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到—上来”结构的主观趋向性
1
作者 权文兰 《现代语文》 2019年第2期50-56,共7页
"V到—上来"和"V到—上去"结构的出现频率不对称:"来"的出现频率要高于"去"。处所义部分多表示意念上的处所或目标,它和前面的主要动词V之间一般都不能直接结合,主要动词的动作性减退,大多表... "V到—上来"和"V到—上去"结构的出现频率不对称:"来"的出现频率要高于"去"。处所义部分多表示意念上的处所或目标,它和前面的主要动词V之间一般都不能直接结合,主要动词的动作性减退,大多表示一种抽象行为。"V到—上来"结构多用来表示话者的主观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到—上来 主观趋向 趋向补语 不对称 主观性
下载PDF
谈“V上去/上来”立足点的主观性
2
作者 权文兰 《现代语文》 2018年第6期24-28,共5页
本文考察了"V上去/上来"立足点的主观性。首先在垂直空间上,"V上去/上来"动作行为者为第一(第二人称)时,立足点是句子中的"我(或者你)",反应了"我"的主观性。句子使用第三人称(或称谓)时,叙述... 本文考察了"V上去/上来"立足点的主观性。首先在垂直空间上,"V上去/上来"动作行为者为第一(第二人称)时,立足点是句子中的"我(或者你)",反应了"我"的主观性。句子使用第三人称(或称谓)时,叙述人一般把自己的视点(立足点)设在该(他)人物位置上,它们是叙述人要描写或强调的对象,这个视点反应了叙述人的主观性。这种按人称表现出来的特征在水平空间上也有相似的特点,只是使用第三人称(或称谓)时,叙述人也常常把视点设在叙述人要重点描写的处所、对象、抽象概念等,而不仅仅是"V上去/上来"动作行为者,显示出一种视点转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去/上来 立足点 人称 主观性 说话人 叙述人
下载PDF
从致使性看“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表达功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24-131,共8页
"V上去/起来/来+AP/VP"表达在某认知条件(或情况)下认知对象(某实体或事件)状态特征被动引发认知者产生某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间型到时间型,由感知型、评价型到推断型,致使性逐渐减弱。"V... "V上去/起来/来+AP/VP"表达在某认知条件(或情况)下认知对象(某实体或事件)状态特征被动引发认知者产生某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间型到时间型,由感知型、评价型到推断型,致使性逐渐减弱。"V上去+AP/VP"、"V起来+AP/VP"、"V来+AP/VP"的主观化程度依次增加,其中受事型和评价型占优势,时间认知条件范围广,感官或言说类认知条件下易替换。"V起来+AP/VP"的使用频率最高,除感官类动作动词外,其它自主动词甚至是性质形容词均可进入该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 致使性 主观化 表达功用 语料库
下载PDF
试论“摸起来”与“摸上去”
4
作者 王迪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2-54,共3页
感官动词"摸"所构成的动补结构"摸起来"、"摸上去",二者在语义、句法、语用、单位性质等方面存在着异同。两者在语法单位性质上根据二者语义的不同可视为短语或正向词过渡的短语。
关键词 摸起来 摸上去 单位性质
下载PDF
“看起来”与“看上去”——兼论动趋式短语词汇化的机制与动因 被引量:43
5
作者 张谊生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6,共12页
"看起来""看上去"作为两个由实而虚、由语而词的短语词,在功能形类上,由动趋式短语虚化为评注性准副词,形成了一个由基谓语、泛谓语、句间插入语到句内插入语的连续统。在表达功用上,由于语言发展情态化和关联化的... "看起来""看上去"作为两个由实而虚、由语而词的短语词,在功能形类上,由动趋式短语虚化为评注性准副词,形成了一个由基谓语、泛谓语、句间插入语到句内插入语的连续统。在表达功用上,由于语言发展情态化和关联化的作用,由表方向、时体开始,逐步发展到表观感和感知、近似和比况、对比和逆转。在个性特征上,两词在搭配关系、表达功用、观察视角和虚化程度等四方面存在着不同性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起来” “看上去” 词汇化 句法功能 表达功用
原文传递
也谈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系统——“来/往”“前/后”“上/下”的协调 被引量:4
6
作者 魏义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人们是通过世界的变化来把握时间的。汉语中很多时间表达都是基于“世界的变化是河流”的隐喻。在这个隐喻系统中.“来/往”等位移动词、“前/后”“上/下”等方位词都可以较好地协调起来。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重新构拟了汉语时间表达的空... 人们是通过世界的变化来把握时间的。汉语中很多时间表达都是基于“世界的变化是河流”的隐喻。在这个隐喻系统中.“来/往”等位移动词、“前/后”“上/下”等方位词都可以较好地协调起来。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重新构拟了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系统,并对有关的引申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空间隐喻 来/往 前/后 上/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