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侯文文 石焕琦 +1 位作者 张真 张晓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共5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作为视网膜重要的组成细胞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RPE细胞(hRP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PECs...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作为视网膜重要的组成细胞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RPE细胞(hRP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P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3-MA+高糖组,对照组细胞用含5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高糖组采用含30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干预组细胞先在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10mmol/L的3-MA处理1h后,再添加30mmol/L葡萄糖溶液进行培养。将培养的细胞以1×10^5/孔的密度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中,待细胞80%融合后用含体积分数0.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继续孵育24h,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倒置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jRPECs的形态及超微结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hRPECs的增生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RPECs中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排列整齐;高糖组细胞体积稍增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3-MA+高糖组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亚细胞器形态均正常,未发现自噬小体;高糖组细胞中可见自噬溶酶体,而3-MA+高糖组可见自噬小体。对照组、高糖组、3-MA+高糖组细胞的增生率分别为(100.0±2.0)%、(116.9±5.2)%和(103.7±4.7)%,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26,P=0.006),高糖组的细胞增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3-MA+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MA+高糖组与对照组间细胞增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中LC3B—Ⅰ蛋白表达减弱,LC3B-Ⅱ蛋白表达增强,而3-MA+高糖组细胞中LC3B—Ⅰ和LC3B—Ⅱ蛋白的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接近。对照组、高糖组、3-MA+高糖组细胞中LC3B—Ⅱ/LC3B—Ⅰ值分别为0.131±0.065、2.504±0.097和0.274±0.007,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4.676,P=0.000),高糖组细胞中LC3B—Ⅱ/LC3B—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3-MA+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MA+高糖组与对照组间细胞中LC3B—Ⅱ/LC3B—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可激活自噬过程并促进hRPECs增生,而自噬抑制剂3-M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自噬进程,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药物作用 葡萄糖/药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超微结构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汝春 鲁盈 +2 位作者 朱晓玲 王军 王永钧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8年第5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对炎症介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用IL-1β(10ng/ml)刺激原代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并用低、中、高浓度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应用MTT法测定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的细胞毒性;Wes...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对炎症介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用IL-1β(10ng/ml)刺激原代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并用低、中、高浓度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应用MTT法测定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的细胞毒性;Western-blottl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测定细胞α-SMA、Vimentin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IL-1β能够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蛋白质合成增加,基因表达亦显著上调;各个浓度的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干预均可显著降低α-SMA、Vimentin蛋白质、基因的表达。结论: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可抑制免疫炎症因子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从而在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积雪草/药理学 血清药理学 肾小管/药物作用 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下载PDF
川芎嗪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Sno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陆敏 张悦 +3 位作者 陆海英 马骏 郝艳鹏 高海林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1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MP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Wester...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MP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裂解液中Sno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μg/ml川芎嗪孵育HK-2细胞24小时可显著诱导细胞核中SnoN蛋白的表达,与50ng/ml HGF诱导的SnoN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川芎嗪与HGF联合用药后加入TGF-β1共刺激细胞,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SnoN蛋白的降解。结论:川芎嗪可诱导HK-2细胞中SnoN蛋白表达,并且可能在阻断TGF-β1诱导的SnoN蛋白降解方面,与HGF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药理学 肾小管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体外研究
下载PDF
加味当归补血汤对TGFβ_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JNK_1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敏鸥 卜爽剡 +2 位作者 杨汝春 王永钧 朱晓玲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6年第6期386-388,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刺激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C-Jun N端激酶1(JNK_1)的影响,探讨该方防治肾间质纤雏化的部分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取原代培养的BALB/C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用T...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刺激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C-Jun N端激酶1(JNK_1)的影响,探讨该方防治肾间质纤雏化的部分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取原代培养的BALB/C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用TGβ_1刺激24小时,不同剂量组加味当归补血汤(中药)及洛汀新含药血清干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PT-PCR、Westem-Blotting技术检测细胞JNK_1 mRNA的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①TGFβ_1刺激后,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形态发生变大,伸长,呈梭形,经中药和洛汀新血清干预后,细胞形态又恢复为正常的鹅卵石样形态特征,②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JNK_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各浓度中药能显著下调细胞JNK_1基因和蛋白表述(P<0.01~0.05),洛汀新仅能显著下调JNK_1蛋白水平,对JNK_1 mRNA下调不显著。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JNK_1信号转导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当归补血汤/药理学 肾小管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基因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融 c—Ju N端激酶1 体外研究
下载PDF
MsrB1基因对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贾义 陈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327,共5页
背景 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蛋氨酸亚砜还原酶B1(MsrB1)对于保护晶状体细胞抵抗氧化应激具有重要作用,然而,MsrB1基因沉默对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凋亡影响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背景 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蛋氨酸亚砜还原酶B1(MsrB1)对于保护晶状体细胞抵抗氧化应激具有重要作用,然而,MsrB1基因沉默对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凋亡影响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 探讨MsrB1基因沉默对H2O2诱导的人LECs凋亡及其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人LECs细胞系SRA01/04在DMEM中进行培养,不同浓度的H2O2(200、400、600、800和1 000μmol/L)加入培养基分别处理细胞12、24和36 h以选择最适浓度和作用时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MsrB1 siRNA转染组(将MsrB1 siRNA Lipofectamine 2000质粒转染入LECs)、H2O2诱导组(200μmol/L作用LECs 24 h)和MsrB1 siRNA转染联合H2O2诱导组(转染MsrB1 siRNA脂质质粒后用H2O2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诱导后人LECs 12、24和36 h细胞的存活率,并筛选H2O2处理作用最适的浓度和时间,用于进一步的细胞凋亡诱导实验;Real-time PCR法检测MsrB1 siRNA转染后24 h各组细胞中MsrB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Hoechst33528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细胞核形态变化;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结果 正常对照组、H2O2诱导组、MsrB1 siRNA转染组细胞中MsrB1 mRNA的相对表达值为1.063±0.058、1.013±0.049和0.235±0.024,MsrB1 siRNA转染组细胞中MsrB1 mRNA的相对表达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H2O2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44、35.807,均P<0.001).不同浓度H2O2处理后24 h细胞活力最低,以200 μmol/LH2O2处理后24 h为诱导人LECs凋亡的浓度和时间点.Hoechst 33528染色显示,H2O2诱导组可见部分细胞核收缩,MsrB1 siRNA转染组可见少数收缩变小的细胞核,MsrB1 siRNA转染联合H2O2诱导组收缩变小的细胞核多于H2O2诱导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的凋亡细胞占(1.36±0.35)%,而MsrB1siRNA转染组占(3.26±0.31)%,H2O2诱导组和MsrBl siRNA转染联合H2O2诱导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上升,分别为(5.13±0.59)%和(8.73±0.48)%.细胞周期检测结果表明,H2O2诱导组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MsrB1 siRNA转染联合H2O2诱导组人LECs G1期所占比例为(52.78±1.68)%,明显高于H2O2诱导组的(44.99±1.37)%,而G2/M期细胞比例为(34.97±2.31)%,明显低于H2O2诱导组的(42.39±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4、-6.213,均P<0.01).结论 MsrB1基因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的细胞分布减少H2O2诱导的人LECs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亚砜还原酶 基因沉默/药物作用 晶状体 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三氟拉嗪对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智 姚艳娇 张明昌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目的研究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为三氟拉嗪防治晶状体后囊混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2μg/ml、4μg/ml、6μg/ml、8μg/ml)的TFP作用于传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于作用244、... 目的研究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为三氟拉嗪防治晶状体后囊混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2μg/ml、4μg/ml、6μg/ml、8μg/ml)的TFP作用于传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于作用244、8、729、6 h后,用MTT比色法测定其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TFP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的阻断。结果TFP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布显示TFP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结论三氟拉嗪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其抑制后囊混浊的可能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拉嗪/药效学 晶体 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增殖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杰 蔡可丽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对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传代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用含不同雷帕霉素浓度的培养液培养24h后,用MTT法测定5ng/ml、10ng/ml、20ng/ml、40ng/ml、80ng/ml雷帕霉素浓度组...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对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传代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用含不同雷帕霉素浓度的培养液培养24h后,用MTT法测定5ng/ml、10ng/ml、20ng/ml、40ng/ml、80ng/ml雷帕霉素浓度组及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0ng/ml雷帕霉素浓度组及对照组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用5ng/ml的培养液培养细胞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增殖受抑制越明显;用10ng/ml的培养液培养细胞时,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雷帕霉素(20ng/ml)作用后,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增多(由51.72%增加到61.63%),S期细胞较对照组减少(由34.92%减少至10.85%)。结论雷帕霉素具有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雷帕霉素将细胞抑制在G1期的限制点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药理学 晶状体 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细胞周期
下载PDF
曲安奈德对体外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8
作者 庞利民 孙二丹 +1 位作者 张小猛 庞慧民 《眼视光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ARPE-19)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终质量浓度为10、303、00 mg/L TA分别作用于ARPE-19细胞24 h和72 h后的吸光度A值...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ARPE-19)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终质量浓度为10、303、00 mg/L TA分别作用于ARPE-19细胞24 h和72 h后的吸光度A值。结果不同药物浓度TA对ARPE-19增殖的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F0.05,3,16=3.24,P<0.05);此外,TA作用时间对ARPE-19增生的影响显著(F0.05,1,16=4.49,P<0.05);而且TA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之间相互影响,对ARPE-1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F0.05,1,16=4.49,P<0.05)。结论TA能够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殖,有望成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MTT/方法 曲安奈德/药效学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9
作者 丁芝祥 谭浅 +1 位作者 刘双珍 刘丹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研究Ⅱ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2,rAAV2)载体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CFP)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转染和表达情况,为rAAV携带目的基因防治... 目的研究Ⅱ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2,rAAV2)载体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CFP)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转染和表达情况,为rAAV携带目的基因防治后囊膜混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AAV2-EGFP,按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0^3、10^4、10^5、4×10^5、10^6转染传2代细胞,转染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中EGFP表达的阳性情况,记录200个细胞中EGFP阳性表达所占的百分比。当EGFP表达稳定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照相。用倒置显微镜观察rAAV转染对细胞生长和形态的影响。结果当MOI=10^3、10^4时,转染后第72小时晶状体上皮细胞中EGFP开始表达,当MOI=10^5、4×10^5、10^6时,转染后第24小时便可见EGFP阳性表达。随着MOI值的增大及时间的延长,EGFP表达效率逐渐增高,转染后第8-第9天达到高峰并维持,此时,MOI=10^3、10^4、10^5、4×10^5、10^6的转导效率分别为16%、41%、55%、86%、94%。对照组和转染组细胞的生长和形态特征无明显改变。结论腺相关病毒载体可以携带报告基因稳定转染晶状体上皮细胞,并且转染效率高,因而腺相关病毒携带目的基因防治后囊膜混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药效学 晶状体 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后囊膜混浊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兔角膜上皮的CFTR分泌通路与细胞内钙信号释放的关联研究
10
作者 林丽勉 罗依凌 周世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8-1002,共5页
摘要背景 研究表明角膜上皮中的囊性纤维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FTR)是重要的阴离子和水分泌通道,CFTR激动剂可促进泪液分泌,对干眼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曾有研究认为CFTR通路是cAMP-PKA依赖通路而没有钙信号参与。然而,升高cAMP并... 摘要背景 研究表明角膜上皮中的囊性纤维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FTR)是重要的阴离子和水分泌通道,CFTR激动剂可促进泪液分泌,对干眼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曾有研究认为CFTR通路是cAMP-PKA依赖通路而没有钙信号参与。然而,升高cAMP并不能促进角膜上皮CFTR通路的分泌,钙信号在角膜上皮CFTR分泌通道中是否发挥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从生理学角度探讨CFTR在兔角膜上皮分泌功能的实现与钙信号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配法将1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各8只。动物全身麻醉下取双眼角膜,然后处死。角膜上皮面朝向正向电流方向置于尤氏小室,奇数组兔右眼角膜仅给予单纯ATP刺激(ATP刺激组),左眼角膜用CFTR特异性抑制剂CFTRinh-172预处理后给予ATP刺激(CFTRinh-172预处理组);偶数组兔右眼角膜用于原代角膜上皮细胞培养并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进行单个细胞胞质内钙离子荧光强度测定,左眼角膜组织用细胞内钙离子螯合剂BMPTA/AM预处理后给予ATP刺激(BMPTA/AM预处理组),采用短路电流装置记录各组兔角膜上皮的短路电流变化。 结果 ATP刺激组、CFTRinh-172预处理组和BMPTA/AM预处理组角膜上皮电流值分别为(5.73±1.36)、(1.30±0.95)和(2.47±0.55)μA/cm2,CFTRinh-172预处理组和BMPTA/AM预处理组角膜上皮电流值均低于单纯ATP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01、5.508,均P〈0.001)。单细胞的细胞内钙离子检测发现,ATP刺激后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迅速升高至ATP刺激前的3.25倍。 结论 ATP可引起兔角膜上皮细胞分泌增加,CFTRinh-172抑制整个CFTR通路中ATP促发的角膜短路电流,而BMPTA/AM消除了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提示兔角膜上皮细胞分泌的CFTR通道功能的实现与细胞内钙信号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纤维跨膜电导调节因子/代谢 角膜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ATP 细胞培养 短路电流钙信号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高糖刺激后HK-2细胞形态变化及FSP1、E-ca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湘成 周巧玲 +1 位作者 吴晓英 彭卫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2期2220-2222,2225,共4页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GZ)对高糖作用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形态变化及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SP1)、E-钙粘蛋白(E-ca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第3代细胞株,同步培养后分为3组:N组为正常对照组(含5.5mmol/L葡萄糖),H组为高糖...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GZ)对高糖作用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形态变化及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SP1)、E-钙粘蛋白(E-ca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第3代细胞株,同步培养后分为3组:N组为正常对照组(含5.5mmol/L葡萄糖),H组为高糖组(含25 mmol/L葡萄糖),HR组为高糖DMEM加RGZ组(H组加入10μmol/L RGZ)。光镜和电镜下分别观察HK-2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超微结构;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FSP1、E-cad蛋白表达。【结果】①与N组比较,H组细胞呈梭形变,电镜下粗面内质网增加,线粒体及微绒毛减少;FSP1蛋白表达增强(P<0.01),E-cad蛋白表达减弱(P<0.01)。②与H组比较,HR组细胞恢复为多边形或圆形,电镜下微绒毛和线粒体增加,粗面内质网减少;FSP1表达下降(P<0.01),E-cad表达增加(P<0.01)。【结论】①高糖刺激后HK-2细胞出现表型转化。②RGZ能够减弱高糖刺激下HK-2细胞的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肾小管/细胞 受体 细胞表面 钙粘着糖蛋白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雅宁 张云芳 +1 位作者 刘云启 高金祥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RK-52E细胞,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低糖(葡萄糖浓度5. 5mmol/L)环境下培养;高糖组:高糖(葡萄糖浓度25 mmol/L)环境下培养; ASI各...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RK-52E细胞,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低糖(葡萄糖浓度5. 5mmol/L)环境下培养;高糖组:高糖(葡萄糖浓度25 mmol/L)环境下培养; ASI各组:分别在高糖培养基内加入不同浓度ASI(20、40、80、100μg/ml),刺激细胞24 h,分别以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mad2、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此外,在高糖培养基内加入ASI 100μg/ml,刺激细胞0、4、8、12、24、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凋亡增加(P <0. 01),浓度为40、80、100μg/ml的ASI可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P <0. 05)。ASI 100μg/ml作用于细胞8 h后,细胞凋亡显著受抑(与0 h相比,P <0. 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增强的趋势。高糖可诱导NRK-52E细胞上调表达α-SMA、TGF-β1、Smad2、Smad3,ASI可下调高糖诱导的上述因子表达。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减轻高糖诱导的NRK-52E细胞凋亡,并抑制α-SMA表达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活性,从而延缓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皂苷类/药理学 肾小管 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糖尿病肾病 大鼠
原文传递
肌酐代谢产物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波 邓薇 +4 位作者 蒋云生 段绍斌 谢红萍 赵欢顺 关理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738-741,共4页
目的比较观察甲基胍、1。甲脲乙醇酸酐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HK.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培养:正常对照(A)组,甲基胍(B)组、1-甲脲乙醇酸酐(C)组,用MTr比色试验法检测细胞增殖,NAG酶释放检测对细胞的毒性... 目的比较观察甲基胍、1。甲脲乙醇酸酐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HK.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培养:正常对照(A)组,甲基胍(B)组、1-甲脲乙醇酸酐(C)组,用MTr比色试验法检测细胞增殖,NAG酶释放检测对细胞的毒性,Hoechst染色及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结果HK-2细胞加入甲基胍、1-甲脲乙醇酸酐后,较正常对照组吸光度值显著下降(0.188±0.011,0.176±0.010VS0.545±0.021,F=1557.74,P〈0.01),NAG酶浓度显著上升(20.488±0.473,22.225±0.565VS5.1254-0.198,F:3848.22,P〈0.01)。Hoechst33258染色显示凋亡细胞呈现核固缩,染色加深,并出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显示B组、C组HK-2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A组(18.23±1.1581,20.22±1.1433VS2.4734-0.321,F=526.06,P〈0.01)。C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B组(0.176±0.010VS0.1884-0.011,t=2.26,P〈0.05),NAG酶浓度显著高于B组(22.225±0.565VS20.488±0.473,t=-6.67.P〈0.01),凋亡率显著高于B组(20.224-1.1433VS18.23±1.1581,t=-2.762,P〈0.05)。结论1.甲脲乙醇酸酐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强于甲基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胍/副作用 肌酸酐/副作用 肾小管/细胞 上皮细胞/药物作用/病理学
原文传递
过表达NDRG1对TGF-β诱导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浩 宋莹 贺智敏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10-713,718,共5页
目的 探讨NDRG1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人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转染NDRG1过表达质粒至A549细胞,采用5 μg/L TGF-β1处理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54... 目的 探讨NDRG1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人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转染NDRG1过表达质粒至A549细胞,采用5 μg/L TGF-β1处理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549细胞侵袭能力;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DRGl mRNA、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标志物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EMT相关信号分子Snail、AKT、Smad的表达.结果 TGF-131可诱导A549细胞向间质样细胞表型转化,上调间质样标志物Vimentin表达和下调上皮样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并增强细胞侵袭能力;过表达NDRG1可逆转TGF-131的上述作用;且过表达NDRG1能够抑制AKT的磷酸化,下调EMT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结论 NDRG1能够逆转TGF-B1对人肺癌A549细胞上皮一间质转化的诱导作用,并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NDRG1抑制AKT/Snail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理学/代谢 转化生长因子β/副作用 肺肿瘤/药物疗法/病理学 细胞转化 肿瘤/药物作用 上皮细胞/药物作用/病理学 间质细胞/药物作用/病理学
原文传递
过表达MIF对宫颈癌SiH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素玉 吴素慧 李慧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84-486,490,共4页
目的 研究过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宫颈癌SiH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作用.方法 通过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EGFP-N1-MIF,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SiHa-pEGFP-N1-MIF组),同时设空载体转染组(SiHa-pEGFP-N1组)和... 目的 研究过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宫颈癌SiH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作用.方法 通过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EGFP-N1-MIF,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SiHa-pEGFP-N1-MIF组),同时设空载体转染组(SiHa-pEGFP-N1组)和空白对照组(SiHa细胞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检测SiHa细胞中MIF蛋白表达的变化,并检测转染前后SiHa细胞中EMT相关指标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变化.结果 pEGFP-N1-MIF转染SiHa细胞后MIF蛋白的表达量增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过表达MIF基因后,与对照组相比,pEGFP-N1-MIF组SiHa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间叶标志物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 过表达MIF基因可促进宫颈癌SiHa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法 蛋白质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代谢/药理学 宫颈肿瘤/代谢/病理学/药物疗法 细胞转化 肿瘤/药物作用 上皮细胞/药物作用/病理学 间质细胞/药物作用/病理学
原文传递
蛋白酶体抑制剂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玉新 王昭霞 +4 位作者 王学红 田霞 宋钰 葛建杰 吴明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585-1589,共5页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SRA01/04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MG132处理SRA01/04细胞36 h,通过MTT微量比色法检测MG132对SRA01/04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G132对SRA01/04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Ann...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SRA01/04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MG132处理SRA01/04细胞36 h,通过MTT微量比色法检测MG132对SRA01/04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G132对SRA01/04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AnnexinV/FITC-PI双染法观察MG132对SRA01/04细胞的影响.结果 随着浓度的提高(0、0.1、0.5、1.0、2.5、5.0、10.0 μmol/L),MG132对SRA01/0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36 h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2.50μmol/L.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2.5、5.0 μmol/L的MG132作用于SRA01/04细胞36 h,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6.55±0.35)%和(13.75±3.18)%,而对照组为(0.7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5.0 μmol/L MG132处理SAR01/04细胞48 h,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73.42±3.10)%,(80.95%±3.83)%,而对照组为(42.57±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7.40±1.50)%,(19.57±1.29)%,而对照组为(49.44±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镜下,MG132诱导SRA01/04细胞的早期凋亡.结论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来抑制SRA01/04细胞的增殖.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起到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内肽酶复合物/拮抗剂和抑制剂 晶体/细胞学/病理学 上皮细胞/药物 作用/病理学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原文传递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severe pouchitis with rebamipide refractory to antibiotics and corticosteroids:A case report 被引量:3
17
作者 MitsukiMiyata ToshihiroKonagaya +1 位作者 ShinitiKakumu TakeshiMor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56-658,共3页
The antibiotics, metronidazole and ciprofloxacin, are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ouchitis. Patients who do not respond to antibiotics or conventional medications represent a major challenge to therapy. In this repo... The antibiotics, metronidazole and ciprofloxacin, are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ouchitis. Patients who do not respond to antibiotics or conventional medications represent a major challenge to therapy. In this report, we have described a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severe refractory pouchitis with a novel agent, rebamipide, known to promote epithelial cell regeneration and angiogenesis. A 27-year-old male with ileo-anal pouch surgery presented with worsening anal pain, diarrhea, and abdominal pain.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to have pouchitis and was given metronidazole together with betamethasone enema (3.95 rag/dose). However, despite this intensive therapy, the patient did not improve. On endoscopy, ulceration and inflammation were seen in the ileal pouch together with contact bleeding and mucous discharge.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rebamipide enema (150 rag/close) twice a clay for 8 wk without additional drug therapy. Two weeks after the rebamipide therapy, stool frequency started to decrease and fecal hemoglobin became negative at the 4^th wk. At the end of the therapy, endoscopy revealed that ulcers in the ileal pouch had healed with no obvious inflammation. The effect of rebamipide enema was dramatic and was maintained throughout the ll-mo follow-up. The patient continued to be in remission. No adverse effect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treatment or the follow-up period. The sustained response seen in this case with severe and refractory pouchitis indicates that agents, which promote epithelial cell growth, angiogenesis and mucosal tissue regeneration, are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colorectal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ractory pouchitis Rebamipide enema Ileo-anal pouch Epithelial cel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