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7
1
作者 陆九州 徐建光 +5 位作者 徐文东 徐雷 顾施辉 沈云东 赵新 顾玉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通过在各受区神经近入肌点处同时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恢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丧失的肩肘功能。方法2007年2月-9月,收治4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男性患者,年龄21~39岁。均为车祸伤。左侧1例,右侧3例。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上... 目的通过在各受区神经近入肌点处同时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恢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丧失的肩肘功能。方法2007年2月-9月,收治4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男性患者,年龄21~39岁。均为车祸伤。左侧1例,右侧3例。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上举及屈肘不能;耸肩、伸肘、屈伸腕指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尺神经及肱三头肌长头肌支功能好;正中神经功能轻度受损。患者于伤后3~11个月入院。于全麻下行后路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到腋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到肱二头肌肌支和/或正中神经部分束支到肱肌肌支移位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1例术后出现手部尺侧麻木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余患者未出现与供区神经相关的运动、感觉功能受损症状。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术后3~4个月患侧均出现肩外展、屈肘动作。肌电图显示3组受区肌肉均可记录到新生电位。术后6~7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1例随访12个月患者肩外展、上举、外旋及屈肘主动活动度基本正常,三角肌、肱二头肌外形轮廓接近正常。结论应用功能相近的供体神经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具有供区损失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尤其适合因伤后时间长延误治疗及锁骨上探查有风险的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多组神经束支移位 修复重建
下载PDF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屈肘功能重建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房添 高辉 +4 位作者 姬广林 赖光松 刘午阳 华云 艾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后重建屈肘功能的方法。方法:对7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术前EMG、MRI及全面的理学检查确诊后,或者通过术中神经探查及术中肌电检测确诊后,施行新的神经移位术:尺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的肱二头...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后重建屈肘功能的方法。方法:对7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术前EMG、MRI及全面的理学检查确诊后,或者通过术中神经探查及术中肌电检测确诊后,施行新的神经移位术:尺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的肱二头肌肌支(经典的Oberlin手术),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的肱肌肌支,施行双重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术中运用电生理技术,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术后早期行理疗、功能锻炼及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措施。结果:经过术后6~28个月的随访,屈肘功能恢复满意。5例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目标肌力均达M3以上,随访少于8个月的2例患者,目标肌力也达M1~2。结论:对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确诊后,尺神经及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双重移位是重建屈肘功能有效的、合理的治疗方法,较之单一的尺神经部分束移位(即为传统的Oberlin术式),增加了屈肘功能的恢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上干损伤 Oberlin手术 屈肘功能重建
下载PDF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肩外展功能重建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房添 姬广林 +6 位作者 高辉 华云 刘午阳 赖光松 黄为民 吴东保 艾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89-390,共2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后肩外展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7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术前EMG、MRI及全面的理学检查确诊后,或者术中经过神经探查及术中肌电检测确诊后,施行新的神经移位术: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后肩外展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7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术前EMG、MRI及全面的理学检查确诊后,或者术中经过神经探查及术中肌电检测确诊后,施行新的神经移位术: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移位至腋神经的三角肌支,同时重建三角肌和冈上下肌的功能。术后早期行理疗、功能锻炼及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措施。结果:术后经过6~28个月的随访,肩外展、外旋、上举功能恢复满意。5例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目标肌力均达M3以上,随访少于8个月的2例患者,目标肌力也达M1~2。结论:对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确诊后,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及副神经同时移位是重建肩外展、外旋等功能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较之单一的肩胛上神经或腋神经重建,增加了肩外展功能的恢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上干损伤 神经移位 肩外展功能重建
下载PDF
背阔肌游离移植术后致臂丛神经上干损伤一例
4
作者 周友清 陈亮 +1 位作者 胡韶楠 顾玉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背阔肌游离移植术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病例报告 并发症
下载PDF
背阔肌肌皮瓣移位重建晚期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海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评价背阔肌肌皮瓣移位重建晚期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择菏泽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晚期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单极移位... 目的评价背阔肌肌皮瓣移位重建晚期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择菏泽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晚期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单极移位法重建,根据背阔肌远端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0例背阔肌远端仅固定于肱二头肌视为常规组,另外20例背阔肌远端固定于肱桡肌及肱二头肌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屈肘肌力以及末次随访的屈肘肌力、力量、角度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1.6±0.5)年。两组患者的背阔肌肌皮瓣均存活,伤后愈合良好,术后至末次随访未见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屈肘肌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的屈肘肌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屈肘肌力、力量、角度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阔肌肌皮瓣移位重建晚期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的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背阔肌肌皮瓣 皮瓣移植术 屈肘功能 移位重建
下载PDF
神经干移位和束组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疗效对比
6
作者 李会玲 李海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X期440-441,共2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应用神经干移位及神经束组移位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10例。患侧肩均不能外展、外旋、上举;屈肘不能;耸肩及伸肘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膈神经及尺...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应用神经干移位及神经束组移位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10例。患侧肩均不能外展、外旋、上举;屈肘不能;耸肩及伸肘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膈神经及尺神经功能正常;正中神经轻度受损。患者于伤后3-11个月入院治疗。A组于全麻下行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膈神经到肌皮神经、肋间神经到腋神经移位术;B组于全麻下行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尺神经束支或正中神经束支到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束支或尺神经束支到腋神经移位术。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其中B组2例患者出现手部尺神经轻度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正中神经轻度损伤症状,经对症治疗后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与供区神经受损的症状。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行肌电图检查,经统计学分析,B组神经传导速度优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5~6个月出现肩外展及屈肘动作,肌电图可记录到受区肌肉新生电位;术后8~9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B组患者术后3~4个月出现肩外展及屈肘动作,肌电图可记录到受区肌肉新生电位;术后7~8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结论:应用功能相近的供体神经行神经束组移位修复受损的神经具有供区损失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其效果优于神经干直接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神经移位 束组移位 修复重建
下载PDF
产瘫上干损伤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7
作者 张健 刘红 +2 位作者 彭鹏 李季 周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产瘫 上干损伤 显微外科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凯 张克亮 +3 位作者 王素云 李秀荣 张华 马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采用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尺神经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观察周围神经再生和效应肌恢复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成A、B两组(n=30)。均制作肌皮神经损伤模型,并在相同水平,A组采用1/12尺神经束支与肌皮神经肱... 目的采用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尺神经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观察周围神经再生和效应肌恢复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成A、B两组(n=30)。均制作肌皮神经损伤模型,并在相同水平,A组采用1/12尺神经束支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端端吻合,B组将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与尺神经主干端侧吻合。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取材,行神经电生理检测、肱二头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测定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count of myelinated nerve fibers,CMF),并观察实验大鼠行为改变。结果术后4周,B组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延迟较A组明显,潜伏期波幅(amplitude,AMP)较A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B组NCV及AMP均相近,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周,A、B两组肱二头肌湿重比以及肌纤维横截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CMF为230.15±60.25,B组为160.73±48.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CMF为380.26±10.01,B组为355.63±28.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端侧吻合与采用端端吻合尺神经部分束支(1/12)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恢复肱二头肌功能,远期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尺神经 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 端端吻合 端侧吻合 大鼠
原文传递
多组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曹树明 虞聪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 探讨多组神经移位术治疗复杂性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对7例臂丛神经上干损伤,且均合并膈神经及臂丛神经中、下干不全损伤的患者,采用副神经、肋间神经及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移位术,重建肩外展... 目的 探讨多组神经移位术治疗复杂性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对7例臂丛神经上干损伤,且均合并膈神经及臂丛神经中、下干不全损伤的患者,采用副神经、肋间神经及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移位术,重建肩外展及屈肘功能.结果 术后7例患者获得17~ 26个月的随访.术后4~6个月受区肌肉均可以记录到新生电位.末次随访时,肩外展恢复至60°~130°,冈上、下肌肌力M46例,M31例;三角肌肌力M4 5例,M32例;屈肘恢复至90°~ 130,肱二头肌肌力M45例,M32例.动力神经供区未出现运动功能受损表现.结论 副神经、肋间神经及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组合的多组神经移位术,在治疗复杂性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移位 治疗结果 上干损伤
原文传递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神经移位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汉东 王和驹 +3 位作者 吴开丘 邱勋永 王快胜 马心赤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6-397,共2页
目前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出现越来越多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其中以上干损伤多见,临床上表现为伤侧肩外展、外旋、上举和屈肘等功能完全丧失,可造成上肢较高的致残率.神经移位修复损伤神经的部分功能是目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重要方式... 目前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出现越来越多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其中以上干损伤多见,临床上表现为伤侧肩外展、外旋、上举和屈肘等功能完全丧失,可造成上肢较高的致残率.神经移位修复损伤神经的部分功能是目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重要方式.膈、副神经移位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上干损伤的手术方法,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临床关注及研究的焦点.2008年至2013年,我院对25例因交通伤致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患者行膈、副神经移位术,观察其患肢功能恢复,总结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副神经移位术 疗效观察 臂丛神经损伤 交通事故 损伤神经 移位修复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重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在轶 王爱国 周明明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7-378,共2页
1994年Oberlin等…首次报告采用同侧1/10尺神经束支移位缝合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修复臂丛神经损伤,随后该术式获得广泛临床应用,并得到不断改进[2-3]。此方法适用于臂丛神经上干或上中干损伤而下干完好者,
关键词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神经束支移位 屈肘功能 尺神经 臂丛神经损伤 肱二头肌 肌皮神经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肌内效贴治疗在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康复中的效果
12
作者 赵迪 李文霞 +2 位作者 刘冬芝 李昕 尚清 《健康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598-600,共3页
目的 分析肌内效贴在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3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 目的 分析肌内效贴在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3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臂丛功能评分和肌电图改善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臂丛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肘关节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肌电图改善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5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0,P=0.006)。结论 肌内效贴治疗能促进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恢复,可改善患儿患肢的运动功能,与常规康复治疗联用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 肌内效贴 康复治疗 臂丛功能
下载PDF
介入治疗椎动脉断裂合并臂丛损伤一例
13
作者 李波 弓贺炜 +2 位作者 李文斌 乔虎云 梁炳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7-457,共1页
患者 男,15岁.因刀捅伤致左颈部疼痛、出血14 h入院.急诊行刀取出、颈部止血术,术中止血困难,遂以止血纱布填塞.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利.可见颈部左侧斜形切口长约17 cm,颈部敷料有血性液体渗出,左上肢感觉障碍,以外侧为甚... 患者 男,15岁.因刀捅伤致左颈部疼痛、出血14 h入院.急诊行刀取出、颈部止血术,术中止血困难,遂以止血纱布填塞.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利.可见颈部左侧斜形切口长约17 cm,颈部敷料有血性液体渗出,左上肢感觉障碍,以外侧为甚,手部以拇、示指为甚,左侧Horner征(-);左臂丛神经根部Tinel征(+),左上臂外展、外旋不能,前臂屈伸不能.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示:左椎动脉断裂伴椎体横突骨折.诊断:左颈部椎动脉断裂,左第6颈椎椎体横突骨折,左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断裂 臂丛损伤 介入治疗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HORNER征 颈部疼痛 止血纱布填塞 上肢感觉障碍
原文传递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文 赵俊会 +2 位作者 田光磊 李庆泰 韦加宁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嗖侧效.方法对16例臂丛上中干损伤(单纯上干损伤7例,上、中干损伤9例),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其中3例于术后8~12个月因移位肌腱肌张力松弛,而再次行移位肌肌腱紧缩或止点重新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 目的分析应用嗖侧效.方法对16例臂丛上中干损伤(单纯上干损伤7例,上、中干损伤9例),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其中3例于术后8~12个月因移位肌腱肌张力松弛,而再次行移位肌肌腱紧缩或止点重新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屈肘肌力恢复至4级12例,3级3例,2级1例.肘关节主动屈曲0°~130°,平均95°;主动伸直-30°~0°,平均-15°;9例在完成屈肘动作时前臂处于旋前位.结论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方法简单、效果满意,但术后仍存在移位肌腱肌张力松弛、前臂旋前位屈肘及肘关节伸直障碍等问题,需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移位术 臂丛 随访研究 尺侧腕屈肌 屈肘功能 肌移位术 尺侧 上干损伤 移位肌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