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胸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9
1
作者 叶晓健 何海龙 +5 位作者 谢宁 袁文 倪斌 陈德玉 贾连顺 李家顺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17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 ,压缩骨折 5例 ,骨折脱位 7例 ,爆裂骨折 3例 ,爆裂骨折伴脱位 2例。完全瘫痪 10例 ,不完全瘫痪 7例。根据上胸椎骨折的类型以及脊髓受压的程度 ,采用前路和后路... 目的 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17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 ,压缩骨折 5例 ,骨折脱位 7例 ,爆裂骨折 3例 ,爆裂骨折伴脱位 2例。完全瘫痪 10例 ,不完全瘫痪 7例。根据上胸椎骨折的类型以及脊髓受压的程度 ,采用前路和后路手术方法。T1,2 骨折 6例 ,采用前路手术经胸锁关节或切除锁骨段。切除骨折椎体后采用自体骨块或钛质网笼与自体骨植入 ,自锁钢板固定。其余 11例行后路手术。完成减压复位后采用椎弓根钉或钩棒系统进行固定。结果 随访 2~ 7年。完全瘫痪的 10例中有 2例改善 ,不完全瘫痪的 7例中有 6例改善。结论 上胸椎骨折脱位损伤重 ,预后差 ,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和脊髓受压的程度及时减压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骨折 上胸椎脱位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手术入路 脊髓受压
下载PDF
上胸椎肿瘤手术治疗后的椎体重建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宗雄 徐皓 +2 位作者 贾连顺 肖建如 姚晓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969-971,共3页
目的 :探讨上胸段脊柱肿瘤椎体切除手术治疗后椎体的重建方法。方法 :对 19例侵犯椎体的上胸椎肿瘤经不同途径前入路切除肿瘤后 ,应用髂骨植骨 1例、肋骨植骨 6例、钛网植骨 8例、人工椎体 5例进行椎体重建替代 ,并辅以前路内固定系统... 目的 :探讨上胸段脊柱肿瘤椎体切除手术治疗后椎体的重建方法。方法 :对 19例侵犯椎体的上胸椎肿瘤经不同途径前入路切除肿瘤后 ,应用髂骨植骨 1例、肋骨植骨 6例、钛网植骨 8例、人工椎体 5例进行椎体重建替代 ,并辅以前路内固定系统行邻近椎节固定。随访 1~ 43个月。结果 :各种方式植骨进行重建 1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患者 1个月后均可坐起进食。 17例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2例无明显改善。均无明显椎体替代物下沉现象 ,无断钉及内固定脱落。结论 :上胸椎肿瘤椎体切除术后应用髂骨、肋骨、钛网、人工椎体进行重建替代 ,均可良好恢复术后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人工椎体的应用能进一步缩短患者卧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肿瘤 前路 手术 椎体 重建
下载PDF
胸骨柄开窗前方显露上胸椎的解剖学及临床可行性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清 谭美云 +2 位作者 冯大雄 康建平 侯宗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40具行大体观察,测量胸骨柄相关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对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前路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其中8例患者行胸...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40具行大体观察,测量胸骨柄相关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对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前路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其中8例患者行胸骨柄重建。术后行食道钡餐造影检查颈胸段前方植骨块、钢板、螺钉等与食道的关系,并随访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胸骨柄开窗呈广口瓶形,双侧胸锁关节内缘是开窗的最狭窄部位。9例患者经胸骨柄开窗入路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术后钡餐造影显示造影剂均顺利通过钢板、螺钉前方。随访2~5年,平均3.3年,8例患者胸骨柄开窗处愈合,未出现开窗部位慢性疼痛和神经血管损伤及双上肢无力;1例患者术中未行胸骨柄重建,显示胸骨柄区域有轻微塌陷。未见钢板、螺钉松动。结论:经胸骨柄开窗行上胸椎前方显露可保留锁骨和胸锁关节、术后重建胸骨柄等结构,能满足上胸椎(T1~T4)前方的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胸骨柄 前方入路 解剖学 应用
下载PDF
前方经胸骨或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 被引量:18
4
作者 詹新立 肖增明 +2 位作者 贺茂林 陈前芬 宫德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08-812,共5页
目的:探讨前方经胸骨或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治疗上胸椎(T1~T4)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上胸椎结核患者26例,其中16例采用经胸骨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A组),年龄37~72岁,平均... 目的:探讨前方经胸骨或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治疗上胸椎(T1~T4)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上胸椎结核患者26例,其中16例采用经胸骨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A组),年龄37~72岁,平均48.6岁,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5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s角为15°~40°,平均22°±3.5°;10例采用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年龄33~69岁,平均45.3岁,术前按Franka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1例,D级4例,E级3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s角为13°~39°,平均21°±3.7°。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手术。A组患者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50min,术中出血量为300~60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考虑为喉返神经牵拉伤,术后2周恢复正常;术后胸椎后凸Cobb′s角为10°~25°,平均17°±2.5°;随访6~72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A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2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余无变化。B组患者不能完全显露对侧,病灶清除不易彻底,手术时间为150~220min,术中出血量为500~900ml,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经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术后胸椎后凸Cobb′s角9°~24°,平均为16°±2.3°,均有肩关节活动障碍;随访12~96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仍有肩关节轻度障碍;1例A级恢复到C级,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其余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两组均无结核复发,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植骨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4个月。结论:与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相比,经胸骨入路可以更清楚地显露上胸椎,创伤小,能达到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结核 前方经胸骨手术入路 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
下载PDF
体外生物力学评价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的三维运动稳定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巨利 詹新立 +3 位作者 肖增明 贺聚良 刘会江 赵卫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19-3123,共5页
背景:国内外少见颈前路带锁钢板重建上胸椎的体外生物力学报道。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方法:15具成人尸体上胸椎标本分成3组,即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组(B),颈前路钛板预弯内固定组(C),颈前路钛... 背景:国内外少见颈前路带锁钢板重建上胸椎的体外生物力学报道。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方法:15具成人尸体上胸椎标本分成3组,即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组(B),颈前路钛板预弯内固定组(C),颈前路钛板未预弯内固定组(D)。对完整标本进行三维活动度测量,分别安装好各组内固定再次进行标本在前屈、后伸和侧弯及旋转状态下的三维运动稳定性测量,并与完整状态(A)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在完整状态下B、C、D3组标本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屈稳定性排列:B>D>C>完整,B、A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后伸稳定性排列:B>C>A>D,B与A,C,D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21,0.01);旋转状态下的稳定性排列:B>C>A>D,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侧弯稳定性排列:A>B>C>D,A和C,D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0.002)。提示上胸椎前路钛板装置具有较好的三维稳定性,如果采用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建议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运动范围 内固定 钛板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肩胛下胸腔入路的上胸椎肿瘤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术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坚 胡瀛洲 +1 位作者 屠重棋 裴福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965-967,共3页
目的 :探索上胸椎肿瘤外科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行上胸椎肿瘤切除 ,脊髓减压 ,钢筋骨水泥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本组 6例中无手术死亡及纵膈内重要血管 ,神经及胸导管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术后随访 3~ 13个月 ,6例... 目的 :探索上胸椎肿瘤外科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行上胸椎肿瘤切除 ,脊髓减压 ,钢筋骨水泥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本组 6例中无手术死亡及纵膈内重要血管 ,神经及胸导管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术后随访 3~ 13个月 ,6例患者肌力损害及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切除上胸椎肿瘤 ,手术视野开阔 ,病变节段显露清楚 ,内固定操作简易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脊柱稳定性 重建
下载PDF
经改良的上胸椎前方手术入路切除上胸椎椎体 被引量:7
7
作者 肖嵩华 王岩 +3 位作者 刘郑生 刘保卫 张永刚 张西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3期882-884,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改良的上胸椎前方手术入路切除上胸椎椎体 ,治疗上位胸椎病变的方法与初步结果。方法 :作者经此入路为 7例患者行上胸椎椎体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经此入路显露充分 ,按手术设计完成上胸椎椎体切除 ,损伤小 ,出血少 ,无其... 目的 :探讨经改良的上胸椎前方手术入路切除上胸椎椎体 ,治疗上位胸椎病变的方法与初步结果。方法 :作者经此入路为 7例患者行上胸椎椎体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经此入路显露充分 ,按手术设计完成上胸椎椎体切除 ,损伤小 ,出血少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改良的上胸椎前方手术入路切除上胸椎椎体 ,显露充分 ,安全有效 ;但术中须仔细操作 ,防止发生食道、气管、颈总动脉、左头臂静脉及喉返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前方入路 椎体切除术
下载PDF
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8
作者 练克俭 林斌 +5 位作者 郭林新 郭志民 刘庆军 丁真奇 郭延杰 余爱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9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对5例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病例,采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切除后凸椎体减压,取髂骨植骨,Ventrefix或Z-plate钢板内固定.结... 目的探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对5例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并不全瘫的病例,采用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切除后凸椎体减压,取髂骨植骨,Ventrefix或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5例术后胸腹部束带感消失,肌张力明显下降,肌力及下肢的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主观观察满意.结论经肩胛下胸腔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上胸椎陈旧性后凸畸形,减压彻底,脊柱稳定重建可靠,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脊柱后凸 脊柱压迫症 减压 内固定 后凸畸形 陈旧性 上胸椎 不全瘫 外科治疗 2004年1月 Z-PLATE 内固定治疗 2000年
下载PDF
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9
作者 吴锐辉 尹庆水 +3 位作者 刘丰 马向阳 李凭跃 王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7,270,共4页
目的:为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1例福尔马林浸泡的尸体标本按左右侧肋骨切口高低,随机分为右高左低组(A组)、左高右低组(B组)及低位切口组(C组);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至上胸椎椎体,观察并测量皮肤切口长度、... 目的:为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1例福尔马林浸泡的尸体标本按左右侧肋骨切口高低,随机分为右高左低组(A组)、左高右低组(B组)及低位切口组(C组);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至上胸椎椎体,观察并测量皮肤切口长度、肋骨切口纵向撑开宽度、显露椎体范围、双侧交感神经干、奇静脉弓及胸导管等结构,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改良肩胛深层手术入路皮肤切口长度平均(22.88±1.70)cm;若切除第3肋骨,切口纵向撑开宽度平均(6.10±0.68)cm,能显露T2~4椎体(100%);若联合切除第2肋骨,切口撑开宽度平均(8.08±0.93)cm,能显露T1椎体下2/3~T4椎体(83.3%);若联合切除第4肋骨,切口撑开宽度平均(8.87±0.73)cm,能显露T2-5椎体(100%);若单纯切除第4肋切口撑开宽度平均(6.03±0.53)cm,显露T3~5椎体(100%);交感神经干、奇静脉弓及胸导管等结构在显露过程中出现在相对恒定的位置,术中仔细操作可避免损伤。结论: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是显露上胸椎的理想的手术入路,具有创伤小,显露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肩胛区 应用解剖学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上胸椎前路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学径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聚良 詹新立 +4 位作者 肖增明 黄绍明 沈翀 周齐 罗巨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9035-9039,共5页
背景:国内外少见与上胸椎前路内固定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报道。目的:通过测量上胸椎(T1~4)骨骼标本相关解剖学数据,分析上胸椎前路内固定的进钉深度、选择螺钉长度以及钢板、内固定棒的预弯角度。方法:取完整的成人干燥脊柱骨标本,要求有... 背景:国内外少见与上胸椎前路内固定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报道。目的:通过测量上胸椎(T1~4)骨骼标本相关解剖学数据,分析上胸椎前路内固定的进钉深度、选择螺钉长度以及钢板、内固定棒的预弯角度。方法:取完整的成人干燥脊柱骨标本,要求有完整的颈胸段,依照《人体骨骼测量方法》的标准和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T1~4各个椎体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包括椎体前高、椎体后高、椎体上矢径、椎体下矢径、椎体上横径、椎体下横径、椎体最小横径。取正常成人颈胸段MRI正中矢状位片,分别以T1,T4为端椎用电子量角器测量得Cobb角度数。结果与结论:上胸椎椎体后高均大于椎体前高,从而维持了颈胸段脊柱的生理性后凸。由于正前方安置固定螺钉时有内倾和头尾倾斜的角度,因此实际钉长及进钉深度要大于相应椎体的矢状径。椎体最小横径比上下横径都小,在进行上胸椎侧前路内固定时应参照最小横径的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钉长及进钉深度。正常成人上胸椎MRI正中矢状位片测得的Cobb角为(7.20±2.04)°,内固定过程中在内固定钢板或内固定棒置入之前需根据正常Cobb角进行预弯以便达到紧密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前路 内固定 解剖学 金属植入物
下载PDF
上胸椎前路钛板与颈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的拔出强度实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会江 詹新立 +4 位作者 肖增明 顾容赫 刘云 罗巨利 梁栋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05-608,共4页
背景:目前尚无专门用于上胸椎前路的内固定器械,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内固定器械已申请了专利,仍在进一步研究当中。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拔出强度进行比较,探讨上胸椎前路钛板固定的... 背景:目前尚无专门用于上胸椎前路的内固定器械,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内固定器械已申请了专利,仍在进一步研究当中。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拔出强度进行比较,探讨上胸椎前路钛板固定的可行性。方法:6例新鲜成人T2~T4尸体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即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组,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组,切除T3椎体和T2/3、T3/4椎间盘组织,同一尸体髂骨上取适当大小的骨块植入T3椎体缺损处,然后分别安装好内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出固定钛板的最大拔出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最大拔出力平均(1005.11±252.78)N,强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469.37±142.75)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拔出强度优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由此推断上胸椎前路内固定装置是比较牢固的,为后期临床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出强度 上胸椎 前路钛板 生物力学 Orion钛板
下载PDF
经前路部分切除胸骨上端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病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恩 郝定均 +1 位作者 吴起 张子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前路部分切除胸骨上端行上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10年9月采用胸骨上端部分截骨前入路手术治疗17例上胸椎病变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27~77岁,平均57.7岁。T3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T2~T... 目的:探讨经前路部分切除胸骨上端行上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10年9月采用胸骨上端部分截骨前入路手术治疗17例上胸椎病变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27~77岁,平均57.7岁。T3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T2~T3结核7例,T3~T4结核3例,T2骨巨细胞瘤2例,T3骨巨细胞瘤2例,T2软骨肉瘤1例。术前分析上胸椎矢状位CT片,确定手术需要显露的范围。半月形去除胸骨柄上部部分骨质,保留两侧胸锁韧带,从头臂动脉内侧窗或外侧窗显露病变部位.行病灶清除或切除、植骨或重建内固定。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经部分切除胸骨上端前入路均顺利完成手术,对上胸椎病灶显露良好。3例患者术中出现心跳缓慢、低血压或气道阻力增加,去除牵拉后很快恢复。手术时间2~3h,卅血量200~700ml,平均400ml。术后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声音嘶哑,术后2个月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17~27个月,平均22.7个月,植骨均获骨性融合,颈胸段生理弧度恢复,无内固定失败,脊柱稳定十牛好。17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部分切除胸骨上端前入路可以在完整保留胸锁关节下有效显露T2~T4范围,操作简易,并发症少,是处理上胸椎病变较理想的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病变 胸骨上端部分切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轻中度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后凸角对上胸椎后凸角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清华 朱泽章 +5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钱邦平 朱锋 蒋军 毛赛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轻中度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椎后凸角与上胸椎后凸角的关系,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轻中度(Cobb角40°60°)单胸弯型AIS患者50例、双胸弯型... 目的:探讨轻中度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椎后凸角与上胸椎后凸角的关系,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轻中度(Cobb角40°60°)单胸弯型AIS患者50例、双胸弯型AIS患者50例,均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及上肢抱胸体位下的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测量主胸弯Cobb角、上胸椎(T2T5)后凸角(upper thoracic kyphosis,UTK)及胸椎(T5T12)后凸角(total kyphosis,TK)。两种弯型患者分别按TK大小分为两组:A组TK〈10°,B组10°≤TK≤40°。分别将两种弯型的A组及B组的参数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参数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在单胸弯型AIS患者中,A组UTK平均为6.9°,B组为9.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胸弯AIS患者TK与UTK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5)。在双胸弯型AIS患者中,A组的UTK平均为12.0°,B组为1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胸弯型AIS患者的TK与UTK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双胸弯型AIS患者的TK对UTK无明显影响;而单胸弯型AIS患者的UTK会随着TK的减小而减小,在对单胸弯型AIS患者进行胸椎融合时,应考虑其对术后矢状面形态重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弯型 上胸椎后凸角 胸椎后凸角
下载PDF
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在山羊胸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冲 詹新立 +3 位作者 肖增明 崔明星 贺聚良 覃一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的固定效果。方法:16只成年波尔山羊,随机分成4组,即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钢板固定组(A组),前路未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B组),前路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C组),单纯植骨组(D组),对A、B、C组行T...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的固定效果。方法:16只成年波尔山羊,随机分成4组,即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钢板固定组(A组),前路未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B组),前路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C组),单纯植骨组(D组),对A、B、C组行T3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内固定术,D组行T3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术。于术后3个月行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B、C组山羊均存活,D组山羊因麻醉意外死亡1只。存活山羊均未出现与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影像学融合效果:A组均Ⅰ级融合;B组Ⅰ级融合1只,Ⅱ级融合3只;C组Ⅰ级融合2只,Ⅱ级融合2只;D组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组织学融合效果:A组Ⅰ级融合3只,Ⅱ级融合1只;B组Ⅰ级融合2只,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C组Ⅰ级融合1只,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D组Ⅲ级融合2只,Ⅳ级融合1只。A组优于B、C、D组(P<0.05),B、C组优于D组(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在山羊胸椎次全切除后行植骨融合内固定安全、可靠,融合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内固定 钛板 前路 山羊
下载PDF
前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瘫痪 被引量:5
15
作者 季明华 许刚 +2 位作者 郭树章 张鹏 王鑫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6期456-457,共2页
关键词 上胸椎结核 内固定治疗 减压植骨 前路椎管 瘫痪 结核病灶清除 经胸膜外入路 植骨内固定术
下载PDF
椎弓根钉技术治疗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庆丰 潘浩 +1 位作者 周辉 徐荣明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上胸椎 骨折脱位 椎骨 椎弓根钉 临床意义 脊髓损伤 发生率 生理解剖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真奇 庄平 +2 位作者 康两奇 刘晖 郭志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2例上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患者,全部采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行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7年,椎间... 目的探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2例上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患者,全部采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行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7年,椎间植骨均愈合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无切口感染、颈前血肿、窒息、气胸、乳糜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9例术后感觉、运动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术前A级6例术后恢复至B级1例、C级2例、3例无明显改善;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3例恢复至D级2例、E级1例;D级2例恢复至E级。结论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解决了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因胸骨柄遮挡带来的操作不便,又可避免切断胸骨、锁骨的相关并发症。通常能显露至T4,并能在直视下完成T3及以上椎体的前方减压、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理想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脊柱骨折/外科学 截瘫
下载PDF
MRI测量对上胸椎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宁 王岩 +1 位作者 肖嵩华 刘郑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MRI测量对上胸椎肿瘤前路切除手术入路选择的意义。方法:对8例上胸椎肿瘤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在MRI矢状位图片上经胸骨切迹作与胸骨柄纵轴相垂直的线P,经病变椎体尾侧紧邻正常椎体的上、下终板作两个终板的切线E1和E2,分... 目的:探讨术前MRI测量对上胸椎肿瘤前路切除手术入路选择的意义。方法:对8例上胸椎肿瘤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在MRI矢状位图片上经胸骨切迹作与胸骨柄纵轴相垂直的线P,经病变椎体尾侧紧邻正常椎体的上、下终板作两个终板的切线E1和E2,分别记录P与脊柱相交的椎体水平及E1、E2与胸骨相交的椎体水平。P经过病变椎体远侧正常椎体,E1和E2经过胸骨切迹或其上方者采用低位颈前切口;E2经过胸骨柄上部者采用部分胸骨和/或部分内侧锁骨切除入路。P经过病变椎体或E1和E2经过胸骨柄中下部者采用后外侧经胸腔入路完成手术。结果:7例患者P经过病变椎体远侧正常椎体,其中4例E2经过胸骨切迹或其上方者有3例通过低位颈前切口完成了肿瘤的前路切除,1例显露不佳,切除少量左侧锁骨内侧部分增加显露后完成手术;3例E2经过胸骨柄上部者采用部分胸骨和/或部分内侧锁骨切除入路完成手术。1例P经过病变椎体,E1和E2经过胸骨柄中下部者采用后外侧经胸腔入路完成手术。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个月随访时内置物无松动、移位和断裂。结论:术前MRI测量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并可帮助判断肿瘤切除后胸椎前路的融合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肿瘤 手术人路 MRI
下载PDF
改良Kurz颈胸结合部前方手术入路在上胸椎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小军 韩建华 +3 位作者 何斌 夏本杰 周鑫 宫开桓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Kurz颈胸结合部前方手术入路用于上胸椎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上胸椎病变患者采用改良Kurz颈胸结合部前方手术入路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3.75h,术中出血平均530ml,术中、术后未发生严... 目的观察改良Kurz颈胸结合部前方手术入路用于上胸椎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上胸椎病变患者采用改良Kurz颈胸结合部前方手术入路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3.75h,术中出血平均530ml,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32个月,有脊髓损害者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植骨均愈合,颈胸后背疼痛消失。结论改良Kurz颈胸结合部前方手术入路用于上胸椎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病变 脱位
下载PDF
肩胛下高位经胸腔入路治疗上胸椎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柱同 矢庆明 +2 位作者 殷明 顾玉荣 吴庆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肩胛下高位经胸腔入路行上胸椎前方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3例患者,其中结核2例,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肩胛下高位经胸腔入路,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3例病人均成功的显露出... 目的探讨肩胛下高位经胸腔入路行上胸椎前方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3例患者,其中结核2例,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肩胛下高位经胸腔入路,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3例病人均成功的显露出胸3-5椎体;2例结核患者病灶清除彻底,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好转,1例爆裂性骨折病人行椎体次全切、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序列,无1例出现纵膈内神经,大血管及胸导管损伤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2例结核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肩胛下高位经胸腔入路手术视野开阔,病变节段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椎体序列恢复好,并发症少,是处理上胸椎病变的较理想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下高位经胸腔入路 上胸椎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