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病下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1
作者 周美惠 王飞 《光明中医》 2024年第4期771-773,共3页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属于中医“鼻鼽”范畴,其核心病机是水液的运化和输布异常,其症状主要为水液代谢异常反映在上焦的表现。此文基于“上病下治”的理论指导思想,通过“孔窍相...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属于中医“鼻鼽”范畴,其核心病机是水液的运化和输布异常,其症状主要为水液代谢异常反映在上焦的表现。此文基于“上病下治”的理论指导思想,通过“孔窍相通”理论,从水液代谢异常这一角度论治过敏性鼻炎,治法以通利下焦膀胱水湿、通调水道恢复水液代谢而开宣上窍为至,以经方五苓散、猪苓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良效,并附验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鼽 过敏性鼻炎 五苓散 猪苓汤 上病下治 水液代谢
下载PDF
从上病下治浅谈“以痛为输”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多变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凌国良 唐毅 +1 位作者 苏程果 朱俊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9期62-65,共4页
非特异性腰痛是一种常见疾病,骨盆失衡是引起非特异性腰痛的重要原因。经筋病强调“以痛为输”取穴治疗,然而,仅在疼痛局部“以痛为输”寻找“筋结”并“解结”治疗经筋病不可避免地存在盲目性。本文试图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从上病下治... 非特异性腰痛是一种常见疾病,骨盆失衡是引起非特异性腰痛的重要原因。经筋病强调“以痛为输”取穴治疗,然而,仅在疼痛局部“以痛为输”寻找“筋结”并“解结”治疗经筋病不可避免地存在盲目性。本文试图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从上病下治视角看待非特异性腰痛,并从肌肉失衡角度分析不同腰、骨盆状态与腰痛的关系,通过定位病变肌肉以明确“以痛为输”取穴的方向,探讨“以痛为输”的多变性,探索提高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疗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上病下治 以痛为输 骨盆失衡
下载PDF
中风病的“上病下治” 被引量:13
3
作者 于智敏 王永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共2页
关键词 中风 上病下治
下载PDF
上病下治管见 被引量:3
4
作者 陆拯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3,共3页
病气相反 ,其治亦应相反。病在上者 ,取之于下 ,谓之上病下治。上病下治之法常用于头痛、眩晕、口糜、喉痹、鼻衄、咳血、咳喘等病症的治疗 ,只要辨证准确 ,疗效卓著。但本法常用具有温热之性或峻下作用的药物 ,用之宜慎 。
关键词 上病下治 温下暖上 引火归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升降散在“上病下治”中的运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晶 汪晓敏 岳仁宋 《光明中医》 2017年第8期1088-1089,共2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既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又有着密不可分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上病下治"则是依据这个观念而形成的治则,并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头痛、鼻衄等,均为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疾病,治疗时却颇...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既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又有着密不可分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上病下治"则是依据这个观念而形成的治则,并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头痛、鼻衄等,均为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疾病,治疗时却颇为棘手,用常法往往难以奏效。岳仁宋教授遵从《黄帝内经》中"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之意,运用"上病下治"的治疗原则,以升降散加减治疗火毒内郁三焦,气机不畅所致的头痛、鼻衄等,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上病下治 头痛 鼻衄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病下治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慧 《河北中医》 2008年第4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上病下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浅析傅青主“上病下治”的诊疗思路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智琳 《光明中医》 2019年第2期202-204,共3页
傅青主善于"上病下治",从下焦肝肾的角度论治上焦心肺及头颈诸疾,包括应用交通心肾法治疗心悸不寐,补肾逐痰法治疗痰嗽,补肾纳气法治疗喘证,滋肾清肺法治疗肺痈,平肝法治疗瘰疬、滋肾法治疗猝倒、喑痱等。另外,他还拓展了&qu... 傅青主善于"上病下治",从下焦肝肾的角度论治上焦心肺及头颈诸疾,包括应用交通心肾法治疗心悸不寐,补肾逐痰法治疗痰嗽,补肾纳气法治疗喘证,滋肾清肺法治疗肺痈,平肝法治疗瘰疬、滋肾法治疗猝倒、喑痱等。另外,他还拓展了"下治法"的形式,除了内服,还使用外用药,并扩大了其内涵,指出除了肝肾,凡是作用于人体下部或者引病势下行者均属"下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青主 上病下治 诊疗思路
下载PDF
论上病下治法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陈剑俊 余汉平 +2 位作者 王云法 李健 余俊仪 《世界中医骨科杂志》 2010年第2期79-81,共3页
颈椎病日益成为困扰现代人的疾病,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颈椎病的病因众多,颈部软组织病变是其临床多种症状的主导性病因;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为颈脊柱动静力学平衡失调,病理改变与久坐有关。腰椎是颈椎运动力学的基础,腰曲变化对颈... 颈椎病日益成为困扰现代人的疾病,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颈椎病的病因众多,颈部软组织病变是其临床多种症状的主导性病因;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为颈脊柱动静力学平衡失调,病理改变与久坐有关。腰椎是颈椎运动力学的基础,腰曲变化对颈曲的影响主要通过脊柱韧带的传导力而发生。上病下治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前提,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也是治病求本的反映。中国整脊学的椎曲论,为上病下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曲论 上病下治 整脊
下载PDF
奚凤霖“上病下治”经验介绍
9
作者 解海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7年第3期1-2,共2页
奚凤霖“上病下治”经验介绍江苏省第二中医院(210017)解海宁已故名老中医、原苏州市中医院奚凤霖主任医师,临证六十年,师仲景、法景岳,学验甚丰,尤在治疗心、脑、肺等疾病过程中从肾着手,颇具匠心。作者有幸随奚老师学习... 奚凤霖“上病下治”经验介绍江苏省第二中医院(210017)解海宁已故名老中医、原苏州市中医院奚凤霖主任医师,临证六十年,师仲景、法景岳,学验甚丰,尤在治疗心、脑、肺等疾病过程中从肾着手,颇具匠心。作者有幸随奚老师学习数年,多受教诲。补肾气抗病邪奚老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奚凤霖 上病下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眼科上病下治法治验举隅
10
作者 郑文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 199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眼科上病下治法治验举隅浙江省台州卫生学校(317000)郑文学上病下治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独特疗法。早在二千年前《素问、五常政大论》就指出:“病在上,取之下”的理论,是针对上虚下实的一种治法,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已... 眼科上病下治法治验举隅浙江省台州卫生学校(317000)郑文学上病下治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独特疗法。早在二千年前《素问、五常政大论》就指出:“病在上,取之下”的理论,是针对上虚下实的一种治法,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已经证明,不但用于内科、外科、妇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疾 中医药疗法 上病下治
下载PDF
基于“上病下治”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规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雷骏轩 戴琳 +4 位作者 黄卓凡 林昊泓 邓克淋 夏静娴 李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8期3103-3107,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血管性痴呆”“针灸”“针刺”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近10年国内发表的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下肢穴位... 目的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血管性痴呆”“针灸”“针刺”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近10年国内发表的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规律。结果共纳入106篇相关文献,相关穴位33个。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下肢穴位主要归属的经脉为胃经与脾经,使用频数较多的穴位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丰隆、血海与悬钟,其中使用频数高的穴位主要为特定穴。穴位聚类分析显示第一大类由委中、大钟-涌泉-阴陵泉组成;第二大类由足三里-三阴交、悬钟-血海-太溪-丰隆-太冲组成。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丰隆-三阴交-足三里→太溪。结论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中,基于“上病下治”配伍使用下肢穴位进行治疗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灸 上病下治 选穴规律
下载PDF
上病下治法在急症中的运用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弓永莉 李建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4期588-588,612,共2页
“上病下治”与“下病上治”法在《素问·五常政大论》里曾首先提到“病在上,治之下;病在下,治之上”,说明对于疾病的处理,除了通常的治法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上病下治法救治急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上病下治”与“下病上治”法在《素问·五常政大论》里曾首先提到“病在上,治之下;病在下,治之上”,说明对于疾病的处理,除了通常的治法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上病下治法救治急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体会试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病下治 急症 体会
下载PDF
上病下治法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建杰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9期101-102,共2页
"上病下治,下病上治"治则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依据人体脏腑、经络及气机升降的调节机能而确立的法则。上病下治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从四点阐述上病下治的临床应用体会。
关键词 上病下治 临床应用 体会
下载PDF
基于“上病下治”治则治疗癫狂伴性欲亢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裕聪 邱鸿钟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10期75-76,共2页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医《黄帝内经》中有关"上病下治"的治疗思想和古今中医家在这一治则指导下治疗癫狂伴性欲亢进的经验,认为中医"上病下治"的治则不仅蕴含有现象学的智慧,古今中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而且...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医《黄帝内经》中有关"上病下治"的治疗思想和古今中医家在这一治则指导下治疗癫狂伴性欲亢进的经验,认为中医"上病下治"的治则不仅蕴含有现象学的智慧,古今中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而且其治疗的科学原理和现代临床价值还有待于从精神神经内分泌轴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上病下治 癫狂 性欲亢进
下载PDF
知柏地黄汤加味在上病下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赖寿春 《荆门大学学报》 1994年第1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上病下治 知柏地黄汤 中医药 燥咳 阴虚
下载PDF
上病下治妙在通利
16
作者 刘安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2期122-122,共1页
上病下治是祖国医学的一大治法。临床上许多疾病的症候群现代医学无法解释,治疗无明显效果,中医按常规的辨证施治也不一定奏效。此时根据祖国医学上病下治的方法,即一些中上焦疑难、久治不愈的疾病采用下治之法,往往能收到药到病除之功... 上病下治是祖国医学的一大治法。临床上许多疾病的症候群现代医学无法解释,治疗无明显效果,中医按常规的辨证施治也不一定奏效。此时根据祖国医学上病下治的方法,即一些中上焦疑难、久治不愈的疾病采用下治之法,往往能收到药到病除之功。下治者,重在通也、利也。通者,大黄也;利者,木通、通草为之上品。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上遇到不少病例,运用此法收到较好疗效。现举例5则,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病下治 通利
下载PDF
上病下治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120例疗效报告
17
作者 周元安 宋健 邵守训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20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上病下治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患者采用调腰椎、胸椎整脊法为主的上病下治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结论:上病下治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的效果满意。
关键词 疗寰枢关节错位 上病下治 调腰曲 调胸椎整脊法
下载PDF
上病下治 泡脚竟然能养眼
18
作者 李扬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第6期37-37,共1页
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让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眼干、眼涩、眼花的症状。中医在养生上总是用常人看起来很神奇的方式,上病下治,眼睛的不适竟然可以用泡脚来缓解。甘菊、黄柏、甘草各10克,防己12克,桑叶、宣木瓜、牛膝、苍术各15克,放入... 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让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眼干、眼涩、眼花的症状。中医在养生上总是用常人看起来很神奇的方式,上病下治,眼睛的不适竟然可以用泡脚来缓解。甘菊、黄柏、甘草各10克,防己12克,桑叶、宣木瓜、牛膝、苍术各15克,放入药罐中,加水煮沸,20分钟后滤出药液,待药液晾至温而不烫时浴足。足浴时,用食指关节按压双脚脚掌心面的第二趾和第三趾趾根部,力度略重一些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病下治 泡脚 电子产品 第三趾 宣木瓜 第二趾 指关节 药液
下载PDF
上病下治疗儿疾
19
作者 刘健英 《医药与保健》 2001年第9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上病下治 小儿遗尿 急性结膜炎 生山栀 鼻出血 婴幼儿 局部用药 用药安全 毒副作用 吴茱萸
下载PDF
“上病下治”整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显兵 利锦 +1 位作者 黎家鸿 林远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729-1733,共5页
【目的】评价“上病下治”整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住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 【目的】评价“上病下治”整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住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给予“上病下治”整脊法治疗,每周4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74/80),对照组为77.50%(62/8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等颈椎活动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病下治”整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颈椎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病下治 整脊法 神经根型颈椎 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颈椎活动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