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心包返折外侧通路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37例观察
1
作者 焦周阳 马志岭 +6 位作者 连冲 张林枫 孙全敬 曹辉 徐鹏 化召辉 李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592,共4页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由内部阻塞(如血栓)或外部压迫(如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导致头颈部水肿、头疼头晕和呼吸困难等的临床综合征[1]。血管内支架治疗SVCS具有起效快、...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由内部阻塞(如血栓)或外部压迫(如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导致头颈部水肿、头疼头晕和呼吸困难等的临床综合征[1]。血管内支架治疗SVCS具有起效快、创伤小等优势,其中导丝安全通过闭塞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上腔静脉破裂心包填塞则是其最致命的并发症[2],肿瘤浸润支架内生长是SVCS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心包返折 覆膜支架
下载PDF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与置管溶栓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2
作者 杨明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DT组和CDT联合IVSI组(IVSI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栓清除率分级、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每组5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I组的血栓清除率分级优于CDT组,复发率低于C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时,IVSI组患者的CRP、IL-6水平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CS合并下肢ADVT患者予以CDT联合IVSI治疗,可提高血栓清除率,降低血栓复发率,安全性良好,但可增强机体的炎症反应,术后需加强抗凝、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梦瑶 张程智 +4 位作者 孙占国 刘一铭 许凯豪 韩新巍 焦德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77-581,共5页
目的观察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SVCS,其中23例接受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组)、17例接受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联合组);比较组间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 目的观察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SVCS,其中23例接受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组)、17例接受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联合组);比较组间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率,以及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差异。结果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联合组与支架组临床成功率(94.12%vs.91.30%)、并发症发生率(17.65%vs.8.70%),术后1个月支架通畅率(100%vs.91.30%)、2个月支架通畅率(100%vs.82.61%),以及患者中位PFS(4.12个月vs.3.83个月)和中位OS(22.44个月vs.20.3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个月联合组支架通畅率高于支架组(100%vs.78.26%,P<0.05)。结论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治疗SVCS短期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支架 碘同位素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与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
4
作者 秦闫威 马鸿儒 +4 位作者 陈节 李均彪 李艳 王勇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2-635,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患者的安全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3例S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27例...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患者的安全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3例S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27例(观察组),单纯血管内支架植入1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和生存期。结果4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支架通畅率与平均生存期为88.7%和39.1周,优于对照组的62.5%和21.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35)。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SVCS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125I粒子 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金属支架的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维竹 潘恒 +3 位作者 黄兢姚 江娜 郑曲彬 林俊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8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中选择金属支架的要点。方法收集51例SVCS,CT均显示上腔静脉(SVC)明显狭窄或闭塞;经股静脉穿刺插管,以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段后植入1枚或多枚金属内支架(Smart支架、Z-Stent支架、Fluency支...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中选择金属支架的要点。方法收集51例SVCS,CT均显示上腔静脉(SVC)明显狭窄或闭塞;经股静脉穿刺插管,以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段后植入1枚或多枚金属内支架(Smart支架、Z-Stent支架、Fluency支架),直至复查造影显示SVC血流通畅。术后评价疗效。结果 51例SVCS中,50例双侧头臂静脉汇合处受累。支架植入术均获成功,28例植入Smart支架,17例植入Z-Stent,4例植入Fluency支架,2例为Smart支架内套Fluency支架;31例植入1枚支架,12例植入2枚支架,8例植入3枚支架。支架植入后48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上腔静脉压显著下降。术中无SVC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6例接受随访,其中18例于随访期内重现SVC阻塞症状,包括11例植入Smart支架、7例植入Z-Stent支架者,植入Fluency支架者未见复发。结论根据SVC病变程度、位置,选择植入结构和特性适当的金属支架可使介入治疗SVCS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支架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敏 张艺 +1 位作者 谭霞 钟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74-2375,共2页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观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2例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方式和特点。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均未见早期血管堵塞、支架移位等临床...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观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2例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方式和特点。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均未见早期血管堵塞、支架移位等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熟悉掌握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特点,密切结合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能加强手术的效果和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支架植入术 护理
下载PDF
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腔内治疗进展
7
作者 叶飞霆 闫磊磊 张成德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2期1950-1954,共5页
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TIVCS),是由于髂静脉受压引起髂静脉回流受阻和血液瘀滞后继发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若不进行有效治疗,急性期可致肺栓塞,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后期可发展为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TIVCS),是由于髂静脉受压引起髂静脉回流受阻和血液瘀滞后继发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若不进行有效治疗,急性期可致肺栓塞,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后期可发展为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腔内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球囊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但对于处理髂静脉狭窄时机仍存在争议。该文就TIVCS的腔内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内治疗 静脉支架 血栓清除术 进展
下载PDF
经皮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罗晓丽 王旭开 +4 位作者 石伟彬 于长青 曾春雨 杨成明 王红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5-67,共3页
目的各种原因所致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经股静脉路径对16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支架植入术均一次成功,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相关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 目的各种原因所致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经股静脉路径对16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支架植入术均一次成功,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相关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腔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植入术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下载PDF
膀胱癌肺转移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合并肺动脉狭窄1例
9
作者 李建柯 谷亚男 +5 位作者 李俊昊 王良文 田宁子 陈伟 王小林 陈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79,284,共4页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artery stenosis,PS)属于肺或纵隔肿瘤的并发症之一。膀胱癌肺转移导致的SVCS合并PS极为罕见,目前尚...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artery stenosis,PS)属于肺或纵隔肿瘤的并发症之一。膀胱癌肺转移导致的SVCS合并PS极为罕见,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膀胱癌肺转移出现头颈部及双上肢浮肿,结合肺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明确患者存在SVCS合并PS,内科治疗无效后,采取支架植入治疗SVCS。术中测压提示PS尚未引起肺动脉高压,遂暂未处理PS。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浮肿症状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肺转移 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 肺动脉狭窄(PS)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小兰 曹燕 +1 位作者 杜飞燕 岳微 《天津护理》 2012年第5期296-297,共2页
总结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做好术前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及术后观察,用药及并发症的护理是上腔静脉综合症行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对缓解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支架植入术 护理
下载PDF
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义林 施鸿毓 +7 位作者 仇兴标 曲新凯 韩文正 戴锦杰 关邵峰 叶颖 陈晖 方唯一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肺癌合并SVCS患者56例,术中分别测量支架植入前后的跨... 目的评估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肺癌合并SVCS患者56例,术中分别测量支架植入前后的跨病变处压差。主要研究终点为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有效率,次要研究终点为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期复发率。结果共51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96.2%(51/56)。术后72h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6例,临床有效率为90.2%(46/51),术后症状评分均≤2分;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5例,临床无效率为9.8%(5/51),术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均>2分。支架植入前平均症状和体征评分为(5.33±0.96)分,平均跨病变处压差为(25.35±4.39)mmHg(1mmHg=0.133kPa),分别显著高于支架植入后的(1.24±0.31)分和(4.63±1.82)mmHg(P值均<0.05)。术中发生支架植入相关并发症4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8%(4/51)。分别于术后22、51d随访时各发现1例患者SVCS复发,随访期复发率为3.9%(2/51)。术前跨病变处压差<20mmHg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低于术前跨病变处压差≥20mmHg者(P=0.001)。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合并SVCS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术前跨病变处压差≥20mmHg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支架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腔内支架植入术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12
作者 侯文光 陈晓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20期2996-299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良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38例良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中,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30例,纵隔良性占位8例;38例患者均先行右侧股静脉入路,以多侧孔直导管于狭...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良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38例良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中,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30例,纵隔良性占位8例;38例患者均先行右侧股静脉入路,以多侧孔直导管于狭窄段近端或远端造影,测压、显示狭窄部位、长度、程度,侧支循环及有无局部血栓形成等。直接置入Z形支架(COOk,USA),其中5例下入路未能通过狭窄段而改由经颈静脉人路。结果38例全部开通成功,手术成功率100%,狭窄段长度3-8cm,平均长度(5.12±1.67)cm。开通前后梗阻远侧卧位测静脉压,术前(28.1±1.5)cmH2O,术后降至(4.3±0.9)cmH2O,置人支架后造影示侧支静脉完全或部分消失,上腔静脉阻塞症状于术后即刻至术后3-5d完全消退,随访6个月-2年,所有病例上腔静脉阻塞症状未再复发。结论多路径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是治疗良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有效的微创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支架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下载PDF
上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治疗急性Paget-Schroetter综合征伴双下腔静脉畸形一例
13
作者 孙蓬 章希炜 +3 位作者 杨宏宇 邹君杰 梁海滨 陈国玉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9-540,共2页
关键词 双下静脉畸形 静脉滤器植入术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合征 左上肢疼痛 急性 治疗 左锁骨下静脉
下载PDF
下腔静脉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节段性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16例
14
作者 李俊 董兆栋 +2 位作者 张传汶 李明军 宋茂云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型Budd 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 本组 16例 ,采用Brockenbroug穿刺针行闭塞段再通术 ,而后行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 (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本组 16例行闭塞段再通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型Budd 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 本组 16例 ,采用Brockenbroug穿刺针行闭塞段再通术 ,而后行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 (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本组 16例行闭塞段再通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均获成功 ,术后下腔静脉压由术前 ( 2 3 .6± 3 .5 )cmH2 O降至 ( 10 .5± 2 .6)cmH2 O ,术后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即有不同程度好转 ,本组随访 2~ 2 5个月 ,平均 9个月 ,5例未见临床症状及体征复发 ,2例出现支架内闭塞。结论 对节段性闭塞型BCS ,合理的治疗方法是PTA后置入内支架 ,可迅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并可有防止再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静脉节段性闭塞 介入治疗 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宋进华 楼文胜 +5 位作者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苏浩波 汪涛 顾建平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1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恶性肿瘤导致上腔静脉阻塞患者36例,经患侧肘静脉造影明确诊断,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结果 36例...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恶性肿瘤导致上腔静脉阻塞患者36例,经患侧肘静脉造影明确诊断,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结果 36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8枚,2例术后支架再次闭塞,分别再次植入支架1枚后血管再次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缓解迅速有效、并发症较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放射治疗 支架植入
下载PDF
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拍─查氏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16
作者 韩凤云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3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体会 球囊扩张 静脉 综合征 治疗 96年10月 1993年 临床效果
下载PDF
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行胸腔镜下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莉华 刘瑜玲 +2 位作者 陈玉玲 任芳 沈小莓 《全科护理》 2016年第14期1499-1501,共3页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对心率过于缓慢者可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生活及工作。而左上腔静脉永存是由于胚胎期左心总静脉和心前静脉没有正常退化所致,正常人的发生率为0.3%,在心脏起搏器植入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对心率过于缓慢者可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生活及工作。而左上腔静脉永存是由于胚胎期左心总静脉和心前静脉没有正常退化所致,正常人的发生率为0.3%,在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中发生率为0.47%[1]。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是一种极少见的体静脉连接异常,对起搏器植入术增加非常大的难度,甚至无法完成,我科收治这类病人1例,通过联合心、胸外科共同完成了手术。如此高难度的手术完成后,切实做好护理是病人术后恢复的关键之一。作为护理人员,同时面临多学科联合的手术,必须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要与时俱进,方能带给病人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让病人顺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上腔静脉永存 上腔静脉缺如 起搏器植入术 护理
下载PDF
节段性和非节段性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腔内治疗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樊刚 孙璐瑛 张林凤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51-55,60,共6页
目的分析节段性和非节段性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开通IVC的IVC阻塞型BC... 目的分析节段性和非节段性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开通IVC的IVC阻塞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下腔静脉-右心房(inferior vena cava-right atrial,IVC-RA)压力差,以及节段性和非节段性阻塞患者、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患者的术后IVC通畅率。结果腔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0%,无发生心包填塞、IVC破裂、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全组患者IVC-RA压力差从治疗前的(26.6±6.9)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治疗后的(7.0±2.8)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29,P<0.001)。患者术后1、2和3年IVC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7.9%,91.7%和82.3%;其中,节段性阻塞患者分别为96.1%、89.4%和75.4%,非节段性阻塞患者分别为100.0%、94.5%和9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714,P=0.191)。节段性IVC阻塞型BCS患者中,球囊扩张术后1、2和3年的IVC累积通畅率分别为87.5%、72.9%和36.5%,支架植入术后分别为97.7%、92.8%和8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696,P=0.017)。非节段性IVC阻塞型BCS患者中,球囊扩张术后1、2和3年的IVC累积通畅率分别为100.0%、97.0%和92.6%,支架植入术后分别为100.0%、85.7%和8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18,P=0.573)。结论IVC阻塞型BCS患者行腔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节段性阻塞患者建议常规行支架植入术,而非节段性阻塞患者如单纯球囊扩张能很好地解除IVC阻塞,则不建议植入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静脉 内治疗 支架 球囊 通畅率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腔静脉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芳 尹春娥 王福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46-147,共2页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腔静脉综合征虽较少报道,但相关静脉的狭窄或血栓形成却时有发生,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大多无症状而未被发现。本例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后两年,出现颜面部浮肿、颈静脉怒张、上胸壁静脉曲张,上腔静脉CT成...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腔静脉综合征虽较少报道,但相关静脉的狭窄或血栓形成却时有发生,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大多无症状而未被发现。本例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后两年,出现颜面部浮肿、颈静脉怒张、上胸壁静脉曲张,上腔静脉CT成像(CTV)见上腔静脉局限性闭塞,符合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腔静脉综合征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植入术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明胜 孙聪睿 +2 位作者 王盛兴 任华亮 李春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99-401,429,共4页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23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IVCS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18例,一期行接触性导管溶栓与髂静...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23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IVCS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18例,一期行接触性导管溶栓与髂静脉支架植入;单纯静脉曲张患者4例,静脉曲张合并溃疡1例,一期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及髂静脉支架植入。结果 23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支架25枚。随访1~12个月,髂静脉支架通畅率为100%。术前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为(6.13±1.19)分,明显高于术后的(1.00±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腔内治疗已经成为IVCS合并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或DVT患者的首选方案,疗效及安全性较高,合理植入支架,规律随访能够明显提高髂静脉支架的通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受压综合征 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