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上穿工程中既有隧道结构周围土体注浆加固范围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许有俊 陶连金 +1 位作者 李文博 王枫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2-44,共3页
依托北京地铁4号线西单车站上穿既有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地铁上穿工程中的既有隧道结构周围土体合理注浆加固范围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宽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加固深度的增加,既有隧道结构的上浮变形值逐... 依托北京地铁4号线西单车站上穿既有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地铁上穿工程中的既有隧道结构周围土体合理注浆加固范围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宽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加固深度的增加,既有隧道结构的上浮变形值逐渐减小,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合理加固深度为13.5 m(加固深度达到既有隧道结构的底部)时,即可将既有线结构的上浮变形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加固深度hz≥18.0 m时,对既有隧道结构的上浮变形值的控制不再起作用;注浆深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加固宽度的增加,既有结构的上浮变形值逐渐减小,合理的加固宽度取值为6.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上穿工程 既有线结构 合理注浆加固范围
下载PDF
地铁上穿工程中抗浮钢拉杆的参数优化
2
作者 彭丽云 崔长泽 +2 位作者 李广兵 朱同宇 罗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2-1030,共9页
目的研究地铁上穿工程中不同钢拉杆参数对既有结构上浮的影响,为钢拉杆抗浮施工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基于北京某地铁上穿工程,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上穿过程中钢拉杆长度、角度、间距等参数变化对既有结构变形... 目的研究地铁上穿工程中不同钢拉杆参数对既有结构上浮的影响,为钢拉杆抗浮施工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基于北京某地铁上穿工程,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上穿过程中钢拉杆长度、角度、间距等参数变化对既有结构变形的影响。结果钢拉杆长度增加时,既有结构上浮位移变小,但同时钢拉杆对既有结构的约束效果也逐渐减小,长度对既有结构上浮的约束能力在3个参数中约占19.79%;钢拉杆角度的变化对既有结构位移影响较小,在3个参数中比重约占1.16%;钢拉杆间距增加时,既有结构竖向位移逐渐增大,且两者近似呈线性关系,其对结构上浮影响最大,比重约占79.05%。结论在北京地区相似地质和工程条件下,钢拉杆的最优长度为4.5 m,角度建议取12°~24°,间距取1.0~2.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拉杆 参数优化 上穿工程 结构抗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建地铁隧道上穿既有隧道引起的结构隆起变形 被引量:39
3
作者 许有俊 陶连金 +2 位作者 文中坤 刘忻梅 张玥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4,共7页
针对新建地铁隧道上穿既有隧道工程,基于新建地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卸荷附加应力解析解,建立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弹性地基梁模型,推导得到预测既有地铁隧道结构隆起变形的计算公式;采用该公式对北京地铁4号线西单站隧道上穿既有1号线隧道时... 针对新建地铁隧道上穿既有隧道工程,基于新建地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卸荷附加应力解析解,建立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弹性地基梁模型,推导得到预测既有地铁隧道结构隆起变形的计算公式;采用该公式对北京地铁4号线西单站隧道上穿既有1号线隧道时引起的既有隧道结构的隆起量进行预测,分析土体基床系数及卸荷参数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隆起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既有隧道结构隆起曲线形态为单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提高地基基床系数可以明显减小既有隧道结构的隆起量;随着卸荷宽度不断增加,既有隧道隆起量不断增加,但当卸荷宽度大于30m时对既有隧道的隆起变形影响甚微;随着双矩形卸荷间距的逐渐增大,既有隧道的隆起曲线分别呈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单峰形态、中间为直线段而两侧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形态及2条正态分布曲线叠加的双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地基梁理论 地铁上穿工程 既有隧道 卸荷附加应力 隆起变形
下载PDF
CRD法新建地铁车站上穿既有线卸荷时空效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许有俊 刘忻梅 王枫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6-77,101,共3页
依托北京地铁4号线西单车站上穿既有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现场监控量测、理论分析等方法,对6步CRD法施工上部新建地铁车站过程中,不同的导洞开挖顺序及主动加固、被动加固地层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上浮变形影响进行了研究... 依托北京地铁4号线西单车站上穿既有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现场监控量测、理论分析等方法,对6步CRD法施工上部新建地铁车站过程中,不同的导洞开挖顺序及主动加固、被动加固地层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上浮变形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方案1中的施工顺序引起的既有结构上浮变形小于方案2,主动加固措施效果优于被动加固。因此,对于既有结构的上浮变形影响方面,主动加固效果优于被动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D法地铁上穿工程既有线结构 时空效应
下载PDF
上穿既有隧道大直径管棚支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继华 姜潇 +3 位作者 张宇 宋卓华 陶连金 吕金彪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3,共6页
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在上穿既有10号线盾构隧道过程中,采用大直径管棚控制既有隧道隆起。以此为工程依托,研究在大直径管棚支护下既有线的隆起变形。首先,通过分析现场实测数据,得到既有线位移随施工进度的变化规律和最终既有线竖向位移... 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在上穿既有10号线盾构隧道过程中,采用大直径管棚控制既有隧道隆起。以此为工程依托,研究在大直径管棚支护下既有线的隆起变形。首先,通过分析现场实测数据,得到既有线位移随施工进度的变化规律和最终既有线竖向位移曲线,得出既有隧道隆起集中在2倍开挖区宽度内的结论。然后,通过三维有限差分法,分别建立有管棚和无管棚的数值模型,将模拟数据的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变化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对有无管棚两种工况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管棚施工使既有隧道在打设管棚的阶段多发生了0.5 mm左右的沉降,但管棚可以减少既有线1.5~2 mm最终隆起值。这说明,通过采用超前管棚,可以有效地控制上穿工程中既有盾构隧道发生的隆起,研究成果可为类似上穿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上穿工程 大直径管棚 隆起变形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基于土压平衡的新建框架桥配重顶进法上穿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玲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86,共4页
以北京市东外斜街跨北环水系框架桥上穿机场线区间隧道工程为例,通过对框架桥周边环境、与机场线隧道相对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的描述,分析工程设计关键点;针对配重顶进工法、压顶后明挖施工及普通明挖工法3种设计方案,采用地层-结构模型计... 以北京市东外斜街跨北环水系框架桥上穿机场线区间隧道工程为例,通过对框架桥周边环境、与机场线隧道相对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的描述,分析工程设计关键点;针对配重顶进工法、压顶后明挖施工及普通明挖工法3种设计方案,采用地层-结构模型计算分析各方案对机场线隧道的影响;最后介绍配重顶进工法的实施情况,并总结上穿既有结构工程上浮变形控制技术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上穿工程 配重顶进法 框架桥
下载PDF
紧邻施工对地铁隧道结构服役性态的自动连续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彭瑜 李浩然 +1 位作者 胡占东 周诚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3年第3期70-76,共7页
随着地下轨道交通覆盖面积的扩大,许多建设项目地下结构施工距离地铁隧道较近,紧邻施工会扰动地铁隧道周围的土体,造成隧道结构发生变形和位移,影响地铁隧道结构服役性能。本文结合武汉市三镇中心项目,针对了TRD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和... 随着地下轨道交通覆盖面积的扩大,许多建设项目地下结构施工距离地铁隧道较近,紧邻施工会扰动地铁隧道周围的土体,造成隧道结构发生变形和位移,影响地铁隧道结构服役性能。本文结合武汉市三镇中心项目,针对了TRD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和MJS土体加固三种紧邻地铁施工,描述了项目针对地铁隧道结构服役性态进行的自动连续监测方案,对地铁隧道拱顶沉降、道床沉降、水平位移和径向收敛四个自动连续监测项目进行分析,总结紧邻施工对地铁隧道结构服役性态的影响,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穿地铁工程 TRD 地下连续墙 MJS 自动连续监测 监测分析
下载PDF
浅埋暗挖车站中柱法施工影响的地层变位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枫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760-765,共6页
针对北京地铁某浅埋暗挖车站中柱法施工近距上穿既有地铁区间隧道工程,本文运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分析了该车站中柱法各施工步序大面积卸荷影响下的地层变位规律。经数值计算地表沉降槽峰值约为2.04 cm,沉降槽... 针对北京地铁某浅埋暗挖车站中柱法施工近距上穿既有地铁区间隧道工程,本文运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分析了该车站中柱法各施工步序大面积卸荷影响下的地层变位规律。经数值计算地表沉降槽峰值约为2.04 cm,沉降槽宽度约为18.50 m,最大沉降坡度约为0.90‰。中柱法各施工步序下地表沉降槽的最大峰值位置由暗挖段大断面左侧下方转移到右侧下方,经调整后,沉降槽的最大峰值位置逐步趋于暗挖断大断面中下部,并结合监控量测制定了中柱法施工各步序地表沉降的分步变位控制标准。依据此控制标准并结合监控量测数据日后可指导中柱法施工、及时调整各步序施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柱法 地铁上穿工程 交叉隧道 动态开挖 既有隧道
下载PDF
Dynamic leakage mechanism of gas drainage borehol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被引量:5
9
作者 Zhang Junxiang Li Bo Sun Yu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8年第3期505-512,共8页
Borehole leakage not only affects the gas drainage effect but also presents considerable risk to human security.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leakage mechanism of gas drainage borehole, the rheological and visco-elastic-pl... Borehole leakage not only affects the gas drainage effect but also presents considerable risk to human security.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leakage mechanism of gas drainage borehole, the rheological and visco-elastic-plas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considered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coal mass around borehole, which is used to analyze the leakage mechanism and deduce the dynamic leakage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real coal seam conditions, the variation rules of the stress, leakage ring, and air leakage amount were analyz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air leakage amount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aling technology. Results show that the air leakage amount of borehole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increase in supporting stress and sealing length, and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borehole radius and softening modulus. Us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we design a novel active supporting sealing technology that can use grouting material to seal the fractures to reduce the leakage channels and also provide supporting stress to prevent borehole deformation. The engineering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gas concentration with the novel active supporting sealing technology is increased by 162.12%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polyurethane sealing method. Therefore, this technology not only effectively resolves borehole leakage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gas drainag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ehole leakage Gas drainage Leakage mechanism Numerical simulation Supporting stre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