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合穴理论探疑
1
作者 宫甜甜 王茎 +1 位作者 李庆羚 曾永蕾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95-599,共5页
下合穴理论是《内经》中论治腑病的经典理论,其出现解决了腑病无所主的困境。古医籍中因无“下合穴”这一名词,使得合穴与下合穴主治条文模糊难辨,造成了五输合穴与下合穴概念上虽存在绝对差异,主治上却相似的尴尬局面。本文基于医书古... 下合穴理论是《内经》中论治腑病的经典理论,其出现解决了腑病无所主的困境。古医籍中因无“下合穴”这一名词,使得合穴与下合穴主治条文模糊难辨,造成了五输合穴与下合穴概念上虽存在绝对差异,主治上却相似的尴尬局面。本文基于医书古籍及临床经验,深入探讨下合穴理论的出现缘由、产生基础、取穴特点及与五输合穴的差异。提出下合穴理论的出现以根结、标本理论为雏形,在气街理论中得到支撑:胫气街经冲脉与腹气街沟通,使腑病下取得以实现,为临床诊疗腑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合穴中上下巨虚与委阳三穴的选取,体现了协调阴阳、上病下取的中医特色诊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腑 下合穴 根结 标本 气街 取穴 合穴 主治
下载PDF
早期电针下合穴对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赵净 周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29-0132,共4页
探讨分析早期电针下合穴对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时间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集我院中医科收治的96例肠道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机制分组,视为电针组(n=48)与参照组(n=48)。电针组实施早期电针下合穴治疗,参照组... 探讨分析早期电针下合穴对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时间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集我院中医科收治的96例肠道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机制分组,视为电针组(n=48)与参照组(n=48)。电针组实施早期电针下合穴治疗,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比较组间胃肠功能、血清脑肠肽、血清食欲调节因子、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电针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电针下合穴可促进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电针下合穴 肠道术后 胃肠功能
下载PDF
针刺八脉交会穴和下合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亚萍 刘晓辉 丁敏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疗法 八脉交会穴 下合穴
下载PDF
慢性胆囊炎患者胆的俞募穴及下合穴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允海 王军龙 许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45-1347,I0006,共4页
目的:比较慢性胆囊炎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胆的俞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温度,探究特定穴是否能够反映脏腑病症。方法:收集慢性胆囊炎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受试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自带系统对受试者左右双侧胆的募穴(日月)、背... 目的:比较慢性胆囊炎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胆的俞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温度,探究特定穴是否能够反映脏腑病症。方法:收集慢性胆囊炎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受试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自带系统对受试者左右双侧胆的募穴(日月)、背俞穴(胆俞)、下合穴(阳陵泉)进行测温,分别进行组内自身左右两侧温度及组间温度的比较。结果:1对照组的日月、胆俞及阳陵泉穴,自身左右温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试验组的日月穴自身左右温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胆俞及阳陵泉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试验组左右两侧的日月、胆俞及阳陵泉穴的温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胆囊炎患者胆的俞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温度与胆囊疾病相关,其特定穴具有反映脏腑病症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胆囊炎 经穴特异性 背俞穴 募穴 下合穴
下载PDF
电针上巨虚等下合穴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TNF-α及NF-κB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艾坤 易细芹 +3 位作者 张泓 凌希 吴金峰 邓石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4-547,I0003,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等穴后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结肠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并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治疗大肠腑病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等穴后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结肠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并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治疗大肠腑病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及承筋共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10d,取材,肉眼观察大鼠结肠溃疡及炎症并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NF-κB的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NF-α、NF-κB表达(除承筋组外)均较低(P<0.05或P<0.01),且上巨虚、足三里组溃疡评分明显偏低(P<0.05或P<0.01);(2)与上巨虚组比较,其他4个治疗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偏高(P<0.05或P<0.01),且下巨虚、阳陵泉、承筋组结肠的溃疡评分及NF-κB表达亦较高(P<0.05或P<0.01);(3)各组大鼠TNF-α含量与NF-κB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2,P=0.000)。结论:(1)电针治疗UC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NF-κB等调控炎症反应、改善结肠组织损伤来实现的;(2)电针上巨虚治疗UC模型大鼠的效应优于下巨虚、阳陵泉及承筋,其部分效应优于足三里,提示上巨虚治疗UC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下合穴 UC模型大鼠 TNF-α NF-ΚB 合治内府
下载PDF
早期电针下合穴对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陈辉 瞿丽 +1 位作者 黄永钢 谢达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5期143-145,15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下合穴对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9月浙江医院收治的行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于术后2...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下合穴对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9月浙江医院收治的行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于术后24 h内给予电针下合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浆胃泌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74.4%)(P〈0.05);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P〈0.05);术后1、2 d两组血浆胃泌素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术后2、3 d血浆胃泌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电针下合穴治疗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可改善血清胃泌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手术 电针治疗 下合穴 胃肠功能
下载PDF
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心理症状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赛赛 杨云涛 +1 位作者 潘冉 岳岩岩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观察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心理症状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 mg,每日2次;... 目的观察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心理症状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 mg,每日2次;观察组给予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治疗,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委中、委阳,予迎随补泻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心理症状、生活质量、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反流症状严重程度、频率以及RDQ总分降低,SAS评分、SDS评分降低,SF-36躯体健康总评分以及SF-36精神健康总评分升高,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反流症状严重程度、频率以及RDQ总分较低,SAS评分、SDS评分较低,SF-36躯体健康总评分以及SF-36精神健康总评分较高,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反流症状、心理症状,调节血浆胃动素含量,从而促进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恢复,是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随补泻法 针刺疗法 下合穴 胃食管反流 心理疗法 胃动素
下载PDF
B超观察针刺胆经下合穴对健康人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赵宁侠 郭瑞林 +1 位作者 任秦有 王文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针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对健康人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美国AcusonSe quoia 5 12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4 0MHz ,分别于针刺前后 ,测试胆囊容积及胆总管内径的变化。结果 :针刺健康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后 ,胆囊... 目的 :探讨针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对健康人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美国AcusonSe quoia 5 12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4 0MHz ,分别于针刺前后 ,测试胆囊容积及胆总管内径的变化。结果 :针刺健康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后 ,胆囊容积及胆总管内径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针刺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对生理状态下的胆囊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针刺 胆经下合穴 胆囊收缩功能 毫针
下载PDF
下合穴为主治疗肠梗阻46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丹华 王昌明 史永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2,共1页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笔者对非手术或手术后病症未缓解患者46例,以针刺下合穴为主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下合穴 疗效 治疗 肠梗阻
下载PDF
电针阳陵泉等下合穴对急性胆囊炎豚鼠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祁芳 张泓 +3 位作者 易细芹 邓石峰 周予婧 许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急性胆囊炎(AC)模型豚鼠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后对胆囊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β(IL-1β)及核因子-κB信使核糖核酸(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探究胆囊下合穴——阳陵泉是否在治疗对应腑病方面... 目的观察电针急性胆囊炎(AC)模型豚鼠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后对胆囊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β(IL-1β)及核因子-κB信使核糖核酸(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探究胆囊下合穴——阳陵泉是否在治疗对应腑病方面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 72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陵泉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下巨虚组共6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除正常组外,其余豚鼠均手术于胆囊内注射大肠杆菌建立急性胆囊炎豚鼠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5 d后,取胆囊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胆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RT-PCR检测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1)与模型组比:各穴位组NF-κB mRNA表达均较低(P<0.01),阳陵泉组HMGB1、IL-1β含量均较低(P<0.01);(2)与阳陵泉组比:其他各穴位组HMGB1、IL-1β含量及NF-κB mRNA表达均较高(P<0.01或P<0.05)。结论 (1)电针胃、肠、胆腑下合穴干预AC其可能的机制是:经电针治疗的AC豚鼠其胆囊组织内HMGB1、IL-1β等炎性因子受到抑制,从而降低了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达到缓解胆囊组织炎症的目的;(2)阳陵泉组对AC模型豚鼠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组,提示电针阳陵泉对AC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电针 下合穴 豚鼠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介素-1Β 梭因子-κB信使核糖核酸
下载PDF
电针下合穴对十二指肠溃疡模型大鼠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核因子-κB等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凌希 张泓 +3 位作者 易细芹 吴金峰 艾坤 邓石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7-400,I0003,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十二指肠溃疡模型大鼠下巨虚、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等穴后对十二指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小肠下合穴下巨虚治疗对应腑病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十二指肠溃疡模型大鼠下巨虚、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等穴后对十二指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小肠下合穴下巨虚治疗对应腑病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下巨虚、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承筋组共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皮下注射盐酸半胱胺建立十二指肠溃疡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10 d后,肉眼观察大鼠十二指肠黏膜溃疡情况,ELISA法检测十二指肠组织TNF-α、HMGB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中NF-κB的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比:5个穴位组TNF-α、HMGB1含量均降低(P<0.01),且上巨虚、下巨虚和足三里组溃疡评分及NF-κB的表达依次降低(P<0.05或P<0.01);2与下巨虚组比:阳陵泉组和承筋组评分、TNF-α、HMGB1含量以及NF-κB的表达均偏高(P<0.01或P<0.05),上巨虚组TNF-α、HMGB1含量亦增高(P<0.05),足三里组较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下巨虚对DU大鼠炎症干预效果明显优于阳陵泉、承筋穴及上巨虚穴,提示下巨虚穴对DU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2足三里穴效果与下巨虚穴相当,二穴靶器官效应可能存在交集,其具体机制和内涵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DU模型大鼠 下合穴 TNF-α HMGB1 NF-κB
下载PDF
齐刺胆的下合穴对胆绞痛豚鼠β-EP和CCK-8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甜甜 姚远 +1 位作者 高玉 董宝强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0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齐刺胆的下合穴对实验性胆绞痛豚鼠血浆β-内啡肽(β-EP)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影响以及镇痛效果,为临床治疗胆绞痛选择新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药物组(20只)... 目的:观察齐刺胆的下合穴对实验性胆绞痛豚鼠血浆β-内啡肽(β-EP)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影响以及镇痛效果,为临床治疗胆绞痛选择新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药物组(20只)和齐刺组(20只)。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置正常饲养,模型组、药物组、齐刺组均造模。造模成功后,药物组予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腹腔注射;齐刺组取双侧阳陵泉穴进行齐刺,每日1次,连续治疗5天。治疗结束后15 min内处死各组豚鼠,腹主动脉采取新鲜血液,匀浆、离心后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EP和CCK-8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浆中β-EP和CCK-8含量显著升高(P<0.01);药物组和齐刺组血浆中β-EP和CCK-8含量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齐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法刺激阳陵泉穴对实验性胆绞痛豚鼠有镇痛作用,可能与改善豚鼠血浆β-EP和CCK-8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绞痛 齐刺 下合穴 Β-EP CCK-8
下载PDF
胃肠下合穴治疗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鹤 沈惠风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8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下合穴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7例胃瘫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观察治疗前、治疗第3、7天胃引流量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结果针刺胃肠下合穴能显著减少胃引流量(P<0.01)及恢复胃肠动力,与药物组对照,胃肠... 目的观察针刺下合穴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7例胃瘫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观察治疗前、治疗第3、7天胃引流量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结果针刺胃肠下合穴能显著减少胃引流量(P<0.01)及恢复胃肠动力,与药物组对照,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1),且治疗后胃引流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胃肠下合穴对术后胃瘫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优于药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瘫综合征 针刺 下合穴
下载PDF
下合穴临证运用心得 被引量:2
14
作者 戈力 罗婷 梅国胜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75,共2页
针灸临床取下合穴有便捷之效 ,本文在印证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挥。临证辨证不谬 ,择经选穴有的 。
关键词 下合穴 六腑病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遗尿 胁痛 胃脘痛
下载PDF
针刺下合穴并埋线治疗牙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军雄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8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针刺 埋线疗法 下合穴 牙痛
下载PDF
针刺下合穴治疗肠麻痹46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文燕 《针灸临床杂志》 2002年第10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下合穴 肠麻痹 临床研究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下合穴电针法治疗术后肠胀气56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承浩 《浙江中医杂志》 2007年第9期532-532,共1页
关键词 术后肠胀气 下合穴 电针
下载PDF
浅谈下合穴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艳鸿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8,共1页
关键词 下合穴 特定穴 中医学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针刺下合穴治疗术后肠麻痹62例
19
作者 邹仁明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28,共1页
针刺下合穴治疗术后肠麻痹62例常熟市中医院(215500)邹仁明腹部手术引起肠麻痹在临床上颇为多见,不少患者在术后一二天内能自行缓解,但亦有即使采用药物或肛管排气等方法治疗而难以恢复者。笔者自1989年始,参与普外科... 针刺下合穴治疗术后肠麻痹62例常熟市中医院(215500)邹仁明腹部手术引起肠麻痹在临床上颇为多见,不少患者在术后一二天内能自行缓解,但亦有即使采用药物或肛管排气等方法治疗而难以恢复者。笔者自1989年始,参与普外科、妇产科会诊,采用针刺下合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 肠麻痹 针刺疗法 下合穴
下载PDF
电针下合穴阳陵泉等对急性胆囊炎模型豚鼠血清TNF-α及胆囊组织nAchR α7 mRNA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邓石峰 过灵香 +3 位作者 凌希 易细芹 祁芳 张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阳陵泉、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穴对急性胆囊炎(AC)模型豚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胆囊组织中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信使核糖核酸(nAchRα7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胆之下合穴阳陵泉治疗对应腑病是否存在相对特...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阳陵泉、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穴对急性胆囊炎(AC)模型豚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胆囊组织中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信使核糖核酸(nAchRα7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胆之下合穴阳陵泉治疗对应腑病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 72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阳陵泉、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组六组,12只/组,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于胆囊注射大肠杆菌建立豚鼠急性胆囊炎模型,成模后予电针治疗5 d,取胆囊组织行HE染色,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RT-PCR检测胆囊nAchRα7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HE染色镜下观察可见其他组胆囊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且nAChRα7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TNF-α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而胆囊nAChRα7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阳陵泉组比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组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而胆囊nAChRα7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与消化系相关的内腑下合穴对AC模型豚鼠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及nAchRα7 mRNA表达而抑制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对比可知,阳陵泉组的干预效应较其它治疗组突出,说明阳陵泉穴与对应胆腑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电针 下合穴 肿瘤坏死因子-α 乙酰胆碱量体α7信使核糖核酸 合治内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