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线入路手术中上矢状窦引流静脉保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泉 刘波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501-506,共6页
中线区幕上肿瘤的切除常常选择不同的中线手术入路,这些入路术中不可避免地会关联到上矢状窦及桥静脉,如术中上矢状窦旁的桥静脉受到损伤,常会引起侧支循环回流瘀滞,最终可能导致大静脉充血,严重的脑水肿,引起包括运动、感觉和语言的障... 中线区幕上肿瘤的切除常常选择不同的中线手术入路,这些入路术中不可避免地会关联到上矢状窦及桥静脉,如术中上矢状窦旁的桥静脉受到损伤,常会引起侧支循环回流瘀滞,最终可能导致大静脉充血,严重的脑水肿,引起包括运动、感觉和语言的障碍。为避免损伤上矢状窦及桥静脉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现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中线入路 上矢状 桥静脉 静脉保护
下载PDF
上矢状窦中后1/3处侵袭性窦旁脑膜瘤手术策略
2
作者 张奇 董成祥 +3 位作者 陆岳 李峰达 华磊 范月超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上矢状窦中后1/3处涉及感觉、运动功能区及数条重要回流静脉,探讨此处侵袭性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8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9例上矢状窦中后1/3处侵袭性... 目的上矢状窦中后1/3处涉及感觉、运动功能区及数条重要回流静脉,探讨此处侵袭性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8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9例上矢状窦中后1/3处侵袭性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Ⅰ组,显微镜下肿瘤完全切除,包括上矢状窦内肿瘤的全切除59例;Ⅱ组,显微镜下切除上矢状窦外的肿瘤,包括窦壁肿瘤,但矢状窦未切开,窦内肿瘤未处理,术后给予γ刀治疗者40例。分析Ⅰ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后5年复发率、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KPS评分为优(大于90分)患者占比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中,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肿瘤位于上矢状窦中1/3、肿瘤质地韧、瘤周引流静脉>3条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3个月KPS评分为优的患者人数比例:Ⅰ组为64.4%,Ⅱ组为6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0%,Ⅱ组为7.5%,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5年复发率为10.16%,Ⅱ组为1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矢状窦切开切除窦内肿瘤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且具有一定风险性。对于年龄≥60岁、肿瘤位于上矢状窦中1/3且侵及窦内者、瘤周静脉数量>3条、肿瘤质地韧的患者,术中不处理上矢状窦内残余肿瘤,术后行γ刀等放射治疗也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 脑膜瘤 显微切除 Γ刀治疗 远期疗效
下载PDF
COC致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1例
3
作者 孙洪娜 魏伟 赵淑萍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75-75,83,共2页
患者,女,19岁,农民,未婚,既往体健。体质指数(BMI):21 kg/m~2。2022年4月7日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半个月”来院就诊。主诉:15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周期20~30天,月经期7~10天,量中等,无痛经。查体:贫血貌,余无特殊。妇科检查:外阴(-)。肛腹... 患者,女,19岁,农民,未婚,既往体健。体质指数(BMI):21 kg/m~2。2022年4月7日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半个月”来院就诊。主诉:15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周期20~30天,月经期7~10天,量中等,无痛经。查体:贫血貌,余无特殊。妇科检查:外阴(-)。肛腹诊示(-)。辅助检查:血常规:HB 68 g/L↓,HCT 0.263↓,PLT 458×109/L↑。性激素6项+甲功:(-);B超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B-O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上矢状窦静脉血栓 易栓症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成功救治一例
4
作者 申文彬 李亚阁 +6 位作者 张静 倪军 刘新云 李凯 葛海燕 毛利宾 陈韵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696-69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外伤后意识不清,头部出血2 h余”于2021年6月16日入院,伤及头部,随即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急就诊于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体温35.8℃,脉搏111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3/86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患...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外伤后意识不清,头部出血2 h余”于2021年6月16日入院,伤及头部,随即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急就诊于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体温35.8℃,脉搏111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3/86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患者多巴胺7μg/(kg·min)持续泵入,患者神志呈浅昏迷,双侧瞳孔直径1.5 mm,对光反射迟钝。格拉斯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睁眼能力(eye response,E)1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 颅脑损伤 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矢状窦铁钉穿透伤1例
5
作者 于峰 赵振宇 +2 位作者 孟丽丽 张永强 门学忠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1-61,共1页
1病例资料30岁男性,抑郁症,在一次自伤行为中将一枚铁钉钉入颅骨,于2020年11月16日当天被其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体格检查发现除额正中线处钉头外均正常。CT扫描证实钉子穿透额中线区域(图1A)并进入前纵裂,未见明显出血。CTA显示钉子沿... 1病例资料30岁男性,抑郁症,在一次自伤行为中将一枚铁钉钉入颅骨,于2020年11月16日当天被其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体格检查发现除额正中线处钉头外均正常。CT扫描证实钉子穿透额中线区域(图1A)并进入前纵裂,未见明显出血。CTA显示钉子沿中线在额骨冠状缝之前穿透进入了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图1B)。给予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治疗后,第二天进行钉子拔除及上矢状窦修补术。采用额部冠状切口,术中保护SSS不进一步损伤(图1C~E),术野以含有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穿透伤 铁钉 上矢状
下载PDF
上矢状窦内脂肪瘤11例CT报告
6
作者 易土荣 陈惠恩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内脂肪瘤的形成因素、位置、发病的年龄及发生率。方法对11例上矢状窦内脂肪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上矢状窦内脂肪瘤CT表现为典型含脂低密度结节位于上矢状窦内。结论上矢状窦内脂肪瘤多形成于纤维索旁,...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内脂肪瘤的形成因素、位置、发病的年龄及发生率。方法对11例上矢状窦内脂肪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上矢状窦内脂肪瘤CT表现为典型含脂低密度结节位于上矢状窦内。结论上矢状窦内脂肪瘤多形成于纤维索旁,具有典型CT表现,常见于上矢状窦颅顶部,呈单发结节状,本组仅见于老年人;上矢状窦内脂肪瘤形成上矢状窦内充盈缺损,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尚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上矢状 CT
下载PDF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智勇 孙志刚 +3 位作者 包金锁 龚金山 商朝 张秀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MRV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瘤体对上矢状窦的压迫、侵蚀和闭塞程度,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5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中,6例瘤体与一侧静...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MRV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瘤体对上矢状窦的压迫、侵蚀和闭塞程度,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5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中,6例瘤体与一侧静脉窦壁外层附着,5例瘤体侵蚀静脉窦,4例瘤体长入上矢状窦内,窦腔完全闭塞,MRV所示与手术病理结果完全相符.结论:MRV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与上矢状窦关系的显示十分敏感,能够精确提供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上矢状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 临床 价值
下载PDF
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若卓 于生元 +1 位作者 王贺波 郭俊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采用电刺激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 (superiorsagittalsinus ,SSS)硬脑膜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c fos蛋白的表达 ,以探讨PAG在血管源性头痛 (如偏头痛 )涉及的伤害觉信息的传递中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 ,在... 目的 :采用电刺激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 (superiorsagittalsinus ,SSS)硬脑膜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c fos蛋白的表达 ,以探讨PAG在血管源性头痛 (如偏头痛 )涉及的伤害觉信息的传递中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 ,在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后电刺激SSS区硬脑膜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 fos蛋白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 :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外侧区 ,阳性细胞数头侧至尾侧逐渐增多。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刺激组每张切片的Fos阳性神经元数分别为 7.2± 4 .2、13.6± 4 .3、76 .0± 12 .3。结论 :PAG可能参与血管源性头痛 (如偏头痛 )的痛觉中枢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上矢状 硬脑膜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C-FOS 蛋白表达 偏头痛
下载PDF
刺激猫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诱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段和上颈髓后角c-fo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贺波 于生元 +1 位作者 王卫东 朱春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硬脑膜是颅内主要的伤害感受组织 ,在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c fos的表达已被作为神经元激活的标记物用于痛觉传导的研究。本工作研究血管性头痛涉及的伤害觉信息的传递。方法 :以猫为实验对象 ,在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 目的 :硬脑膜是颅内主要的伤害感受组织 ,在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c fos的表达已被作为神经元激活的标记物用于痛觉传导的研究。本工作研究血管性头痛涉及的伤害觉信息的传递。方法 :以猫为实验对象 ,在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 (SSS)后 4h、8h、2 0h电刺激SSS区硬脑膜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观察延髓和上颈髓c fos蛋白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 :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部浅层 ,和C1后角的Ⅰ、Ⅱ层。在孤束的缝核和中央核及颈髓中央导周围X层也有Fos阳性神经元。 4h、8h、2 0h各组中 ,假手术对照组动物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P <0 .0 5 ) ;8h刺激组和 2 0h刺激组Fos阳性神经元较相应区组内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5和P <0 .0 1) ,提示刺激SSS区硬脑膜可激活三叉神经二级神经元 ,后者与血管性头痛涉及的痛觉传入有关 ;延长手术和刺激间隔的时间可减少非特异刺激因素的影响。结论 :猫SSS区硬脑膜刺激的c fos表达模型可作为研究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治疗药物和方法的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 硬脑膜 C-FOS 动物模型 偏头痛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段 上颈髓后角
下载PDF
上矢状窦血栓的病因及诊断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 葳 杜丹华 +1 位作者 吴 江 周春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摘 要: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血栓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34例上矢状窦血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其中3例无明确诱因所致上矢状窦血栓患者,利用化学分光法检测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累酮(T)水平。结果 上矢状窦血... 摘 要: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血栓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34例上矢状窦血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其中3例无明确诱因所致上矢状窦血栓患者,利用化学分光法检测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累酮(T)水平。结果 上矢状窦血栓最常见的病因是产褥期血液高凝状态,3例未查到明确诱因的青年男性患者,血清中E2↑、E2↑、T↑。上矢状窦血栓的临床表现以头痛最常见,在意识清楚的30例患者中发生率为100%。影像学检查:CT检出率仅为65.4%,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出率为100%。结论 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凝固性增高是上矢状窦血栓最常见的病因,男性高雌激素血症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MRI和MRV技术相结合是诊断上矢状窦血栓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血栓 雌激素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陶伟 韩卉 +4 位作者 邓雪飞 陈方宏 庞刚 刘斌 赵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50,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上矢状窦(SSS)旁大脑桥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各种纵裂间手术入路中桥静脉的保护提供基础。方法:分别对30例(60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40侧DSA静脉相和16侧CTV进行显微... 目的:通过对上矢状窦(SSS)旁大脑桥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各种纵裂间手术入路中桥静脉的保护提供基础。方法:分别对30例(60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40侧DSA静脉相和16侧CTV进行显微解剖和影像学观察。结果:上矢状窦前部和后部分别有一缺乏桥静脉注入段,显微解剖、DSA和CTV观察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数量分别为11.2支、8.9支和7.0支,DSA和CTV观察发现桥静脉注入上矢状窦处常显示不清。结论:熟悉和比较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解剖学和影像学特征有利于各种纵裂间手术入路和手术过程中桥静脉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 桥静脉 解剖学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静脉造影
下载PDF
双源CT静脉造影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姜保东 闫华 +5 位作者 李笃民 马祥兴 王青 张晓明 王茜 于富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053-1055,106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双源CT静脉造影(CTV)显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与上矢状窦关系、显示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情况,从而为神经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3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重建三维图像,术前判断肿瘤与静... 目的探讨脑双源CT静脉造影(CTV)显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与上矢状窦关系、显示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情况,从而为神经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3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重建三维图像,术前判断肿瘤与静脉窦关系、显示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并与术中情况对照。结果根据CTV显示的窦腔狭窄程度,将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分为三型:Ⅰ型,瘤体与一侧静脉窦壁外层附着,静脉窦壁正常或轻度受压,窦腔通畅;Ⅱ型,肿瘤沿静脉窦壁生长,窦壁不规则增厚,窦腔变窄但尚通畅;Ⅲ型,瘤体长入静脉窦内或跨越生长,静脉窦腔内形成充盈缺损,窦腔闭塞,同时有静脉侧支循环建立。本组Ⅰ型8例,Ⅱ型15例,Ⅲ型9例。术中观察到代偿扩张的浅静脉以及肿瘤与中央沟静脉、上矢状窦的关系均与CTV结果相符。本组无术后严重神经功能受损和死亡病例。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行CTV检查可以明确肿瘤部位、矢状窦阻塞程度及引流静脉代偿情况,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在全切肿瘤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上矢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静脉造影
下载PDF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双 毛庆 +3 位作者 刘艳辉 王翔 杨燕武 杨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术前有无癫疒间、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手术切除程度与肿瘤复发是否相关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影响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术前有无癫疒间、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手术切除程度与肿瘤复发是否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脑膜瘤术后复发16例(16.5%)。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大小(P=0.004)、手术切除程度(P=0.008)及病理级别(P=0.000)与肿瘤复发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体积大、手术切除程度低及病理级别高是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上矢状 复发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非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戚喜勋 关丽明 +4 位作者 佟志勇 孙文阁 李延亮 李松柏 徐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评价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静脉窦及侧支静脉通路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上矢状窦旁的脑膜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术前未进行非增强MRV检查组和术前进行非增强MRV检查组对静脉窦和静脉侧支通路的显... 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评价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静脉窦及侧支静脉通路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上矢状窦旁的脑膜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术前未进行非增强MRV检查组和术前进行非增强MRV检查组对静脉窦和静脉侧支通路的显示情况、术中出血情况及手术全切肿瘤程度。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MRV检查组加做非增强MRV序列检查,采集全脑MRV原始数据,经工作站生成三维的颅内静脉和静脉窦图。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MRV检查组对静脉窦闭塞和静脉侧支通路数目的显示率分别为43.5%和52.4%,均较非MRV检查组(15.4%,0)明显增高(P<0.05);MRV对静脉窦狭窄闭塞显示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6.5%,MRV高估上矢状窦闭塞,低估静脉侧支通路数目。MRV检查组肿瘤手术全切除率高,术中失血少。结论结合普通MR图像,非增强MRV能够敏感的显示静脉窦旁脑膜瘤对静脉窦侵袭闭塞及静脉侧支通路情况,有助于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减少术中出血、增加肿瘤全切除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膜瘤 静脉成像 上矢状
下载PDF
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末段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陶伟 韩卉 +3 位作者 焦轶 邓雪飞 朱友余 张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和铸型方法观察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末段形态特点,为上矢状窦血栓发生及其准确及时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别观测30例(60侧)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和观察12例胎儿和幼儿的脑静脉血管铸型。结果:...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和铸型方法观察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末段形态特点,为上矢状窦血栓发生及其准确及时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别观测30例(60侧)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和观察12例胎儿和幼儿的脑静脉血管铸型。结果:上矢状窦前部和后部分别有一缺乏桥静脉注入段;前段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平均为5.2支,直径为(1.99±0.86)mm,末段可顺行、垂直和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后段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为6.0支,直径为(2.96±1.13)mm,末段大部分逆行注入上矢状窦。结论:大脑上静脉末段的形态可能与上矢状窦内血栓发生密切相关,影响上矢状窦血栓的影像学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 大脑上静脉 显微解剖 血管铸型
下载PDF
上矢状窦及属支静脉解剖形态的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丽娟 吕发金 +2 位作者 吕富荣 谢惠 蒋孝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通过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研究上矢状窦及其属支静脉的解剖形态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头部或头颈部联合VCTDSA、符合上矢状... 目的通过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研究上矢状窦及其属支静脉的解剖形态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头部或头颈部联合VCTDSA、符合上矢状窦及其属支静脉研究纳入标准的102例患者资料。观测上矢状窦起始点及输出端形态;上矢状窦的形态、大小;属支静脉的数目;上矢状窦与其他静脉窦间的吻合。结果上矢状窦起点为盲端占40.2%,59.8%由静脉汇合形成;输出端形态以直窦分支,上矢状窦偏侧型最多(48.0%、49/102),其次是双分支型(36.3%、37/102),而简单型只占12.7%(13/102);上矢状窦截面形态以三角形为主,占79.4%(81/102);显示Trolard吻合106个,Labbe吻合155个,上矢状窦通过大脑镰静脉与下矢状窦、直窦的吻合25个。结论VCTDSA是清晰显示上矢状窦及其属支静脉解剖形态的有效方法,从不同角度完整、充分显示血管的形态、分布,有助于临床上矢状窦病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术 上矢状 静脉 解剖
下载PDF
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脑水肿变化和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忠 袁贤瑞 +2 位作者 粟枫 姜维喜 罗瑞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5-408,i0013,共5页
目的探讨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窦旁皮层组织水肿变化、水通道蛋白-4(AQP4) 的表达及其变化。方法建立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的动物模型,用干湿重法、免疫组化方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 目的探讨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窦旁皮层组织水肿变化、水通道蛋白-4(AQP4) 的表达及其变化。方法建立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的动物模型,用干湿重法、免疫组化方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窦旁皮层组织脑水肿、AQP4蛋白和AQP4mRNA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家兔可长期存活而无死亡;窦旁皮层组织4 h出现脑水肿,8 h到达高峰,以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长期组脑水肿接近于假手术对照组。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窦旁皮层组织存在AQP4蛋白的表达,结扎后4 h AQP4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水平,8 h达到峰值,其表达水平以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回落。AQP4的表达与脑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778,P<0.01);而窦旁皮层组织也存在 AQP4mRNA的表达,其结果与AQP4蛋白的表达相似。AQP4mRNA的表达与脑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885,P <0.01)。AQP4mRNA与AQP4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53,P<0.01)。结论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窦旁皮层组织存在脑水肿,AQP4蛋白与AQP4mRNA在兔脑中有表达。两者的表达增强可能与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AQP4可能参与结扎后脑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上矢状 结扎 水通道蛋白-4 脑水肿
下载PDF
化学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的偏头痛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蓉飞 于生元 +1 位作者 刘若卓 姜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采用辣椒辣素(capsaicin)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硬脑膜,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c-fos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化学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的偏头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在手术... 目的:采用辣椒辣素(capsaicin)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硬脑膜,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c-fos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化学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的偏头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在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后,capsaicin刺激SSS区硬脑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蛋白(Fos)表达的变化。结果: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apsaicin 1μM组,capsaicin 10μM组每张切片的Fos阳性神经元数分别为35.2±9.4、44.1±11、116.7±13.5和304.2±18.9。结论:辣椒辣素作为有效的化学伤害刺激激活了PAG的神经元,可以模拟偏头痛的发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动物模型 上矢状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化学刺激 FOS
下载PDF
功能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暂时性瘫痪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德才 李健 +3 位作者 赵永轩 马骏 刘后银 苏贺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暂时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96例功能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暂时性瘫痪诊断标准,分为暂时性瘫痪组(n=31)和非暂时性瘫痪组(n=65),... 目的探讨功能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暂时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96例功能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暂时性瘫痪诊断标准,分为暂时性瘫痪组(n=31)和非暂时性瘫痪组(n=65),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术前瘤周水肿、术前癫痫、上矢状窦完全被肿瘤侵犯闭塞、术中切开窦壁、术中回流静脉损伤等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r=14.943,P=0.000)、术前瘤周水肿(r=4.435,P=0.049)、上矢状窦完全被肿瘤侵犯闭塞(r=5.248,P=0.028)、术中切开窦壁(r=5.773,P=0.026)以及术中回流静脉损伤(x2=11.441,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显示年龄(OR=8.709,P=0.028)、术中回流静脉损伤(0R=16.242,P=0.012)、上矢状窦完全被肿瘤侵犯闭塞(OR=0.053,P=0.025)为术后暂时性瘫痪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年龄和术中回流静脉损伤是术后暂时性瘫痪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上矢状窦完全被肿瘤侵犯闭塞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区上矢状 脑膜瘤 瘫痪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上矢状窦阻塞时侧支静脉通路的意义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陈劲草 雷霆 +1 位作者 陈坚 孟晓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上矢状窦(SSS)阻塞时其侧支静脉通路的建立情况,确定其在肿瘤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总结归纳8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行MRA及DSA检查时的静脉系表现。结果27例发生SSS完全阻塞,59例部分阻塞。18例在阻塞的SSS周... 目的分析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上矢状窦(SSS)阻塞时其侧支静脉通路的建立情况,确定其在肿瘤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总结归纳8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行MRA及DSA检查时的静脉系表现。结果27例发生SSS完全阻塞,59例部分阻塞。18例在阻塞的SSS周围出现了由表浅皮层静脉所形成的侧支静脉环;通过表浅皮层静脉与蝶顶窦及小脑幕静脉系建立端-端吻合的16例;通过与Troland或Labbe静脉建立吻合的14例;通过大脑镰与下矢状窦吻合的9例;通过脑膜静脉并经板障静脉引流到颈外静脉系的17例;混合型12例。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SSS阻塞时,肿瘤周围存在广泛侧支静脉通路,术中应注意保护。脑DSA及MRA检查对术前了解SSS通畅性及侧支静脉通路建立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 脑膜瘤 侧支静脉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