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近试上张水部》一诗的媳妇角色解读
- 1
-
-
作者
杨子奇
-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5期43-44,共2页
-
文摘
《近试上了长水部》一诗中的媳妇角色是一个突出的意向。“媳妇”虽然是角色丛中一个非常普通的社会角色,但她所承担的社会价值功能,远比其他的社会角色更为苛刻,因而付出也更为艰辛。
-
关键词
《近试上张水部》
媳妇
社会角色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在北京市统计工作会议上张塞谈统计改革
- 2
-
-
-
出处
《数据》
1996年第4期4-4,共1页
-
文摘
在北京市统计工作会议上张塞谈统计改革北京市的各项统计改革做得很好,法制建设稍慢一点,但后来者居上;信息自动化建设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体制改革是难度最大的,全国把这项改革是放在最后出台的,北京市也搞得很好。当前统计工作碰到一系列问题,改革要前进,自...
-
关键词
统计工作会议
解放思想
北京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两个转变
统计改革
法制建设
农业普查
上张
新技术
-
分类号
C83
[社会学—统计学]
-
-
题名简评《近试上张水部》《酬朱庆馀》二诗
- 3
-
-
作者
张辰奕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汉字文化》
2024年第18期154-156,共3页
-
文摘
诗歌是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在科举制兴盛的背景下,行卷诗涌现于世,许多士子借此来表达自己想要考取功名、求得老师赏识的愿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良好的尚学风气的形成。诗人朱庆馀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近试上张水部》恰是其中的佳作。张籍在收到朱庆馀的行卷诗后更是回赠了一首《酬朱庆馀》来表达对朱庆馀的认可。两首诗都以女子为主角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兼具妙趣与情思。而两位才子间的相互酬唱的故事也成为诗坛了一段佳话,并流传于后世。在本文中,笔者旨在以文论观点去探索《近试上张水部》《酬朱庆馀》两首唐诗的诗作内容、作者心理、主题旨意,感受诗人的高雅妙趣与横溢才华,从而进一步讨论分析唐朝的干谒诗、社会科举之风等相关话题。
-
关键词
《近试上张水部》
《酬朱庆馀》
诗歌赏析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假境见意 旨冥句中——说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 4
-
-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40-43,共4页
-
文摘
唐代读书人中盛行着这样一种习尚,应试的士子们常于考期在即时将自己的诗文写成'卷轴',谒呈当朝的硕儒名宦,冀其举荐,金榜题名。这在当时被称为'行卷'。诗文干谒风炽,'行卷诗'自是无数。然而,真正以'行卷诗'蜚声当时而又名垂至今的,恐怕只有中唐诗人朱庆余和他的《近试上张水部》了。朱庆余,名可久,以字行,中唐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官授秘书省校书郎。朱庆余与当时的另一位著名诗人张籍(官授水部员外郎,故又称'张水部')知遇甚厚,时有酬唱。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有记:'庆余遇水部郎中(计误。
-
关键词
朱庆余
近试上张水部
行卷
《唐诗纪事》
中唐诗人
水部员外
校书郎
登进士第
部郎
宝历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海上张看——张桂铭画简论
- 5
-
-
作者
谢春彦
-
出处
《东方艺术》
2003年第4期84-93,共10页
-
文摘
画家这一职业,是与探索和试验连在一起的。尽管如此,张桂铭不同时期作品的差异之大,仍然让人感到出乎意料之外。想想他当年的《画家齐白石》《八大山人造像》等出色的人物画作品,再看看近年他以色块和线条拼构而成的《夏韵》,谁都不容易把它们连到同一个作者身上。如此大的转变,更准确说应当是跳跃。不过,这一跳跃首先值得注意的尚非题材或手法,而是其艺术观念。张桂铭毕业于浙江美院中国画系,旋即进入上海中国画院,所学所业至专。其转折,当以入送第七届全国美展的《四季的印象》为标志。其后,他的兴趣似乎多在线条的印象、色块的印象、点线面交差离合的印象。而这一类印象又大多得意忘形,于是,让人联想到米罗,想起抽象派。张桂铭的艺术转折是在开放的年代,而且是在上海出现的。这也就是说,适合的气候和土壤,是生长艺术繁花异卉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
关键词
中国画
上张
文人画
林风眠
现代化
妇女解放
张爱玲
生命意识
出色的人物
“淡”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谈读诗
- 6
-
-
作者
刘国盈
-
机构
北京师范学院
-
出处
《高师函授》
1984年第1期27-29,共3页
-
文摘
我们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诗的国家。诗人之多,诗作之多,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一部中国文学史,一大半是诗歌史。学习中国文学,如果不读诗,那就简直可以说没有真正接触到中国文学。我们中国,又是一个有读诗传统的国家。《诗》、《书》、《易》、《礼》、《春秋》;《诗》为五经之首。孔门弟子念的第一本书,就是《诗》。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诗歌史
以言
《书》
《礼》
朱庆余
音乐性
孔门弟子
近试上张水部
唐诗三百首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巧问妙答出奇效——浅析古典诗歌中的问答艺术
- 7
-
-
作者
彭冰
李晓霞
-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
-
出处
《教育艺术》
2017年第4期32-33,共2页
-
文摘
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其间山水、风物、情怀、哲理,美不胜收。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对生活、自然乃至人生的体悟,聪慧的古人便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声。问答形式就是其中之一。诗人或问答相间、或明问暗答。叙述时,故事情节的巧妙曲折;抒情时,浓郁情感的绵长悠远;议论时,独特见解的言简意赅。独特的问答形式在斟字酌句的基础上,使诗词曲的灵巧、新颖的形式跃然纸上。一、有问有答叙事巧妙古典诗歌中,记叙是最常见、最基础的表现形式之一。
-
关键词
古典诗歌
问答形式
近试上张水部
人世沧桑
诗三百
吴钩
南园十三首
采薇
绵绵细雨
寥寥数语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辞格组篇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应守岩
-
出处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13-19,共7页
-
文摘
本文主要论述篇章修辞的一个重要内容——辞格组篇的问题,着重论述了比喻组篇、拟人组篇、对比组篇、排比组篇,层递组篇、问答组篇和仿化组篇等七个方面。
-
关键词
送穷文
逐贫赋
对比手法
近试上张水部
七言绝句
人物形象
层递
《前赤壁赋》
行比伯夷
志满意得
-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诗歌、戏曲、小说词语杂释
被引量:2
- 9
-
-
作者
熊飞
-
出处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68-74,共7页
-
文摘
近年来,笔者因教学需要,曾阅读过一定数量的诗歌、戏曲、小说作品,其中一部分是新近由各出版社整理出版的,大多有注解文字。这些注释,一般对阅读原作是很有帮助的。不过,智者千虑,也难免一失,这主要表现在某些注文,似欠斟酌。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撮举数例,聊陈已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与同行。
-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新注
不揣浅陋
灰栏记
朱庆余
陈州粜米
近试上张水部
《西厢记》
朱金城
唐诗选
唐人七绝诗浅释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多姿多彩,秋华竞荣——读诗随笔之四
- 10
-
-
作者
连波
-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88-94,共7页
-
文摘
这里是几首中、晚唐诗的阅读随笔。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人多,大诗人多,如群星灿烂;作品多,好作品多,似百花争艳。内容空前广阔,诗体各类完备,成为我国文学遗产中最辉煌、最珍贵的部分之一。盛唐诗固然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国力强大的“
-
关键词
华竞
盛唐诗
中国诗歌史
近试上张水部
政治抱负
李商隐诗
新乐府运动
朱庆余
论佛骨表
贾生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略论诗歌中的比兴寄托
- 11
-
-
作者
欣托
-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37-39,31,共4页
-
文摘
一一位作家在文章中提到一首据说是太平天国冯云山的咏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到海作波涛。(见碧野《情满青山》)从体裁讲,这是一首咏物诗。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咏物诗有两法:一是将自身放顿在里面,一是将自身站立在旁边。”“自身站立在旁边”,即为咏物而咏物,骆宾王七岁《咏鹅》诗便是。“自身放顿在里面”,即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这首咏瀑布诗便是。它似乎很符合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人物的性格,末二句简直就是“
-
关键词
咏瀑布
咏物
一斋
宾王
诗说
冯云山
咏鹅
唐诗别裁
碧野
近试上张水部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山亭柳 赠歌者
- 12
-
-
作者
涂木水
-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47-148,共2页
-
文摘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遇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
-
关键词
赠歌者
咸京
念奴
近试上张水部
珠玉词
首词
叶嘉莹
朱庆余
歌楼
对楚王问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细嚼“剩饭”
- 13
-
-
作者
游成锋
-
出处
《新闻爱好者》
1996年第1期26-26,共1页
-
文摘
一天中午,我路过六连饭堂,被墙上张贴的感谢信“粘”住了眼睛。信上说的是六连五班十多年帮助驻地农妇李淑侠脱贫致富的事。凭着在学校当“小记者”的敏感,我认为这是条很有价值的新闻。于是,匆匆揣上采访本赶到六连,指导员屈彦儒给我介绍了大致情况,最后到荣誉室时,我傻了眼。原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
-
关键词
《解放军报》
感谢信
脱贫致富
《中国青年报》
广播电台
新闻
饭堂
学校
农妇
上张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浅谈比喻与象征艺术表现的区别
- 14
-
-
作者
郑春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81-86,共6页
-
文摘
比喻和象征是文学作品中最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两者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与联系。在文学作品中都有相当的表现力,在作品中显示事理,抒发感情,构成意境有很大作用。因此对两者的区别作进一步的探讨。
-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比喻词
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艺术
文学创作
林黛玉
象征义
近试上张水部
托物连类
中都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使用深层修辞时主体的超越性
- 15
-
-
作者
骆小所
-
出处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29-34,共6页
-
文摘
修辞格是修辞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两种。所谓表层修辞,就是词面或词表和词里或词内是完全一致的。它的含义,人们通过词面或词表就可以直接理解到。所谓深层修辞就是词面或词表和词里或词内不一致的。它的含义,人们不能从词面或词表就能理解到。深层修辞的表层只是语言现象,深层才是它的实质。也就是说,
-
关键词
量词移用
语言艺术
朱庆余
信息差
近试上张水部
白杨礼赞
反饰
事物特征
审美意识
晓堂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国古代诗歌意境动与静的艺术辩证法
- 16
-
-
作者
吕崇龄
-
出处
《昭通学院学报》
1987年第Z1期42-50,共9页
-
文摘
辩证法的规律是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决定并支配着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中,辩证法的规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体表现为:诗歌意境创造中的辩证统一过程,意境构成中各种因素的辩证统一关系,意境创造中认识和表现的辩证审美关系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辨证法,它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客观规律。它的基本审美范畴应包括意境与生活,意境创造的主体与客体,意境的内容与形式,意境的现象与本质。
-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艺术辩证法
审美范畴
动态美
辩证统一
审美关系
静中
鸟鸣
四时田园杂兴
临洞庭上张丞相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秋歌
- 17
-
-
作者
李钧
-
出处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1997年第11期39-39,共1页
-
文摘
●秋●歌●李钧南飞的行行雁阵开阔了我的心境记忆如枫叶一片片红红地熟透乡下的母亲是否正站在收割过的田野上张望浓浓的野菊馨香是否已让村庄鲜活而生动起来我知道故乡此时恬静如歌天高云淡的背景下小村横卧着几缕炊烟袅袅升腾一幅质朴的风景画在意象里缓缓铺开母亲呵告...
-
关键词
风景画
母亲
意象
野菊
雁阵
心境
上张
村庄
五谷
田野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腊月
- 18
-
-
作者
王晓利
-
出处
《经贸导刊》
1997年第2期47-47,共1页
-
文摘
不准你再出家门 将你煨在火炉里 用陈年老酒灌你 红堂堂的醉意
-
关键词
陈年老酒
乡思
乡愁
月夜
成包
上张
火炉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小产品 大生意——访“乐富”公司经理秦学富
- 19
-
-
作者
士心
-
机构
<中国外资>滩坊记者站
-
出处
《中国外资》
1995年第8期46-46,共1页
-
文摘
两年前,在73届广交会上,潍坊乐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当时,我对这家公司没有一点印象,听了他的简单介绍,看了展板上张挂的塑料袋子产品,脑海里出现了许多问号:这家不出名的乡镇企业,合资投产不足一年,涉外经贸没有基础,产品工艺简单,价值很低,外商能否光顾?带着这些想法,我第一次采访了公司经营部经理秦学富。 经他介绍,我方知秦经理那年才26岁,高中毕业就参加了乡办工业。他虽没进什么高等学府,没受过什么专业教育,
-
关键词
广交会
秦学
小产品
公司经理
塑料袋
次参加
塑料制品
子产
展板
上张
-
分类号
F279.26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希望,在高考前消失
- 20
-
-
-
出处
《陕西教育(教学)》
1994年第11期37-37,共1页
-
文摘
张彤,男,1976年5月18日出生,河南省西峡县应届高中毕业生。 1994牟3月19日,张彤和12岁的王猛一块儿去捉刺猬玩。天真的王猛坐上张的自行车,到了拦河坝后,天将近黄昏,张彤突然说,“树后面有人!”
-
关键词
王猛
高考前
应届高中毕业生
河南省西峡
拦河坝
上张
书包带
上大学
高考招生制度
无人性
-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