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骨性Ⅱ类颧牙槽嵴处上颌窦高度的CBCT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玲 龚仁国 +1 位作者 董秀华 刘入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青少年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颧牙槽嵴区域上颌窦高度。方法:收集60位青少年骨性Ⅱ类患者CBCT扫描数据,其中高角、均角、低角各20例。分别测量颧牙槽嵴区域颊侧不同冠状层面...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青少年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颧牙槽嵴区域上颌窦高度。方法:收集60位青少年骨性Ⅱ类患者CBCT扫描数据,其中高角、均角、低角各20例。分别测量颧牙槽嵴区域颊侧不同冠状层面(第1层:平行牙根长轴且平分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距,第2层:平分第一磨牙根分叉,第3层:平行牙根长轴且平分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牙根间距)上颌窦的高度(即H1、H2、H3)。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颧牙槽嵴骨处上颌窦高度差异以及在性别、左右侧差异。结果:青少年骨性Ⅱ类在颧牙槽嵴骨处上颌窦高度在性别、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垂直骨面型在不同冠状层面上颌窦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高角>均角>低角的变化趋势;组内不同冠状层面上颌窦高度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层面由前向后逐渐增高即H3>H2>H1。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颧牙槽嵴处上颌窦位置相对较高;低角患者上颌窦位置却相对较低。可为青少年骨性Ⅱ类患者颧牙槽嵴区域种植钉植入位点提供参考,减少脱落率和穿通上颌窦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不同垂直骨面型 颧牙槽嵴 上颌窦高度 微种植支抗
原文传递
Ⅱ类骨质下上颌窦区垂直骨高度不足时应用短种植体长度和直径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晗 李德超 +2 位作者 朱扬 张琳琳 李鹤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69-4072,共4页
背景:应用短种植体在上颌窦区种植后生物力学指标会有哪些变化?目的:建立包含上颌窦的Ⅱ类骨质真实上颌骨模型,观察Ⅱ类骨质下上颌窦区垂直骨高度为9mm时应用短种植体的最佳的长度和直径范围。方法:建立包含短种植体的上颌窦区Ⅱ类... 背景:应用短种植体在上颌窦区种植后生物力学指标会有哪些变化?目的:建立包含上颌窦的Ⅱ类骨质真实上颌骨模型,观察Ⅱ类骨质下上颌窦区垂直骨高度为9mm时应用短种植体的最佳的长度和直径范围。方法:建立包含短种植体的上颌窦区Ⅱ类骨质的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短种植体直径为4~6mm和长度为6~8mm,分析直径和长度对颌骨的等效应力峰值。结果与结论:垂直(颊舌)加载时,随着直径增加,皮、松质骨的等效应力分别下降26%(40%)和31%(45%),随着长度增加,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下降8%(5%)和0(7%)。两种方式加载时下,当直径〉4.8mm且长度〉7.5mm时,颌骨的等效应力峰值对直径和长度的响应曲线曲率位于-1和0之间,变量直径比长度对颌骨的等效应力峰值的影响更明显。结果证实,短种植体的长度和直径的增加可以降低颌骨应力,尤其是直径的增加更有利于改善力学分布,当窦嵴距为9mm应用短种植体时,直径应〉4.8mm,长度应〉7.5mm,可保证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种植体 应力分布 上颌区骨高度不足 Ⅱ类骨质 组织构建
下载PDF
IBS内提骨凿与Summers骨凿行上颌窦内提升效果比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温红霞 范亚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14-118,135,共6页
目的:建立上颌窦内提升的山羊动物实验模型,比较IBS内提骨凿与Summers骨凿进行山羊上颌窦内提升的效果。方法:大量预实验对山羊上颌窦解剖分析,结合山羊CBCT对上颌窦提升位点探讨,建立上颌窦内提升的山羊动物实验模型。对18只本地山羊3... 目的:建立上颌窦内提升的山羊动物实验模型,比较IBS内提骨凿与Summers骨凿进行山羊上颌窦内提升的效果。方法:大量预实验对山羊上颌窦解剖分析,结合山羊CBCT对上颌窦提升位点探讨,建立上颌窦内提升的山羊动物实验模型。对18只本地山羊36个上颌窦左右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运用IBS内提骨凿,对照组运用Summers骨凿,18只山羊依据上颌窦提升高度为5,8,10mm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羊头,统计每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穿孔数并记录穿孔时上颌窦提升的高度。结果:建立了以山羊上颌第一磨牙腭侧6-8mm的位点进行上颌窦内提升的动物实验模型。每组实验组6个上颌窦穿孔数分别为0、1、3;对照组6个上颌窦穿孔数分别为1、5、6。实验组与对照组行上颌窦内提升高度为5mm时两者安全性无明显差异[(5.00±0.00) mm vs(4.92±0.20) mm,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行上颌窦内提升高度为8mm时两者差异显著[(7.83±0.41) mm vs (6.58±1.32) mm,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行上颌窦内提升高度为10mm时两者安全性差异显著[(9.17±1.57) mm vs (6.08±0.97) mm,P<0.05]。结论:山羊上颌第一磨牙腭侧6-8mm的位点进行上颌窦内提升效果显著,当提升高度小于5mm,两者提升效果无明显差异,提升高度大于5mm,两骨凿相较而言,IBS内提骨凿较Summers骨凿有更好的提升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S内提骨凿 Summers骨凿 上颌提升高度 山羊动物实验模型
下载PDF
锥形束CT显像分析支抗种植体患者颧牙槽嵴区软硬结构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经海永 何平 +1 位作者 高健文 周弘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锥形束CT(CBCT)显像分析在测量支抗种植体患者颧牙槽嵴区软硬组织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口腔科就诊并接受颧牙槽嵴区支抗种植体植入治疗的52例正畸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BCT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究锥形束CT(CBCT)显像分析在测量支抗种植体患者颧牙槽嵴区软硬组织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口腔科就诊并接受颧牙槽嵴区支抗种植体植入治疗的52例正畸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BCT影像学资料,患者颧牙槽嵴区支抗种植体植入角度、颊侧及腭侧骨厚度和骨皮质厚度,于不同冠状层面测量上颌窦底的角度。结果所有支抗种植体的平均植入角度为(28.41±8.67)°,不同性别、植入侧的支抗种植体植入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支抗种植体的颊侧骨厚度为(2.53±0.86)mm,骨皮质厚度为(2.33±0.71)mm;腭侧骨厚度为(5.41±1.48)mm,骨皮质厚度为(1.51±0.43)mm。颊侧与腭侧的骨厚度、骨皮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同性别、植入侧的支抗种植体颊侧及腭侧骨厚度、骨皮质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冠状层面上颌窦底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抗种植体周围的骨皮质量是保障术后初期稳定性的关键,不同层面上颌窦底的角度可反映上颌窦底形态,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上颌窦底形态差异决定支抗种植体的植入角度与深度,以降低上颌窦穿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支抗种植体 颧牙槽嵴区 锥形束CT 上颌窦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