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支法不同频率电针治疗上运动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1
作者 杨翔宇 李振兴 +3 位作者 周宾宾 姚鑫宇 苏婷 李靖禹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特定穴位不同的针刺时间、频率参数对上运动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干预效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与D组,每组15例,常规针刺取穴支沟、大肠俞、足三里、次髎、气海、长强、天枢与上巨虚;针刺得气后...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特定穴位不同的针刺时间、频率参数对上运动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干预效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与D组,每组15例,常规针刺取穴支沟、大肠俞、足三里、次髎、气海、长强、天枢与上巨虚;针刺得气后电针治疗仪连接,以天枢、大肠俞为刺激电极,足三里、次髎为参考电极;A组:连续波5 Hz,辰时(7-9时)电针20 min;B组:连续波5 Hz,非辰时电针20 min;C组:连续波100 Hz,辰时(7-9时)电针20 min;D组:连续波100 Hz,非辰时电针20 min。各组针刺留针30 min。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基础数据集评分、布里斯托尔大便分型(Bristol分型)、大肠标志物在肠内残余数量和生活综合评定量表(GQOL-74量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基础数据集评分、Bristol分型、大肠标志物在肠内残余数量与GQOL-74量表均有改善(P<0.05),其中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基础数据集评分、大肠标志物在肠内残余数量和GQOL-74量表C组患者改善程度均优于A组、B组和D组(P<0.05),A组与D组均优于B组(P<0.05),A组与D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ristol分型中,C组改善程度均优于A组、B组和D组(P<0.05),A组、B组和D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运动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治疗上,高频辰时电针疗效最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排便时间长、大便干燥与排便困难等症状,改善结肠传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运动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纳支法 电针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增液承气汤联合定时直肠刺激法治疗上运动神经源性脊髓损伤后便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宝芸 何征 +1 位作者 杨幸华 许素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增液承气汤联合定时直肠刺激法治疗上运动神经源性脊髓损伤后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48例脊髓损伤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增液承气汤联合定时直肠刺激法治疗上运动神经源性脊髓损伤后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48例脊髓损伤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直肠刺激定时排便管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增液承气汤,疗程均为3周。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排便周期、排便速度、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不良反应,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排便周期、排便所需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大便性状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排便周期、排便所需时间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大便性状正常比例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液承气汤联合定时直肠刺激排便法可有效改善上运动神经源性脊髓损伤后便秘,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定时直肠刺激排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上运动神经源性 便秘 中西医结合疗法 增液承气汤 直肠刺激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