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时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的位置,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与上颌骨上抬量、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单纯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治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患者,测量其术前、术后...目的:探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时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的位置,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与上颌骨上抬量、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单纯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治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患者,测量其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Reuleaux法测量实际下颌骨旋转中心。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量、下颌骨长度、MP-SN角度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进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平均位于髁突中点下方15.64 mm,后方0.82 mm处。ANS点和PNS点上抬量、下颌骨长度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相关,MP-SN角度与下颌骨旋转中心垂直向位置相关。结论: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于髁突外,其与上颌骨上抬量、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下颌骨自动旋转后颏前点的变化与上颌骨上抬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单纯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治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患者,测量手术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ANS、PN...目的:探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下颌骨自动旋转后颏前点的变化与上颌骨上抬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单纯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治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患者,测量手术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量与下颌骨颏前点前移量和上抬量进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5例样本中,ANS点平均上抬(5.04±1.20)mm,PNS点平均上抬(3.36±1.24)mm。颏前点平均前移(5.12±2.64)mm,颏前点平均上抬(4.04±2.38)mm。下颌骨颏前点前移量与ANS点的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641,P=0.001),与PNS点的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2,P=0.001)。下颌骨颏前点上抬量与ANS点的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393,P=0.052),与PNS点的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627,P=0.001)。结论:下颌骨颏前点的位置变化与上颌骨上抬幅度高度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变化与上颌骨上抬距离的关系。方法:选取10例患者,均为上颌骨垂直向发育过度导致开唇露齿和下颌骨后下旋转,而下颌骨发育正常,采用单纯LeFort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正...目的:探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变化与上颌骨上抬距离的关系。方法:选取10例患者,均为上颌骨垂直向发育过度导致开唇露齿和下颌骨后下旋转,而下颌骨发育正常,采用单纯LeFort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正其牙颌面畸形。拍摄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Reuleaux法测量实际的下颌骨旋转中心位置,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量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下颌骨平均自动旋转中心位于蝶鞍点下方49.350mm、后方17.100mm处。髁突中心位于蝶鞍点下方24.000mm、后方11.950mm处。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垂直向位置与ANS点的上抬量高度相关(P=0.008)。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垂直向位置与PNS点的上抬量高度相关(P=0.045)。结论:下颌骨旋转中心位于髁突外。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与上颌骨上抬幅度高度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时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的位置,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与上颌骨上抬量、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单纯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治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患者,测量其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Reuleaux法测量实际下颌骨旋转中心。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量、下颌骨长度、MP-SN角度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进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平均位于髁突中点下方15.64 mm,后方0.82 mm处。ANS点和PNS点上抬量、下颌骨长度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相关,MP-SN角度与下颌骨旋转中心垂直向位置相关。结论: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于髁突外,其与上颌骨上抬量、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相关。
文摘目的:探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下颌骨自动旋转后颏前点的变化与上颌骨上抬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单纯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治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患者,测量手术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量与下颌骨颏前点前移量和上抬量进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5例样本中,ANS点平均上抬(5.04±1.20)mm,PNS点平均上抬(3.36±1.24)mm。颏前点平均前移(5.12±2.64)mm,颏前点平均上抬(4.04±2.38)mm。下颌骨颏前点前移量与ANS点的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641,P=0.001),与PNS点的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2,P=0.001)。下颌骨颏前点上抬量与ANS点的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393,P=0.052),与PNS点的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627,P=0.001)。结论:下颌骨颏前点的位置变化与上颌骨上抬幅度高度相关。
文摘目的:探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变化与上颌骨上抬距离的关系。方法:选取10例患者,均为上颌骨垂直向发育过度导致开唇露齿和下颌骨后下旋转,而下颌骨发育正常,采用单纯LeFort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正其牙颌面畸形。拍摄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Reuleaux法测量实际的下颌骨旋转中心位置,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量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下颌骨平均自动旋转中心位于蝶鞍点下方49.350mm、后方17.100mm处。髁突中心位于蝶鞍点下方24.000mm、后方11.950mm处。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垂直向位置与ANS点的上抬量高度相关(P=0.008)。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垂直向位置与PNS点的上抬量高度相关(P=0.045)。结论:下颌骨旋转中心位于髁突外。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与上颌骨上抬幅度高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