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近代外国侨民的“上海情结”——以“上海问题”争论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9,共9页
1927至1931年间,所谓的"上海问题",即上海租界的出路问题,引发了外侨与国际人士和中国人之间的一场争论:国际人士和中国人指责外侨歧视华人和维护特权地位,导致"上海问题"无法解决。面对这些尖锐的指责,外侨亦不肯... 1927至1931年间,所谓的"上海问题",即上海租界的出路问题,引发了外侨与国际人士和中国人之间的一场争论:国际人士和中国人指责外侨歧视华人和维护特权地位,导致"上海问题"无法解决。面对这些尖锐的指责,外侨亦不肯缄默,以谁对上海的发展贡献大、谁是上海的主人、未来的上海是中国的上海还是世界的上海等问题予以回应。外侨所争虽有维护既得利益的一面,且难以掩饰其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但深入考察这场争论可以发现,外侨回应的依据、提出的观点和主张,却揭示出中国学界所熟知的叙事模式所未能完全涵盖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多重面相:主张上海租界发展的独特性自有其现实依据;商业利益的正当性则出自西方近代的自由贸易理念,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全球化紧密相关,以今天的角度观之,与全球化发展的大势有一定契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外侨 上海问题” 上海情结 自由贸易
下载PDF
从女性视角和上海情结探寻关锦鹏导演的电影世界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声怡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21-22,共2页
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是一位屡获国际大奖的导演,他的作品个性非常鲜明、风格也非常独特,具有着一贯的创作理念和题材选取。女性视角、上海情结这两点成就了关锦鹏电影品牌的存在与辉煌。《胭脂扣》、《阮玲玉》、《红玫瑰与白玫瑰》、《... 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是一位屡获国际大奖的导演,他的作品个性非常鲜明、风格也非常独特,具有着一贯的创作理念和题材选取。女性视角、上海情结这两点成就了关锦鹏电影品牌的存在与辉煌。《胭脂扣》、《阮玲玉》、《红玫瑰与白玫瑰》、《长恨歌》可视为其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亦是当时同类题材电影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在电影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锦鹏 女性视角 上海情结
下载PDF
弄堂·闺阁·女人: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上海情结 被引量:1
3
作者 温纬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9-60,64,共3页
《长恨歌》是王安忆上海情结的倾力之作,在这部作品里她完成了对上海情结最精致完美的书写。王安忆的上海情结来自于她对上海文化精神的解读,体现在对弄堂与闺阁日常细碎的却又富有情感的描写之中,表现在上海屋檐下的一群凡人特别是以... 《长恨歌》是王安忆上海情结的倾力之作,在这部作品里她完成了对上海情结最精致完美的书写。王安忆的上海情结来自于她对上海文化精神的解读,体现在对弄堂与闺阁日常细碎的却又富有情感的描写之中,表现在上海屋檐下的一群凡人特别是以王琦瑶为中心的几个女人的悲欢与成长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长恨歌》 上海情结 弄堂闺阁 上海女人
下载PDF
香港电影之老上海情结探析
4
作者 陈国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0-11,共2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界出现了大量关于30年代前后老上海题材电影。本文从香港和上海电影发展的沿承性来阐述电影双城在此消彼长的发展中,体现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连贯性,从文化特质的融合性来阐述双城在电影层面上有着文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界出现了大量关于30年代前后老上海题材电影。本文从香港和上海电影发展的沿承性来阐述电影双城在此消彼长的发展中,体现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连贯性,从文化特质的融合性来阐述双城在电影层面上有着文化和城市心态上的传承关系,从社会心态的关联性来阐述双城相似的历史状态与困境使之能相互呼应和感同身受,论述香港与上海的深厚渊源,追寻香港电影中表现老上海情结丰富内涵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上海情结 关联性
下载PDF
王家卫电影的上海情结——从电影中使用的上海方言说起 被引量:1
5
作者 屠丽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48-48,共1页
王家卫电影中有很多上海元素,上海方言是其表现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心理的展示。上海话在电影中的巧妙运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家卫电影的上海情结。
关键词 上海方言 上海情结 文化与语言
下载PDF
回不去的家园——浅析香港电影中的“上海情结” 被引量:4
6
作者 陆霞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香港电影 上海情结 文化语境 意象
下载PDF
香港电影与上海电影交融中的文化情结
7
作者 樊怡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第15期84-85,共2页
香港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中期和上海电影业几乎同时起步,二者在电影长河中密不可分。本文选取香港电影作为研究主题,简要分析香港电影与上海电影的初步交融和早期香港电影中的上海遗风,试图从现代香港电影中的&... 香港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中期和上海电影业几乎同时起步,二者在电影长河中密不可分。本文选取香港电影作为研究主题,简要分析香港电影与上海电影的初步交融和早期香港电影中的上海遗风,试图从现代香港电影中的"上海情结"发现香港电影与上海电影的文化特性与情结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上海电影 文化交流 上海情结
下载PDF
我家的上海情结
8
作者 泰来提·那斯尔 铁来克(译) 《西部(新文学)(上)》 2019年第5期225-228,共4页
我父亲那斯尔一九一○年出生于伊宁市乌孜别克族苏里坦巴依家,少年和青年时代先后就读于伊宁市的乌孜别克语学校和汉语学校,后来在俄语短期培训班学习俄语,熟练地掌握了俄语。父亲曾在霍城海关负责对苏联进口的各种百货进行监督、验收... 我父亲那斯尔一九一○年出生于伊宁市乌孜别克族苏里坦巴依家,少年和青年时代先后就读于伊宁市的乌孜别克语学校和汉语学校,后来在俄语短期培训班学习俄语,熟练地掌握了俄语。父亲曾在霍城海关负责对苏联进口的各种百货进行监督、验收工作。一九四七年,到伊宁土产公司工作。当时,伊宁的个体商户从乌鲁木齐购买各种生活日用品送至伊宁土产公司赚取差价,他们当中有一位名叫米娜瓦尔汗霍加的乌孜别克族商人与我父亲有些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情结 乌孜别克族 塔什干 伊宁市
原文传递
新上海人的上海情结
9
作者 李明 《上海企业》 2020年第12期67-67,共1页
2016年6月20日,因为原工作单位机构调整调动,年近五旬的我,怀着惴惴不安和稍感迷茫的心情,从安徽合肥来到上海正式上班。记的那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望着窗外楼下南京西路上川流不息的行人和车辆,我苦苦思索着自己来上海工作的意义?诚... 2016年6月20日,因为原工作单位机构调整调动,年近五旬的我,怀着惴惴不安和稍感迷茫的心情,从安徽合肥来到上海正式上班。记的那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望着窗外楼下南京西路上川流不息的行人和车辆,我苦苦思索着自己来上海工作的意义?诚然,普天下有多少莘莘学子,期望自己通过寒窗苦读,能够打拼和生活在"北上广"。而我已近天命之年,应对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改变,远离家乡和亲人,独自来上海工作,我的未来又会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窗苦读 南京西路 上海情结 机构调整 普天下 安徽合肥 职业生涯 北上广
原文传递
回忆是为了忘却——徐訏香港小说的怀乡情结和身份建构
10
作者 计红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美的追求、哲学思索和宗教提升是徐訏香港时期小说身份想象性建构的主要关键词,也是他晚年创作追求的归结。他主要通过纯净温情的乡村及上海故事来重新获得人格、心理、意义归属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徐訏 乡村记忆 上海情结 身份建构
下载PDF
摩登的诱惑:早期好莱坞电影与上海观众
11
作者 王玉良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13-120,共8页
长期以来,早期好莱坞电影与上海观众的关系,在影像的批评与接受中,呈现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征。从文化消费角度看,好莱坞电影的“上海情结”,培育了上海观众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地域气质。20世纪上半叶,上海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态度,虽然摇... 长期以来,早期好莱坞电影与上海观众的关系,在影像的批评与接受中,呈现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征。从文化消费角度看,好莱坞电影的“上海情结”,培育了上海观众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地域气质。20世纪上半叶,上海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态度,虽然摇摆于意识形态和个体诉求的困惑之间,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现代性”的憧憬和追求,总能体现一种“摩登风情”与在地心理的缝合趋势。这种关系不仅阐释了“现代性”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极大地影响了这座城市的整体风貌和文化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上海观众 上海情结 现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