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舌刺+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对前牙反[牙合]伴吐舌习惯患儿舌骨位置、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陈向飒 李晓琰 +2 位作者 秦爱丽 董杰 朱永翠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3108-3111,共4页
目的探讨舌刺+上颌垫式矫治器在前牙反[牙合]伴吐舌习惯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5例前牙反伴吐舌习惯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 目的探讨舌刺+上颌垫式矫治器在前牙反[牙合]伴吐舌习惯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5例前牙反伴吐舌习惯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患儿予以传统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矫治,研究组患儿予以舌刺+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矫治,比较两组患儿的矫治完成时间以及矫治前后舌骨位置、软硬组织的变化和随访一年后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矫治完成时间为(14.82±3.25)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19±4.9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研究组患儿的舌骨点-蝶鞍点(H-S)、舌骨点-关节点(H-Ar)、颏唇角(PLA)分别为(90.50±3.11)mm、(66.99±5.08)mm、(132.87±7.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01±3.07)mm、(64.57±5.26)mm、(129.17±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研究组患儿的舌骨点-第三颈椎点(H-C3)为(30.90±1.57)m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62±1.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患儿复发率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刺+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应用于前牙反[牙合]伴吐舌习惯患儿,可有效纠正其前牙反[牙合],促进舌骨位置向后下移位,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反[] 吐舌 舌刺 上颌[]式矫治 舌骨位置 复发率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儿对其SNB角、ANB角、SNA角的影响
2
作者 刘泽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42-0045,共4页
分析上颌前方牵引器与固定式牙合垫共同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对患儿的SNB角、ANB角、SNA角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口腔正畸科中选取50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儿的治疗时间均为2021年10月-2023年11月,采用随... 分析上颌前方牵引器与固定式牙合垫共同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对患儿的SNB角、ANB角、SNA角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口腔正畸科中选取50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儿的治疗时间均为2021年10月-2023年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儿童分为2组,各25名,分别采用单侧前方牵引器和双侧固定牙合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牙槽座角、治疗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间比较,两组间?SNB角、SNA及ANB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均明显降低(P<0.05),而用药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术后患者的家庭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探讨利用上颌前伸和固定牙合垫对恒牙前牙的矫治效果,美化患儿的面部轮廓,缩短治疗时间且还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满意度,矫正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固定式 早期前
下载PDF
“2×4”被动自锁固定矫治与上颌[牙合]垫舌簧活动矫治治疗儿童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比较
3
作者 杨艳 杨立斌 +1 位作者 王磊 郭慧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137-1140,1145,共5页
目的比较“2×4”被动自锁固定矫治技术与上颌[牙合]垫舌簧活动矫治技术治疗儿童替牙期牙性及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变化,评价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儿30例,观察组采用“2×4”被动自锁固定矫治技术... 目的比较“2×4”被动自锁固定矫治技术与上颌[牙合]垫舌簧活动矫治技术治疗儿童替牙期牙性及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变化,评价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儿30例,观察组采用“2×4”被动自锁固定矫治技术;对照组采用上颌[牙合]垫舌簧活动矫治技术。两组病例选用X线头影测量相关硬组织作为观察指标,并评估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相对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SNA角、ANB角、U1-NA角、U1-SN角、FH-MP角、Y轴角均增加(P均<0.05),SNB角、NP-FH角、U1-L1角均减小(P均<0.05),L1-MP角、L1-NB角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SNA角、ANB角、U1-NA角、U1-SN角均增加(P均<0.05),U1-L1角、L1-NB角、L1-MP角均减小(P均<0.05),SNB角、NP-FH角、FH-MP角、Y轴角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之间的变化值比较,SNB角、ANB角、NP-FH角、U1-L1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H-MP角、SNA角、U1-SN角、U1-NA角、L1-MP角、L1-NB角、Y轴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儿童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治作用。“2×4”被动自锁固定矫治技术疗效更佳,其可抑制下颌骨前突趋势,调整上下颌骨位置;对于伴有牙列拥挤不齐的患儿,可治疗牙列不齐、中线偏斜及磨牙关系不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被动自锁固定矫治技术 上颌[]舌簧活动矫治技术 期儿童前反[]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伟 王宇琛 徐璐璐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固定式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口腔正畸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恒牙早期安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12例,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10~13岁,平均年龄11.5岁,前牙反牙合,双侧磨牙为... 目的探讨固定式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口腔正畸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恒牙早期安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12例,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10~13岁,平均年龄11.5岁,前牙反牙合,双侧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关系,颜面侧貌呈凹面型。均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进行一期矫形治疗。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和全口曲面断层片,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软、硬组织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平均疗程5个月,治疗后SNA角增加2.29°,SNB角减少2.08°,ANB角为3.0°,Y轴角增加2.14°,上齿槽座A点明显前移,软组织侧貌由治疗前Ⅲ类凹面型转变为治疗后Ⅰ类直面型。结论在恒牙早期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显著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发育,控制下颌骨的旋转及生长速度,使患者正侧貌外形均得到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固定式 早期
下载PDF
上颌垫式矫治器联合舌篓矫治乳牙期前牙反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张宝茹 苏莉 穆玥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上颌垫式矫治器联合舌篓矫治乳牙期前牙反对牙面及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学龄前前牙反患者20名,平均年龄4.4岁。随机选择10名患者佩戴传统上颌垫式矫治器,另10名患者佩戴上颌垫式矫治器联合舌篓,比较两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上颌垫式矫治器联合舌篓矫治乳牙期前牙反对牙面及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学龄前前牙反患者20名,平均年龄4.4岁。随机选择10名患者佩戴传统上颌垫式矫治器,另10名患者佩戴上颌垫式矫治器联合舌篓,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值和语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间头颅侧位片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矫治器正畸治疗前后SNA角、NA-PA角有显著性变化(P<0.05),SNB角、ANB角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U1-SN角、U1-NA角、U1-NA距矫治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颌垫式矫治器联合舌篓组治疗后语音清晰度明显升高。结论乳牙期前牙反患者使用上颌垫式矫治器联合舌篓有利于上颌骨的发育,改变了上颌前牙的倾斜度,塞擦音清晰度明显升高,并且舌篓及舌肌功能训练有助于反的解除与语音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式矫治 舌篓
下载PDF
上颌扩弓联合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对牙颌畸形口呼吸儿童上气道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郭靖晗 於丽明 +1 位作者 李远远 刘月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研究牙颌畸形的口呼吸患儿行上颌扩弓联合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TB)矫治后上气道的变化。方法:选取12例口呼吸牙颌畸形患儿行上颌扩弓和TB矫治,拍摄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CBCT),使用Dolphin 11.8软件对上气道进行测量。采用... 目的:研究牙颌畸形的口呼吸患儿行上颌扩弓联合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TB)矫治后上气道的变化。方法:选取12例口呼吸牙颌畸形患儿行上颌扩弓和TB矫治,拍摄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CBCT),使用Dolphin 11.8软件对上气道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患儿上气道各测量数据在联合治疗后总体呈增长趋势,上气道总体积增加3326.44 mm^(3)(P<0.05)。其中,舌咽部体积增加最多,平均增加1146.20 mm^(3)(P<0.05)。口咽部最窄横截面积及鼻咽部、腭咽部、舌咽部横截面积分别扩大33.55 mm^(2)(P>0.05)、71.68 mm^(2)(P<0.05)、46.23 mm^(2)(P<0.05)和54.60 mm^(2)(P<0.05)。鼻咽部、腭咽部、舌咽部横径(P>0.05)及矢状径(P<0.05)均增加,矢状径与横径之比亦显著增大(P<0.05)。治疗后仅口咽部最窄横截面积及鼻咽部、腭咽部、舌咽部横截面处横径的增加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上颌扩弓联合TB治疗可增加牙颌畸形口呼吸儿童的上气道体积,使上气道形态整体趋向卵圆形,改善口呼吸症状,帮助建立正常鼻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扩弓 双[]矫治 []畸形 儿童 上气道
下载PDF
活动矫正器配合固定拉钩矫治上颌前牙拥挤及中切牙扭转
7
作者 姚湘霞 熊炎斌 《咸宁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40-41,共2页
上颌前牙拥挤,中切牙扭转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颌畸形,对该类患者,过去多用活动矫正器进行矫治,但由于戴矫正器时间长,复诊次数多,病人往往难以坚持而影响疗效,固定矫正法病人虽感舒适,疗效好,但因技术要求较高,费用昂贵,基层单... 上颌前牙拥挤,中切牙扭转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颌畸形,对该类患者,过去多用活动矫正器进行矫治,但由于戴矫正器时间长,复诊次数多,病人往往难以坚持而影响疗效,固定矫正法病人虽感舒适,疗效好,但因技术要求较高,费用昂贵,基层单位尚未普遍玎展。1989年以来,我们用矫活动正器配台固定拉钩矫治上颌前牙错颌畸形1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 矫治 中切 矫正 固定 拥挤 病人 活动
全文增补中
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金 黄克强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究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例乳前牙反[牙合]病人,年龄3~5岁(平均月龄40.75月)。应用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治疗成功率、反解除的平均治疗时间、矫治器脱落率、正畸钢... 目的探究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例乳前牙反[牙合]病人,年龄3~5岁(平均月龄40.75月)。应用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治疗成功率、反解除的平均治疗时间、矫治器脱落率、正畸钢丝形变以及病人软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成功治疗12例病人;反解除的平均时间为11.33 w;矫治器粘接固位良好,发生矫治器脱落1例;病人均未出现正畸钢丝形变及软组织损伤情况。结论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可成功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病人,矫治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戴用舒适,疗程短、疗效佳,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上颌[]矫治 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疗效观察
9
作者 吴佩蓉 张志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固定式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2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固定式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2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观察组:13例,采用固定式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随访复发率及X线头影测量硬组织标志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随访复发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牙槽座角(SNA角)及下牙槽座角(SNB角)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NA角及SNB角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下牙槽座角(ANB角)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NB角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式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具有治疗时间短、随访复发率低、改善患者容貌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式 上颌前方牵引 早期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琳 王迪 +1 位作者 郝钢 庄虹霞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4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上颌前方牵...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观察组实施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比较两组矫正前后头颅测量结果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牙槽座角(SNB角)、上下牙槽座角(ANB角)、牙槽座角(SNA角)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3.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可改善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且可降低复发情况,改善患儿外形,矫正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反() 上颌前方牵引 固定式() 复发率 头颅测量结果
下载PDF
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57例体会 被引量:11
11
作者 段永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3期134-135,共2页
目的 探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在矫正治疗前牙反牙合问题上的效果,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9月-2012年9月这些年内收治的前牙反牙合患者57例,入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础检查之后采用上... 目的 探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在矫正治疗前牙反牙合问题上的效果,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9月-2012年9月这些年内收治的前牙反牙合患者57例,入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础检查之后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予以矫正治疗,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4~15周的治疗,我们发现所有患者的前牙反牙合得到矫正.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我们发现复发者为4例,复发的原因为患者存在着不良的口腔习惯、前牙反牙合的家族史及年龄偏大等.结论 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能够有效矫治患者的前牙反牙合,促进患者正常咀嚼功能的恢复,矫治时间较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 体会
下载PDF
改良[牙合]垫矫治器治疗乳牙反[牙合]后恒切牙胚位置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静 刘亚非 +3 位作者 左艳萍 刘昕 赵利霞 尉静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研究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后,[牙合]颌面的改变以及影响治疗后上颌恒切牙牙胚位置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乳牙反[牙合]患者20例,使用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采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牙合]颌面的改变,采用相... 目的研究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后,[牙合]颌面的改变以及影响治疗后上颌恒切牙牙胚位置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乳牙反[牙合]患者20例,使用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采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牙合]颌面的改变,采用相关性分析矫治后上颌恒牙胚位置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乳牙反[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相比,除SNA角(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SNB角(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NP-FH角(面角)、L1-NBmm距(下前牙切缘点-NB的距离)、MP-SN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夹角)、FH-MP角(下颌平面角)、面轴角(蝶鞍点-颏顶点与眶耳平面夹角)、D1i-Y距(乳切牙切缘-Y轴的距离)、A-Y距(上齿槽座点-Y轴的距离)外,余下19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将患者治疗后的[牙合]颌面指标及其恒牙胚位置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恒牙胚位置与上颌位置及乳牙位置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改良[牙合]垫矫治器对于纠正乳牙反[牙合]疗效肯定,治疗后上颌骨向前生长和乳前牙突度增加均有利于上颌恒牙胚向前下方的位置改变,有利于替牙后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正畸矫正 错[] Ⅲ类
下载PDF
矫治乳前牙上颌垫矫治器双曲舌簧易断原因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晓希 张宝茹 李靖桓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9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上颌垫矫治器双曲舌簧易断原因并实验不同材料钢丝制作双曲舌簧,统计研究其折断率,提高疗效。方法实验对象按3种不同材料分组,经过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折断率差异。结果 3种不同材料对比,以德国生产的进口钢丝折断率最低、效... 目的分析上颌垫矫治器双曲舌簧易断原因并实验不同材料钢丝制作双曲舌簧,统计研究其折断率,提高疗效。方法实验对象按3种不同材料分组,经过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折断率差异。结果 3种不同材料对比,以德国生产的进口钢丝折断率最低、效果最好。结论上颌垫矫治器双曲舌簧用德国生产的进口钢丝折断率显著下降,疗效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矫治 双曲舌簧
下载PDF
替牙期垫式活动矫正器矫治反29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邢牧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93-594,共2页
目的 观察替牙期反用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反的疗效。方法 选择替牙期反耠患者29例,治 疗采用垫式活动矫治器及其他辅助装置。结果替牙期反用骀垫式活动矫治器固位好,能够较快解除反,疗效较稳定,并能充分释放上颌骨的生长发... 目的 观察替牙期反用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反的疗效。方法 选择替牙期反耠患者29例,治 疗采用垫式活动矫治器及其他辅助装置。结果替牙期反用骀垫式活动矫治器固位好,能够较快解除反,疗效较稳定,并能充分释放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潜能,防止骨性反的发生。结论替牙期用垫式活动矫正器矫 治反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早期的积极治疗,改善上下颌骨间、牙齿与颌骨以及口周肌肉的协调关 系,从而使恒牙初期综合正畸治疗难度降低,疗程缩短,疗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HE HE 治疗 活动矫治 矫正 疗效 难度 结论 潜能
下载PDF
固定矫治器联合小型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体会
15
作者 李重青 李红强 魏毅 《新医学导刊》 2008年第1期50-50,共1页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必须及时矫正,否则即影响面容又影响咀嚼。我科在临床正畸工作中,针对前牙反[牙合]应用方丝弓结合小型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台]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反[] 活动矫治 固定矫治 治疗 上颌 错[]畸形 方丝弓
下载PDF
固定矫治器联合小型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反42例体会
16
作者 李重青 李红强 魏毅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9期2529-2529,共1页
关键词 反[] 活动矫治 固定矫治 治疗 上颌 口腔错[]畸形 早期矫治
下载PDF
恒牙早期前牙反■应用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对照研究
17
作者 史要鹏 田丽丽 吴福焱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6期78-78,80,共2页
目的探讨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应用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对照。方法选择102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研究组应用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上... 目的探讨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应用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对照。方法选择102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研究组应用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以及上下牙槽座角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恒压早期前牙反[牙合]应用固定式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开展治疗临床价值高,可减少治疗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复发率,比单一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式 早期前反[] 上颌前方牵引 治疗
下载PDF
龈沟液中IL-35、IL-17A水平与错[牙合]畸形患儿自锁托槽矫正器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石 马兆峰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介素(IL)-35、IL-17A水平与错[牙合]畸形患儿自锁托槽矫正器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口腔科采用自锁托槽矫正器治疗且治疗6个月时复诊有效的68例错[牙合]畸形患儿,纳入有效组,收集同期...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介素(IL)-35、IL-17A水平与错[牙合]畸形患儿自锁托槽矫正器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口腔科采用自锁托槽矫正器治疗且治疗6个月时复诊有效的68例错[牙合]畸形患儿,纳入有效组,收集同期采用自锁托槽矫正器治疗且治疗6个月时复诊无效的59例错[牙合]畸形患儿,纳入无效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1∶1,卡钳值=0.01)基于性别、年龄、病程及实验室指标将无效组与有效组配对,获得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每组50例。比较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及矫正前龈沟液中IL-35、IL-17A水平,分析矫正前龈沟液中IL-35、IL-17A水平与错[牙合]畸形患儿自锁托槽矫正器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无效组龈沟液IL-35、IL-17A水平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的tau-b相关性分析显示,矫正前龈沟液中IL-35、IL-17A水平与错[牙合]畸形患儿自锁托槽矫正器治疗无效呈正相关(r>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及森林图显示,矫正前龈沟液中IL-35、IL-17A水平过高与错[牙合]畸形患儿自锁托槽矫正器治疗无效有关(OR>1,P<0.05)。结论矫正前龈沟液中IL-35、IL-17A水平过高与错[牙合]畸形患儿自锁托槽矫正器治疗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畸形 自锁托槽矫正 白介素-35 白介素-17A
下载PDF
应用上颌全牙弓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阿不都吉力力.买买提 努尔比亚.阿不都西库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上颌全牙弓[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9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利用上颌全牙弓[牙合]垫进行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定期... 目的观察应用上颌全牙弓[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9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利用上颌全牙弓[牙合]垫进行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定期检查两组治疗前后的咀嚼肌疼痛、关节弹响以及张口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5—10个月的治疗,治疗组29例痊愈,16例症状减轻,总有效率95.74%,与对照组80.85%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上颌全牙弓[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上颌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器在前牙牙性反矫治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亚斌 王靖华 张亚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1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矫治前牙牙性反的新方法。方法:选择52例前牙牙性反患者,对照组26例采用改良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传统组26例采用传统的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矫治期间定期观察两种矫治器... 目的:观察两种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矫治前牙牙性反的新方法。方法:选择52例前牙牙性反患者,对照组26例采用改良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传统组26例采用传统的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矫治期间定期观察两种矫治器的稳定性,双曲舌簧性能、矫治完成时间等。结果:改良组矫治器稳定性、双曲舌簧性能明显高;4周内解除反者20例(传统组8例、改良组12例),7周内解除者14例(传统组6例、改良组8例),13周内解除者15例(传统组9例、改良组6例),17周内解除者2例(均为传统组),失败1例(传统组),改良组矫治完成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上颌垫式矫治器矫治前牙牙性反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型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式活动矫治 个体化双曲唇弓 改良箭头卡环 塑料基板 性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