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反”的历史--上海沦陷时期李健吾的历史剧书写
1
作者 杜怡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245-260,M0010,M0011,共18页
《阿史那》与《王德明》是李健吾于上海沦陷时期改译自莎剧的两部剧作,二者共同呈现出历史剧特有的自反性构型。这一构型不仅在作品的美学形式与主题学层面得到显现,同时也与剧作者彼时的生命经验若合符节。李健吾的历史剧书写以古今中... 《阿史那》与《王德明》是李健吾于上海沦陷时期改译自莎剧的两部剧作,二者共同呈现出历史剧特有的自反性构型。这一构型不仅在作品的美学形式与主题学层面得到显现,同时也与剧作者彼时的生命经验若合符节。李健吾的历史剧书写以古今中外的自由转换打开历史与现实的想象。此外,它们也是李健吾的文学理想与戏剧商业利益折中调和的产物,凝聚着剧作家在沦陷时空下的伦理认知、身世抱负与隐微心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健吾 上海沦陷时期 《阿史那》 《王德明》 历史剧
下载PDF
上海沦陷区青年民众的日常生活评析——以颜滨日记《1942—1945:我的上海沦陷生活》为中心
2
作者 刘源 《西部学刊》 2024年第7期63-66,共4页
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沉重打击,处于沦陷区的民众更能体会生活上的艰难与精神上的屈辱。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区青年颜滨的日记《1942—1945:我的上海沦陷生活》从青年民众的视角较全面地记叙了沦陷区的日常生活。其文字揭示... 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沉重打击,处于沦陷区的民众更能体会生活上的艰难与精神上的屈辱。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区青年颜滨的日记《1942—1945:我的上海沦陷生活》从青年民众的视角较全面地记叙了沦陷区的日常生活。其文字揭示出在物质生活条件匮乏的情况下民众生活举步维艰,青年日常休闲及文化活动丰富多样的背后亦凸显出其对未来的迷茫,普通民众虽心存民族大义与反抗,但在高压统治下也只能无奈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上海沦陷 颜滨 日常生活
下载PDF
上海沦陷区小说中的“颓废”美学——以张爱玲、谭惟翰为例
3
作者 徐可君 《艺术广角》 2023年第4期79-85,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张爱玲、谭惟翰于上海沦陷区发表的小说体现出颇具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颓废”美学。通过具体的文本细读与互文对照的方式,可以发现“颓废”的美学特征并不局限于欧洲文学,它同时也是一种“西风东渐”的产物。战争必然带... 抗日战争时期,张爱玲、谭惟翰于上海沦陷区发表的小说体现出颇具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颓废”美学。通过具体的文本细读与互文对照的方式,可以发现“颓废”的美学特征并不局限于欧洲文学,它同时也是一种“西风东渐”的产物。战争必然带来生命的消逝与一切既有价值的崩坏,在这种令人颇感压抑的政治文化环境下,上海沦陷区的文学创作显示出一种“颓废”的艺术风格:语言唯美精致,带有隐约的“末世情结”。小说创作本身,即是作家们试图抵抗异族统治、摆脱个人内心郁结的艰难尝试。沦陷区小说中主流的现实主义,与“颓废”的现代性相映成趣,两者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张爱玲 谭惟翰 上海沦陷 “颓废”美学
下载PDF
上海沦陷时期《女声》杂志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涂晓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104,共20页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上海沦陷时期日伪统辖下出版的唯一的妇女杂志——《女声》。笔者期望通过《女声》个案的研究,以历史描述的方式,揭示在上海沦陷时—份特殊的妇女杂志的运作方式、宗旨,并通过与同一时期其他日伪杂志中的女性问题讨论...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上海沦陷时期日伪统辖下出版的唯一的妇女杂志——《女声》。笔者期望通过《女声》个案的研究,以历史描述的方式,揭示在上海沦陷时—份特殊的妇女杂志的运作方式、宗旨,并通过与同一时期其他日伪杂志中的女性问题讨论的对比,进一步探讨沦陷区言语空间的复杂性、殖民地文化传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沦陷时期 《女声》 杂志 历史考察 传播方式 文学评论 栏目设计 中国
下载PDF
上海沦陷时期的商业出版机制与文学生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145,共5页
上海沦陷时期,日本侵略军和汪伪政权控制新闻出版,操纵舆论导向,制定了严格的文化统治政策,致使上海出版业的发展异常艰难。面对扭曲而狭窄的生存空间,粉饰太平、大众需求的通俗文学创作引领了新的文学创作方向,促进了现代文学向前发展... 上海沦陷时期,日本侵略军和汪伪政权控制新闻出版,操纵舆论导向,制定了严格的文化统治政策,致使上海出版业的发展异常艰难。面对扭曲而狭窄的生存空间,粉饰太平、大众需求的通俗文学创作引领了新的文学创作方向,促进了现代文学向前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期刊合理地利用上海商业文化生产机制,依托广阔的市民阅读基础,乘机巩固并扩大了通俗文学阵营,并由此催生了上海沦陷区文学期刊运营模式的通俗化与商业化。同时,张爱玲、苏青、关露等通俗文学作家也积极迎合上海特殊背景下的商业出版机制,与通俗文学期刊相辅相成,在互动中谋求双赢,最终促成了出版机构与文学生产之间的良性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沦陷时期 商业出版机制 文学生产
下载PDF
周作人与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相银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74-78,共5页
抗战期间,周作人附逆之后对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周作人一向的上海厌恶症与他在此时上海文学界中所获得的尊崇地位形成奇妙反差。周作人与《古今》、《风雨谈》等期刊之间的互动表明了他的潜在心理:在畏惧民族道德审判的... 抗战期间,周作人附逆之后对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周作人一向的上海厌恶症与他在此时上海文学界中所获得的尊崇地位形成奇妙反差。周作人与《古今》、《风雨谈》等期刊之间的互动表明了他的潜在心理:在畏惧民族道德审判的精神状态中用高雅装点自己,寻找同路人以排遣罪恶感与寂寞感。就文学创作实绩而言,周作人与周黎庵、文载道等上海青年文人的文学交谊不仅让《古今》变成了周氏散文大本营,还促成了上海沦陷时期的散文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上海沦陷时期 文学期刊
下载PDF
在解构中沉潜:上海沦陷区小说的“五四”底色——兼议抗战时期文学民族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谦芬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6-183,共8页
一般认为,上海沦陷时期日伪的严酷统治武力切断了新文学传统;狭窄言路下上海文学的异常繁荣被认为是畸形的、偶然的;异族统治下文学民族化的追求也被视为不可能。然而,异族高压、民族情绪、市民文化等多种话语力量的交错博弈形成了沦陷... 一般认为,上海沦陷时期日伪的严酷统治武力切断了新文学传统;狭窄言路下上海文学的异常繁荣被认为是畸形的、偶然的;异族统治下文学民族化的追求也被视为不可能。然而,异族高压、民族情绪、市民文化等多种话语力量的交错博弈形成了沦陷时期上海的异质文学空间,推动了理论与创作上极有文学史价值的"五四"重审。上海沦陷区小说一方面对"五四"经典主题、情节、人物进行着反讽叙事;另一方面也在题材选择和文学接受的调整中,继承发展了"五四"的精神实质。这一解构与沉潜并进的过程,促进了"五四"先锋质素的落地生根,展示了民族文学发展的另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沦陷区小说 “五四”传统 解构 沉潜
下载PDF
论异质空间与文学民族化——上海沦陷时期文学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谦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8-91,共4页
抗战爆发后,文学空间的异质性不仅体现在外部环境与战前的迥异,而且表现在内部不同力量互相作用的动态变化。以上海沦陷区文学来说,政治禁锢、商业媒介、市民文化的互相作用改变了传统文学生长的均质空间,体现出文学民族化发展的另类路... 抗战爆发后,文学空间的异质性不仅体现在外部环境与战前的迥异,而且表现在内部不同力量互相作用的动态变化。以上海沦陷区文学来说,政治禁锢、商业媒介、市民文化的互相作用改变了传统文学生长的均质空间,体现出文学民族化发展的另类路向。考察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空间诸因素之间互相对抗、浸润、妥协的驳杂关系,以进一步反思中国新文学民族化建构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沦陷区文学 异质空间 民族化
下载PDF
上海沦陷与张爱玲的成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2-113,119,共3页
沦陷时期,上海出现了"意识形态真空"状态。一方面是上海文坛创作的疲软;另一方面是张爱玲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才,实现了她的"天才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 沦陷时期,上海出现了"意识形态真空"状态。一方面是上海文坛创作的疲软;另一方面是张爱玲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才,实现了她的"天才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张爱玲的笔下,历史仅仅是一种背景,时空断裂了,古今模糊了,反而使人生突显出来。因此,她的小说大都是以婚恋题材为切入点,展现日常生活,以一种与五四启蒙叙事以及三四十年代救亡叙事截然对立的姿态独立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沦陷 张爱玲 小说创作 日常生活
下载PDF
暧昧与混杂:沦陷时期周作人精神症候分析——以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为视点
10
作者 李相银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8-223,共6页
周作人在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学期刊上受到热捧是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他在《古今》、《杂志》等期刊上的相关文字显示出与过去迥然有别的精神混杂面向。在"春秋笔"与个人苦衷之间的自私选择造成了周作人"落水"之后的... 周作人在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学期刊上受到热捧是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他在《古今》、《杂志》等期刊上的相关文字显示出与过去迥然有别的精神混杂面向。在"春秋笔"与个人苦衷之间的自私选择造成了周作人"落水"之后的道德隐忧。为排遣这种隐忧,周作人一方面借助《古今》展开政治交游,对汪精卫谄媚示好;另一方面又在《苦茶庵打油诗》中进行忧虑自评。这反映在"破门"事件与片冈铁兵"扫荡反动老作家"事件之后,周作人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事件的爆发证明周作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上寻求中日之间、侵略者与被奴役者之间文化认同的失败。因此,《苦茶庵打油诗》是周作人的自我总结陈辞。周作人的文字代表了沦陷区"落水"文人与官员局促难安的精神状态。在背离民族道义之时,尴尬、暧昧、回避、辩解、神圣化等等成为其寻找合法性、自我解脱时的精神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上海沦陷时期 文学期刊 混杂面向
下载PDF
上海沦陷时期的翻译文学
11
作者 赵献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3-66,共4页
因为日本的残酷统治,上海沦陷时期的翻译文学,整体上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沦陷时期的上海,日本侵华文学译介占据主流,欧洲名家名作和侦探小说的翻译也是译介的重点。除公开出版的翻译文学之外,潜在译作是上海沦陷时期翻译文学的另一... 因为日本的残酷统治,上海沦陷时期的翻译文学,整体上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沦陷时期的上海,日本侵华文学译介占据主流,欧洲名家名作和侦探小说的翻译也是译介的重点。除公开出版的翻译文学之外,潜在译作是上海沦陷时期翻译文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沦陷时期的翻译文学,带有鲜明的战时体制影响的痕迹,文学翻译的政治性特别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沦陷时期 翻译文学 侦探小说 潜在翻译
下载PDF
论林氏刊物对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的影响
12
作者 俞王毛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3-46,56,共5页
林氏刊物的编辑理念和文学观念对上海沦陷时期文学面貌产生了深刻影响。《古今》、《天地》等刊对林氏刊物各有借鉴。凭借对林氏刊物资源的利用,上海沦陷时期散文获得了一块弥足珍贵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林氏刊物 上海沦陷时期文学 影响
下载PDF
行走在政治与文学之间——上海沦陷时期的《杂志》研究
13
作者 李相银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0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杂志》是上海沦陷时期'别有隐衷'的代表。由于特殊的政治背景,它成了展示沦陷时期上海文化人文艺活动的重要窗口,而事实上它又是中共地下组织用来传达文化使命的重要渠道之一。身处日本军刀威逼之下的《杂志》成功利用了战争... 《杂志》是上海沦陷时期'别有隐衷'的代表。由于特殊的政治背景,它成了展示沦陷时期上海文化人文艺活动的重要窗口,而事实上它又是中共地下组织用来传达文化使命的重要渠道之一。身处日本军刀威逼之下的《杂志》成功利用了战争的缝隙,辛勤培育了属于中国人的文学。它倡导推动了上海沦陷时期的杂文、文艺批评与报告文学的创作,而对于张爱玲的刻意栽培则创造了现代传媒的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志》 上海沦陷时期 文学期刊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论通俗文学在上海沦陷时期的自我革新
14
作者 张谦芬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4-56,120,共4页
雅俗互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抗日战争期间,文艺界在特殊历史情境中的雅俗合流,提供了文学大众化、民族化的丰富经验。考察通俗文学在上海沦陷时期的自我革新,不仅有助于认识、评价特殊文学空间下通俗文学的发展状况,... 雅俗互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抗日战争期间,文艺界在特殊历史情境中的雅俗合流,提供了文学大众化、民族化的丰富经验。考察通俗文学在上海沦陷时期的自我革新,不仅有助于认识、评价特殊文学空间下通俗文学的发展状况,而且有助于从特殊到一般、获得对中国新文学民族化建构的有益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沦陷时期 通俗文学 自我革新
下载PDF
上海沦陷前期的“孤岛繁荣”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铎 《上海经济研究》 1983年第10期25-31,共7页
在我国抗日战争中,上海沦陷时期的前半期,即从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日军占领上海开始,至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为止的四年多时间,被称之为上海经济的"孤岛繁荣"时期。当时以公共租界和法... 在我国抗日战争中,上海沦陷时期的前半期,即从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日军占领上海开始,至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为止的四年多时间,被称之为上海经济的"孤岛繁荣"时期。当时以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为中心的上海经济,确实呈现着一派畸形的繁荣景象。它的基础和实质究竟是什么?颇值得作一番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工业 上海租界 物价总指数 外汇平准基金 日本帝国主义 沦陷 工业品 工业产品 上海沦陷 国统区 孤岛 华中 资本 利润 财政管理
下载PDF
试析上海沦陷时期谭正璧的历史小说
16
作者 薛丽君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118,共2页
谭正璧的历史小说创作正是在上海沦陷的大背景下开始的,谭正璧在汲取了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力量之后,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写作原型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小说。
关键词 上海沦陷时期 谭正璧 历史小说
下载PDF
上海沦陷期《万象》杂志中的女性叙事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上海沦陷时期《万象》杂志颇受市民欢迎,女性话语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的叙述基于如下文化逻辑:对“新女性”的看法有着市民的求安务实,缺乏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稍微保守,不过提示女性要理性认识到与社会的矛盾,发现新女性话语成为时... 上海沦陷时期《万象》杂志颇受市民欢迎,女性话语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的叙述基于如下文化逻辑:对“新女性”的看法有着市民的求安务实,缺乏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稍微保守,不过提示女性要理性认识到与社会的矛盾,发现新女性话语成为时尚后一些女性打着女性解放的旗号,为自私自利张目的现象,都是敏锐的,进步的;表现为大众事业努力甚至献身的女性,在沦陷封闭、近乎窒息的上海,代表了市民对清新质朴的向往;富于民族文化韵味的“东吴女作家群”小说中,寄托着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象》 女性叙事 市民文化氛围 沦陷上海
下载PDF
女性生存的另类书写——对上海沦陷期女性文学主题的再阐释
18
作者 曹南燕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75-77,共3页
上海沦陷区的女作家们在日伪政府的高压文化管制之下,被迫采取了远避时代主题的创作方式,从而走出了与主流文学完全不同的文学道路。但是,她们不同于主流文学的个体化写作,正是对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们特别是女性生存状态的独特叙述,她们... 上海沦陷区的女作家们在日伪政府的高压文化管制之下,被迫采取了远避时代主题的创作方式,从而走出了与主流文学完全不同的文学道路。但是,她们不同于主流文学的个体化写作,正是对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们特别是女性生存状态的独特叙述,她们另类的叙述视角和言说方式让写作摆脱了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功利性目的之后而回归自身———对个体生存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沦陷 女性文学 生存 主题
下载PDF
上海沦陷时期的平襟亚与“故事新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军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2-46,共5页
在上海沦陷时期最具影响的刊物《万象》上,“故事新编”由平襟亚发起,每期一篇,深受市民的欢迎。其特点是:抓取日伪统治下普通市民最关切的生活问题,讽刺、揭露日伪及国人败类中的无耻行经,在古今交糅讽刺现实的构思上,都是古人今装,以... 在上海沦陷时期最具影响的刊物《万象》上,“故事新编”由平襟亚发起,每期一篇,深受市民的欢迎。其特点是:抓取日伪统治下普通市民最关切的生活问题,讽刺、揭露日伪及国人败类中的无耻行经,在古今交糅讽刺现实的构思上,都是古人今装,以上海的沦陷现实瓦解为人熟知的原有故事发展逻辑,构成新的情节链条讽刺现实;在叙述视点上或是将古人面貌作以改写,行状与令人关联,或是平行影射,讽刺意旨相对隐晦,或是借古人的视角来讽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象》 故事新编 平襟亚 沦陷上海
下载PDF
上海沦陷区的苦魂灵——浅论苏青笔下的女性苦难
20
作者 田慧 《黑河学刊》 2020年第1期50-52,56,共4页
苏青,作为上海沦陷区备受关注的女性作家之一,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能忽视。无论是她的小说还是散文,都是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日常生活为基点,多角度剖析上海沦陷区下女性的艰难生存状态。苏青将笔触集中于女性的生育、婚姻爱情和求生三... 苏青,作为上海沦陷区备受关注的女性作家之一,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能忽视。无论是她的小说还是散文,都是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日常生活为基点,多角度剖析上海沦陷区下女性的艰难生存状态。苏青将笔触集中于女性的生育、婚姻爱情和求生三个方面,于世俗生活中书写女性的苦难命运,并对女性命运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思考,努力探寻救赎女性的出路,彰显女性主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沦陷 女性生存困境 道路探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