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序时PICC功能锻炼操对上肢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潘玉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5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序时PICC功能锻炼操对上肢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60例行上肢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选取其中30例选择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者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自愿参... 目的探讨序时PICC功能锻炼操对上肢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60例行上肢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选取其中30例选择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者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自愿参加序时PICC功能锻炼操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干预周期4周,对比两组患者PICC置管时间、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均熟练掌握功能锻炼法。之后随访4个月,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平均PICC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时PICC功能锻炼操可显著延长患者上肢PICC置管时间,减少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时 picc功能锻炼操 上肢picc置管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肢PICC置管化疗在伴隐匿上腔静脉综合征胸腔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建林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6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肿瘤伴隐匿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患者行上肢PICC置管化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SVCS患者,根据血管通路建立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上肢PICC置管,对照组行下肢PICC置管... 目的探讨胸腔肿瘤伴隐匿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患者行上肢PICC置管化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SVCS患者,根据血管通路建立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上肢PICC置管,对照组行下肢PICC置管,对比两组症状改善程度、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病情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肿瘤伴SVCS者,通过上肢PICC置管实行化疗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安全性,加上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不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不会增加,患者生活质量还可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隐匿上腔静脉综合征胸腔肿瘤 上肢picc置管化疗 安全性
下载PDF
患侧上肢PICC置管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KPS评分和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丽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3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将患侧上肢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应用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对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住院的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乳腺癌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128例分成两组,将62例使用... 目的:探讨将患侧上肢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应用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对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住院的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乳腺癌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128例分成两组,将62例使用传统患侧上肢穿刺置管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将实施超声引导下患侧上肢PICC置管的66作为观察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KPS评分变化,记录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6个月后KPS评分(76.39±3.04)分、(77.42±1.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7.58%)明显比对照组低(17.74%),P<0.05。结论:对于接受了乳腺癌术后化疗治疗的患者,可采取超声引导患侧上肢PICC置管,在改善患者KPS评分,降低并发症产生方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侧上肢picc置管 KPS评分 乳腺癌术后化疗
下载PDF
综合干预措施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上肢PICC置管送管障碍的影响
4
作者 余婷玉 陈美美 +1 位作者 黄思静 钟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4-16,共3页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上肢PICC置管送管障碍的影响。方法: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上肢PICC置管送管障碍的患儿按编号排序,奇数分为观察组40例,偶数分为对照组40例。两组PICC穿刺置管均由2名获得PICC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完...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上肢PICC置管送管障碍的影响。方法: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上肢PICC置管送管障碍的患儿按编号排序,奇数分为观察组40例,偶数分为对照组40例。两组PICC穿刺置管均由2名获得PICC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完成,PICC置管出现送管障碍时,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送管,观察组在常规送管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用时及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92.5%)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10.323 ,P<0.001 ),观察组(39.48±4.750)导管置管用时明显低于对照(5%)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组(59.50±8.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099 ,P<0.001)。观察组t= 5.005 ,P=0.025 )。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上肢PICC置管送管障碍者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用时,降低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上肢picc置管 送管障碍
下载PDF
判断早产儿上肢PICC导管异位的一种方法
5
作者 刘照辉 曾艳 李诗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3期122-124,共3页
介绍一种判断早产儿上肢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对197例上肢行PICC置管早产儿采用一种判断导管异位的方法,即改变置管侧上肢位置抽回血观察法。结果197例患儿判断准确率为93.91%,185例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3.91%。认为改变上肢位... 介绍一种判断早产儿上肢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对197例上肢行PICC置管早产儿采用一种判断导管异位的方法,即改变置管侧上肢位置抽回血观察法。结果197例患儿判断准确率为93.91%,185例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3.91%。认为改变上肢位置抽回血观察法能及时发现早产儿上肢PICC导管尖端异位,在置管操作中与留置期间导管使用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上肢picc置管 导管异位 抽回血观察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