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上海沦陷区青年民众的日常生活评析——以颜滨日记《1942—1945:我的上海沦陷生活》为中心 |
刘源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2
|
上海沦陷区小说中的“颓废”美学——以张爱玲、谭惟翰为例 |
徐可君
|
《艺术广角》
|
2023 |
0 |
|
3
|
在解构中沉潜:上海沦陷区小说的“五四”底色——兼议抗战时期文学民族化 |
张谦芬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4
|
上海沦陷区的苦魂灵——浅论苏青笔下的女性苦难 |
田慧
|
《黑河学刊》
|
2020 |
0 |
|
5
|
上海沦陷区的新诗理论探索——以路易士、应寸照、史美钧为个案 |
吴昊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2 |
0 |
|
6
|
近代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问题探讨——兼论上海沦陷区文学主体创作 |
翟兴娥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7
|
论鲁迅及其作品在沦陷区的传播——以上海为例 |
肖振宇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8
|
论异质空间与文学民族化——上海沦陷时期文学启示 |
张谦芬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9
|
论沦陷区女性的自我追寻与超越——以苏青《结婚十年》和杨绛《风絮》为例 |
程姗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0
|
欧化白话与本土白话的融合与发展——沦陷时期上海写作的语言策略 |
张曦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1
|
上海与延安:抗战时期的文学民族化 |
张谦芬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2
|
城与人的偶合:沦陷区上海与张爱玲的创作 |
陈昶
陈国恩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3
|
钱钟书用《围城》还人情 |
聂勇军
|
《复印报刊资料(当代文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