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假泥裂:上扬子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灰岩薄层中的网纹沉积构造 |
时志强
彭深远
王美玲
乔丹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川东北普光地区下三叠统蒸发岩沉积特征与演化及其对钾盐矿形成的控制作用 |
左璠璠
张永生
苏奎
桂宝玲
邢恩袁
牛新生
彭渊
商雯君
|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3
|
川东北普光地区下三叠统蒸发岩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
左璠璠
张永生
桂宝玲
邢恩袁
苏奎
牛新生
彭渊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普光地区下三叠统富锂钾卤水成因与分布规律 |
吴双
王峻
张春光
赵晴
黄淑婷
张椿华
王增刚
郝晓磊
任宏
|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5
|
川东北罗家寨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成岩作用 |
苏立萍
罗平
胡社荣
罗忠
刘柳红
房小荣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
2004 |
62
|
|
6
|
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蒸发台地沉积相 |
王一刚
张静
刘兴刚
徐丹舟
师晓蓉
宋蜀筠
文应初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
2005 |
52
|
|
7
|
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
王恕一
蒋小琼
管宏林
鲍云杰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3
|
|
8
|
萍乐坳陷西部上古生界—下三叠统烃源岩评价 |
邓荣敬
徐备
张立勤
李瑞江
高勇
杨桦
杜玉梅
时云珠
梁锋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9
|
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来自岩石结构与Sr同位素和Sr含量的证据 |
郑荣才
文华国
郑超
罗平
李国军
陈守春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5
|
|
10
|
四川盆地宣汉渡口和重庆北碚下三叠统海相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与演化 |
黄可可
黄思静
胡作维
钟怡江
李小宁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8
|
|
11
|
贵州桐梓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
胡广成
鲍志东
张震
罗小玉
蔡雨
刘丽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12
|
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综合层序 |
童金南
赵来时
左景勋
Hans J.Hansen
Yuri D.Zakharov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1
|
|
13
|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牙形刺及其油气意义 |
蒋武
罗玉琼
陆廷清
田传荣
|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6
|
|
14
|
川北南江地区下三叠统飞一段风暴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
林彤
刘树根
宋金民
李智武
白志强
彭瀚霖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15
|
川中磨溪构造下三叠统嘉二段储集物性及其控制因素 |
黄文明
刘树根
张长俊
张志敬
刘庆松
曾东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16
|
重庆石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沉积微相研究 |
钟怡江
陈洪德
朱利东
林良彪
董桂玉
朱志军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7
|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沉积及地球化学特征 |
林春明
张霞
于进
李达
张妮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8
|
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模式 |
王斌
邱岐
陆永潮
刘德志
王继远
杜学斌
李振明
李祥权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8
|
|
19
|
河南宜阳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演化及其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 |
邢智峰
周虎
林佳
王敏
郑伟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20
|
川西南犍为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 |
曹剑
谭秀成
陈景山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
2004 |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