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被引量:4
1
作者 叶万平 曾德辉 +1 位作者 曾安祥 王胜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22期90-93,共4页
目的系统比较电子胃镜、CT和超声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筛查和诊断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于我院消化内科中心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行ESD... 目的系统比较电子胃镜、CT和超声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筛查和诊断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于我院消化内科中心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行ESD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的126例,通过对比电子胃镜和CT检查两者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临床筛查准确率,并对筛查问题病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评估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以期为临床选择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筛查和诊断手段提供理论参考。结果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电子胃镜的筛查准确率为100%(109/109),CT检查的筛查准确率为50.0%(48/96),电子胃镜的筛查诊断准确率高于CT(P<0.05),将电子胃镜筛查问题病例使用超声内镜诊断,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CT诊断准确率30.2%(29/96),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高达72.6%(90/124)。结论使用电子胃镜与超声内镜联用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电子胃镜 CT检查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 诊断准确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检查
下载PDF
超声内镜、电子胃镜及CT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甜 张双双 郭仁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电子胃镜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电子胃镜、EUS检查和CT检查并最终经手术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患...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电子胃镜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电子胃镜、EUS检查和CT检查并最终经手术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患者84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对EUS、电子胃镜或CT诊断的准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以平滑肌瘤及胃间质瘤较为常见,分别占45.24%、34.52%。EUS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78.57%;电子胃镜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42.86%;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46.43%。EUS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电子胃镜(P<0.001)。EUS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P<0.001)。结论EUS能够提供病变起源、大小、边界、回声等特征,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诊断有较高价值,优于电子胃镜或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黏膜下隆起病变 超声内镜 电子胃镜 诊断
下载PDF
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欠欠 唐亚红 毋慧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70-71,共2页
目的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中,评估超声胃镜进行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患者120例。主要通过比较超声胃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观察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种... 目的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中,评估超声胃镜进行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患者120例。主要通过比较超声胃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观察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种类以及部位分布情况,超声胃镜诊断12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等,超声胃镜对黏膜下隆起病变黏膜层次比较及对黏膜下隆起低回声病变的长径以及宽径的差异性观察。结果12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总符合率为88.33%,病变类型中,对脂肪瘤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且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也均最高,均为100%。超声胃镜诊断黏膜下隆起病变黏膜层次总诊断符合率为87.50%(105/120),黏膜下隆起病变黏膜层次主要包括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其中超声胃镜对黏膜肌层的诊断价值更高,其次为固有肌层,最后黏膜下层,并且对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存在误诊的情况。共109例低回声病变,包括中回声病变,超声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同的患者中,病变的长径为(1.82±0.55)cm,宽径为(1.27±0.52)cm;超声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不相符的患者中,病变的长径为(1.13±0.42)cm,宽径为(0.86±0.36)cm。结论超声胃镜用于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胃镜 上消化道 黏膜下隆起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泽雪 《西藏医药》 2020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患者70例。按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内镜检...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患者70例。按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内镜检查,对照组采用胃镜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诊断的差异。结果 超声内镜总诊断正确率91.43%(64/70),胃镜78.57%(5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黏膜下隆起病变 超声内镜 胃镜
下载PDF
中医证型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吕金芳 高利伟 +3 位作者 林健瑶 郝彤彤 颜斐斐 罗文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230例确诊为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舌象等资料对患儿进行中医证型和体质辨识,观察Hp感染致上...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230例确诊为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舌象等资料对患儿进行中医证型和体质辨识,观察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的中医证型、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中医证型在不同中医体质中的分布情况。结果①230例患儿中,脾胃湿热证最多,占25.2%,其次为肝胃气滞证、脾胃气虚证,分别占18.7%、17.4%,各中医证型占比存在差异,依次为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气虚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络瘀阻证。②230例患儿中平和质60例,占26.1%;偏颇质170例,占73.9%。偏颇质中前3位体质类型依次为湿热质(21.3%)、气郁质(13.0%)、阴虚质(11.3%),其中以湿热质最多见。③湿热质中脾胃湿热证最多,占44.9%(22/49);气郁质中肝胃气滞证最多,占53.3%(16/30);痰湿质中脾胃湿热证最多,占53.3%(8/15);阴虚质中胃阴不足证最多,占65.4%(17/26);平和质中脾胃湿热证占比23.3%(14/60)、脾胃气虚证占比20.0%(12/60)、脾胃虚寒证占比18.3%(11/60)、胃阴不足证占比20.0%(12/60)、肝胃气滞证占比13.3%(8/60)占比均高于肝胃郁热证的5.0%(3/60)。④肝胃气滞证以气郁质(37.2%,16/43)和平和质(18.6%,8/43)居多;脾胃湿热证以湿热质(37.9%,22/58)、平和质(24.1%,14/58)、痰湿质(13.8%,8/58)居多;脾胃气虚证以气虚质(30.0%,12/40)和平和质(30.0%,12/40)居多。结论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偏颇体质多见,以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为主,结合体质的可调性,通过纠正或改善体质偏颇,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黏膜病变 中医体质 中医证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王玉刚 梁志兴 姜海川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迁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均行电子超声内镜检查和电子胃镜检查,并以病理检验... 目的:观察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迁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均行电子超声内镜检查和电子胃镜检查,并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诊断效能,分析电子超声内镜影像特征。结果:在诊断符合率上,电子超声内镜检查为84.26%,电子胃镜检查为66.67%,电子超声内镜检查高于电子胃镜检查(P<0.05)。在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上,电子超声内镜检查分别为84.62%、98.78%、95.37%、95.65%、95.29%,电子胃镜检查分别为57.69%、91.46%、83.33%、68.18%、87.21%,电子超声内镜检查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电子胃镜(P<0.05),电子超声内镜检查与电子胃镜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瘤超声内镜大多表现为低回声;平滑肌瘤超声内镜大多表现为匀质低回声;脂肪瘤超声内镜表现为匀质高回声;异位胰腺超声内镜表现为不均匀中高回声;血管瘤超声内镜表现为中低回声;囊肿超声内镜表现为无回声;肠胃道超声内镜多表现为低回声结节;淋巴瘤超声内镜表现为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低回声;血管外压力超声内镜多表现为血管壁外部有明显的血管壁及血管壁的不同层次的组织;早发肿瘤超声内镜多表现为病灶仅限于黏膜层,结构不清楚、不连续或消失,其下层结构清楚而完好。结论:与电子胃镜检查相比,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诊断效能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隆起病变 电子超声内镜检查 电子胃镜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内窥镜超声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杰 伏亦伟 +1 位作者 杨传春 杨斌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6期74-75,96,共3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超声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治疗前进行检查评估,对于病变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方便选择5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例,使用小探头超声或者超声胃镜进行评估,判断肿物起源于上消化道壁... 目的探讨内窥镜超声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治疗前进行检查评估,对于病变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方便选择5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例,使用小探头超声或者超声胃镜进行评估,判断肿物起源于上消化道壁的层次、大小以及性质,并充分注意是否为血管或腔外压迫,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符合率与手术结果相比,其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50例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例,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符合的患者例数48例,比率96.00%;超声内镜诊断脂肪瘤的准确度较高,但是,在中低回声病变中的诊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结论内镜超声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通过内镜超声的评估,可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胃镜下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或者无需治疗。建议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在治疗前均使用内镜超声检查,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超声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 诊断价值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超声内镜下诊治上消化道良性隆起型病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贝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在消化道良性隆起型病变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消化道良性隆起型病变患者9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和普通内镜检查,观察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根据不同的手...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在消化道良性隆起型病变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消化道良性隆起型病变患者9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和普通内镜检查,观察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7例患者选择超声内镜下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选择开腹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超声内镜在消化道良性隆起型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相关观察指标。结果:超声内镜检查的准确性为90.32%、特异性为91.40%、敏感性为95.70%,与普通内镜检查(54.00%、75.27%、78.49%)比较明显升高;观察组手术时间(12.56±4.00)min、术中出血量(29.82±7.44)mL、术后住院时间(5.20±1.53)d、功能恢复时间(4.86±1.30)h,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60.13±41.13)min、术中出血量(121.62±30.23)mL、术后住院时间(12.90±3.32)d、功能恢复时间(95.13±24.23)h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良性隆起型病变诊断中,超声内镜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同时超声内镜下手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功能恢复时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治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 良性隆起病变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丞 屈亚威 +1 位作者 张娜 刘海峰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0年第5期250-252,共3页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09至2017-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经超声内镜检查,且病变性质明确的87例患者的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内镜诊断病变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超声...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09至2017-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经超声内镜检查,且病变性质明确的87例患者的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内镜诊断病变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6.5%、98.0%、85.1%;对病变起源层次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7.9%、98.7%、95.4%。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内镜下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隆起病变 内镜
下载PDF
不同影像技术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张晓天 赵丽杰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3期347-347,34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CT、胃镜、上消化道造影、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6例考虑为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患者,分别行B超、CT、胃镜、上消化道造影、超声内镜检查,同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上述影像学方法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CT、胃镜、上消化道造影、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6例考虑为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患者,分别行B超、CT、胃镜、上消化道造影、超声内镜检查,同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上述影像学方法诊断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准确率,探讨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最佳诊断方法。结果 B超、CT、胃镜、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诊断准确性分别为48.5%、62.8%、78.2%、89.7%;对病变性质诊断方面,间质瘤、囊肿、脂肪瘤、癌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显著优于普通胃镜(P<0.05)。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于B超、CT、胃镜、上消化道造影等其他影像技术,同时还能确定病变的性质及病灶周围结构情况,是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中诊断价值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隆起病变 影像技术 诊断 超声内镜 价值
下载PDF
经内镜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彩凤 夏永华 +5 位作者 李贞娟 韩宇 刘竹娥 王文菊 李琨 董良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GSEL)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胃镜及超声内镜(EUS)诊断的GSEL62例,≤0.5cm GSEL给予高频电凝电切除;0.5cm<GSEL≤2.0cm GSEL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套扎术;>2.0cm GSEL行EM...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GSEL)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胃镜及超声内镜(EUS)诊断的GSEL62例,≤0.5cm GSEL给予高频电凝电切除;0.5cm<GSEL≤2.0cm GSEL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套扎术;>2.0cm GSEL行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结扎后切除病变游离端部分组织及表层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将EUS的检查结果和病理对照。2周后胃镜EUS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3、6、12和24个月胃镜和EUS复查。结果≤0.5cm GSEL内镜下均切除完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0.5cm<GSEL≤2.0cm亦完全脱落,其中1例出现穿孔。>2.0cm GSEL只有2例多次内镜下治疗后病变消失。余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复查胃镜及EUS均无复发。内镜和手术病理和EUS的结果完全吻合。结论经内镜治疗GSEL的疗效和病变大小有很大关系,>2.0cm GSEL治疗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隆起病变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治疗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对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芳 李杨 +1 位作者 邢益祥 孔德润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在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分组,NBI模式下观察病变分布、融合、直径、血管结构(VP)和表面结构(SP),比较...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在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分组,NBI模式下观察病变分布、融合、直径、血管结构(VP)和表面结构(SP),比较不同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搜集表浅型隆起病变72例,35例(48.61%)为炎症,17例(23.61%)为胃黏膜异位,12例(16.67%)为胃上皮化生,8例(11.11%)为腺瘤。4种病变中,腺瘤易单发、直径更大,炎症病变SP多与周边黏膜一致,VP及融合对部分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提示作用。结论应用NBI可以对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进行初步鉴别,从而引导靶向性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及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胃上皮化生 黏膜异位 十二指肠腺瘤 表浅隆起病变
下载PDF
48例经内镜治疗的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岩 李闻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胃黏膜下隆起型病变(GSEL)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经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为GSEL,并经内镜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直径0.2-0.5cm的GSEL经内镜高频电凝电切...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胃黏膜下隆起型病变(GSEL)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经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为GSEL,并经内镜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直径0.2-0.5cm的GSEL经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完全切除,术后未出现并发症;27例直径为0.6-2.0cm的GSEL行EMR、ESD及ESE完全切除,术中未发生并发症;10例直径≥2.0cm的GSEL行EMR、ESD及ESE切除,其中1例直径2.2cm切除过程中出现0.5cm大小穿孔,行尼龙绳套扎闭合穿孔术,未能成功,改行手术,另有1例直径2.0cm,切除过程中创缘出血,止血钳成功止血,共出血50ml,其余均完全切除,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未见复发患者。病理检查显示病变切缘及基底部均已切净。病理诊断结果与超声内镜(EUS)基本吻合,其中间质瘤26例,平滑肌瘤8例;脂肪瘤4例,异位胰腺10例。结论内镜治疗GSEL,特别对于〈2.0cm的GSEL,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对于≥2.0cm的GSEL,内镜治疗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隆起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治疗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和胃黏膜异位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杨 汪全红 邢益祥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NBI)技术对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和胃黏膜异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胃黏膜异位和炎性表浅隆起型病变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在内镜NBI模式下观察病变分布、多发病变间融合、病变大小、...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NBI)技术对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和胃黏膜异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胃黏膜异位和炎性表浅隆起型病变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在内镜NBI模式下观察病变分布、多发病变间融合、病变大小、病变血管结构和表面结构,比较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72例研究对象中,胃上皮化生/胃黏膜异位组35例(48.61%),炎性反应组37例(51.39%),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提示,两组间性别、年龄、病变分布、多发病变间融合、病变大小和病变血管结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黏膜表面结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NBI技术,可对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和胃黏膜异位与炎性病变进行初步鉴别,从而引导靶向性活组织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胃上皮化生 黏膜异位 表浅隆起病变
下载PDF
醋酸联合亚甲蓝染色对胃黏膜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世芳 冯光 +3 位作者 刘雄昌 吴德明 张月荣 张其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5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亚甲蓝染色对胃黏膜隆起型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因各种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者,发现胃黏膜隆起型病变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亚甲蓝、醋酸、醋酸联合亚甲蓝染色(简称联合组),然后活检或镜下切除后做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亚甲蓝染色对胃黏膜隆起型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因各种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者,发现胃黏膜隆起型病变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亚甲蓝、醋酸、醋酸联合亚甲蓝染色(简称联合组),然后活检或镜下切除后做病理检查。结果共入选270例,每组90例。联合组中12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退色,其早期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现率为33.3%(4/12),33.3%(4/12);25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着色不良,黏膜表面腺管开口紊乱,其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现率之和为72.0%(18/25)。联合组共检出癌5例(5.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5.6%),肠上皮化生21例(23.3%)。结论内镜下醋酸联合亚甲蓝染色可提高胃黏膜隆起型病变患者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黏膜退色可提高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黏膜着色不良对于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并可以为内镜下切除病变范围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 亚甲蓝 黏膜 隆起病变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黏膜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红建 陈永忠 +3 位作者 冯百岁 赵武干 周琳 李建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年第1期48-49,共2页
近年来,随着内镜及内镜下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因创伤小、疗效确切等诸多优点已成为消化道黏膜平坦型病变及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我院内镜中心对27例十二指肠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 近年来,随着内镜及内镜下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因创伤小、疗效确切等诸多优点已成为消化道黏膜平坦型病变及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我院内镜中心对27例十二指肠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了EMR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术 十二指肠黏膜 隆起病变 治疗 价值 平坦病变 消化道黏膜 诊疗技术
原文传递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治疗效果
17
作者 郭慧雯 贺奇彬 +1 位作者 张全安 陈忆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336-1341,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和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消化内科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因肠道病变行内镜下治疗且术后病理为早期结直肠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和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消化内科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因肠道病变行内镜下治疗且术后病理为早期结直肠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6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病灶形态分组分析其疗效。结果EMR被证实适用于直径≤2 cm的病灶和隆起型病变,而ESD被证实适用于直径>2 cm的病灶和侧向发育型病变。ESD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EMR组[21.5%(55/256)vs 7.5%(30/399),χ^(2)=26.933,P<0.01]。在隆起型病灶Is型、Isp型、Ip型中,ESD治疗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EMR治疗(P<0.01),但治愈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ESD和EMR治疗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Ip型病灶,行EMR治疗总体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Is型、Isp型、Ip型病灶接受EMR治疗的治愈性切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Ip型病灶直径>2 cm的比例较Is型和Isp型明显增高(P<0.05)。结论EMR和ESD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各有优势,但对于直径较大的Ip型病灶,行EMR治疗是安全且效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结直肠癌 癌前病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隆起病灶
原文传递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23
18
作者 雷宇峰 刘变英 陈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年第3期203-205,共3页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指起源于大肠黏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亦称匍行性肿瘤。我院内镜中心从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检查检发现大...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指起源于大肠黏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亦称匍行性肿瘤。我院内镜中心从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检查检发现大肠LST 18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诊治 大肠黏膜 TUMOR LST 隆起 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