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晚清民初上海文人的经济生活与身份转型——以王韬、包天笑为例
被引量:
8
1
作者
叶中强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6期8-15,共8页
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把一批传统士人卷了进来,中国文人由此开始走出延续千百年的仕途经济,走向近代城市的分工体系和独立职业空间。作为晚清上海初始城市化的亲历者,王韬在文化心理和经济生活两方面,经历了一场由"士人"转向...
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把一批传统士人卷了进来,中国文人由此开始走出延续千百年的仕途经济,走向近代城市的分工体系和独立职业空间。作为晚清上海初始城市化的亲历者,王韬在文化心理和经济生活两方面,经历了一场由"士人"转向城市职业者的艰难蜕变。而生活于清末民初上海的包天笑,则以明确的职业归属感,取代了传统士人的仕宦情结,中国文人至此初步完成了由传统政教依附者向近代独立文化人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初
上海文人
经济生活
身份转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申报》与近代上海早期文人群体意识的形成——以“聚星吟社”为中心
被引量:
3
2
作者
何宏玲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71,共8页
《申报》创立初期,主笔蘅梦庵主以报纸为平台,聚集寓沪文士成立聚星吟社。在报纸的参与下,吟社社集方式更灵活、自由和开放,表现出诸多创新特色。聚星吟社有意凸显上海文人的群体意识,塑造上海的文坛观念,某种程度可视为现代文学社团的...
《申报》创立初期,主笔蘅梦庵主以报纸为平台,聚集寓沪文士成立聚星吟社。在报纸的参与下,吟社社集方式更灵活、自由和开放,表现出诸多创新特色。聚星吟社有意凸显上海文人的群体意识,塑造上海的文坛观念,某种程度可视为现代文学社团的萌生。社集诗作具有鲜明的上海都市背景,表达了上海文人的自身体认,标志着一种新的写作风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聚星吟社
近代
上海文人
群体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文人学者封面设计中的民族情结
3
作者
张亚孺
《美术文献》
2019年第1期40-41,共2页
20世纪20—30年代是上海封面设计的又一个高潮,该时期封面设计在上海得以发展,与上海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对西方思潮的借鉴与反思中,文人学者群体的民族情结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为在今天全球语境下的设计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是上海封面设计的又一个高潮,该时期封面设计在上海得以发展,与上海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对西方思潮的借鉴与反思中,文人学者群体的民族情结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为在今天全球语境下的设计发展中,如何保持民族特色与本土认同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30年代
上海文人
学者
封面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晚清民初上海文人的经济生活与身份转型——以王韬、包天笑为例
被引量:
8
1
作者
叶中强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6期8-15,共8页
文摘
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把一批传统士人卷了进来,中国文人由此开始走出延续千百年的仕途经济,走向近代城市的分工体系和独立职业空间。作为晚清上海初始城市化的亲历者,王韬在文化心理和经济生活两方面,经历了一场由"士人"转向城市职业者的艰难蜕变。而生活于清末民初上海的包天笑,则以明确的职业归属感,取代了传统士人的仕宦情结,中国文人至此初步完成了由传统政教依附者向近代独立文化人的转型。
关键词
晚清民初
上海文人
经济生活
身份转型
Keywords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Shanghai literati
economic life
identity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申报》与近代上海早期文人群体意识的形成——以“聚星吟社”为中心
被引量:
3
2
作者
何宏玲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71,共8页
文摘
《申报》创立初期,主笔蘅梦庵主以报纸为平台,聚集寓沪文士成立聚星吟社。在报纸的参与下,吟社社集方式更灵活、自由和开放,表现出诸多创新特色。聚星吟社有意凸显上海文人的群体意识,塑造上海的文坛观念,某种程度可视为现代文学社团的萌生。社集诗作具有鲜明的上海都市背景,表达了上海文人的自身体认,标志着一种新的写作风向。
关键词
《申报》
聚星吟社
近代
上海文人
群体意识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文人学者封面设计中的民族情结
3
作者
张亚孺
机构
山东艺术学院
出处
《美术文献》
2019年第1期40-41,共2页
文摘
20世纪20—30年代是上海封面设计的又一个高潮,该时期封面设计在上海得以发展,与上海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对西方思潮的借鉴与反思中,文人学者群体的民族情结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为在今天全球语境下的设计发展中,如何保持民族特色与本土认同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
20世纪20—30年代
上海文人
学者
封面设计
分类号
J524 [艺术—艺术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晚清民初上海文人的经济生活与身份转型——以王韬、包天笑为例
叶中强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申报》与近代上海早期文人群体意识的形成——以“聚星吟社”为中心
何宏玲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文人学者封面设计中的民族情结
张亚孺
《美术文献》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