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含蓄美
1
作者 李旭东 《学语文》 2007年第3期16-17,共2页
宋仁宗嘉祜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苏洵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嘉祜二年,十九岁的苏辙与兄苏轼同中进士。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这是... 宋仁宗嘉祜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苏洵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嘉祜二年,十九岁的苏辙与兄苏轼同中进士。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这是一篇干谒文,文章着重阐释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形”,同时表达了对韩琦的仰慕之情及拜见之意,但在表现仰慕韩琦时,苏辙行文中没有流露出攀高枝、求高官的意思,只是将求见高人心切。盼望高人指点以达养气目的的内心表露出来了,文辞恳切,才华毕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含蓄美 文学主张 苏辙 宋仁宗 欧阳修 韩琦 使
下载PDF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百氏”注商
2
作者 欧阳炎中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5年第7期12-12,共1页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之句.课本第200页将“百氏”一词注释为“指诸子百家”.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妥当的。
关键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百氏” 人教版 初中 语文 第六册 注释
下载PDF
曲折而委婉:高雅的胜利——读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3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2-55,共4页
这是一篇自荐文章。对象是枢密院首长,掌管着全国兵事,相当于秦汉时期最高军事首脑太尉,称其太尉,以古称今,以秦汉称宋,庄敬有加。
关键词 秦汉时期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下载PDF
《上枢密韩太尉书》
4
作者 李林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初中 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苏辙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上枢密韩太尉书》微型教案
5
作者 郑远祥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4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教案 苏辙 教学重点 古典散文 中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五奇
6
作者 陈金强 《现代语文(初中版)》 2003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语文 阅读理解 课文 中学
下载PDF
《上枢密韩太尉书》解读
7
作者 汪茂吾 《现代语文(初中版)》 2003年第5期17-17,共1页
北宋文学家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作为一篇新课文,被选入人教社初语第六册,无疑此文对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将大有裨益。笔者在研读此文后,发现有两点需认真解读。首先是关于本文的主题。
关键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解读 初中 文言文 课文
下载PDF
神在意外,气宇轩昂——《上枢密韩太尉书》解读
8
作者 杜芳 《语文教学之友》 2004年第4期26-26,共1页
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虽是一篇干谒文,难免有浮夸、盛赞之嫌隙,但读罢全文,读者仍会为流动在文中的轩昂开阔之气势所深深折服。年仅19岁的苏辙中进士第,写信给当时位高权重的执政大臣韩琦,先闭口不谈求见,而是从容不迫地道出... 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虽是一篇干谒文,难免有浮夸、盛赞之嫌隙,但读罢全文,读者仍会为流动在文中的轩昂开阔之气势所深深折服。年仅19岁的苏辙中进士第,写信给当时位高权重的执政大臣韩琦,先闭口不谈求见,而是从容不迫地道出自己的文学主张——“养气”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中学 语文教学 教材分析
下载PDF
自荐:李白PK苏辙——《与韩荆州书》和《上枢密韩太尉书》比较
9
作者 王栾生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1年第6期59-61,共3页
自我推销是当今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常用手段之一,自荐能力也是当今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探究李白和苏辙在《荆州书》和《太尉书》的具体PK,尤其对当今学子涉世之际企图通过自荐推销自己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与韩荆州 自荐 苏辙 李白 基本能力 人生价值 自我推销
原文传递
读《上枢密韩太尉书》 看古人如何委婉地表达自己
10
作者 冯渊 《当代学生(读写)》 2016年第10期26-28,共3页
书信的内容最为广泛,写法上最为灵活,可叙事,可说理,可抒情;书信篇幅自由,长短不拘。《文心雕龙·书记》篇说:"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释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意思是:书牍的根本... 书信的内容最为广泛,写法上最为灵活,可叙事,可说理,可抒情;书信篇幅自由,长短不拘。《文心雕龙·书记》篇说:"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释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意思是:书牍的根本就在于"尽言",尽情将心声用文字倾吐出来,显示自己的风范文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个人色彩 法上 林云铭 文疏 文论思想 终南 茅坤 读者意识 太史公
原文传递
上枢密韩太尉书
11
作者 苏辙 《美文(青春写作)》 2015年第6期26-27,共2页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4,颇有...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4,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文疏 天地之间 太史公 子者 欧阳公 终南 分陕而治 所与 方叔
原文传递
《上枢密韩太尉书》赏析
12
作者 佚名 《意林文汇》 2017年第14期146-149,共4页
刚菁此文是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选自《栾城集》卷二十二。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伎(掌管军事大权)。“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关键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赏析 韩琦 使
原文传递
《上枢密韩太尉书》导读设计
13
作者 崔培莲 《山西教育(管理版)》 2003年第8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导读设计 散文创作 语文教学
原文传递
“枢密韩太尉”解
14
作者 雷汉卿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韩琦 检校制度 职官制度
下载PDF
“书”“疏”“上书”辨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元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46,共2页
中学语文课本或读本中选录了几篇以“书”“疏”命篇的古文,它们是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李邕的《谏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书》、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和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它们涉及四种古代应用文体... 中学语文课本或读本中选录了几篇以“书”“疏”命篇的古文,它们是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李邕的《谏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书》、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和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它们涉及四种古代应用文体——书、疏、上书、上疏,因课本注释太过简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 上枢密韩太尉书 《谏太宗十思疏》 《论积贮疏》 语文课本 应用文体 课本注释
下载PDF
说古道今谈“书信”
16
作者 谭汝为 《秘书》 2011年第5期41-42,共2页
书信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魅力。古今散文名篇中就有不少书信体佳作,例如,乐毅的《报燕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李陵的《答苏武书》、李白的《与韩荆州书》、王安石的《答司马... 书信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魅力。古今散文名篇中就有不少书信体佳作,例如,乐毅的《报燕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李陵的《答苏武书》、李白的《与韩荆州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体 上枢密韩太尉书 《答司马谏议 《谏太宗十思疏》 《与韩荆州 古道 《谏逐客 《报任安
下载PDF
谈简化姓名的敬称
17
作者 孙孟明 《语文知识》 1994年第5期10-11,共2页
古代诗文往往在被使用的姓名中去掉一个字或两个字,以代替全名,然后添上一个“君”字或“公”字,表示敬称。一般说来,只写姓而不常写名。年岁不大而职位较低的人,敬称时,常用“君”字。含有“先生”之意。如“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 古代诗文往往在被使用的姓名中去掉一个字或两个字,以代替全名,然后添上一个“君”字或“公”字,表示敬称。一般说来,只写姓而不常写名。年岁不大而职位较低的人,敬称时,常用“君”字。含有“先生”之意。如“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称 乐府诗 张君 古代诗文 读张籍古乐府 欧阳公 左丘 与友人论为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 吕南公
下载PDF
从“养气”说看苏辙的文艺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隽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9,共7页
一、苏辙“养气”说之渊源本文所要讨论的,是苏辙以“养气”为本的文艺观。而苏辙的“养气”说,其远源是孟轲,其近源则为韩愈。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乃是一种培养理想人格的方法。浩然之气,则为一种理想人... 一、苏辙“养气”说之渊源本文所要讨论的,是苏辙以“养气”为本的文艺观。而苏辙的“养气”说,其远源是孟轲,其近源则为韩愈。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乃是一种培养理想人格的方法。浩然之气,则为一种理想人格。这种气,是得之于内的,需要长期地以正义的道德观念去培养,它既不能有丝毫伤害,又不能人为地去助长,而根本的方法,在于“志”的培养。因为,“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所以,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说 孟轲 文艺观 上枢密韩太尉书 儒家道统 人格精神 正父 文章作法 文艺创作 儒道思想
下载PDF
“实录”:《史记》的神髓
19
作者 郑彧文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61-66,共6页
《史记》一书,体大思精,史文并茂,前无古人。它是对先秦史家“实录”精神的继承与光大,是“实录”精神的伟大结撰。“实录”是其神髓,正是这种“实录”精神,使这部巨著卓然特立而为“史家之绝唱”。最先指出《史记》是一部“实录”的,... 《史记》一书,体大思精,史文并茂,前无古人。它是对先秦史家“实录”精神的继承与光大,是“实录”精神的伟大结撰。“实录”是其神髓,正是这种“实录”精神,使这部巨著卓然特立而为“史家之绝唱”。最先指出《史记》是一部“实录”的,是扬雄,而作精到阐释的则是班固。他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我以为班固这个评价,抓住了《史记》内容上最本质的特征,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而不俚 史家之绝唱 博极 太史公 李将军列传 中说 良史 史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帝
下载PDF
“神”——灵感的来源
20
作者 许树棣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59-63,共5页
诗圣杜甫的《游修觉寺》诗有云:“诗应有神助.”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引《南史》说:“谢灵运尝于永嘉西堂,吟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云此语‘有神助’.”此典不但见于《南史》,钟嵘《诗品·宋法曹参军谢惠... 诗圣杜甫的《游修觉寺》诗有云:“诗应有神助.”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引《南史》说:“谢灵运尝于永嘉西堂,吟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云此语‘有神助’.”此典不但见于《南史》,钟嵘《诗品·宋法曹参军谢惠连》记载的更加详尽.不过这只能说明“有神助”三字的出处,证明杜甫作诗,其遣词用字,都是有来历的,不是杜撰或生拼硬造的.至于“神”字该怎么讲?杜甫的用意何在?谢灵运的用意何在?读者就不得而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详注》 谢惠连 仇兆鳌 西堂 法曹参军 《南史》 潜在意识 唐诗三百首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史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