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何高飞 姜金汐 +3 位作者 褚俊杰 李建波 陆晓筱 章德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的82例甲... 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的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最大直径为(6.6±5.4)mm,平均手术时间(156.5±32.7)min,清扫的中央区淋巴结数目为(12±6.4)枚,术后住院时间为(3.3±1.2)d。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6例,均在术后1月恢复正常,术后出血1例。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切口感染发生。随访过程中无肿瘤局部残留或复发。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的前提下改良无充气经单侧锁骨下入路腔镜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安全可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彻底,颈前区功能保护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经锁骨下入 甲状腺全切术
下载PDF
免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季笑语 邵毅 +2 位作者 余恬湉 盛蕾 吕斌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67-173,共7页
目的:探讨免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行免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及传统开放入路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目的:探讨免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行免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及传统开放入路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37例,其中腔镜组37例,开放组100例。腔镜组年龄小于开放组[(44.24±8.44)岁vs.(49.08±10.82)岁],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106.89±21.90)min vs.(79.88±21.76)min],术后引流量多于开放组[(107.62±31.16)mL vs.(82.04±31.68)mL],术后美容满意度高于开放组[3(2,3)分vs. 2(1,3)分],颈部不适感发生率低于开放组[7(18.9%) vs. 43(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BMI、肿瘤直径、桥本甲状腺炎、T分期、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暂时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血肿、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淋巴漏、切口感染、气管损伤、食管损伤。结论:免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及术后颈部舒适度优于传统开放甲状腺全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锁骨下入 免充气
下载PDF
经剑突下入路与经侧胸入路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余银保 郭爽 张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前纵膈肿瘤切除术不同临床入路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前纵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和研究组(40例,经... 目的分析前纵膈肿瘤切除术不同临床入路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前纵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和研究组(40例,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引流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C原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5-HT、NPY、CRP、WBC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膈神经波动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膈肿瘤切除术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保护膈神经,且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轻,术后恢复快,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膈肿瘤切除术 胸腔镜 经剑突下入 经侧胸
下载PDF
恩平某油田超深大位移井套管下入研究
4
作者 安荣 熊青山 +2 位作者 刘羽 徐家欢 耿浩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6期636-644,共9页
针对恩平某油田超深大位移井裸眼段长、稳斜角度大、摩阻大、居中度难以保证等问题,为确保套管能够安全下入,对该油田某一超深大位移井进行了套管居中度分析模拟。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扶正器、不同安放方式下的套管居中度。结果表明,1... 针对恩平某油田超深大位移井裸眼段长、稳斜角度大、摩阻大、居中度难以保证等问题,为确保套管能够安全下入,对该油田某一超深大位移井进行了套管居中度分析模拟。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扶正器、不同安放方式下的套管居中度。结果表明,1根套管安放1个刚性扶正器时,居中度达到了78%,可确保较好的套管居中效果。此外,从套管漂浮段长度、大钩载荷、摩阻、套管有效应力等多方面分别模拟了常规下套管、漂浮下套管以及旋转全漂浮下套管的套管下入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漂浮下套管技术时,漂浮段长选择4 600 m,即漂浮接箍安放位置在3 500 m处;采用旋转全漂浮下套管技术时,推荐转速为10 r/min。2种下套管技术均可确保套管顺利下入,套管下放摩阻小,极大提高了套管悬重,降低了套管柱发生屈曲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大位移井 漂浮下套管 旋转全漂浮下套管 套管居中 套管下入模拟
下载PDF
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术治疗甲状腺病变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王文卿 余永青 陈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比较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术治疗甲状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22年1至2023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传统组(36例)和腔镜组(37例)。传统组采用传统... 目的比较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术治疗甲状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22年1至2023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传统组(36例)和腔镜组(37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进行治疗,腔镜组采用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阳性淋巴结数,术后2 d、7 d、1个月、3个月切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术中失血量低于传统组,术后引流量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阳性淋巴结数、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 d、7 d、1个月及3个月切口VAS评分存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P<0.05),且腔镜组术后2 d、7 d、1个月及3个月切口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比较(8.11%vs.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术均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且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术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低、舒适度及美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充气 锁骨下入 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 甲状腺 疗效比较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6
作者 高峰 王秀会 +2 位作者 夏胜利 周小小 郭胜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 研究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治疗且获随访的85例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48例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固定(髌上组),37例采用髌... 目的 研究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治疗且获随访的85例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48例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固定(髌上组),37例采用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固定(髌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胫骨远端矢状面、冠状面骨折复位和踝关节AOF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5±5.6)个月。髌上组的骨折矢状面成角(4.1°±0.89°)小于髌下组(5.6°±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冠状面成角(4.2°±0.82°)小于髌下组(5.8°±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骨折复位不良2例(4.17%),髌下组10例(2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AOFAS评分[(97.3±4.50)分]高于髌下组[(92.0±5.72)分],踝关节疼痛评分髌上组[(37.3±4.50)分]高于髌下组[(32.0±5.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骨折复位更简单,能获得更好的术后骨折对位和更好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髓内钉 髌上 下入
下载PDF
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7
作者 余立钦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对比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 目的:对比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观察组行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两组术后均抗感染处理,并持续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膝关节伸屈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伸屈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膝关节伸屈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GQOLI-74各维度评分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伸屈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GQOLI-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效果更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与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固定术 髌上 下入 疼痛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髓内钉内固定术中采用髌下入路“4”字体位与采用髌上入路在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8
作者 王卫粮 王伟 +3 位作者 刘凯 李兵 王森 张晓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6期714-717,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髓内钉内固定术中采用髌下入路“4”字体位与采用髌上入路在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9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髌... 目的分析对比髓内钉内固定术中采用髌下入路“4”字体位与采用髌上入路在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9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髌下入路“4”字体位行髓内钉内固定术48例纳入观察组,将采用髌上入路行髓内钉内固定术4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1、3、6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VAS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为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选择髌下入路“4”字体位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且可更好的恢复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中下段骨折 下入路“4”字体位髓内钉内固定术 髌上路髓内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及预后研究
9
作者 张举林 尹逸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收治的102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 目的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收治的102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采取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09.28±30.17)min、透视次数为(15.23±2.71)次、住院时间为(10.18±2.17)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0、9.156、7.686,P均<0.05);术后3、6、9个月,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指标较优,并且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助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 下入 髓内钉 胫骨骨折 手术时间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基于流动保障技术对海上油气井井下安全阀下入深度的优化设计
10
作者 王松 邱森 +3 位作者 夏竹君 徐先亮 郭新军 王星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5期184-188,共5页
本文以实际油田开发方案为例,利用流动安全保障技术,选取高风险井流物组分,通过建模分析,模拟井筒内流体温度、压力、产量等关键参数,评估天然气水合物和蜡沉积在井筒内形成的风险区域,量化井筒内结蜡量。对比仅考虑析蜡点确定安全阀下... 本文以实际油田开发方案为例,利用流动安全保障技术,选取高风险井流物组分,通过建模分析,模拟井筒内流体温度、压力、产量等关键参数,评估天然气水合物和蜡沉积在井筒内形成的风险区域,量化井筒内结蜡量。对比仅考虑析蜡点确定安全阀下入深度的传统方法,本文通过规避天然气水合物和蜡沉积风险,设计井下安全阀下入深度,降低安全风险,为后续油气井井下安全阀下入深度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安全保障 天然气水合物 蜡沉积 井下安全阀 下入深度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11
作者 熊先 董志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因胫骨干骨折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外综合一科住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40例。髌上...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因胫骨干骨折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外综合一科住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4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进行手术,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改良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髌上组的手术时间短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少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HSS、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髌上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发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推荐临床决策者优先考虑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髌上 下入
下载PDF
无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和颈前入路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2
作者 王旭 张中超 赵晓许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无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ET)和颈前入路开放甲状腺手术(OT)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9许昌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92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无充气... 目的比较分析无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ET)和颈前入路开放甲状腺手术(OT)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9许昌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92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无充气锁骨下入路ET术46例(ET组),行颈前入路OT术46例(OT)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白介素-17(IL-17)、IL-10、IL-6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同时统计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满意度。结果ET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OT组,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分)和术后第3天的引流量低于OT组,住院时间短于OT组,术后第1天、3天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Ⅵ区淋巴清扫数和术后随访1个月期间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ET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于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ET与颈前入路OT治疗PCT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和机体的炎性反应,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无充气锁骨下入 腔镜甲状腺手术
下载PDF
胫骨骨折患者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膝前疼痛情况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耀华 张梦华 佘恒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骨折患者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膝前疼痛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骨折患者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膝前疼痛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阿伯丁负重试验-膝关节(AWT-K)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30、45、60s时的AWT-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47、4.754、7.000,P=0.043、P<0.001、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在15、30、45、60 s时的AWT-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030、4.556、9.134、11.050,P均<0.001);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7、12.600,P均<0.001)。结论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可明显减轻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前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承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 下入 髓内钉内固定 胫骨骨折 膝前疼痛
下载PDF
波流载荷作用下的下入安装立管横向动态特性
14
作者 孙巧雷 刘语维 +3 位作者 夏乐 冯定 王鹏 张红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6,65,共8页
为了研究海洋立管在下入水下设备安装过程的横向动态位移及其下部弯矩变化规律,建立了海洋下入立管的横向动态承载方程、波流载荷计算方程。结合网格离散、边界条件及计算求解稳定性的分析,应用Matlab求解了波浪速度、管柱壁厚和水深变... 为了研究海洋立管在下入水下设备安装过程的横向动态位移及其下部弯矩变化规律,建立了海洋下入立管的横向动态承载方程、波流载荷计算方程。结合网格离散、边界条件及计算求解稳定性的分析,应用Matlab求解了波浪速度、管柱壁厚和水深变化下的立管横向变形、最大位移和位置,以及位移及弯矩动态波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距离立管底部50 m内的横向位移、弯矩随时间周期性波动逐步增大,立管最大横向位移与波浪速度近乎呈正比,且弯矩波动幅度及最大弯矩均随海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壁厚的增大,立管抗弯强度的增大使得立管的最大位移减小、底部的弯矩幅度减小;在相同张紧力系数下,随着水深的增大,最大横向位移增大、底部的弯矩波动周期减小、弯矩波动变化值减小,最大位移位置自水深“1/3”向海面靠近。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立管下入安装设备时的安全作业控制提供基础,并为下入设备分析的上部边界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下入立管 水下设备安装 波流力 动态特性 横向位移 弯矩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内轴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的优势
15
作者 魏波 姚庆强 +3 位作者 唐成 李旭祥 徐燕 王黎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2-557,共6页
背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最常用的是内侧髌旁入路,但由于其对股四头肌腱的损伤,可能导致后期伸肌装置的弱化,进而影响患者的长期功能恢复。目的:评估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内轴型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 背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最常用的是内侧髌旁入路,但由于其对股四头肌腱的损伤,可能导致后期伸肌装置的弱化,进而影响患者的长期功能恢复。目的:评估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内轴型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内轴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其中26例为经股内侧肌下入路,27例为经内侧髌旁入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体质量指数及术前血红蛋白、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术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结论:①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经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2 d,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低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1);术后1个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74);③术后1,3个月,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1),术后1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56);④术后1个月,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1),术后3个月和1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98,P=0.999);⑤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不损伤股内侧肌腱,保留了伸肌装置,在较少软组织损伤的同时,便于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的安装和术中内轴运动的评估,能显著改善置换后患肢的疼痛肿胀,更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轴型膝关节假体 股内侧肌下入 伸肌装置
下载PDF
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王璐 季涛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于颌下... 目的分析探讨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于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于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插管后即刻、拔管前及拔管后即刻,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450、5.163、3.867,P均<0.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496、5.871、4.088,P均<0.001);插管后即刻及拔管后即刻,研究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t=3.605-2.492,P=0.001-0.015;心率:t=3.018、2.159,P=0.003、0.034);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2.5%(χ^(2)=7.314,P=0.007)。结论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可改善颌骨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氧水平,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 麻醉 血氧 呼吸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的中长期随访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洪文 尹立 +4 位作者 徐文豪 李皎 罗奋棋 刘绍江 徐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033-2037,共5页
背景:股内侧肌下入路是全膝关节置换最微创的一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但长期疗效不清楚。目的:观察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中长期的假体位置和膝关节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 背景:股内侧肌下入路是全膝关节置换最微创的一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但长期疗效不清楚。目的:观察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中长期的假体位置和膝关节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外翻畸形患者50例共55膝,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股骨外翻3°-5°截骨、常规置换髌骨。统计手术时间、显性出血量、切口长度、起始下地时间、起始上下楼梯时间和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胫股角、髋-膝-踝角、髁-髋角、平台-踝角等指标评价术后疗效和假体在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随访时间为4.7-11.1年;②手术时间(67.2±6.2)min,显性出血量(317.3±109.6)mL,切口长度(11.5±1.2)cm,起始下地时间(1.1±0.5)d,起始上下楼梯时间(2.3±0.9)d,住院天数(4.9±1.2)d;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显著降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均显著增加,胫股角/髋-膝-踝角显著降低,髁-髋角/平台-踝角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④术后均未发生腓总神经麻痹、感染、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无翻修病例;⑤提示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中长期假体位置、下肢力线良好,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内侧肌下入 关节成形术 膝外翻 假体位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深水钻井井口吸力锚最小下入深度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舒展 杨进 +2 位作者 朱国倞 李中 王宁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6,共8页
深水油气田采用井口吸力锚进行表层建井时,存在井口塌陷或地层过硬不能下入到位的风险。在分析井口吸力锚下入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安装效应的井口吸力锚承载力模型;针对二开固井最危险工况,推导了钻井过程中井口最大荷载计算公式;... 深水油气田采用井口吸力锚进行表层建井时,存在井口塌陷或地层过硬不能下入到位的风险。在分析井口吸力锚下入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安装效应的井口吸力锚承载力模型;针对二开固井最危险工况,推导了钻井过程中井口最大荷载计算公式;考虑桩基安全系数,建立了基于承载力的井口吸力锚下入深度模型。利用该下入深度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南海X井的井口吸力锚最小入泥深度为10.56 m。采用ABAQUS软件,以南海X井环境参数为基础,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井口吸力桩的竖向承载力为8593.22 kN;同等入泥深度理论计算承载力为8063.59 kN,误差为6.16%,准确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极限承载力的井口吸力锚下入深度模型能够精准预测井口吸力锚的最小下入深度,提高水下井口下入安装和钻井阶段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井口吸力锚 承载力模型 下入深度 预测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祥宝 潘引鹏 戴建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59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对比研究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59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三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血清致痛介质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血清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和前列腺素E2(PGE2)等疼痛应激指标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相比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更益于患者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突下入 单孔胸腔镜 三孔胸腔镜 纵隔肿瘤切除术 致痛介质 并发症
下载PDF
经髌上入路与经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巩文庆 张保 项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对比经髌上入路与经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髌上入路组38例(采用经髌上入路锁定型髓内... 目的对比经髌上入路与经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髌上入路组38例(采用经髌上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髌下入路组38例(采用经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治疗疗效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吕斯霍尔姆(Lysholm)评分量表评分、膝关节伸屈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髌上入路组患者的C形臂机下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患侧小腿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髌下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和ROM均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髌上入路组Lysholm评分和ROM均高于髌下入路组,VAS评分低于髌下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髌上入路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髌下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髌上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髌下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029,P=0.025)。结论相比经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采用经髌上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能减少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疗效,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髌上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 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