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孤岛时期的《华美》周刊及其民众动员
1
作者 闵苗苗 《西部学刊》 2023年第3期163-166,共4页
《华美》周刊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党直接领导的一份进步刊物,以抗日救亡为宗旨,是上海孤岛时期抗战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它打着“洋旗报”的旗号,在险恶的环境下坚持出版、坚持抗日宣传,始终不渝地为抗战服务,将民众动员作为其最重要... 《华美》周刊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党直接领导的一份进步刊物,以抗日救亡为宗旨,是上海孤岛时期抗战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它打着“洋旗报”的旗号,在险恶的环境下坚持出版、坚持抗日宣传,始终不渝地为抗战服务,将民众动员作为其最重要的报道议题之一,积极号召实行全民总动员,将少年儿童、青年、妇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侨胞等动员起来支持抗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以及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美》周刊 上海孤岛时期 民众动员
下载PDF
商业界与上海孤岛的米业市场
2
作者 汤兆云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0-132,共3页
抗战之后 ,上海米业市场多次发生恐慌。为了疏通米源 ,调剂民食 ,上海市商会及各米业团体在租界当局的支持下 ,采取种种措施 ,对国米洋米尽力加以疏通 。
关键词 商业界 米业市场 上海孤岛
下载PDF
上海孤岛的民族叙事与现代传奇——论孤岛时期师陀的散文
3
作者 易晴 李永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4-28,共5页
抗战时期师陀的散文是孤岛市民生存状态与知识分子曲折心迹的写照。在上海孤岛的特殊语境中,师陀的散文通过特殊的话语方式和叙事策略,对抗战意识进行了隐性表达,形成了"谨慎"的文本风格。师陀的散文以戏谑的笔调书写孤岛的&q... 抗战时期师陀的散文是孤岛市民生存状态与知识分子曲折心迹的写照。在上海孤岛的特殊语境中,师陀的散文通过特殊的话语方式和叙事策略,对抗战意识进行了隐性表达,形成了"谨慎"的文本风格。师陀的散文以戏谑的笔调书写孤岛的"现代传奇",以隐含的民族意识作为道德背景来审视"借来的时空"中的寓居者,显示出对孤岛世态的深度把握和对人性的精微洞察。师陀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孤岛语境的制约,是典型的孤岛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上海孤岛 民族叙事 现代传奇 借来的时空
下载PDF
上海孤岛与张爱玲小说中的生存伦理
4
作者 李汉桥 《今古文创》 2020年第4期43-48,共6页
作为上海沦陷时期的代表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不仅集中反映了战争时期广大市民的生存状态,而且揭示了战争年代的人际关系与道德法则。本文从战争孤岛的生存空间的营造、酷烈的女性挣扎与残障的男性群体三个方面探索了现代上海的生存伦... 作为上海沦陷时期的代表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不仅集中反映了战争时期广大市民的生存状态,而且揭示了战争年代的人际关系与道德法则。本文从战争孤岛的生存空间的营造、酷烈的女性挣扎与残障的男性群体三个方面探索了现代上海的生存伦理,无论是在都市生存伦理还是对都市男女德性的审视,在上海孤岛时代都证明了现代伦理发展的原地踏步,甚至是道德观念的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孤岛 生存伦理 小说创作
下载PDF
上海“孤岛”时期鸳鸯蝴蝶派与左翼的文学互动
5
作者 贾胜美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2-92,共11页
1937年11月上海租界形成“孤岛”,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文学成为“孤岛”文坛上的重要力量。因为面对抗战现实所持有的态度不同,鸳鸯蝴蝶派此时的创作姿态分化成以包天笑为代表的抗战立场及以周瘦鹃为代表的消闲取向。包天笑的战时... 1937年11月上海租界形成“孤岛”,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文学成为“孤岛”文坛上的重要力量。因为面对抗战现实所持有的态度不同,鸳鸯蝴蝶派此时的创作姿态分化成以包天笑为代表的抗战立场及以周瘦鹃为代表的消闲取向。包天笑的战时书写具有区别于左翼文学的“后方”特征,周瘦鹃们的消闲取向是体验“孤岛”情绪后所采取的与左翼不同的生活态度。鸳蝴与左翼的合作、对立、互渗是上海“孤岛”时期独特文化空间内的特殊产物,同时也展现了“孤岛”文学复杂的创作机制与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孤岛 鸳鸯蝴蝶派 左翼 互动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上海“孤岛”的报刊与图书出版活动 被引量:4
6
作者 吕亚平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3-96,共4页
抗战时期上海"孤岛"的党内外文化工作者出版发行图书报刊,在现代书刊出版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抗日战争 上海孤岛 报刊活动 图书出版
下载PDF
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 被引量:7
7
作者 袁燮铭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48-67,共20页
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袁燮铭“八·一三”战后,上海沦为孤岛,但它与国内其他各埠的经济联系并未因此中断。研究这一时期孤岛经济与国内后方各埠的联系,对全面评价孤岛的历史地位不无意义。本文拟就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作... 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袁燮铭“八·一三”战后,上海沦为孤岛,但它与国内其他各埠的经济联系并未因此中断。研究这一时期孤岛经济与国内后方各埠的联系,对全面评价孤岛的历史地位不无意义。本文拟就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作一初步探索。战前,上海不仅是中国对外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孤岛 国民政府 中国近代 《申报》 埠际贸易 战时经济 同业公会 上海市商会 法规汇编 棉纺织业
原文传递
上海“孤岛”时期《字林西报》音乐普及功能初探
8
作者 王艳莉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6年第1期54-55,共2页
《字林西报》是近代上海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外文报纸,亦因为在抗战时期发表大量支持中国的言论,成为战时上海重要的新闻媒介。该报在报道大量中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新闻时,亦非常重视每日音乐活动的报道与评论。本文通过翻译... 《字林西报》是近代上海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外文报纸,亦因为在抗战时期发表大量支持中国的言论,成为战时上海重要的新闻媒介。该报在报道大量中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新闻时,亦非常重视每日音乐活动的报道与评论。本文通过翻译、梳理《字林西报》中关于"音乐知识"的介绍与报道,试对孤岛时期该报的音乐普及功能进行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孤岛 字林西报 音乐普及
下载PDF
翻译与政治:对上海孤岛时期文学翻译的考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郭刚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2,共8页
在1938-1941年上海沦为孤岛的四年间,文学翻译呈现繁荣局面。笔者除了从译作数量和国别翻译进行基本考察外,亦将对西班牙内战题材翻译、报告文学翻译、戏剧文学编译、赛珍珠小说《爱国者》翻译、苏联文学翻译、西洋杂志文翻译这六个热... 在1938-1941年上海沦为孤岛的四年间,文学翻译呈现繁荣局面。笔者除了从译作数量和国别翻译进行基本考察外,亦将对西班牙内战题材翻译、报告文学翻译、戏剧文学编译、赛珍珠小说《爱国者》翻译、苏联文学翻译、西洋杂志文翻译这六个热点进行描述,阐释此种繁荣局面的基本特征;笔者也将论述在这种繁荣背后,包括译者队伍、翻译类型、翻译方式在内的生产机制出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背后,多出于政治团体的组织和策动,也是上海孤岛众声喧哗的政治人文生态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孤岛 文学翻译 生产机制
原文传递
翻译·文化·复兴——记上海“孤岛”时期的一个特殊翻译机构“复社” 被引量:10
10
作者 梁志芳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上海"孤岛"时期,胡愈之等创办"复社",以"促进文化,复兴民族"为宗旨。本文分析介绍复社成立的缘由、组织结构及其性质,并以《西行漫记》翻译出版为例,探究复社翻译活动的特殊性,力图从翻译机构的角度为读... 上海"孤岛"时期,胡愈之等创办"复社",以"促进文化,复兴民族"为宗旨。本文分析介绍复社成立的缘由、组织结构及其性质,并以《西行漫记》翻译出版为例,探究复社翻译活动的特殊性,力图从翻译机构的角度为读者再现一个真实的"复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社 上海孤岛 特殊翻译机构 《西行漫记》
下载PDF
上海孤岛时期周信芳京剧改革新探
11
作者 穆杨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孤岛"是一个附带时间条件的空间概念,指从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四年间,处于日军包围之中却能暂免战火侵扰的上海租界。此时期,周信芳率重组后的移风社返回上海演出,大获成功。学界认为,周信芳的成功源于他坚持上演爱国主... "孤岛"是一个附带时间条件的空间概念,指从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四年间,处于日军包围之中却能暂免战火侵扰的上海租界。此时期,周信芳率重组后的移风社返回上海演出,大获成功。学界认为,周信芳的成功源于他坚持上演爱国主义剧目,但这只是部分原因。稳健的经营策略和不懈的艺术追求,才是乱世中周信芳征服上海剧坛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孤岛时期 京剧改革 周信芳
原文传递
抗战前期租界当局对上海"孤岛"的商业管制
12
作者 张赛群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八·一三"战争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上海两租界沦为"孤岛"。"孤岛"期间,上海租界当局一改以往的自由贸易政策,对两租界范围内的商业贸易进行了诸多管制。这些管制政策虽然未能一一贯彻执行,但... "八·一三"战争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上海两租界沦为"孤岛"。"孤岛"期间,上海租界当局一改以往的自由贸易政策,对两租界范围内的商业贸易进行了诸多管制。这些管制政策虽然未能一一贯彻执行,但在当时特定的战时背景下,对租界市民的生存、生活仍有其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孤岛 租界当局 商业 管制
下载PDF
抗战前期上海“孤岛”埠际贸易研究
13
作者 张赛群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0-77,共8页
从八一三战争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上海两租界沦为“孤岛”。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庇护下,上海“孤岛”与国内各埠间的贸易得以延续,并呈现出了贸易结构变动、贸易口岸集中、当局亲自参与、秘密贸易大量存在等一系列与战前不... 从八一三战争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上海两租界沦为“孤岛”。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庇护下,上海“孤岛”与国内各埠间的贸易得以延续,并呈现出了贸易结构变动、贸易口岸集中、当局亲自参与、秘密贸易大量存在等一系列与战前不同的特征。尽管这种贸易对当时的抗战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日方的统制,也对整个抗战有着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期 上海孤岛 埠际贸易
下载PDF
上海“孤岛”抗战文艺的先导——全面抗战前期上海《孤岛》周刊研究
14
作者 李文平 蔺玉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4-29,共6页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国民政府西迁,大批文化人士也相继离沪,一部分留下来的爱国文人,利用上海"孤岛"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创办抗战报刊,坚持文化上的抗战。其中,《孤岛》周刊作为上海"孤岛"抗战文艺的先导之一,刊发...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国民政府西迁,大批文化人士也相继离沪,一部分留下来的爱国文人,利用上海"孤岛"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创办抗战报刊,坚持文化上的抗战。其中,《孤岛》周刊作为上海"孤岛"抗战文艺的先导之一,刊发大量文艺通讯作品,积极昂扬地表现全民抗战,为民族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孤岛 孤岛》周刊 文艺通讯 抗战文艺
下载PDF
从目的论来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孤岛”时期的翻译活动
15
作者 史小平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7期147-149,共3页
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密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聚焦于翻译目的的选择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本文结合目的论,试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孤岛"时期的翻译活动入手,探... 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密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聚焦于翻译目的的选择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本文结合目的论,试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孤岛"时期的翻译活动入手,探讨目的论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上海孤岛 翻译活动
下载PDF
论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
16
作者 张赛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8-33,共6页
八一三战争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上海两租界沦为“孤岛”。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得以延续,并对当时的抗战经济及整个抗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抗战前期 上海孤岛 大后方
下载PDF
抗战前期上海"孤岛"对外贸易研究
17
作者 张赛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23-30,共8页
从八一三战争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上海对外贸易在经历短暂萧条后迅速恢复和发展。由于战争环境的影响,这种贸易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其作用和意义也具有双重性质。
关键词 抗战前期 上海孤岛 对外贸易 意义
下载PDF
签约与垄断:孤岛时期京伶赴沪演出情况考察——以梅兰芳、程砚秋两家为例
18
作者 张婷婷 黄承悦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5期27-35,共9页
孤岛时期的上海演剧市场,在特殊的政治与商业环境下,竞争日益白热化。争抢名角与垄断名角,成为获利最大化的形式。作为四大名旦中影响力最大的两位京伶,梅兰芳与程砚秋都在孤岛时期受邀赴沪演出,梅兰芳成为上海剧场争抢订约的名角,程砚... 孤岛时期的上海演剧市场,在特殊的政治与商业环境下,竞争日益白热化。争抢名角与垄断名角,成为获利最大化的形式。作为四大名旦中影响力最大的两位京伶,梅兰芳与程砚秋都在孤岛时期受邀赴沪演出,梅兰芳成为上海剧场争抢订约的名角,程砚秋与秋声社被黄金大戏院“垄断”。两种竞争模式都为戏院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以梅兰芳与程砚秋在上海演出的商业模式与票房收入为考察视角,可窥见孤岛时期京伶赴沪演出的生态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程砚秋 上海孤岛时期 京剧市场
下载PDF
上海“孤岛”翻译界的一股清流——《西风》创刊号考
19
作者 胡晨飞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5期109-119,共11页
传统的对于“孤岛”(1937.11.12-1941.12.8)文学翻译的研究,往往关注“孤岛”逼仄压抑的政治环境,然而事实上,政治绝不是影响和制约“孤岛”文学翻译生产的唯一要素。基于此,本文以“孤岛”的一份重要翻译刊物《西风》为研究对象,从其... 传统的对于“孤岛”(1937.11.12-1941.12.8)文学翻译的研究,往往关注“孤岛”逼仄压抑的政治环境,然而事实上,政治绝不是影响和制约“孤岛”文学翻译生产的唯一要素。基于此,本文以“孤岛”的一份重要翻译刊物《西风》为研究对象,从其创刊号的翻译选材、翻译特色、译者群体以及翻译目的等方面切入,探讨政治以外制约“孤岛”文学翻译生产的多重因素,以期为“孤岛”翻译文学史的书写提供新的研究路径与思考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孤岛 《西风》 翻译
下载PDF
论上海“孤岛”时期的华商股票市场
20
作者 张鸿欣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X期27-27,共1页
本文通过对上海“孤岛”时期华商股票市场的发展原因的深层分析,揭示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证券市场发展的曲折历程,也为今天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上海孤岛 华商 证券市场 股票市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