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上颌侧切牙种植位点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卓睿 柳忠豪 +2 位作者 许胜 肖慧娟 周文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评价上颌侧切牙种植过程中应用膜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后修复的临床效果及美学满意度。方法:选择90例仅上颌侧切牙缺失的患者,植入种植体101颗(分别为3I、奥齿泰、ITI、Ankylos及BLB种植系统),并于术后3~6个月采用金属烤瓷冠修复... 目的:评价上颌侧切牙种植过程中应用膜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后修复的临床效果及美学满意度。方法:选择90例仅上颌侧切牙缺失的患者,植入种植体101颗(分别为3I、奥齿泰、ITI、Ankylos及BLB种植系统),并于术后3~6个月采用金属烤瓷冠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对其进行定期临床检查、放射学检查及美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修复后经12个月观察,90例病例全部成功,种植体无脱落,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取得良好的骨结合,美学效果良好,修复后3、6、12个月满意度分别为90.7%、92.8%和95.5%。结论:在侧切牙位点行牙种植并应用GBR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较好的美学满意度。合理应用GBR技术,是解决侧切牙种植位点骨量不足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切牙 种植 膜引导再生技术
下载PDF
应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上颌侧切牙种植位点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唐恩厚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5期146-147,共2页
目的分析上颌侧切牙种植位点骨缺损采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6例上颌侧切牙种植位点骨缺损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上前牙二期种植治疗,观察组采用膜引导骨再生... 目的分析上颌侧切牙种植位点骨缺损采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6例上颌侧切牙种植位点骨缺损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上前牙二期种植治疗,观察组采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数据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7.36%、78.94%,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修复成功率较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美学满意度分别为94.73%、71.05%,观察组美学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用于上颌侧切牙种植位点骨缺损临床中可获得确切的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治疗美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侧切牙种植位点骨缺损 膜引导再生技术修复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颌切牙区美学种植相关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3
作者 陈盈盈 吴雯丽 沈铭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基于锥形束CT影像数据研究上颌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以及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的近远中空间,为上颌切牙连续缺失的美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集并选取619例患者的CBCT影像数据,测量上颌切牙在釉牙骨质界根方3 mm处的唇侧牙槽... 目的基于锥形束CT影像数据研究上颌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以及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的近远中空间,为上颌切牙连续缺失的美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集并选取619例患者的CBCT影像数据,测量上颌切牙在釉牙骨质界根方3 mm处的唇侧牙槽骨厚度以及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的近远中空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处唇侧牙槽骨厚度分别为(1.03±0.32)mm、(0.96±0.36)mm,中切牙处厚度大于侧切牙。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近远中空间为(15.94±1.18)mm,其中男性近远中空间(16.31±1.13)mm稍大于女性(15.59±1.12)mm,未见左右侧位置差异,其中近远中空间在14 mm以下即不满足植入2枚种植体的空间要求者占5.01%。结论上颌切牙唇侧骨壁厚度绝大多数难以满足理想种植要求,需进行骨增量手术。对于上颌相邻中切牙及侧切牙,整体近远中空间有5.01%无法满足植入两枚种植体的水平间距,在缺失后建议植入1枚种植体通过单端悬臂桥的方式进行修复以获得长期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切牙 种植 牙槽厚度 近远中空间
下载PDF
双侧上颌骨缺损颧种植体修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吴轶群 叶晨 +6 位作者 张志愿 彭林法 铁瑛 张志勇 王冬梅 张陈平 王成焘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71-275,共5页
目的:研究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分布情况,为临床上颌骨缺损功能性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患者的CT扫描数据、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模拟上颌骨双侧骨缺损状态。依照临床上颌骨缺损后修复设计方法,... 目的:研究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分布情况,为临床上颌骨缺损功能性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患者的CT扫描数据、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模拟上颌骨双侧骨缺损状态。依照临床上颌骨缺损后修复设计方法,应用腓骨瓣、颧种植体结合常规种植体植入,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该设计的生物力学情况。结果: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中,应力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颧种植体穿过腓骨和颧骨的部位。种植体结构中弯曲变化的位移不明显,并且种植体整体位移在颧骨附近逐渐减小为零。结论:实验表明力引起的应力主要由颧骨和腓骨所承担,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能够合理分散并传导力,其周围支持组织具有良好的应力分布。该方法恢复了双侧颧突支柱的功能,是一种双侧上颌骨缺损功能性重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上颌缺损 血管化腓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下载PDF
颧种植体应用于双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轶群 张志愿 +4 位作者 铁瑛 张志勇 王冬梅 张陈平 王成焘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分布情况。方法:基于CT扫描数据和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模拟上颌骨双侧骨缺损状态,依照临床修复情况设计上颌骨双侧缺损的修复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法评价该设计的生物力学... 目的: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分布情况。方法:基于CT扫描数据和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模拟上颌骨双侧骨缺损状态,依照临床修复情况设计上颌骨双侧缺损的修复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法评价该设计的生物力学情况。结果: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修复双侧上颌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中,应力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颧种植体穿过腓骨和颧骨的部位。种植体结构中弯曲变化的位移不明显,并且种植体整体位移在颧骨附近逐渐减小为零。结论:实验表明合力引起的应力主要由颧骨和腓骨所承担,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能够合理分散并传导合力,其周围支持组织具有良好的应力分布。该方法恢复了颧突支柱的功能,是一种双侧上颌骨缺损功能性重建的有效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上颌缺损 血管化腓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下载PDF
珊瑚羟基磷灰石保护拔牙位点的效应(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佩玲 尼加提.吐尔逊 +1 位作者 赵涓彤 张晓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01-405,共5页
背景: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骨移植物的优点主要有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所以对于许多临床适应证它可以作为一个替代骨的生物材料。目的:观察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于上颌切牙拔出后的牙槽窝后,对牙槽嵴的保持结果。方法:将11例患者... 背景: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骨移植物的优点主要有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所以对于许多临床适应证它可以作为一个替代骨的生物材料。目的:观察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于上颌切牙拔出后的牙槽窝后,对牙槽嵴的保持结果。方法:将11例患者的17个因创伤不可保存的上颌切牙拔除,拔除后即刻将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拔牙窝。植入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口腔全景X射线片检测。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和体征。X射线研究发现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后3,6个月后在植入区有新骨形成,与周围的骨组织无明显界限,且保持了牙槽骨的高度。说明珊瑚羟基磷灰石可以有效保持脊拔牙后牙槽骨的高度,并能促进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珊瑚羟基磷灰石 拔牙位点 保存 拔除上颌切牙 移植物 牙槽 种植 微创拔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