参照系,从而使人被看作上帝和魔鬼之间的居间存在者。其道德完善的极致不可能使其成为像上帝那样的神圣存在者,其... 康德将人的道德奠基于其纯粹理性中,从中确立了人们自行改恶向善的逻辑前提。但人的理性具有上帝理性和魔鬼理性所构成的参照系,从而使人被看作上帝和魔鬼之间的居间存在者。其道德完善的极致不可能使其成为像上帝那样的神圣存在者,其道德堕落的极致也不可能使其成为像撒旦那样的邪恶存在者。康德哲学中三种理性概念的对比,为人的居间性道德地位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而哲学史上的多种论点则为他提供了如此判定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上帝 撒旦 道德
下载PDF
论霍布斯认识论中的有形上帝
7
作者 杨汲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4,共8页
作为近代欧洲经验主义认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霍布斯将人类的一切思想来源归之于感觉,即物体运动。一些学者据此将感知理论视为霍布斯的认识论基础,将上帝排除在其认识论之外。然而,这些学者忽视了霍布斯提出有形上帝的概念为运动的... 作为近代欧洲经验主义认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霍布斯将人类的一切思想来源归之于感觉,即物体运动。一些学者据此将感知理论视为霍布斯的认识论基础,将上帝排除在其认识论之外。然而,这些学者忽视了霍布斯提出有形上帝的概念为运动的根本原因提供解释,从而为感知理论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分析霍布斯对笛卡尔认识论的反驳,明晰其理论中的有形上帝概念,揭示有形上帝与运动科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到霍布斯的认识论在逻辑上需要有形上帝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布斯 笛卡尔 运动 上帝 认识论
下载PDF
隐蔽的上帝:景观社会救赎的尝试
8
作者 王丽平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戈德曼和德波对工具理性造成的人性失落和社会幻象有着刻骨铭心的理解,并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们分别在《隐蔽的上帝》和《景观社会》中阐释了悲剧人理论,景观社会是一个真实的“伪在”,试图唤醒民众,用“打赌”上帝存在的方式... 戈德曼和德波对工具理性造成的人性失落和社会幻象有着刻骨铭心的理解,并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们分别在《隐蔽的上帝》和《景观社会》中阐释了悲剧人理论,景观社会是一个真实的“伪在”,试图唤醒民众,用“打赌”上帝存在的方式隐喻救赎的希望还在,试图帮助人类打破景观社会的幻境,完成救赎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的上帝 景观社会 伪在 唤醒 救赎
下载PDF
音乐的多维度解读——巴赫康塔塔《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的音乐修辞分析
9
作者 李旭麒 《当代音乐》 2024年第4期99-102,共4页
《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BWV80)是巴赫晚期声乐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直接反映了作曲家晚期创作理念和宗教信仰,集中体现了巴赫晚期风格和思想内涵,是我们了解巴赫音乐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作品。本文以巴赫宗教康塔塔《上... 《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BWV80)是巴赫晚期声乐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直接反映了作曲家晚期创作理念和宗教信仰,集中体现了巴赫晚期风格和思想内涵,是我们了解巴赫音乐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作品。本文以巴赫宗教康塔塔《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为研究对象,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多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阐释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 康塔塔 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 修辞
下载PDF
从颠覆走向新生:《上帝鸟》狂欢的双重性解读
10
作者 李慧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上帝鸟》是美国当代黑人作家詹姆斯·麦克布莱德的小说,以一个黑人男孩的视角重述了美国历史上废奴活动家约翰·布朗的起义故事。基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作品的狂欢双重性进行解读,即狂欢情节的加冕与脱冕、狂欢形象的伪... 《上帝鸟》是美国当代黑人作家詹姆斯·麦克布莱德的小说,以一个黑人男孩的视角重述了美国历史上废奴活动家约翰·布朗的起义故事。基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作品的狂欢双重性进行解读,即狂欢情节的加冕与脱冕、狂欢形象的伪装与自我、狂欢语言的赞美与贬损、狂欢意义的死亡与新生,展现了美国内战前夕黑人面临的异化与觉醒,揭示了其在奴隶制背景下的束缚和对自由的追寻。通过重新审视历史,它以一种颠覆性、反叛性的精神打破既有的秩序规则,唤起对人性光辉、社会正义和废奴事业的尊重,使个人与社会得以焕发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鸟》 狂欢化 双重性 新生
下载PDF
“上帝”何以是不可或缺的?——论列维纳斯对主体性的捍卫
11
作者 张知研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9-124,共6页
在列维纳斯的早期著作中,其书写遵循着一条从“有”(Il y a)到“孤独”(hypostasis)再到面向他人的渐进过程。其中,“有”是一个终将被突破的过渡环节。许多评论家认为,列维纳斯在逻辑上预设了一位善良上帝的存在,作为与他人面对面伦理... 在列维纳斯的早期著作中,其书写遵循着一条从“有”(Il y a)到“孤独”(hypostasis)再到面向他人的渐进过程。其中,“有”是一个终将被突破的过渡环节。许多评论家认为,列维纳斯在逻辑上预设了一位善良上帝的存在,作为与他人面对面伦理关系实现的保证,而这也是“有”必将被克服的原因。但其实,列维纳斯的上帝是源初异质性的显现,他的相关思想是一门“使意义成为可能”的哲学。将语境还原至他所身处的现象学运动中去,他希冀超逾胡塞尔的意向性和抗拒现代战争的努力,并一直在致力于捍卫主体性这一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上帝 现象学 主体性
下载PDF
《上帝之城》中“社会正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12
作者 易雪飞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来解读《上帝之城》中教诲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审美只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教诲”才是文学的本质属性。《上帝之城》被广泛认为是中世纪政治理论的起源。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分析发现:关于社会正义、... 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来解读《上帝之城》中教诲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审美只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教诲”才是文学的本质属性。《上帝之城》被广泛认为是中世纪政治理论的起源。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分析发现:关于社会正义、财富的分配,奥古斯丁通过该作品对于世人的教诲至今对西方社会生活的影响仍然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奥古斯丁 上帝之城》 社会正义
下载PDF
情迷瑞士,被上帝宠爱的“人间天堂”
13
作者 骆昌芹 《留学》 2024年第14期78-80,共3页
如果说上帝眷顾着欧洲,那么其中最受宠的莫过于瑞士了。湖光山色赋予瑞士以温柔的性格,游客流连在重峦叠嶂和青山绿水之间,每个转角处,仿佛都能邂逅一段不一样的时光。倘若你走累了,就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咖啡馆里歇会儿吧,啜一杯香茗,... 如果说上帝眷顾着欧洲,那么其中最受宠的莫过于瑞士了。湖光山色赋予瑞士以温柔的性格,游客流连在重峦叠嶂和青山绿水之间,每个转角处,仿佛都能邂逅一段不一样的时光。倘若你走累了,就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咖啡馆里歇会儿吧,啜一杯香茗,静静发会儿呆,也很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天堂 阿尔卑斯山 咖啡馆 湖光山色 上帝 青山绿水 瑞士
下载PDF
“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毁伤效应评估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争 刘元雪 +2 位作者 胡明 张裕 吴润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59-164,180,共7页
作为未来化战争条件下打击地下深层战略目标的一种重要武器装备,"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对维护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意义重大。综合考虑了外界温度、压强、海拔高度、大气密度、飞行速度等因素对弹体在大气层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影... 作为未来化战争条件下打击地下深层战略目标的一种重要武器装备,"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对维护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意义重大。综合考虑了外界温度、压强、海拔高度、大气密度、飞行速度等因素对弹体在大气层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分析计算出"上帝之杖"动能弹的入地速度达3 401.7 m/s;目前,受到实验技术和方法的限制,只有Gold取得了几组动能弹高速侵彻混凝土靶的实验数据,且最高侵彻速度不足2 km/s,对诸如"上帝之杖"这么高侵彻速度的动能弹侵彻混凝土靶的实验研究还是空白;因此,进行了"上帝之杖"动能弹侵彻C60半无限混凝土靶的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所得的最终侵彻深度(18.9 m)与理论计算结果(17.3 m)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混凝土靶的最终开坑直径达7.333倍弹径;不同于刚性弹侵彻过程中侵彻速度持续衰减的特点,"上帝之杖"超高速动能弹侵彻的瞬态高压阶段弹头侵彻速度锐减,动能损失率极高,相应侵彻深度小;稳定侵彻阶段弹头侵彻速度和弹长消蚀速度保持稳定,弹体动能损失率基本不变,侵彻深度却线性增加;当动能弹着靶速度足够大时,最终侵彻深度主要受弹靶材料密度控制,受弹靶强度影响不大,高密度分层防护结构在抗超高速动能弹侵彻领域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之杖” 超高速侵彻 混凝土
下载PDF
论庄子对上帝鬼神的超越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松辉 张海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31,共6页
庄子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他虽然没有否定上帝鬼神的存在,但把道置于上帝之上,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他向人们揭示了神道设教的真实面目;对相面、鬼神致病、驱鬼活动也作出了理性的解释。
关键词 上帝 鬼神 神道设教 相面
下载PDF
霍金的意义:上帝、外星人和世界的真实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江晓原 穆蕴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从新的视角考察了霍金最近发表的两条引起媒体极大兴趣的言论:关于宇宙是不是上帝创造的,关于我们要不要和外星文明交往,以及他另一个不太受关注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观点,得出结论认为霍金在这些重要问题上其实并没有提... 本文从新的视角考察了霍金最近发表的两条引起媒体极大兴趣的言论:关于宇宙是不是上帝创造的,关于我们要不要和外星文明交往,以及他另一个不太受关注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观点,得出结论认为霍金在这些重要问题上其实并没有提供新的立场,只是完成了"站队",但由于他的"科学之神"的传奇身份和影响,霍金却能通过老生常谈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本文还认为,霍金的新作《大设计》可能是他最后的学术"遗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金 上帝 外星文明 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大设计》
下载PDF
论《圣经》马氏译本对洪秀全的影响——以“上帝”译名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英明 徐庆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圣经》马氏译本是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基督教《圣经》中文译本,它成为洪秀全获取西方基督教《圣经》知识的真正源头。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圣经》马氏译本的变异和洪秀全的误读,给这个回合的中西文化对话带来了再创造的可能性。《圣... 《圣经》马氏译本是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基督教《圣经》中文译本,它成为洪秀全获取西方基督教《圣经》知识的真正源头。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圣经》马氏译本的变异和洪秀全的误读,给这个回合的中西文化对话带来了再创造的可能性。《圣经》马氏译本中的“上帝”译名对洪秀全最为深远的影响,就是有助于他创造性地形成区别于基督教的“信仰中心”,走上创立新宗教之路。通过运用中国文化改造西方文化的方式更新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马氏译本 上帝”译名 洪秀全 天教
下载PDF
科学技术应该成为上帝吗?——对一种纯粹科技理性的人学反思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文新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12,17,共6页
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人性系统观点 ,对《科学也疯狂》一书及最近科技动向中体现出的使科技“上帝化”的“纯粹科技理性”进行了反思 ,阐明科技发展必须受到人性系统演进的机制和规律的规约 ,必须以造福人类为唯一和最高目的。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上帝 纯粹科技理性 人学反思
下载PDF
善良的上帝在细节中——试论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振宇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2-86,共5页
本文试着从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和国内现有的几个译本以及它的影片改编入手 ,论述纳博科夫作品中“文体”和“细节”间的关系 ,指出纳博科夫小说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叙述方式和表达形式上 ,尤其体现在对“细节”具体而微地筹划和运用... 本文试着从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和国内现有的几个译本以及它的影片改编入手 ,论述纳博科夫作品中“文体”和“细节”间的关系 ,指出纳博科夫小说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叙述方式和表达形式上 ,尤其体现在对“细节”具体而微地筹划和运用之中 ,并由此构成作品写实性和诗意性的双重效果。文章指出 ,对纳博科夫作品的阐释与翻译 ,需要把握细节和语词传达的精微意义 ,并在转译过程中保持语言对应的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小说 《洛丽塔》 作品 细节 叙述方式 阐释 上帝 具体 诗意性
下载PDF
殷商的上帝信仰与“帝”字字形新解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郭静云 《南方文物》 2010年第2期63-67,共5页
甲骨文中的"帝"不仅涉及商代神灵信仰,而且涉及天命上帝等哲学命题,一直是学界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关于"帝"字的考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天文学方面解释商周时期的信仰,是近年来西方学者常用到的方法,如艾兰等... 甲骨文中的"帝"不仅涉及商代神灵信仰,而且涉及天命上帝等哲学命题,一直是学界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关于"帝"字的考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天文学方面解释商周时期的信仰,是近年来西方学者常用到的方法,如艾兰等即曾经从天文星象解释"帝"字,郭静云的文章则更加形象地为甲骨文"帝"字提出了新解。郭静云《殷商的上帝信仰与"帝"字字形新解》一文认为商周时期"帝"是指自然界中,居于极高天位的崇拜对象,位居天中。如果从当前的天象看,自然界的天中必然相当于北辰。殷商时,北极天中没有可见的星星,离北极最近的一颗星即"帝"星。在帝星两侧,约相等距离的位置上有太子星(左)和庶子星(右),在北极另一侧有北斗柄上的天权、玉衡、开阳三星。如果从帝星到玉衡星、太子与天权、庶子与开阳之间也各画一条直线,则三条线的交会处,恰好正落在北极点上。在北极的左右有两颗较小的星星:右枢星和少尉星,将这两颗星连线,则与上述星星的连线构成帝字形状。在殷商时期如果要正确标示出北极的位置,可用骨、竹、树枝等简单的材料,制作一种"帝"字形的仪器,用以观察北极的仪器,这是一种既容易又不失准确的基本方法。由此推论,甲骨文中的"帝"字即由此而来。就这种天相形状看,由此释"帝"字有相当的可信性,但同其他用天象解释甲骨文的考证文章一样,缺陷都在于缺乏其他资料的支持,导致可信性难以确定。甲骨文字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文字的形成和演变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帝是最重要的神灵,"帝"字的出现应当也很早,即甲骨文中的"帝"字已经经过长期的擅变,已经距离其原义较远。文献称"帝立子生商"(《诗经·商颂·长发》),甲骨卜辞中帝则是命令和控制诸神的至上神,帝已经完全是一种人格化的神灵,而非某种具体的事物,即"帝"已经远离帝字的本义。所以,由甲骨文出发探求造字的本义,已经很难。虽然,"帝"字内涵已经超越了其本源,但探求"帝"字的本义,对于认识需要解决"帝"的人格化问题以及商周时期的宗教信仰,乃至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天命观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 字形 上帝信仰 殷商 上帝 “上” 甲骨文 法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