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跨文化语境中的“国乐”之声——探寻20世纪30年代上海“飞地”社会的中国音乐传播者
1
作者
马成城
洛秦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6,共11页
中国音乐在近代西方人的视野中,被提及最多的是西方传教士对教会音乐的中国本土化探索。除宗教以外,上海租界的外国居民是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中国音乐的。但是这一道阻隔在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的围墙,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发生了一些...
中国音乐在近代西方人的视野中,被提及最多的是西方传教士对教会音乐的中国本土化探索。除宗教以外,上海租界的外国居民是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中国音乐的。但是这一道阻隔在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的围墙,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化。那些致力于在西方社会诠释中国音乐的传播者们,成为近代国乐发展道路得以探索和争论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国乐走向何方”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近代中国人的音乐社会,即便是在复杂而屈辱的租界时期的上海外侨社会中,“国乐之声”亦没有被隔绝在“围墙”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语境
20世纪30年代
上海“飞地”
“国乐”之声
原文传递
题名
跨文化语境中的“国乐”之声——探寻20世纪30年代上海“飞地”社会的中国音乐传播者
1
作者
马成城
洛秦
机构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上海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江汉大学
中国音乐史学会
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
出处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6,共11页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音乐史学基本问题研究”(18ZDA025)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音乐在近代西方人的视野中,被提及最多的是西方传教士对教会音乐的中国本土化探索。除宗教以外,上海租界的外国居民是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中国音乐的。但是这一道阻隔在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的围墙,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化。那些致力于在西方社会诠释中国音乐的传播者们,成为近代国乐发展道路得以探索和争论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国乐走向何方”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近代中国人的音乐社会,即便是在复杂而屈辱的租界时期的上海外侨社会中,“国乐之声”亦没有被隔绝在“围墙”之外。
关键词
跨文化语境
20世纪30年代
上海“飞地”
“国乐”之声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跨文化语境中的“国乐”之声——探寻20世纪30年代上海“飞地”社会的中国音乐传播者
马成城
洛秦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