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汉“上陵之礼”考述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欣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5-19,共5页
-
文摘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上陵之礼"的确立,推动汉代帝陵祭祀由陵庙祭祀为主向陵寝祭祀为主的转变,这一历史性变化不仅带来东汉陵寝礼制性建筑的增加,也成为唐宋以后上宫、下宫制的滥觞。明帝"上陵之礼"乃取西汉上陵故事,合并元会仪、饮酎礼、部分宗庙祭祀礼而来,成为汉代陵寝祭祀定制中唯一由天子亲临、规模最大的大型典礼活动。这一制度的成型有汉代孝道文化的社会背景,也吸取了舞乐文化的精髓,更由于独特的政治经济意义而难以轻言废弃,经历魏晋盗陵现象的短暂打击后,于隋唐时期再度绘制出礼乐文化的灿烂篇章。
-
关键词
东汉
陵寝制度
上陵之礼
-
Keywords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mausoleum system
Shangling Etiquette
-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追福于祖:昙曜五窟、永固陵反映出的儒佛融合
- 2
-
-
作者
杨舒晴
杨佳林
叶原
-
机构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荣宝斋》
2023年第5期116-121,共6页
-
基金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胡汉文化互动关系与北魏佛教造像研究”,批准号:NO.2014PY8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号:SWU1709114。
-
文摘
罢曜五窟按照宗庙左昭右穆布局设计,这意味着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北魏宗庙功能,稍后的永固陵亦依托于思远佛寺兴建,由此打破魏文帝废除“上陵礼”以降华夏社会不建陵墓地面建筑的禁忌。佛教元素能够融入、影响到罢曜五窟、永固陵这样的官方祭祖场所,这显示出佛教轮回观念开始影响华夏社会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祖先不再被视作能够降福后人的神祇,而是需要后人追福,祈求佛陀庇护的对象。
-
关键词
佛教
昙曜五窟
宗庙
永固陵
“上陵礼”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汉代朝礼交聘功能的发展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黎虎
-
机构
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59,148-149,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汉唐交聘体制研究>(批准号05BZS02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汉代朝礼的交聘功能是随着当时交聘关系的发展而逐步加强的,一方面体现于朝礼中交聘功能的逐步加强,而汉王朝与四方国、族"朝"关系的发展决定了朝礼之从内部关系为主向交聘关系成分日益增加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体现于朝礼之向上陵礼、祀"三雍"礼等其他礼仪形态之延伸、扩展,以及将朝礼中的交聘关系成分移植于这些新型的礼仪性集会之中,一并纳入交聘体制之中,成为交聘礼仪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
关键词
汉代
朝礼
交聘功能
上陵礼
祀“三雍”礼
-
Keywords
the Han Dynasty Chaoli Jiaopin Shanglinli(上陵礼)
-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礼俗之间:“古不墓祭”研究反思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魏镇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4,158,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古丧葬模式与生死观研究”(项目编号:17BKG00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古不墓祭"问题是学界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这一争端历时持久,且因近代以来大量考古材料的发现而更加尖锐。通过对"古不墓祭"问题的概念进行溯源,分析它的文本情境与社会环境,对其所表述的内容进行限定,再通过对文献与考古材料的爬梳,可以发现"古不墓祭"的争议存在于礼与俗两个层面。这场争议反映了传统的历史学研究与考古学研究之间的一些隔阂。考古材料的解读要根据大的社会背景,不能简单地用考古发现否定文献记载,亦不能拘泥于文献而无视考古发现。
-
关键词
古不墓祭
上陵礼
墓地建筑
-
Keywords
ancient non-tomb sacrifice
tomb ritual
cemetery architecture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