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对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1
作者 朱韦红 田慧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者采取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PICC...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者采取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PICC置管并且进行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分级护理干预,评价患者干预价值。结果:置管后7 d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指标较置管前提高,纤维蛋白原(FIB)指标较置管前降低,而两组置管前后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与干预第1周的风险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2周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PICC置管患者,采取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分级护理干预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凝血指标 上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中医适宜技术在恶性肿瘤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袁娜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511-514,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在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价值研究。方法:纳入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在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价值研究。方法:纳入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案预防上肢静脉血栓护理方案,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应用中医适宜技术预防,对比不同护理方案对两组病人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锁骨下静脉血流参数、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置管后第7天、第21天观察组锁骨下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第14天、第28天观察组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PICC置管病人应用中医适宜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锁骨下静脉血流速,降低D-二聚体水平,且不增加导管相关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适宜技术 恶性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起搏器相关上肢静脉血栓1例及文献回顾
3
作者 许蔡艳 钱金娥 +1 位作者 严佳栋 李柯蓓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81-986,I0006,共7页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起搏器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为缺乏大型随机临床研究的栓塞疾病提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1例78岁的老年男性病人起搏器植入术后24 d左上肢出现静脉血栓,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案例报道、循证依据及...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起搏器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为缺乏大型随机临床研究的栓塞疾病提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1例78岁的老年男性病人起搏器植入术后24 d左上肢出现静脉血栓,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案例报道、循证依据及病人血栓及出血风险评估,与医师共同为病人制定个体化抗凝方案,并提供药学服务。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抗凝治疗建议,采用利伐沙班抗凝,1个月后血栓消失,总疗程5个月,期间未有血栓和出血事件。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助医师优化缺乏循证依据病种的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药学服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药学服务 临床药师 抗栓 起搏器
下载PDF
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丽英 薛嵋 +1 位作者 陶雍 毛静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399-3403,共5页
目的:调查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PICC-UEVT)形成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 目的:调查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PICC-UEVT)形成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血管通路门诊进行PICC置管的病人资料,将病人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采用病人信息调查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3 864例PICC置管病人信息,76例确诊为PICC-UEVT,PICC-UEVT发生率为1.97%,血栓发生时的带管时间为58.5(22.25,122.25)d,57.89%(44/76)为浅静脉血栓,23.68%(18/76)为深静脉血栓,18.42%(14/76)为广泛静脉血栓形成。将PICC置管病人按照年龄、性别、诊断进行匹配,最终血栓组73例,无血栓组14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相关性皮炎与导管功能障碍是发生PICC-UEV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ICC-UEVT是较常见的PICC相关并发症,以浅静脉血栓为主,导管相关性皮炎与功能障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行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玲云 舒敏 段志文 《医疗装备》 2023年第8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行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行PICC的84例CI患者,统计上肢静脉栓塞情况,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CI患者行PICC后并发...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行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行PICC的84例CI患者,统计上肢静脉栓塞情况,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CI患者行PICC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评估,84例CI患者行PICC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30例,占比35.71%(30/84);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及导管材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患者行PICC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为导管留置时间长、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多、聚氨酯导管(OR>1,P<0.05)。结论导管留置时间长、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多、聚氨酯导管均是CI患者行PICC后并发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栓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分析
6
作者 焦蕊蕊 《全科护理》 2023年第32期4585-4590,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及临界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0月通过PICC实施化疗的5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P...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及临界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0月通过PICC实施化疗的5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与否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7.8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史、既往PICC置管史、导管/静脉内径比例(C/V)和置管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V和置管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界值分别为0.375和0.475 mg/L。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血栓史、既往PICC置管史、C/V和置管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利于临床筛查高危病人,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降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电子计数握力器对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7
作者 沈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29-0031,共3页
探讨分析电子计数握力器对降低患者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53例PICC置管患者纳入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实施置管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 探讨分析电子计数握力器对降低患者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53例PICC置管患者纳入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实施置管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电子计数握力器开展上肢功能锻炼,对比两组上肢DVT及其他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检测患者血液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置管后1周、2周时上肢DVT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后4周时仅有2例上肢DVT,远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置管后4周时仅有其他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同期对照组,但卡方检验提示两组间数据对比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置管后2周、4周时的D-D水平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使用电子计数握力器开展上肢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PCII置管后上肢DVT发生率,同时减少其它置管并发症,维持患者血浆D-D水平稳定,对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功能锻炼 电子计数握力器 上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效果比较
8
作者 曾远珊 朱荣思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6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以及对临床操作、导管维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新生儿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52例),研究组行下... 目的:分析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以及对临床操作、导管维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新生儿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52例),研究组行下肢静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照组行上肢静脉PICC。比较两组PICC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情况、置管期间出血量、置管操作时间及PICC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PICC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研究组意外拔管率、导管异位率、送管困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期间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上肢静脉PICC相比,下肢静脉PICC在新生儿中导管异位率、送管困难率和意外拔管率较低。下肢静脉PICC期间出血量较少,置管操作时间较短,PICC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的研制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璐 谢新芳 +3 位作者 沈洪 杨金丽 陆月琴 宋建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10-13,共4页
目的构建适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确定指标权重,并根据组合权重赋... 目的构建适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确定指标权重,并根据组合权重赋分。结果两轮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和95.0%。构建的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其中1分指标2个、2分指标9个、3分指标16个、4分指标7个。结论构建形成的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可用于筛查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上肢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对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陈璐 谢新芳 +2 位作者 钱彩华 杨金丽 宋建文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9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560例PI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使用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560例PI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使用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两周内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分级护理干预两周后,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5.71%(P=0.006)。结论根据评估表筛查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上肢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护理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后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玲芳 陶志芳 +1 位作者 凡国华 陆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44-46,50,共4页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学治疗后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观察160例经PICC化疗的不同恶性肿瘤患者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数及发生时间,分析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学治疗后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观察160例经PICC化疗的不同恶性肿瘤患者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数及发生时间,分析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本组共发生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4例,其中肺肿瘤患者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2例。PICC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5%。血栓发生时间多数在化疗后7-14 d。结论 PICC化疗后,7-14 d是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期。肿瘤及化疗药物、穿刺血管损伤、导管头端异位、上肢活动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地选择穿刺血管、准确定位,肿瘤患者治疗全过程的严密观察和化疗后凝血指标的监控,以及出院后的随访,能够有效预防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化学治疗 上肢静脉血栓 对策
下载PDF
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振川 冯子超 +3 位作者 孙岩 袁海 周华 金星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方法 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患者24例,均采取以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11例行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观察治疗效果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患...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方法 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患者24例,均采取以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11例行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观察治疗效果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患者住院时间10~17 d,平均11.5 d。出院时患肢肿胀完全消失17例,明显减轻7例。随访30 d^2 a,3例因晚期肿瘤死亡。11例患者行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者随访至今均无肺栓塞表现,复查X线胸片未见滤器明显移位。结论 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抗凝,置入上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血栓 肺栓塞
下载PDF
手部运动操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3
作者 侯玉珠 徐蕾 +2 位作者 张小新 祁红霞 李红娟 《现代临床护理》 2015年第1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手部运动操对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术后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PICC置管术后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按置管顺序,单数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 目的探讨手部运动操对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术后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PICC置管术后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按置管顺序,单数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双数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加实施手部运动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周置管侧腋静脉流速、血液流变学及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腋静脉流速较对照组加快,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白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外,观察组的D-二聚体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手部运动操能改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PICC置管上肢的血液循环,减少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运动操 老年 消化道肿瘤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岩 刘洋 +2 位作者 张十一 金星 董典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静脉置管导致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静脉导管相关上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7例患者为术后静脉营养,9例患者为晚期肿瘤化疗或静脉营养。结果:16例患者住院时间9~18 d,... 目的:分析探讨静脉置管导致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静脉导管相关上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7例患者为术后静脉营养,9例患者为晚期肿瘤化疗或静脉营养。结果:16例患者住院时间9~18 d,平均12 d,7例经股静脉入路行上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出院时患肢肿胀完全消失11例,明显减轻5例。随访6~24个月,2例死于晚期肿瘤,余患者无肺栓塞表现,复查胸片未见滤器形态、位置异常。结论:导管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抗凝是主要治疗措施,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是可行的,可有效预防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相关 肺栓塞 上腔静脉滤器
下载PDF
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芳 吴志艳 +1 位作者 倪然 胡林 《西部医学》 2012年第4期710-711,共2页
目的探讨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38例临床需确诊是否存在上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上肢静脉检查,以了解血管的形态结构、血流的频谱形态、血流参数及血栓发生情况,以探讨高危患者在治疗中对血管的影响。结果本文3... 目的探讨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38例临床需确诊是否存在上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上肢静脉检查,以了解血管的形态结构、血流的频谱形态、血流参数及血栓发生情况,以探讨高危患者在治疗中对血管的影响。结果本文38例患者上肢静脉彩超检查中,发现静脉血栓9例,占检查者23.58%,占置管者71.43%,占造瘘者30%。结论彩超对确定上肢静脉血栓部位、静脉阻塞情况的判断具有可靠、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上肢静脉 血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肢静脉入路PICC置管术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吴长福 孙培栋 +3 位作者 毕振宇 陈春 李庆涛 欧阳钧 《护理学报》 2011年第19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PICC置管术涉及到的上肢静脉的走行、体表解剖标志的定位,为置管术安全、准确、顺利进行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64具成人尸体(男49具、女15具)双侧上肢标本,分离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观测肘下2横指至上腔静脉... 目的研究PICC置管术涉及到的上肢静脉的走行、体表解剖标志的定位,为置管术安全、准确、顺利进行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64具成人尸体(男49具、女15具)双侧上肢标本,分离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观测肘下2横指至上腔静脉入口段PICC走行静脉的合成、周径(切开静脉后测量其宽度)、属支及静脉瓣等情况。结果头静脉周径左侧(7.78±2.55)mm,右侧(7.35±1.65)mm;贵要静脉左侧(8.04±1.95)mm,右侧(7.84±1.74)mm;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静脉入路瓣膜数量左侧:(8.38±1.70)个,右侧:(8.23±1.46)个;贵要静脉入路瓣膜数量左侧:(6.46±1.21)个,右侧:(6.13±1.24)个。根据肘正中静脉汇入不同大致可分为:Ⅰ型均衡型(39%),前臂浅静脉借"M"或"Y"形与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相连;Ⅱ型贵要静脉型(32%),前臂浅静脉直接注入贵要静脉或与上臂头静脉相连;Ⅲ型头静脉型(7%),前臂浅静脉直接注入头静脉;Ⅳ型缺如型(22%),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在肘部不相连者。结论 PICC置管时应根据患者个体肘正中静脉汇入类型及角度差异,个体化选择置管静脉。建议选择贵要静脉为好,头静脉入路不宜作为PICC置管首选。在选择右侧入路进行PICC置管时,应嘱患者头偏向右侧,使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不在一条直线上,以防止导管反折入颈内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 应用解剖学 静脉 中心静脉 静脉
下载PDF
“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疗效及对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洁 周立明 王超凡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8期1964-1968,1974,共6页
目的观察“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的疗效及对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9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的疗效及对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9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位一体”针法+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2组疗程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水肿分级、疼痛评分、上肢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肩手关节活动度、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上肢水肿分级和腋静脉、肱静脉、肘正中静脉、桡静脉内径及最大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周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活动度和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间关节屈曲、远端指间关节屈曲、拇指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疗效确定,不仅能促进上肢水肿消退,缓解疼痛,提高肩手关节活动度,还能改善上肢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上肢静脉血流、促进静脉回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药浸泡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肢体水肿 上肢静脉
下载PDF
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8
作者 刘聿秀 高玉芳 《护理学报》 2010年第9期14-17,共4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广泛应用在长期静脉营养、化疗、抗生素治疗等领域。上世纪80年代,PICC在静脉治疗领域的使用在全球广泛开展。我国1997年开始使用PICC。PICC与其他长期静脉留置...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广泛应用在长期静脉营养、化疗、抗生素治疗等领域。上世纪80年代,PICC在静脉治疗领域的使用在全球广泛开展。我国1997年开始使用PICC。PICC与其他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相比有以下优势:留置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上肢静脉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琴 茅志娟 +3 位作者 俞杰 缪爱梅 高妙平 殷晓霞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目的:比较新生儿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对54例经上肢静脉及34例经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一次中心静脉的到位率和置管后并发症。结果:上肢静脉组导管一次到位率66.6... 目的:比较新生儿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对54例经上肢静脉及34例经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一次中心静脉的到位率和置管后并发症。结果:上肢静脉组导管一次到位率66.67%,下肢静脉组88.23%,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上肢静脉组(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安全、可靠、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彩超评价经上肢静脉PICC术后上肢肿胀的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区文财 柳建华 +1 位作者 谢艳林 曾功君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9期1409-1410,共2页
目的评价彩超对经上肢静脉PICC管置入术后上肢肿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经上肢静脉行PICC后出现上肢肿胀并发症患者的上肢皮下组织及上肢静脉声像图及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49例患者均可见上肢皮下软组织水肿增厚;25例患者PICC侧... 目的评价彩超对经上肢静脉PICC管置入术后上肢肿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经上肢静脉行PICC后出现上肢肿胀并发症患者的上肢皮下组织及上肢静脉声像图及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49例患者均可见上肢皮下软组织水肿增厚;25例患者PICC侧上肢静脉有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其中1例合并穿刺口皮下脓肿形成。结论彩超作为一种无创且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对经上肢浅静脉PICC后上肢肿胀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上肢静脉 PICC 肿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