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斜肌矢状移位术治疗眼性斜颈
1
作者 王丽 李静明 +1 位作者 李宏 胡玉新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13-214,共2页
目的 上斜肌矢状移位治疗眼性斜颈。方法 上直肌颞下方剪开球结膜10mm,暴露上直肌在其止点后5—10mm处分离上斜肌反转腱将上斜肌劈开1/2沿斜肌走行向颞侧移位6mm,前移4mm固定于巩膜上,球结膜连续缝合。结果 术后第一眼位正,代偿头位消... 目的 上斜肌矢状移位治疗眼性斜颈。方法 上直肌颞下方剪开球结膜10mm,暴露上直肌在其止点后5—10mm处分离上斜肌反转腱将上斜肌劈开1/2沿斜肌走行向颞侧移位6mm,前移4mm固定于巩膜上,球结膜连续缝合。结果 术后第一眼位正,代偿头位消失。结论 上斜肌矢状移位术使上斜肌的反转腱由51度夹角变成90度夹角,产生单纯的内旋作用,有效的矫正了斜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矢状移位 眼性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改良上斜肌矢状移位术治疗外旋转斜视
2
作者 年金瑞 席居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98-1199,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良上斜肌移位术治疗后天性获得性上斜肌麻痹所致外旋转斜视的疗效.方法 对21例上斜肌麻痹致外旋转斜视的患者行改良法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对手术前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眼球运动、眼位、旋转斜视度数及双眼立体视觉变化进行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上斜肌移位术治疗后天性获得性上斜肌麻痹所致外旋转斜视的疗效.方法 对21例上斜肌麻痹致外旋转斜视的患者行改良法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对手术前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眼球运动、眼位、旋转斜视度数及双眼立体视觉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主观症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旋转复视症状消失,立体视觉得到改善.结论 改良法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可改善上斜肌麻痹引起的外旋转斜,消除患者的旋转复视症状,改善患者的立体视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矢状移位 上斜麻痹 外旋转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手术前后的立体视觉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伟 赵堪兴 +6 位作者 郭新 杜翠琴 马惠芝 岳以英 朱丽娜 陈霞 宋坤英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患者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对14例主述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明显、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的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眼位、眼球运动、旋转斜视度数... 目的探讨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患者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对14例主述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明显、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的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眼位、眼球运动、旋转斜视度数及双眼立体视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前均主诉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症状明显,术后视物效果自然、清晰。双马氏杆法检查术前上方注视野外旋≤10°,正前方注视野外旋10°~20°,下方注视野外旋15°~20°;术后上方注视野外旋消失、减弱或产生少许内旋(外旋4°~内旋3°),正前方注视野外旋减弱(外旋≤8°),下方注视野外旋减弱(外旋≤14°)。术后全部患者上方、正前方及下方注视野的立体视锐度均由无到有或从粗糙到较精细,立体视锐度从800″到60″呈逐步提高趋势;立体视觉从周边立体视到黄斑立体视,直至正常的黄斑中心凹立体视。手术前、后上方、正前方及下方注视野的立体视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可用于治疗前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症状明显的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手术不仅使患者消除了实用注视野的旋转复视症状,而且使患者的立体视觉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性外旋转 手术前后 黄斑中心凹立体视 上斜肌矢状移位 移位 立体视锐度 立体视觉功能 中华眼科杂志 注视野 视患者 患者资料 眼球运动 视度数 不同程度 野外 复视 上方 前方 回顾性 术后 马氏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