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50年代上海评弹团工资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亮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9,共13页
20世纪50年代,上海评弹团的工资变化情况体现了绝对固化与相对调节的时代特征,这一时代特征是国家政策在戏剧团体运营上的烙印。然剧团亦有能动性——对既定制度"适度损益",只不过该权力掌握在剧团领导手中。关注剧团领导人,... 20世纪50年代,上海评弹团的工资变化情况体现了绝对固化与相对调节的时代特征,这一时代特征是国家政策在戏剧团体运营上的烙印。然剧团亦有能动性——对既定制度"适度损益",只不过该权力掌握在剧团领导手中。关注剧团领导人,对于解析社会百态、总结时代特征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营组织 上海评弹团 工资 艺人收入自理制度
下载PDF
评弹剧是什么“剧”——评上海评弹团《医圣》
2
作者 魏睿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第5期73-74,共2页
上海评弹团推出原创评弹剧《医圣》,以东汉名医张仲景为主人公,选取张仲景担任长沙郡太守期间,帮助当地百姓抗疫,借古喻今,在新冠肺炎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向医护工作者致敬。《医圣》是一部鲜明的题材决定内容的作品,剧本力求以鲜活的... 上海评弹团推出原创评弹剧《医圣》,以东汉名医张仲景为主人公,选取张仲景担任长沙郡太守期间,帮助当地百姓抗疫,借古喻今,在新冠肺炎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向医护工作者致敬。《医圣》是一部鲜明的题材决定内容的作品,剧本力求以鲜活的人物、悲喜交集的情节、诙谐生动的语言达到树立典型的目的。《医圣》旗帜鲜明地打出了“评弹剧”的称谓,为整台演出下了定义:这不是一台传统意义的长篇评弹演出,而是一部剧。使得《医圣》成为与众不同的作品,评弹剧的本体究竟是什么,是一个可研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评弹团 评弹 医护工作者 郡太守 名医张仲景 借古喻今 树立典型
下载PDF
用苏州评弹玩转直播——上海评弹团的“直播”之路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楚下 《曲艺》 2020年第8期17-18,共2页
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和当代各种新兴文化休闲活动的兴起,以及影视文化的冲击,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向多元化发展,评弹听众锐减,书场萎缩,现有的评弹书场的生存压力普遍增大,评弹的发展出现了困境。面对新形势... 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和当代各种新兴文化休闲活动的兴起,以及影视文化的冲击,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向多元化发展,评弹听众锐减,书场萎缩,现有的评弹书场的生存压力普遍增大,评弹的发展出现了困境。面对新形势,评弹开始求新求变的同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评弹的改革之路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评弹艺人开始尝试借助新媒体"吸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评弹团 评弹 影视文化 群众文化需求 新历史时期 休闲活动 改革之路 书场
原文传递
红色文化的新呈现——评上海评弹团中篇评弹新作《战·无硝烟》
4
作者 友竹 《曲艺》 2022年第7期18-20,共3页
一近年来,上海评弹团(以下简称“上海团”)持续推出新作。从《四大美人》《繁花》到《林徽因》《医圣》,这些作品在内容方面有原创也有改编,有传统“老腔调”也有新型“评弹剧”,在表演时则能灵活兼顾大舞台、小剧场、网络传播的不同需... 一近年来,上海评弹团(以下简称“上海团”)持续推出新作。从《四大美人》《繁花》到《林徽因》《医圣》,这些作品在内容方面有原创也有改编,有传统“老腔调”也有新型“评弹剧”,在表演时则能灵活兼顾大舞台、小剧场、网络传播的不同需求,做有针对性调整和发展。概言之,这些作品均能体现出上海团创新的意图和作为。通观这一系列新作,笔者的总体感觉是,上海团愈发重视作品的历史性与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评弹团 评弹 小剧场 林徽因 网络传播 腔调 《繁花》 文学性
原文传递
“评弹完全可以绽放她独特的光彩”——专访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
5
作者 张志萍 《上海支部生活》 2022年第6期56-59,共4页
高博文很忙。按照往年惯例,每年的三至五月,他都会率团到各地巡演,组织各类演出。可以说是他一年中最忙碌、演出最频繁的时刻。今年3月初新冠疫情袭来。3月18日,高博文所在的小区按要求开始了核酸采样。“小区里事情多,总得有人去做。... 高博文很忙。按照往年惯例,每年的三至五月,他都会率团到各地巡演,组织各类演出。可以说是他一年中最忙碌、演出最频繁的时刻。今年3月初新冠疫情袭来。3月18日,高博文所在的小区按要求开始了核酸采样。“小区里事情多,总得有人去做。”他第一时间报名做了一名志愿者。3月29日,小区进入封闭管理,高博文更忙了。只要是核酸采样,他必定在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评弹团 国家一级演员 评弹 封闭管理 演出 博文 巡演 志愿者
原文传递
出人 出书 走正路——陈云与上海评弹界交往
6
作者 丁元元 《档案春秋》 2015年第6期32-36,共5页
陈云是上海青浦人,从小就对流行于江浙沪的传统艺术——苏州评弹情有独钟。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陈云更是与评弹界人士有了持续30多年的交往,并长期对振兴评弹进行调查研究、发表意见。1981年4月5日,他就评弹作了"出人、出书、走... 陈云是上海青浦人,从小就对流行于江浙沪的传统艺术——苏州评弹情有独钟。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陈云更是与评弹界人士有了持续30多年的交往,并长期对振兴评弹进行调查研究、发表意见。1981年4月5日,他就评弹作了"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指示,成为评弹艺术及整个戏曲曲艺界乃至文化艺术界发展的指引方针。值此纪念陈云同志诞生110周年之际,原上海评弹团团长、91岁的吴宗锡先生回忆了他所亲历的陈云与评弹界的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同志 上海评弹团 宗锡 江浙沪 文化艺术界 周云瑞 上海青浦 张鸿声 大客厅 薛筱卿
下载PDF
赞评弹与电视结缘——兼评电视连续剧《江南明珠》 被引量:1
7
作者 洪欣 《上海戏剧》 1988年第3期13-14,共2页
一颗江南明珠在荧屏上熠熠发光。深圳电视台与上海电视剧制作中心合拍的电视连续剧《江南明珠》以江南水乡的旖丽风光和评弹艺术的特有韵味吸引了广大观众。评弹上了电视屏幕,评弹演员上了电视屏幕,评弹与电视结了缘,这是一件多么值得... 一颗江南明珠在荧屏上熠熠发光。深圳电视台与上海电视剧制作中心合拍的电视连续剧《江南明珠》以江南水乡的旖丽风光和评弹艺术的特有韵味吸引了广大观众。评弹上了电视屏幕,评弹演员上了电视屏幕,评弹与电视结了缘,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庆贺的事啊. 作为一部电视连续剧,我以为《江南明珠》是成功的。它描写了两代评弹艺人曲折、坎坷的艺术生涯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出身名门闺秀的陈艳君酷爱评弹艺术,并看中了出身于评弹世家的赵鹤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熠熠发光 电视屏幕 艺术生涯 名门闺秀 上海评弹团 徐丽仙 深圳电视台 俞调 薛调 玉蜻蜓
下载PDF
沪上戏曲院团轮番直播展演,收获“百万+”流量 被引量:1
8
《上海戏剧》 2020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3月26-30日,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6家沪上戏曲院团集结,以直播的方式带给观众5天6场新节目,收获了"百万+"的观看数据,用新科技改变了戏曲艺术表演的时空限制。在这次艺起... 3月26-30日,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6家沪上戏曲院团集结,以直播的方式带给观众5天6场新节目,收获了"百万+"的观看数据,用新科技改变了戏曲艺术表演的时空限制。在这次艺起前行·演艺大世界云剧场——"东方之韵"戏曲展演周里,6家院团精心准备、各显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越剧院 上海淮剧 上海昆剧 上海京剧院 上海评弹团 戏曲院 艺术表演 时空限制
下载PDF
老魏,生活在此处──记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团长魏真柏
9
作者 方斌 《文化艺术研究》 1997年第4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曲艺杂技 演出公司 观摩演出 魏深 上海评弹团 苏州评话 法国诗人 挑战自我 《林海雪原》 冥冥之中
下载PDF
峥嵘岁月稠弹指一挥间──从浙江曲艺队到浙江曲艺杂技总团
10
作者 蒋希均 《文化艺术研究》 1997年第4期16-25,共10页
关键词 曲艺杂技 曲艺演员 弹指一挥 陈云同志 音乐设计 演出公司 描金凤 绍兴平湖调 上海评弹团 《林海雪原》
下载PDF
抗疫题材的端庄之作 观从书场走向剧场的评弹剧《医圣》有感
11
作者 陈劲松 《上海戏剧》 2020年第5期34-35,共2页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人民常常以"圣"字赞誉在某一领域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文圣孔子、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都是冠绝一时的风流人物。今年年初突发的一场疫情,让国人关注的目光又聚焦到了白衣天使身上...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人民常常以"圣"字赞誉在某一领域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文圣孔子、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都是冠绝一时的风流人物。今年年初突发的一场疫情,让国人关注的目光又聚焦到了白衣天使身上,他们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令人赞叹,他们不畏艰辛、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更是令人感佩。从这个层面来说,由朱恒夫编剧、上海评弹团演出的以东汉张仲景赴任长沙太守抗疫为情节主线的评弹剧《医圣》,不仅"生"逢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评弹团 大无畏精神 评弹 诗圣杜甫 书圣王羲之 白衣天使 张仲景 令人
下载PDF
中篇评弹《林徽因》研讨会
12
《上海戏剧》 2016年第5期30-30,共1页
近日,上海评弹团推出的原创中篇评弹《林徽因》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了研讨会。三月下旬《林徽因》于兰心大戏院演出。这部备受关注的新书的运作,开创评弹演出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为一个剧目的每一回都专门设计了舞美布景;第一次为... 近日,上海评弹团推出的原创中篇评弹《林徽因》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了研讨会。三月下旬《林徽因》于兰心大戏院演出。这部备受关注的新书的运作,开创评弹演出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为一个剧目的每一回都专门设计了舞美布景;第一次为剧中人物专门设计服装,拍摄了定妆照;第一次举办评弹"剧本朗读会";第一次设置两组演员在同一轮演出;第一次进行演员网络选角PK;第一次有了百万元以上的商业赞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兰心大戏院 上海评弹团 商业赞助 剧中人物 上海文艺 王汝刚 创造方式 移动媒体 中国剧协
下载PDF
感谢和希望——祝贺上海市戏曲学校建校三十周年
13
作者 刘厚生 《上海戏剧》 1984年第1期52-53,共2页
接到俞振飞老校长的信,告诉我今年三月一日是上海市戏曲学校建校三十周年,要我写几句话。这使我猛想起五十年代上半年,上海戏曲工作莲蓬勃勃地开展的日子。五十年代初,华东大区文化部建立了华东戏曲研究院、华东京剧团、华东越剧团;上... 接到俞振飞老校长的信,告诉我今年三月一日是上海市戏曲学校建校三十周年,要我写几句话。这使我猛想起五十年代上半年,上海戏曲工作莲蓬勃勃地开展的日子。五十年代初,华东大区文化部建立了华东戏曲研究院、华东京剧团、华东越剧团;上海市建立了上海京剧团、上海评弹团、上海杂技团,又对上海沂剧团、淮剧团实行民营公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学校 上海评弹团 俞振飞 京剧 五十年代 越剧 戏曲研究院 告诉我 海沂 戏剧学
下载PDF
寻求形式突破,传递中华医心 众议评弹剧《医圣》
14
作者 金莹 《上海戏剧》 2020年第5期36-38,共3页
8月19日晚,恰逢第三个中国医师节,由上海评弹团推出的评弹剧《医圣》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演出后,上海龙华医院援鄂医疗队的医师代表被邀请到舞台上,通过一场特殊的致敬仪式,主创团队表达了对白衣英雄的真挚敬意。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 8月19日晚,恰逢第三个中国医师节,由上海评弹团推出的评弹剧《医圣》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演出后,上海龙华医院援鄂医疗队的医师代表被邀请到舞台上,通过一场特殊的致敬仪式,主创团队表达了对白衣英雄的真挚敬意。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而评弹剧《医圣》呈现的故事与这一主题有着更深层的精神联系。《医圣》讲述了名医张仲景的传奇人生: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张仲景临危受命,出任长沙郡太守,带领全郡军民抗击瘟疫,成功后功成身退,归隐山林,著就《伤寒杂病论》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评弹团 上海大剧院 评弹 龙华医院 主创 传奇人生 《伤寒杂病论》 郡太守
下载PDF
内容·形式·手段——“抗疫时期”评弹创作的坚守与探索
15
作者 杜竹敏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第4期80-82,共3页
2022年4月初,一段由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创作、弹唱的弹词开篇《千里追“机”——手机的奇幻漂流》在互联网流传。这段长约7分钟的小作品取材于江苏扬州一位志愿者在打包援沪抗疫物资时,不慎将手机遗落在抗疫包中,后经过上海、扬州两... 2022年4月初,一段由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创作、弹唱的弹词开篇《千里追“机”——手机的奇幻漂流》在互联网流传。这段长约7分钟的小作品取材于江苏扬州一位志愿者在打包援沪抗疫物资时,不慎将手机遗落在抗疫包中,后经过上海、扬州两地爱心人士的“接力”,在一日之内辗转千里、物归原主的真实事件。作品于4月9日在上海评弹团公众号上首发,此后陆续被人民日报、文汇报等视频号转播,引起不小反响,也成为较早反映此轮疫情下,全国人民与上海人民并肩“上海保卫战”的文艺作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评弹团 江苏扬州 真实事件 奇幻漂流 评弹 物归原主 弹唱 人民日报
下载PDF
“老听客”陈云与评弹的不了情
16
作者 叶帆子 《湘潮》 2015年第10期12-16,共5页
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合称,是一门古老而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它发源苏州,盛行于山明水秀的江南地区。出生在上海青浦练塘镇的陈云,自幼就受到了评弹极大的熏陶。陈云10岁前就开始在家附近的书场长春园听书。几十年后,他还深情地回... 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合称,是一门古老而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它发源苏州,盛行于山明水秀的江南地区。出生在上海青浦练塘镇的陈云,自幼就受到了评弹极大的熏陶。陈云10岁前就开始在家附近的书场长春园听书。几十年后,他还深情地回忆说:"我是‘戤壁书’出身。"所谓"戤壁书",就是指听书人可以少付钱或者不付钱,进入书场,但不能占座位,只能靠在墙边听。后来,投身革命的陈云搁置了这一爱好,直至上世纪50年代到杭州病休时,才又重新捡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唱艺术 长春园 苏州评话 不了情 《青春之歌》 上海评弹团 宗锡 曲艺形式 薛筱卿 上海青浦
下载PDF
评弹《林徽因》 创造视听新空间
17
作者 张盛满 《视界观》 2017年第1期52-53,共2页
作为苏浙沪地区曾经风靡一时甚至一度与电影争雄的传统曲艺,评弹能走到今天,可谓喜忧参半。2006年评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遗既是国家给予评弹艺术的一种肯定,也为评弹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从另一个角... 作为苏浙沪地区曾经风靡一时甚至一度与电影争雄的传统曲艺,评弹能走到今天,可谓喜忧参半。2006年评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遗既是国家给予评弹艺术的一种肯定,也为评弹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评弹入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上海评弹团
下载PDF
无师又有师——青年评弹演员庄凤珠
18
作者 一文 《上海戏剧》 1979年第6期26-,共1页
近年来,在评弹书坛上又闪现出一颗新星,她就是青年评弹演员庄凤珠。她以说表清晰流利,表演细腻传神。
关键词 假婿乘龙 上海评弹团 光裕社 徐丽仙 著名艺人 一颗新星 雪亭 春草 就这样 艺术道路
下载PDF
“浙江三红”有其二
19
作者 边炬 《文化艺术研究》 1997年第4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曲艺作品 杜鹃山 文宣 音乐设计 说书的 徐丽仙 顾锡东 上海评弹团 演出场次 创腔
下载PDF
吴君玉出国归来谈评话
20
作者 卢金德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3-23,共1页
最近,上海评弹团参加了新加坡艺术节演出,我访问了狮城归来的评弹艺术家吴君玉。“新加坡华人大都讲闽、粤语,评弹艺术在新加坡知音不多。但新加波人又极富现代文明,在艺术上很有鉴赏水平。”吴君玉出口颇有哲学之理。接着他说:“所以... 最近,上海评弹团参加了新加坡艺术节演出,我访问了狮城归来的评弹艺术家吴君玉。“新加坡华人大都讲闽、粤语,评弹艺术在新加坡知音不多。但新加波人又极富现代文明,在艺术上很有鉴赏水平。”吴君玉出口颇有哲学之理。接着他说:“所以上海评弹团带去的节目也是理性化的,一部分是评弹:另一部分则是流行歌”。但是事情往往与理性先行违背。评弹团一到新加坡,当地的华侨组织开了欢迎会,同时提出要大家弹唱。吴君玉说了段“武松上狮子楼”自然担心新加坡华人听不懂,开口便打了几句插科:“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苏州人说官话,苏州人讲北京话,舌头打不过弯来。北京话说‘我爱你’,苏州话说‘我爱南那’,象英语的‘I love you’”,此语一出举座皆欢,吴君玉见观众进入了角色,言归正传说“水浒”。为了考虑闽、粤语的障碍,吴君玉采用了规范语言,说下来竟受到侨胞欢迎。评话在新加坡华人中遇到了知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评弹团 新加坡华人 苏州人 狮子楼 华侨组织 我爱你 鉴赏水平 加波 现代文明 孙二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