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持续冰敷对上颌截骨正颌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邓益君 黄秋雨 +5 位作者 郑广森 何杏芳 杨冬叶 叶菁菁 黄燕霞 吴伟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温度控制的持续冰敷对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正颌手术后患者早期上颌肿胀、出血、疼痛、舒适度及非冻结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3例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正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术后6 h内分别进... 目的探讨基于温度控制的持续冰敷对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正颌手术后患者早期上颌肿胀、出血、疼痛、舒适度及非冻结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3例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正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术后6 h内分别进行基于温度控制的持续冰敷(观察组)和间断冰敷(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冰敷前后肿胀进展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冰敷期间的舒适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冰敷期间使用止血药量、镇痛药量和非冻结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温度控制的持续冰敷能有效缓解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正颌手术后患者早期上颌肿胀,增加患者舒适度,不会导致患者皮肤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Le FortⅠ型 正颌手术 冰敷 术后肿胀 疼痛 舒适度 皮肤非冻结性损伤
下载PDF
上颌前部根尖下截骨术矫正上颌前突的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科军 王兴国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上颌前突畸形 牙槽性上颌前突 上颌前部根尖下
下载PDF
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对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继生 唐友盛 +1 位作者 卢晓峰 李青云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12-213,222,共3页
目的 :探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对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该术矫治 1 8例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 ,术前后分别拍摄正中位及发 [i]位头颅侧位定位片 ,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腭咽部组织的变化 ;同时采用吹气试验及语音清晰度测听... 目的 :探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对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该术矫治 1 8例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 ,术前后分别拍摄正中位及发 [i]位头颅侧位定位片 ,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腭咽部组织的变化 ;同时采用吹气试验及语音清晰度测听比较术前后腭咽闭合功能的变化。结果 :上颌骨平均前移 6 5 3± 0 76mm。结论 :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对患者腭咽闭合功能有一定的潜在不良影响 ,但术前腭咽闭合功能良好者前移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不会引起患者腭咽闭合不全 ,术后腭咽部软组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变化 ;术前腭咽闭合不全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LeFortⅠ型 腭咽闭合功能 头影测量
下载PDF
Le FortⅠ型截骨术对上颌后缩患者腭咽部结构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杨志诚 王兴 +2 位作者 伊彪 康健 史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对上颌后缩患者腭咽部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2009年行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上颌后缩伴随下颌前突患者42例(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21.6岁),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拍摄静止位头颅定... 目的:探讨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对上颌后缩患者腭咽部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2009年行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上颌后缩伴随下颌前突患者42例(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21.6岁),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拍摄静止位头颅定位侧位片,然后对腭咽部软组织结构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上颌骨最大前移幅度为8 mm,最小为3 mm,平均前移(5.21±2.33)mm,术后1周及1年后鼻棘点与咽后壁的距离、软腭长度及软硬腭夹角较术前明显增大,而软腭鼻腔面最突点距咽后壁距离、腭垂末点距咽后壁距离及软腭厚度减小。术后1年软硬腭夹角较术后1周显著增大。上颌前移幅度与腭咽部结构变化程度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上颌骨前移术后,会造成患者腭咽腔深度显著增加,可能会使腭咽闭合功能受损,但腭咽部软组织的代偿性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损害,从而尽量维持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LeFortⅠ型 上颌后缩 腭咽部结构
下载PDF
上颌骨水平截骨修复创伤后遗畸形
5
作者 张洪杰 田奉宸 王志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1999年第1期19-20,共2页
本文对创伤所致上颌骨骨折后遗开畸形8例施行上颌骨水平截骨修复,经6周牵引固定,骨愈合良好,开矫正效果满意。上颌骨折后遗开畸形影响咀嚼功能和面容美观,本手术方法简捷、易行、无面部切口、不留瘢痕、骨愈合过程快、矫正畸形效果... 本文对创伤所致上颌骨骨折后遗开畸形8例施行上颌骨水平截骨修复,经6周牵引固定,骨愈合良好,开矫正效果满意。上颌骨折后遗开畸形影响咀嚼功能和面容美观,本手术方法简捷、易行、无面部切口、不留瘢痕、骨愈合过程快、矫正畸形效果好,优于传统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 上颌水平 开■畸形
下载PDF
不同方式扩大经蝶入路与Le fortⅠ型上颌骨截骨术颅底中线部位的解剖分析
6
作者 黄纯海 万一 +3 位作者 田志 张晶晶 田志良 张芳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4期110-110,共1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取不同方式扩大经蝶入路与Le fortⅠ型上颌骨截骨术对颅底中线部位解剖结构的暴露影响。方法选取9具成人尸体头颅为解剖标本,在神经导航的帮助下,分别采取经唇下、经改良唇下以及经单鼻孔下行扩大蝶入路和 Le fortⅠ...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取不同方式扩大经蝶入路与Le fortⅠ型上颌骨截骨术对颅底中线部位解剖结构的暴露影响。方法选取9具成人尸体头颅为解剖标本,在神经导航的帮助下,分别采取经唇下、经改良唇下以及经单鼻孔下行扩大蝶入路和 Le fortⅠ型上颌骨截骨术,依次使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和记录三种不同方式术式解剖下对颅底结构的暴露范围,并使用神经导航仪对上述术式下斜坡方向、栓侧海绵窦以及向前颅窝的解剖范围进行测量。结果经唇下入路式和经鼻入路式解剖下暴露的前颅窝结构范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而Le fortⅠ型上颌截骨术和经改良唇下入路式在上述指标对比下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斜坡方向和双侧海绵窦等解剖暴露指标上,四种解剖术式均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Le fortⅠ型上颌骨截骨术对上述观察结构的暴露较经蝶入路式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临床上需要依据患者病灶所在部位采取最佳的解剖入路,以便使得颅底结构尽可能暴露在手术视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结构 扩大经蝶入路 LE fortⅠ型上颌
下载PDF
兔上颌窦外侧壁截骨对上颌窦黏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小郁 白希婧 杨学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兔上颌窦外侧壁截骨术对上颌窦黏膜功能及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成年兔12只,每只兔左侧为实验侧,全麻后切开龈颊沟黏膜,充分剥离,显露上颌骨前、外侧壁。上颌窦外侧壁截骨线做20 mm×2 mm上颌窦骨壁及黏膜缺损... 目的:探讨兔上颌窦外侧壁截骨术对上颌窦黏膜功能及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成年兔12只,每只兔左侧为实验侧,全麻后切开龈颊沟黏膜,充分剥离,显露上颌骨前、外侧壁。上颌窦外侧壁截骨线做20 mm×2 mm上颌窦骨壁及黏膜缺损。右侧上颌窦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侧。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在术后2、4和8周处死一组动物。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上颌窦黏膜的组织学变化过程及杯状细胞的分泌情况。采用Graphpad Prism v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2周,上颌窦黏膜附着纤毛脱落,且有腺体部分破坏、减少;术后4周,黏膜细胞水肿呈空泡样,黏膜固有层腺体、血管增生;术后8周,黏膜上皮层基本恢复正常,纤毛上皮减少、排列不完整,形态仍有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侧2、4、8周MUC5AC表达较对照侧显著增加(P<0.001)。2周时MUC5AC表达最强,4周时表达稍减弱,8周时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兔上颌窦外侧壁截骨术后的上颌窦黏膜分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其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行修复,但与正常结构相比仍有一定差异。减轻手术对上颌窦及黏膜的损伤,可降低术后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外侧壁 上颌窦黏膜 MUC5AC
下载PDF
rhPTH加速上颌前部截骨术后正畸牙移动中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陈小燕 唐正龙 +2 位作者 李耀 王冬香 高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21-1527,共7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rhPTH)促进上颌前部截骨术后正畸牙移动的可行性及其调控机制。方法:48只兔建立上颌前部截骨术及右侧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移动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rhPTH)促进上颌前部截骨术后正畸牙移动的可行性及其调控机制。方法:48只兔建立上颌前部截骨术及右侧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移动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隔日皮下注射rhPTH 20μg/kg;对照组隔日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第5、7、14及21天测量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的距离,并取移动牙近中牙周组织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破骨细胞计数、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骨形态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在同一时间段,实验组右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及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牙周组织中表达的破骨细胞计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发现,实验组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牙周组织中SOST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B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日皮下注射rhPTH可能通过上调正畸牙近中压力侧SOST的表达,下调BMP-2的表达,增加牙槽骨的改建从而加快上颌前部截骨术后正畸牙的移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 上颌前部 正畸牙移动 SOST BMP-2
下载PDF
上颌前部截骨术对上颌前突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
9
作者 都乐 张栋 +3 位作者 靳小雷 宗宪磊 宋国栋 吴荣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1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部截骨术对上颌前突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共收治女性上颌前突畸形患者41例。所有患者行上颌前部截骨后推术,并于术前及术后10~12个月行头颅CT平扫。以mimics17.0软件对手术前后CT扫描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上颌前部截骨术对上颌前突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共收治女性上颌前突畸形患者41例。所有患者行上颌前部截骨后推术,并于术前及术后10~12个月行头颅CT平扫。以mimics17.0软件对手术前后CT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手术前后各解剖标记的三维数据,系统分析患者鼻部软组织变化。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上颌前突外形明显改善,随访10~12个月,畸形无复发。分析鼻部区域三维解剖数据,术后患者的鼻长无明显变化,鼻翼最宽宽度、鼻翼基底宽度、鼻翼切线点最宽宽度、鼻翼-面角及鼻唇角显著增加。结论上颌前部截骨后推术对患者上颌前突改善明显,但对鼻部形态存在不良影响,对于计划接受上颌前部截骨后推术的患者应进行相关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部 鼻部软组织变化 三维测量分析
下载PDF
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后蝶腭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报告
10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上颌LeFortⅠ型 手术后并发症 蝶腭动脉假性动脉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颌前部截骨治疗前突畸形体会
11
作者 郑金平 唐晓红 梅秀芹 《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第4期43-44,共2页
上颌前突畸形是颌面部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上颌前突。深覆颌或深覆盖,上唇短缩,呈开唇露齿状,有时并发开颌畸形,因此不但影响容貌,还可以并发开颌等畸形,还可以造成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故应及时治疗。整复面部骨发育畸形... 上颌前突畸形是颌面部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上颌前突。深覆颌或深覆盖,上唇短缩,呈开唇露齿状,有时并发开颌畸形,因此不但影响容貌,还可以并发开颌等畸形,还可以造成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故应及时治疗。整复面部骨发育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部 上颌前突畸形 X线检查 适应症 并发症
下载PDF
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技术矫正骨性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清彬 东耀峻 +2 位作者 李祖兵 刘亚蕊 董福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技术治疗上颌骨水平向发育过度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82例上颌前突正颌外科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采用上颌前份节段性截骨术,必要时配合下颌前部根尖下... 目的:探讨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技术治疗上颌骨水平向发育过度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82例上颌前突正颌外科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采用上颌前份节段性截骨术,必要时配合下颌前部根尖下截骨术进行治疗,部分患者配合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结果:在本组病例中,82例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的面型和咬合关系,深覆盖术前为9~16mm,术后变为2~3mm;深覆术前11~15mm,术后为1~2mm;角SNA术前为84.2°~85.3°,术后为83.2°~84.0°;角ANB术前6°~9°,术后2°~3°;唇齿关系术前6~12mm,术后1~2mm。所有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经术后8~36月临床随访,复发3例。结论: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技术是治疗骨性上颌前突的有效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正畸可使治疗效果进一步完善,且能减小术后复发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正颌外科 正畸 上颌前份节段性
下载PDF
上下颌截骨治疗下颌前突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
13
作者 李春艳 梁英 +1 位作者 王彦 曹丽华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2年第6期334-334,共1页
关键词 下颌 治疗 下颌前突畸形 围手术期 护理 上颌
下载PDF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勇 房兵 沈国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的疗效及稳定性。方法:选择双颌前突成年患者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35岁。术前正畸完成后,LeFortI型截骨术联合上颌骨前段截骨术将上牙槽骨-上前牙整体竖直并后退,术后正... 目的:观察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的疗效及稳定性。方法:选择双颌前突成年患者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35岁。术前正畸完成后,LeFortI型截骨术联合上颌骨前段截骨术将上牙槽骨-上前牙整体竖直并后退,术后正畸调整咬合关系。拍摄治疗前、术前正畸完成、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治疗后5个月时间点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减小(11.77±9.9)°(P<0.001),上牙槽骨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减小(6.24±3.9)°(P<0.001),上下中切牙长轴交角增大(19.4±8.6)°(P<0.001),上中切牙突度减小(6.62±2.2)mm(P<0.001),露齿减少(3.82±3.6)mm(P<0.001)。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变化不大(P>0.05)。软组织表现为鼻唇角增大,上、下唇后移及颏前点前移。术后各阶段测量指标无明显变化,手术效果稳定。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正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改善露龈,维持牙根唇侧有足够的牙槽骨厚度,治疗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上颌前段 双颌前突 竖直
下载PDF
不同正颌术式对骨性Ⅲ类错患者上气道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金龙 王云霁 +3 位作者 胡鸿涛 廖仟 张维奕 范小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67-1472,1477,共7页
目的·系统比较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结合下颌骨后退术与单纯下颌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CNKI、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所有比较单纯下颌骨后退术与上颌... 目的·系统比较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结合下颌骨后退术与单纯下颌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CNKI、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所有比较单纯下颌骨后退术与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结合下颌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患者上气道影响的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止于2016年2月29日。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病例对照试验文献,共2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2种术式对气道横截面积(CSA)的影响方面,鼻咽平面(后鼻棘平面)、会厌平面气道CSA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腭平面气道CSA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种术式对气道容积的影响方面,鼻咽气道容积和上气道总容积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咽气道和喉咽气道容积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下颌骨后退术比较,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结合下颌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患者鼻咽、喉咽平面的横截面积及鼻咽气道、上气道总容积的影响更小;对于骨性Ⅲ类错患者,尤其有潜在呼吸问题的患者,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结合下颌骨后退术的治疗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退术 上颌LefortⅠ型前移术 性Ⅲ类错 上气道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颌后部截骨术相关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6
作者 华泽权 陈志洪 +2 位作者 胡欣 宋九余 佟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2-304,共3页
探讨上颌后区的解剖为临床上颌截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30具干燥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直接测量及计算机数字化仪进行分析。结果翼上颌联合骨性融合占10%;翼上颌联合的高度、翼上颌联合下点至上颌结节最下点的高度分别为13.15... 探讨上颌后区的解剖为临床上颌截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30具干燥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直接测量及计算机数字化仪进行分析。结果翼上颌联合骨性融合占10%;翼上颌联合的高度、翼上颌联合下点至上颌结节最下点的高度分别为13.15 mm和5.25 mm;翼上颌联合上点至上颌结节下点的高度平均为18.05 mm;颧牙槽嵴至翼上颌联合的距离平均为25.47 mm;翼突的宽度平均为12.34 mm;梨状孔边缘至翼腭管的距离平均为35.25 mm;前后鼻棘的距离为46.27 mm;翼腭管从后向前下与腭平面的角度为58°47’。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医师进行上颌后部截骨术提供观测资料,并对避免损伤腭降动脉等结构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 解剖 上颌后部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两种上颌前份截骨后退术对鼻部形态的影响
17
作者 林阳阳 李燕妮 +2 位作者 皮纳 宋大立 侯敏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评估2种上颌前份截骨术式对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双颌前突患者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19~32岁。根据入院的治疗顺序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与改良手术组,传统手术组20例,采用传统的上颌前... 目的评估2种上颌前份截骨术式对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双颌前突患者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19~32岁。根据入院的治疗顺序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与改良手术组,传统手术组20例,采用传统的上颌前份截骨术;改良手术组10例,采用改良上颌前份截骨术。于术前及术后1年对患者行头颅锥形束CT扫描,将获得的DICOM数据导入Proplan CMF 2.0软件,三维重建颅面部解剖结构,选取反映鼻部形态的软、硬组织标志点,同时建立3个定位平面及三维定点测量系统,测量手术前、后各标志点间的距离及角度,包括鼻唇角、上鼻唇角、下鼻唇角、鼻尖角、鼻尖倾斜度、鼻小柱倾斜度、鼻高、鼻尖深度、垂直鼻尖位置、鼻翼基底宽、内眦间距、鼻小柱高度、右侧鼻孔轴角、左侧鼻孔轴角、鼻孔面积,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来评价2种术式对患者术后鼻部形态的影响。结果(1)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鼻唇角由术前的113.74°±9.42°增加至121.93°±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小柱倾斜度由术前的129.86°±7.63°减少到120.06°±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高及鼻翼基底宽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鼻尖角、鼻尖倾斜度、垂直鼻尖位置、鼻小柱高度、双侧鼻孔轴角及鼻孔面积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改良手术组患者术后鼻唇角由术前的110.75°±1.67°增至122.42°±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鼻尖位置由术前的(11.87±1.39)mm减少至(11.16±1.02)mm;但鼻翼基底宽、鼻尖角、鼻尖倾斜度、鼻小柱倾斜度、鼻高、鼻小柱高度、双侧鼻孔轴角以及鼻孔面积,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上颌前份截骨术相比,改良术式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且对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非常小,掌握适应证,灵活应用才能获得最好的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上颌前份 三维测量分析
原文传递
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术式应用及并发症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永红 唐友盛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1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对全上颌骨水平向骨切开术 (totalhorizontalmaxillaryosteotomy)即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术的不同术式、对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 对 5 3例先天发育、外伤等原因造成的颌骨畸形 ,行单颌或双颌同期上颌骨LeFort... 目的 对全上颌骨水平向骨切开术 (totalhorizontalmaxillaryosteotomy)即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术的不同术式、对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 对 5 3例先天发育、外伤等原因造成的颌骨畸形 ,行单颌或双颌同期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结果 术中无异常骨裂 ,牙体 ,牙髓损伤等并发症 ,有 2 0例未输血 ,避免了输血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功能与外形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根据不同的病人 ,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术式可稍有改变 ,术前应充分估计术中及术后的各种并发症 ,并制订相应预防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LEFORTI型 输血 上颌高位水平 并发症 上颌畸形
原文传递
上颌骨前份截骨并切断双侧腭大动脉后截骨段的血流变化
19
作者 胡敏 洪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正畸学 血管造影 上颌
原文传递
翼腭管解剖与周围结构关系的测量研究
20
作者 华泽权 陈志洪 +3 位作者 宋九余 李超 胡欣 佟浩 《沈阳部队医药》 2000年第1期21-22,共2页
为研究翼腭管的解剖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便为Le Fort Ⅰ型截骨提供指导,对30具干燥人头颅标本进行直接测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Le Fort Ⅰ型截骨水平上颌窦内侧壁从犁状孔边缘至翼腭管的平均距离是35.25mm;颧牙槽嵴至翼腭管的距离为... 为研究翼腭管的解剖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便为Le Fort Ⅰ型截骨提供指导,对30具干燥人头颅标本进行直接测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Le Fort Ⅰ型截骨水平上颌窦内侧壁从犁状孔边缘至翼腭管的平均距离是35.25mm;颧牙槽嵴至翼腭管的距离为25.41 mm;翼腭管至中线的距离是16.68 mm;犁状孔边缘至中线的距离是13.87mm;骨性鼻中隔长度是46.27 mm;犁状孔边缘至翼腭管连线与矢状面所成的夹角为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管解剖 上颌截骨 LeFortⅠ型 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