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太阳辐射观测数据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权维俊 陈洪滨 +2 位作者 高燕虎 郭文利 刘勇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6-142,共7页
采用了基准地面辐射观测网络(BSRN)推荐的辐射观测数据质量评价方法,对2005年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太阳辐射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价,并通过分析晴空地面太阳总辐射观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和变差系数来替换BSRN质量评价方法中的... 采用了基准地面辐射观测网络(BSRN)推荐的辐射观测数据质量评价方法,对2005年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太阳辐射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价,并通过分析晴空地面太阳总辐射观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和变差系数来替换BSRN质量评价方法中的“辐射观测值序列的目视”检验步骤。结果表明,通过前3步检验的直接、散射和地面太阳总辐射数据的百分比,除7月和8月外其他月份均在95%以上;地面向上辐射除3、4、7、8和11月在74.7%-85.5%之间外,其他月份均在91%以上。通过前3步检验的晴空地面太阳总辐射观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均在23.5W·m^-2以下,除11月和12月外其他月份的变差系数均在0.0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甸子大气本底站 太阳辐射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HCFC-22在线观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姚波 周凌晞 +6 位作者 张芳 张晓春 许林 张小玲 周怀刚 董璠 周礼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49-1754,共6页
2007年4月~2008年3月,利用GC-ECD在线观测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HCFC-22在线观测,讨论了北京上甸子站HCFC-22浓度水平并初步分析其影响因素.该站大气HCFC-22浓度(摩尔分数,下同)为(278.1±113.6)×10-12.利用... 2007年4月~2008年3月,利用GC-ECD在线观测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HCFC-22在线观测,讨论了北京上甸子站HCFC-22浓度水平并初步分析其影响因素.该站大气HCFC-22浓度(摩尔分数,下同)为(278.1±113.6)×10-12.利用逐步逼近回归法进行本底值筛分,本底浓度为(199.5±5.1)×10-12,与北半球同纬度带Mace Head和TrinidadHead本底站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非本底浓度为(312.1±121.0)×10-12,出现频率69.8%,表明该站受到较强HCFC-22排放源及输送的影响.上甸子站HCFC-22本底浓度季节变化不明显,但非本底浓度呈现夏高冬低的特点,平均非本底浓度最高月(7月)比最低月(1月)高100.9×10-12,与HCFC-22排放的季节性有关.结合风向分析,该站西南扇区平均浓度(327.3×10-12)比东北扇区(236.2×10-12)高91.1×10-12.HCFC-22高浓度水平主要由W-WSW-SW方向贡献引起,NNE-N-NE方向则使得全年HCFC-22浓度水平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 HCFC-22 在线观测 浓度 污染源和输送
原文传递
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甲基氯仿在线观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姚波 周凌晞 +2 位作者 刘钊 张根 夏玲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49-2453,共5页
利用GC-ECD在线观测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甲基氯仿(CH3CCl3)2年在线观测,利用逐步逼近回归法进行本底值筛分,讨论了上甸子站CH3CCl3浓度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该站2009年和2010年的年均大气CH3CCl3本底浓度(摩尔分数,... 利用GC-ECD在线观测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甲基氯仿(CH3CCl3)2年在线观测,利用逐步逼近回归法进行本底值筛分,讨论了上甸子站CH3CCl3浓度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该站2009年和2010年的年均大气CH3CCl3本底浓度(摩尔分数,下同)分别为(9.03±0.53)×10^-12和(7.73±0.47)×10^-12,本底数据出现频率为61.1%(2009年)和60.4%(2010年).上甸子站CH3CCl3浓度水平与北半球同纬度带本底站观测结果基本一致,低于文献报道的2001-2005年间我国华南区域和城市观测的结果.观测期间本底浓度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1.39×10^-12a^-1.结合风向分析,该站CH3CCl3平均浓度最高的风向来自西南扇区,而平均浓度最低的风向来自东北扇区,不同风向的浓度差值分别为0.77×10^-12(2009年)和0.52×10^-12(2010年).2010年各风向CH3CCl3平均浓度比2009年降低1.03×10^-12^-1.68×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 甲基氯仿(CH3CCl3) 在线观测 本底浓度
原文传递
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四氯化碳(CCl_4)在线观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姚波 周凌晞 +7 位作者 张芳 许林 臧昆鹏 张晓春 张小玲 周怀刚 董璠 周礼岩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77-2382,共6页
利用自组装GC-ECD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大气四氯化碳(CCl4)摩尔分数在线观测.2007年4月~2008年3月期间,该站CCl4本底摩尔分数(89.4±0.7)×10-12,与北半球同纬度带Mace Head和Trinidad Head本底站观测结果基本一... 利用自组装GC-ECD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大气四氯化碳(CCl4)摩尔分数在线观测.2007年4月~2008年3月期间,该站CCl4本底摩尔分数(89.4±0.7)×10-12,与北半球同纬度带Mace Head和Trinidad Head本底站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非本底摩尔分数(94.7±5.1)×10-12,出现频率63.6%,表明该站也能捕捉到高摩尔分数CCl4空气团输送信息;CCl4本底摩尔分数变化较小,且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非本底摩尔分数呈现夏高冬低的特点,平均非本底摩尔分数最高月份(6月)比最低月份(1月)高7.6×10-12.应用CO比值相关法初步估算2007年4月~2008年3月我国CCl4排放量约4.7kt·a-1,与文献报道Bottom-up方法估算我国同期CCl4排放量接近;CO比值相关法估算CCl4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同源假设及观测站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 四氯化碳(CCl4) 在线观测 CO比值相关法
原文传递
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氢氯氟碳化物本底特征
5
作者 于燕 徐宏辉 +6 位作者 姚波 浦静姣 姜瑜君 韩路杰 陈懿妮 宋海清 董璠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70,共11页
基于北京上甸子与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1—2019年氢氯氟碳化物(HCFCs)采样观测数据,开展了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6种HCFCs(HCFC-22、HCFC-141b、HCFC-142b、HCFC-124、HCFC-132b和HCFC-133a)本底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临安站HCFCs... 基于北京上甸子与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1—2019年氢氯氟碳化物(HCFCs)采样观测数据,开展了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6种HCFCs(HCFC-22、HCFC-141b、HCFC-142b、HCFC-124、HCFC-132b和HCFC-133a)本底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临安站HCFCs浓度水平和浓度变率比上甸子站明显更高,尤其是HCFC-133a,其浓度及浓度变率均比上甸子站高1个量级,表明长三角地区HCFCs排放量可能较京津冀地区更大。2个站点HCFCs本底浓度基本一致,差异范围为-6.1%~7.1%。上甸子站本底数据占比为26.4%~69.0%,而临安站本底数据占比不足23%。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约束下,2个站点多数HCFCs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或变化较小。2个站点HCFC-132b浓度相对较低,但2019年相比2018年有明显升高。结合风向进行分析,发现上甸子站HCFC-22、HCFC-141b、HCFC-142b和HCFC-132b高浓度水平主要由西南扇区(北京城区方向)的WSW、SSW及SW方向贡献,而HCFC-124和HCFC-133a在各风向上的浓度和载荷差异较小。临安站HCFC-124高浓度水平主要由SSE和NNE方向贡献,分别对应金华和湖州方向;其他5种HCFCs的高浓度水平主要由东北扇区的ENE方向贡献,对应杭州城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氯氟碳化物(HCFCs) 本底浓度 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 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 污染源 污染输送
下载PDF
2006—2011年间华北本底地区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怀刚 汤洁 林伟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8-899,共2页
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1].它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 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1].它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沙扬尘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在空气中生成的二次颗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 总悬浮颗粒物 变化趋势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北京地区FLEXPART模式适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岩 安兴琴 +2 位作者 姚波 周凌晞 左洪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74-1681,共8页
FLEXPART是挪威大气研究所开发的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为客观地评价该模式在北京地区的适用性,以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为例,模拟了CO浓度变化及其源区分布特征,并与该站实测CO浓度和2006年排放源清单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①模式模拟的C... FLEXPART是挪威大气研究所开发的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为客观地评价该模式在北京地区的适用性,以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为例,模拟了CO浓度变化及其源区分布特征,并与该站实测CO浓度和2006年排放源清单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①模式模拟的CO浓度变化趋势可以较好地反映上甸子地区CO浓度的日变化规律,CO浓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在春夏两季分别达到0.42和0.41;②春夏两季北京市污染气团主要源地分布在西-西南和西西南-南-南南东扇区,模式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北京及周边地区CO源区的分布特征.初步研究表明,FLEXPART模式在北京地区是基本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PART模式 上甸子大气本底站 CO浓度 源区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