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清汤联合克痤隐酮凝胶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王海亮 李博琪 +1 位作者 杨忠义 景瑛 《四川中医》 2024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观察温清汤联合克痤隐酮凝胶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选病例120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病例116例。对照组采用解毒散结胶囊口服;试验组采用温清汤颗粒口服;两组均外涂克痤隐酮凝胶,... 目的:观察温清汤联合克痤隐酮凝胶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选病例120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病例116例。对照组采用解毒散结胶囊口服;试验组采用温清汤颗粒口服;两组均外涂克痤隐酮凝胶,疗程4周。于用药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2个月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2.14%,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兼症变化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温清汤联合克痤隐酮凝胶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临床疗效高,安全可靠,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清汤 克痤隐酮凝胶 上热下寒型痤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型失眠临床研究
2
作者 时高波 万海娇 +1 位作者 卢亚奇 康进忠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1期1645-1649,共5页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4—10月安阳市中医院脑病三科门诊诊治的100例上热下寒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试验组给予柴胡...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4—10月安阳市中医院脑病三科门诊诊治的100例上热下寒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试验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积分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QOL-BREF)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指数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HOQOL-BREF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积分为(2.72±0.73)分,试验组不良反应积分为(0.60±0.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上热下寒型失眠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上热下寒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耿建国基于寒热辨证诊治上热下寒证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楠 耿建国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
寒热辨证是耿建国教授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耿建国教授认为,通过观察患者寒热方面的属性,特别是其症状中上下的关系属性,应用寒热辨证分析归纳患者内在的阴阳变化,往往可以切中病机,将抽象的阴阳具体化,从而收到良好疗效。该文总结耿建... 寒热辨证是耿建国教授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耿建国教授认为,通过观察患者寒热方面的属性,特别是其症状中上下的关系属性,应用寒热辨证分析归纳患者内在的阴阳变化,往往可以切中病机,将抽象的阴阳具体化,从而收到良好疗效。该文总结耿建国教授的辨证经验,以期为更多的临床医生提供临证思路和方法,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 上热下寒证 阴阳 耿建国
下载PDF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浅析
4
作者 张欣怡 张艳艳 +1 位作者 宋媛媛 考希良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983-988,共6页
上热下寒证属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的临床证候,基本病机为阴阳之气升降失常,正常的气机运行规律被打破,可分为中焦脾胃升降失职及肝肺失和,在气机上存在上部相对郁阻和下部相对气血不足之象。《伤寒论》中上热下寒方证有:胃热脾寒,中土失... 上热下寒证属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的临床证候,基本病机为阴阳之气升降失常,正常的气机运行规律被打破,可分为中焦脾胃升降失职及肝肺失和,在气机上存在上部相对郁阻和下部相对气血不足之象。《伤寒论》中上热下寒方证有:胃热脾寒,中土失运—黄连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风寒郁遏,相火内扰——厥阴病提纲证、乌梅丸证;失治邪陷,膈热脾寒——栀子干姜汤证;正虚邪郁,肺热脾寒——麻黄升麻汤证;枢机不利,胆热脾寒——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张仲景治疗上热下寒证的核心思想大致分为三点:其一,上热者清之,下寒者温之,寒热调和,用药大胆精细,对药物的作用把握得极其准确。其二,注重气机的调畅,要注意的是调畅气机应在顺应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顾护脏腑本身的特性,不可一味地使用行气或梳理气机之品,应以增强脏腑本身的生理功能为主。其三,根据患者的脉象、证候去分析其内在病因病机,“治病必求于本”,要寻找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进而从阴阳的大方向上去调整,追求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热下寒证 清上温下 兼施 经方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王作顺教授运用经方治疗上热下寒病证经验
5
作者 贾宇霞 王作顺 康丽 《中医学》 2024年第11期3112-3116,共5页
介绍王作顺教授以经方为主辨证治疗上热下寒病证的临床经验。上热下寒证属寒热错杂的复杂临床证候,其基本病机为人体阴阳气机升降失常。王作顺教授认为,现代人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精神压力等各种因素而常见上热下寒体质,并在临床... 介绍王作顺教授以经方为主辨证治疗上热下寒病证的临床经验。上热下寒证属寒热错杂的复杂临床证候,其基本病机为人体阴阳气机升降失常。王作顺教授认为,现代人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精神压力等各种因素而常见上热下寒体质,并在临床辨证中擅长运用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经方加减化裁,运用平调寒热之法加以治疗,使机体达阴平阳秘之态而获痊愈。This article introduces Professor Wang Zuoshun’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ing upper heat and lower cold syndrome, a complex clinical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mixed cold and heat, primarily with classical formula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e fundamental pathogenesis of this syndrome involves the imbalance of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movements of Yin and Yang qi in the human body. Professor Wang Zuoshun believes that modern individuals commonly exhibit an upper heat and lower cold constitution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improper diet, irregular lifestyle, and mental stress. In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he excels at using modified versions of classical formulas such as Wumei Pill and Chaihu Guizhi Ganjiang Decoction, employing methods to harmonize cold and heat, thereby restoring the body to a state of balanced Yin and Yang and achieving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热下寒证 经方 伤寒论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裴林治疗上热下寒证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月 裴林 《河南中医》 2024年第5期705-709,共5页
裴林教授认为,内伤杂病的发生发展与三焦密不可分,三焦运行人体产生的诸气,传输布散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气血以此为通路,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调会导致内伤杂病的发生,病情缠绵难愈,大多虚实寒热并见,临床可结合三焦辨证治疗,三焦辨证... 裴林教授认为,内伤杂病的发生发展与三焦密不可分,三焦运行人体产生的诸气,传输布散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气血以此为通路,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调会导致内伤杂病的发生,病情缠绵难愈,大多虚实寒热并见,临床可结合三焦辨证治疗,三焦辨证不仅包括脏腑辨证,也包括卫气营血辨证。裴教授认为,上热下寒证的病机是人体气机不畅,中焦阻滞不通,阴阳不能交通上下,会出现“上热下寒”,治疗应从调和阴阳入手,以通利三焦、调畅气机为要,清上焦热,温下焦寒,引下焦虚火归元,并将上热下寒证分为:上焦热,下焦寒;上焦热,中焦寒;中焦热,下焦寒。裴教授常用黄连、黄芩清上焦之热,以附子、巴戟天温下焦之寒,肉桂引下焦上浮之阳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热下寒证 内伤杂病 三焦辨证 脏腑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裴林
下载PDF
老锦雄应用温针背俞穴联合刺血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上热下寒证经验
7
作者 贺延 老锦雄 姚荏文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6期275-278,共4页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疾病,常兼具心理症状及躯体症状双重表现。老锦雄提出围绝经期综合征上热下寒证内在病理特点为元气亏虚、脏腑功能失和,核心病机为元气虚衰、相火妄动,通过温针灸背俞穴联合放血疗法以培补元气、引火归元,为治...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疾病,常兼具心理症状及躯体症状双重表现。老锦雄提出围绝经期综合征上热下寒证内在病理特点为元气亏虚、脏腑功能失和,核心病机为元气虚衰、相火妄动,通过温针灸背俞穴联合放血疗法以培补元气、引火归元,为治疗该病提供新思维、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上热下寒 培元 引火归元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8
作者 陈永鹏 张翼翔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治疗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依据随机方式在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纳入研究病例40例,分别落实西药三联疗法、西药三联...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治疗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依据随机方式在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纳入研究病例40例,分别落实西药三联疗法、西药三联疗法+半夏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可见统计学价值(P<0.05);对比中医症状评分,观察组各项分数均体现较对照组更少,差异可见统计学价值(P<0.05);对比各项血清检测指标数值,观察组治疗后均体现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可见统计学价值(P<0.05);对比幽门螺旋杆菌情况,观察组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可见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中使用西药联合半夏泻心汤,可得到更为显著的疗效,症状改善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上热下寒 慢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中药汤剂乌梅丸加减治疗上热下寒型眩晕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周广正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评价上热下寒型眩晕使用中药汤剂乌梅丸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成武县人民医院治疗上热下寒型眩晕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两组均采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 目的:评价上热下寒型眩晕使用中药汤剂乌梅丸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成武县人民医院治疗上热下寒型眩晕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两组均采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汤剂乌梅丸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判断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汤剂乌梅丸加减治疗上热下寒型眩晕,眩晕症状明显改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热下寒 眩晕疾病 中药汤剂乌梅丸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潘毅用阴阳理论治疗“上热下寒”经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璞玉 高超 +2 位作者 姜洮洮 蒋玥 潘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96-1198,共3页
阴阳学说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方法论,用以分析一切事物中对立和互存的两个方面。潘毅教授对"上热下寒"的诊治中时时体现阴阳平衡的理论观点。故试图应用阴阳理论讨论了"上热下寒"的3种形成机制,并将上、下定位... 阴阳学说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方法论,用以分析一切事物中对立和互存的两个方面。潘毅教授对"上热下寒"的诊治中时时体现阴阳平衡的理论观点。故试图应用阴阳理论讨论了"上热下寒"的3种形成机制,并将上、下定位于具体脏腑,对潘毅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热脾寒和交泰丸治疗心热肾寒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上热下寒 治疗经验 潘毅
下载PDF
桂枝法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上热下寒型)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白钰 肖亮亮 吕书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桂枝法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上热下寒型)疗效,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08例眩晕(上热下寒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西医疗法组(54例)和疏... 目的探讨桂枝法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上热下寒型)疗效,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08例眩晕(上热下寒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西医疗法组(54例)和疏通中焦组(54例)。西医疗法组予倍他司汀治疗(4 mg/次,3次/d,共2周),疏通中焦组予疏通中焦的中医方药(桂枝法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共1个月)。观察西医疗法组和疏通中焦组的近期(3个月随访)及远期(6个月随访)综合疗效、眩晕复发率、炎性因子水平、眩晕症状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等差异。结果 (1)近期(3个月随访)时,西医疗法组和疏通中焦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9.63%vs 81.48%)、眩晕复发率(27.90%vs 22.72%)、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眩晕症状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远期(6个月随访)时,疏通中焦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西医疗法组(74.07%),P<0.05;疏通中焦组的眩晕复发率(1.92%)低于西医疗法组(17.50%),P<0.05;疏通中焦组的眩晕症状DHI评分高于西医疗法组(P<0.05);疏通中焦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CRP、TNF-α、IL-6)水平低于西医疗法组(P<0.05)。结论与西医疗法比较,桂枝法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上热下寒型)具有远期疗效更佳的临床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中焦通畅使上下升降有序,下焦肾水不寒,上焦心火不亢,从而达成三焦共济、水火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法合小柴胡汤 眩晕 上热下寒型 疗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谢萍教授运用上下相资汤加减治疗上热下寒证经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利茶 赵美珠 +1 位作者 陈姚宇 郑静 《中医研究》 2013年第1期39-40,共2页
谢萍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批四川省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老中医药专家杨家林学术经验继承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谢萍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批四川省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老中医药专家杨家林学术经验继承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肿瘤方向学术带头人。谢老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20 a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下相资汤源于清代名医傅山遗著,后由清代陈士铎补充整理而流传于世,由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熟地黄、当归、山茱萸、车前子、牛膝组成。原方用于治疗血崩后口舌燥裂、不能饮食。谢萍教授运用此方辨证加减,治疗上热下寒证,效果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热下寒 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师 上下相资汤 验案 谢萍
下载PDF
乌梅丸上热下寒证上热形成机理浅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微 韩春生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107,共1页
《伤寒论》乌梅丸能否作为厥阴病的主方,历来多有争议,有些学者甚至将乌梅丸仅作为治疗蛔厥证的专方。究其原因,是对乌梅丸上热下寒证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诠释,历代多宗阴极阳生理论来理解。然笔者认为,阴极阳生... 《伤寒论》乌梅丸能否作为厥阴病的主方,历来多有争议,有些学者甚至将乌梅丸仅作为治疗蛔厥证的专方。究其原因,是对乌梅丸上热下寒证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诠释,历代多宗阴极阳生理论来理解。然笔者认为,阴极阳生理论阐释上热下寒证,于理不甚通,于临床也不符,从而造成医者不能准确把握乌梅丸证病机。兹就乌梅丸上热下寒证上热形成机理,浅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中医病机 厥阴病 上热下寒
下载PDF
从乌梅丸上热下寒证探析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晓瑞 黄彬洋 +5 位作者 高泓 刘浩 龚光明 袁海泼 谢红艳 谢春光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11期932-934,共3页
以张仲景乌梅丸上热下寒证,探讨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病机与治则,不拘于治蛔思路,以糖尿病之阴虚发热紧扣厥阴病"上热"之病机,并以乌梅丸"风木熄火""酸味制甘"思路进行论治;再以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之&q... 以张仲景乌梅丸上热下寒证,探讨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病机与治则,不拘于治蛔思路,以糖尿病之阴虚发热紧扣厥阴病"上热"之病机,并以乌梅丸"风木熄火""酸味制甘"思路进行论治;再以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之"阳滞脉微"对应"下寒",并以乌梅丸"阴阳交泰""二气通调"思路进行论治。乌梅丸方暗含了标本同治、上下同治的思想,值得继续研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上热下寒 糖尿病 下肢大血管病变 以酸制甘 治则
下载PDF
赵志付辨疗情志致病上热下寒证经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怡 赵志付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9期681-681,745,共2页
情志致病中的上热下寒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较为复杂的阶段,也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阶段。其症状较多,而且治疗容易出现偏颇,临床疗效不佳。赵志付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认为素体阳刚急躁之人在情志致病的病程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上热下寒... 情志致病中的上热下寒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较为复杂的阶段,也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阶段。其症状较多,而且治疗容易出现偏颇,临床疗效不佳。赵志付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认为素体阳刚急躁之人在情志致病的病程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上热下寒证。其病机要点为心肝阴虚兼脾阳虚,治疗重在柔肝滋阴,助阳补脾,白芍为柔肝之首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致病 上热下寒证 柔肝滋阴 老中医经验 赵志付
下载PDF
乌梅丸由治蛔厥专方成为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主方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金付 马俊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6-27,共2页
《伤寒论》名方乌梅丸在其诞生之日起就被运用于蛔厥证,但其现代研究早已突破了这一点,在临床上乌梅丸的治疗范围远远突破了蛔厥这一单一的病证,可被广泛用于蛔厥以外的多种病证,其中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就是其中之一,就乌梅丸由治蛔厥专... 《伤寒论》名方乌梅丸在其诞生之日起就被运用于蛔厥证,但其现代研究早已突破了这一点,在临床上乌梅丸的治疗范围远远突破了蛔厥这一单一的病证,可被广泛用于蛔厥以外的多种病证,其中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就是其中之一,就乌梅丸由治蛔厥专方成为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主方做了几点思考,并且结合切身临证做了些尝试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上热下寒证 临证
下载PDF
彭江云教授辨治燥痹上热下寒证验案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念 王正祥 +1 位作者 周文强 彭江云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第8期44-46,共3页
中医学认为,燥痹的发生多以阴虚津亏为本,气、阳为其所累,燥、瘀、痹、毒为其标象,病变脏腑累及五脏,治疗上多主张以益气养阴、增液润燥、解毒化瘀为法。彭江云教授在精研"吴氏扶阳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多年临证经验,... 中医学认为,燥痹的发生多以阴虚津亏为本,气、阳为其所累,燥、瘀、痹、毒为其标象,病变脏腑累及五脏,治疗上多主张以益气养阴、增液润燥、解毒化瘀为法。彭江云教授在精研"吴氏扶阳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提出"上热下寒"一病机说,治以清上温下、引火归元,同时兼顾脾胃,临证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痹 干燥综合征 上热下寒 清上温下 名医经验 彭江云
下载PDF
《伤寒论》厥阴上热下寒证的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倩 倪晨 汪玉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6期213-214,共2页
《伤寒论》中论述厥阴上热下寒证的共有四汤证,笔者综合比较仲景治疗该类汤证的用药规律。
关键词 厥阴 上热下寒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夏桂成教授运用理中汤治疗上热下寒证撷萃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奕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崩漏、腹痛等妇科常见病迁延日久可出现复杂的兼证、变证 ,表现为虚实相兼、寒热错杂 ,给中医辨证论治带来困难。本文以夏桂成教授的医案为例 ,剖析了运用理中汤治疗此类病证成功经验的医理所在。
关键词 夏桂成 理中汤 上热下寒证
下载PDF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辨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敏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25-326,共2页
列举《伤寒论》上热下寒证 5个代表方剂 ,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麻黄升麻汤 ,阐述其病机异同点。
关键词 《伤寒论》 上热下寒证 中医 榄子干姜汤 黄连汤 乌梅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