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地壳与上地幔成层速度结构与深部层间物质的运移轨迹 被引量:42
1
作者 滕吉文 阮小敏 +2 位作者 张永谦 胡国泽 闫亚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077-4100,共24页
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促使深部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和运移,并导致了地壳的短缩增厚,而且造成了高原的整体隆升和深部壳、幔物质的侧向流展。基于青藏高原腹地和周边地域地壳与上地幔的成层速度结构,特别是其特异层序... 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促使深部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和运移,并导致了地壳的短缩增厚,而且造成了高原的整体隆升和深部壳、幔物质的侧向流展。基于青藏高原腹地和周边地域地壳与上地幔的成层速度结构,特别是其特异层序的展布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壳巨厚,但岩石圈却相对较薄;地壳中于深20±5km处存在一低速层,层速度为5.7±0.1km/s,厚度为8±2km;上地幔软流圈顶部深度为110±10km;下地壳与上地幔盖层物质以地壳低速层为上滑移面,以岩石圈漂曳的上地幔软流圈顶面为下滑移面,在印度洋板块N-NNE向力源作用下在同步运移,即形成了青藏高原腹地和周边地域特异的大陆地球动力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结构 地壳低速层 上地软流层 下地壳与上地幔盖层同步运移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汶川—映秀M_S8.0地震的发震断裂带和形成的深层动力学响应 被引量:20
2
作者 滕吉文 皮娇龙 +4 位作者 杨辉 闫雅芬 张永谦 阮小敏 胡国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2-403,共12页
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下,不仅形成了喜马拉雅弧形山造山带,而且导致其东部弧顶—东构造结似一尖楔沿NNE方向插入青藏高原的东北缘.造成了巴颜喀拉块体和龙门山断裂系深、浅部构造强烈活动和变形,并导致高原腹地壳、幔... 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下,不仅形成了喜马拉雅弧形山造山带,而且导致其东部弧顶—东构造结似一尖楔沿NNE方向插入青藏高原的东北缘.造成了巴颜喀拉块体和龙门山断裂系深、浅部构造强烈活动和变形,并导致高原腹地壳、幔物质以大型走滑断裂为通道边界向E-ES方向运移.2008年5月12日汶川—映秀MS8.0地震就发生在这相对活动的巴颜喀拉块体与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之间的龙门山断裂系辖区内.基于该区深部壳、幔结构和主震(MS8.0)与7万多次余震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的展布研究表明,汶川—映秀MS8.0地震的发震断裂不是震中在地表投影位置附近,而是龙门山断裂系3条以不同角度西倾、且向下在15±5km深处汇聚的断裂带CF.该发震断裂带不是一条简单的线性断裂带,而是一半径为5km左右的柱状震源体,沿NE向展布.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物质向东与向东南运动过程中地壳各层整体逐渐抬升,且在龙门山断裂系地带为减薄的转折部位,而地壳低速层却在这里尖灭.在两陆-陆板块碰撞力系作用下,壳、幔介质以上地壳底部低速层(深20±5km)为上滑移面,并与上地壳解耦,而在深处则以岩石圈底部漂曳的软流层顶部(深100±10km)为下滑移,故下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物质才能同步运动.它们在四川盆地高速"刚性"壳、幔物质阻隔下,龙门山断裂系的3条向下汇聚的断裂带与下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物质同步沿龙门山断裂系的断层面向上逆冲,当向上与向下同步运动的固态壳、幔介质二者在15±5km深处强烈碰撞时激发了这次MS8.0地震和一系列强余震的发生和发展.基于上述可见,对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部介质与构造环境,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运移和深层动力过程的研究乃核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映秀MS8 0地震 发震断裂 上、下滑动面 下地壳上地盖层物质同步运动 深层动力过程
下载PDF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主要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3
作者 汤良杰 金之钧 +1 位作者 漆家福 卢华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本文简要总结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的主要进展。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理论特别是板块构造理论,对于指导盆地构造研究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揭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上地幔结构、地壳结构、基底结构及其与盖层构造的关... 本文简要总结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的主要进展。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理论特别是板块构造理论,对于指导盆地构造研究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揭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上地幔结构、地壳结构、基底结构及其与盖层构造的关系。中国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十分复杂,伸展盆地、前陆盆地、走滑盆地、克拉通盆地和叠合盆地具有各自独特的地球动力学系统。构造样式分析是盆地构造分析的重要方面,直接与寻找油气圈闭有关,可以划分出伸展构造、挤压构造、走滑构造、反转构造和潜山-披覆构造等。断裂和不整合是盆地中的重要构造要素,控制着油气运聚成藏。叠合盆地多期成盆、多期改造造成的复杂构造图像,是中国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特色之一。展望21世纪中国油气盆地构造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叠合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分析;盆-山耦合过程和深部-浅部耦合过程分析;盆地三维构造精细描述和盆地模拟技术;盐构造和天然气构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结构 地壳结构 基底结构 盖层构造 油气圈闭 油气运聚成藏 含油气盆地 构造分析 中国
下载PDF
碳酸盐岩系层滑断裂控矿和成矿 被引量:3
4
作者 钱建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85-486,共2页
1层滑断裂的普遍性对大陆地壳结构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表明,岩石圈是由一系列不同级次的圈层组成,表现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垂向不均一性,当它受到地应力作用时,相邻的圈层之间会发生滑动、脱离的现象,从而形成各种滑脱构造。滑脱面的类... 1层滑断裂的普遍性对大陆地壳结构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表明,岩石圈是由一系列不同级次的圈层组成,表现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垂向不均一性,当它受到地应力作用时,相邻的圈层之间会发生滑动、脱离的现象,从而形成各种滑脱构造。滑脱面的类型多种多样,规模大小不一。如地壳与上地幔界面、盖层与基底界面、不整合界面、不同岩系界面、不同岩性界面、高塑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滑 碳酸盐岩 控矿构造 滑脱构造 界面控制 地球物理研究 不整合面 大陆地壳 盖层 上地
下载PDF
福建基底构造格局与火山活动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许绳铭 蔡圣芬 《福建地质》 1992年第4期288-323,共36页
本文依据各类岩石的地球物理性质及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对福建省重磁场进行分区,并着重讨论重磁异常的地质意义。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及地质构造背景,认为福建火山基底构造格局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以福鼎—莆田—诏安... 本文依据各类岩石的地球物理性质及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对福建省重磁场进行分区,并着重讨论重磁异常的地质意义。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及地质构造背景,认为福建火山基底构造格局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以福鼎—莆田—诏安断裂构造带为界,分为东西两带;以建宁—莆田断裂构造带为界,分为南北两大块。中生代火山岩的基底主要为加里东褶皱系,其上还有华力西—印支期沉积盖层;福安—平和火山喷发带两侧基底保留较完整;火山岩厚度一般小于3000m。火山活动与热流上涌、地壳拉伸减薄、上地幔及下地壳物质熔融并沿块体边界向浅部上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构造 火山活动 火山岩 上地 沉积盖层 地质构造背景 下地壳 福建 华力 格局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