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守门员虚拟现实游戏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训练系统的应用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杏萍 陈卓铭 高照 《康复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61-66,78,共7页
目的:自主研发一套可用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方法:以正常人上肢各关节的各个矢量正常运动范围为基础,综合考虑反应速度、肌力、平衡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因素,按一定规则划分为不同矢量及程度的难度级... 目的:自主研发一套可用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方法:以正常人上肢各关节的各个矢量正常运动范围为基础,综合考虑反应速度、肌力、平衡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因素,按一定规则划分为不同矢量及程度的难度级别,分析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的病理运动特点,结合虚拟现实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游戏,选用适合上肢运动的游戏,对游戏进行技术处理,以影响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因素作为技术参数点,实现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客观智能评估,利用患者沉浸在虚拟现实游戏的不同游戏场景中不断闯关、晋级而实现患侧肢体功能的逐步康复。结果:研发出一套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系统。大多数体验者试用后对该游戏的满意度较高,临床运用后发现,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较常规康复治疗能更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各项运动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应用反馈和可操作性。结论:虚拟现实游戏的脑卒中上肢运动训练系统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临床依从度和可操作性,其疗效和功能尚需更多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去验证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训练 虚拟现实游戏 守门员
下载PDF
上肢运动训练机械关节结构摩擦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旋 胡彦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9年第3期98-102,共5页
传统方法在对上肢运动训练机械关节结构摩擦监测时,存在监测时效性和准确性差的问题,对此提出了基于三维姿态的上肢运动训练机械关节结构摩擦监测方法。利用估计定位速率和采样时间间隔计算四元数向量,并将其转换为Euler角,计算上肢运... 传统方法在对上肢运动训练机械关节结构摩擦监测时,存在监测时效性和准确性差的问题,对此提出了基于三维姿态的上肢运动训练机械关节结构摩擦监测方法。利用估计定位速率和采样时间间隔计算四元数向量,并将其转换为Euler角,计算上肢运动训练机械关节旋转角度和每个机械关节的最终旋转角,在机械各关节结构摩擦监测节点处构建坐标系,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关节位姿,根据机械臂长和旋转角测得部分姿态,通过迭加获取上肢运动训练机械关节结构的最终姿态,对摩擦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监测系数对机械关节节点进行监测,最终实现了对上肢运动训练机械关节结构摩擦的监测。测试结果显示,提出方法能够准确地完成对上肢运动训练机械关节结构摩擦的监测,并且监测时间较短,时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运动训练 机械关节 摩擦 监测方法
下载PDF
上肢运动控制评估与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3
作者 田艳敏 毛玲娣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42-45,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上肢运动控制评估与训练系统的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河南省荣军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6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上肢运动控制评估与训练系统的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河南省荣军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6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实行上肢运动控制评估与训练系统治疗,对两组捏力、握力、上肢功能、功能独立性、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捏力、握力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研究组捏力、握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平衡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后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上肢运动控制评估与训练系统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能够提高捏力、握力,改善上肢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功能独立性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运动控制评估与训练系统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治疗
下载PDF
上肢运动游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注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秀丽 黄富表 张通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1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 观察上肢运动游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注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5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 目的 观察上肢运动游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注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5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作业治疗联合上肢功能性运动训练,试验组给予常规作业治疗联合上肢运动游戏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持续性注意功能[持续性操作测试(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CPT)平均反应时间]、选择性注意功能[Stroop色词干扰测验(Stroop color-word test,SCWT)干扰值]、转移性注意功能[数字颜色连线测验Ⅱ(color trail test Ⅱ,CTTⅡ)所需时间]、分配性注意功能[同步序列听觉加法测验(paced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 test,PASAT)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CPT平均反应时间、CTTⅡ所需时间、SCWT干扰值均显著缩短或降低(P<0.05),PASAT评分、FIM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CPT平均反应时间、CTTⅡ所需时间、SCWT干扰值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PASA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上肢运动游戏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注意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游戏训练 注意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肩部针刺结合上肢功能训练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金翊思 袁波 张桂珍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目的:观察肩部针刺结合上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8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A组采用Bobath疗法进行上肢康复功能锻炼,每日30 min,每日1次。... 目的:观察肩部针刺结合上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8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A组采用Bobath疗法进行上肢康复功能锻炼,每日30 min,每日1次。B组在A组康复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患侧肩髃穴、臑会穴针刺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次。治疗20 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和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和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手、B组患者的手和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07、0.000、0.000);且B组患者的手和上肢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P=0.003、0.004);治疗后,A组的Fugl-Meyer评分为(25.00±6.32),B组的Fugl-Meyer评分为(33.06±6.00),B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04);A组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为61.11%,B组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为5.56%,B组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01)。结论:肩部针刺结合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减少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针刺治疗 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双侧上肢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倪安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50-51,共2页
探讨应用镜像疗法(MT)联合双侧上肢运动训练(BMT)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效果。方法:纳入64例脑卒中后SHS患者并随机分成2组,3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上肢BMT干预,32例实验组给予上肢BMT联合MT干预,对比干预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后... 探讨应用镜像疗法(MT)联合双侧上肢运动训练(BMT)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效果。方法:纳入64例脑卒中后SHS患者并随机分成2组,3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上肢BMT干预,32例实验组给予上肢BMT联合MT干预,对比干预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后VAS评分与患侧手肿胀程度较干预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上肢FMA评分较干预前提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SHS,应用MT联合BMT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及肿胀情况,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双侧上肢运动训练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疼痛 手部肿胀
下载PDF
实时视觉轨迹反馈对上肢运动学习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娜 崔志琴 +1 位作者 施长城 左国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目的探究健康志愿者使用康复机器人进行上肢画圆运动中实时视觉轨迹反馈对于志愿者运动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7至9月,右利手健康志愿者24例按运动能力基准水平测试分为两组,一组包含视觉、成绩和实时轨迹三种反馈(V+KP+KR组),另... 目的探究健康志愿者使用康复机器人进行上肢画圆运动中实时视觉轨迹反馈对于志愿者运动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7至9月,右利手健康志愿者24例按运动能力基准水平测试分为两组,一组包含视觉、成绩和实时轨迹三种反馈(V+KP+KR组),另一组仅包含视觉和成绩两种反馈(V+KR组),两组均进行各自不同条件下的顺时针画圆任务训练,每节20次,共5节,3 d后进行1节保持测试。通过设计的圆度偏移量(RS)和完成时间两个参数对两组运动过程进行评估。结果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RS值组间和组内均存在交互作用(F=6.029, P <0.001);分析组间单独效应,除第5节训练外(F=8.775, P=0.658),V+KP+KR组RS值均显著高于V+KR组(F> 13.126, P <0.001);分析组内单独效应,两组组内都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 12.465, P <0.001)。对于完成时间,组间和组内不存在交互作用(F=1.606, P=0.228),组间主效应不显著(F=0.55, P=0.477),组内主效应显著(F=3.95, P=0.031)。结论实时轨迹反馈可以帮助志愿者在运动学习早期阶段快速掌握运动任务要领,从而帮助其提升新任务的快速学习能力,但在运动学习中后期对于运动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志愿者在运动学习中后期对于实时轨迹反馈的依赖性逐渐减少,进而更加依靠运动本体感觉来完成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运动学习 上肢运动康复训练 视觉反馈 结果反馈 实时轨迹反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