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环境下核形石组构特征及成因——以中1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核形石为例
1
作者 耿锋 杨瑞召 +4 位作者 唐雨 沙旭光 孙尧斌 王振宇 张云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目的】奥陶纪时期全球发生了一次生物大辐射,核形石研究对于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核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统计、分析核形石宏观形态、... 【目的】奥陶纪时期全球发生了一次生物大辐射,核形石研究对于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核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统计、分析核形石宏观形态、微观组构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环境、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泥质条带灰岩段为开阔台地的台内洼地沉积,中上部发育一套厚约12.3 m的深灰色含泥质条带核形石灰岩、含生屑泥晶核形石灰岩,核形石粒径大、丰度高。核心为早期台缘生屑、团块;包壳厚度大,富含细菌纹层;基质中多充填灰泥、细生屑,普遍发育泥质条带;代表了一种水体搅动及搬运作用不强烈的原地或近距离搬运沉积成因。核形石可分为球状、帽状、板条状、椭球状等四类,以帽状、球状为主。垂向上为三个核形石发育段,单个旋回含量、粒度呈变大趋势。【结论】球状、帽状核形石形成于水体搅动和静止相交替状态的环境,板条状核形石形成于弱搅动的低能环境。中15井核形石的产出受奥陶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大辐射影响,具体为丰富的核心物质来源(相邻台缘带生屑、团块)、发育程度高的细菌黏附生长、稳定或弱波动的沉积环境等因素的有机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石 形成环境 15井 良里塔格组 陶统 西部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以塔河油田东南缘X井中—上奥陶统为例
2
作者 黄金叶 张英杰 +1 位作者 王强 朱一丹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8,I0003,I0004,共19页
为明确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根据塔河油田东南缘X井中—上奥陶统的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研究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河油田X井中—上奥陶统发育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含... 为明确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根据塔河油田东南缘X井中—上奥陶统的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研究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河油田X井中—上奥陶统发育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含球粒亮晶藻鲕灰岩、具鸟眼构造的泥晶灰岩、含钙质绿藻生屑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亮晶集合粒灰岩、含集合粒亮晶鲕粒灰岩、泥晶砂屑生屑灰岩、亮晶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11种岩石类型;发育砂屑滩、生屑滩、鲕粒滩、滩间海、藻鲕滩和灰坪6种沉积微相;发育溶洞型、裂缝—溶洞型和裂缝型3种储层。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的差异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后期溶蚀改造的影响,砂屑滩、生屑滩、鲕粒滩和藻鲕滩的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为裂缝—溶洞型储层,是发育优质储层的有利相带。该结果为塔河油田东南缘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X井 —上陶统 碳酸盐岩 沉积微相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宜昌黄花场剖面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汪啸风 Stouge S. +8 位作者 陈孝红 李志宏 王传尚 ErdtmannB.-D. 曾庆銮 周志强 陈辉明 张淼 徐光洪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467-489,i0003-i0008,共29页
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是我国奥陶系大湾阶的界线层型剖面,高精度生物地层以及岩石、层序地层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该剖面完全符合关于建立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即奥陶系第三个尚待正式命名的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 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是我国奥陶系大湾阶的界线层型剖面,高精度生物地层以及岩石、层序地层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该剖面完全符合关于建立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即奥陶系第三个尚待正式命名的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条件。建议以该剖面牙形石Baltoniodus?triangularis的首现层位,作为划分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的GSSP。所建议的GSSP交通方便,位于距宜昌市北北东22km的公路旁,地层出露完美无缺,界线生物层位于大湾组下段SHod-16层底部,距大湾组底部10.57m;界线上下发育了B.?triangu-laris的完整演化序列,并伴生有极好的Baltoniodus、Trapezognathus、Periodon和Microzarkodina等牙形石属种演化序列来作为佐证;界线之上0.2m所出现的世界广布的Microzarkodina abellum可作为划分此界线的辅助标志。界线生物层位于低位海侵序列之中,界线之下0.6m处所显示的从高位到低位的层序转换面和碳同位素最大偏移,与全球此时所发生低位事件密切相关,可作为识别该界线的物理和化学标志。所建议的界线生物层与笔石Azygograptus suecicus生物带上下组合之间的界线接近,与几丁虫Belonechitinacf.henryi生物带底界几乎一致,因此,所建议的界线易于在全球,无论浅水碳酸盐相、还是深水笔石相,识别和进行精确对比。同样的生物组合序列和层序及碳同位素异常亦在黄花场剖面之北5km的陈家河(即大坪)剖面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 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 黄花场剖面 宜昌 湖北 牙形石 笔石 几丁虫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页岩油气富集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4
4
作者 席胜利 刘新社 +3 位作者 黄正良 赵会涛 张才利 刘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2,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存,是中国油气重点勘探开发的含油气盆地之一。近年来,盆地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先后有多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展现出该盆地海相页岩油气良好的勘探开发新局面,研究其油气富集规律对于...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存,是中国油气重点勘探开发的含油气盆地之一。近年来,盆地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先后有多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展现出该盆地海相页岩油气良好的勘探开发新局面,研究其油气富集规律对于客观认识地质特征和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页岩烃源条件、储层特征及控藏因素,探讨了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油气富集条件及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与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藏相比,海相乌拉力克组页岩气藏具有“低丰度、低含气量、深埋藏、常压”的不足和“高硅质含量、高脆性指数”的优势;(2)乌拉力克组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0.86%,含气量一般介于0.94~2.21 mL/g,埋深一般介于3 700~4 500 m,地层压力系数介于0.96~1.00,硅质矿物含量平均值为54.0%,脆性指数平均值为75.0%;(3)乌拉力克组页岩大面积含气、局部富集,具有“三元控藏”的特征,硅质页岩大规模发育是物质基础,良好的顶底板是必要条件,稳定的构造条件是页岩气富集的关键。结论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海相乌拉力克组页岩油气发育4个勘探有利区,有利勘探面积为5 500 km^(2),其中马家滩、棋盘井地区为目前现实的页岩气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陶统 乌拉力克组 海相 页岩油气 低丰度 富集条件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桂北中奥陶统升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以溪水源剖面为例
5
作者 余烨 吴海东 +4 位作者 王莉 黄俨然 郭原草 曹涛涛 蔡灵慧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09-1324,共16页
为综合评价桂北地区中奥陶统升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碳硫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孔渗分析仪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等检测方法,对广西全州县文桥镇栗水村溪水源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质丰度... 为综合评价桂北地区中奥陶统升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碳硫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孔渗分析仪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等检测方法,对广西全州县文桥镇栗水村溪水源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质丰度、无机矿物组成、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等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升坪组碳质页岩累计厚度约81 m,以Ⅰ—Ⅱ型干酪根为主,TOC值介于0.63%~3.04%之间,平均为2.04%;Ro值为3.52%~3.68%,平均为3.60%;页岩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黄铁矿、硬石膏、白云石和方解石,脆性指数介于52.70~89.00之间,平均为73.31;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伊/蒙混层次之,不含蒙脱石,指示了明显的蒙脱石向伊利石转换过程;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铸模孔、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孔隙度为1.0%~6.8%之间,平均为3.12%;渗透率介于0.001 3×10^(-3)μm^(2)~0.042 5×10^(-3)μm^(2)之间,平均为0.019 0×10^(-3)μm^(2)。通过与四川盆地和北美页岩气储层特征的对比分析,指出桂北地区中奥陶统升坪组中段页岩气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特征 溪水源剖面 升坪组 陶统 桂北地区
下载PDF
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中/下奥陶统界线附近的牙形剌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志宏 王志浩 +3 位作者 汪啸风 陈孝红 王传尚 祁玉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31,共18页
重点描述宜昌黄花场剖面中 /下奥陶统界线附近的重要牙形剌共 3属、5种和 2新种Bergstroe mognathussp .nov .,BaltoniodustetrachotomusLiandWangsp .nov .,并对Oepikodusevae带和Baltoniodustriangu laris带分子的首现位置及带的含义... 重点描述宜昌黄花场剖面中 /下奥陶统界线附近的重要牙形剌共 3属、5种和 2新种Bergstroe mognathussp .nov .,BaltoniodustetrachotomusLiandWangsp .nov .,并对Oepikodusevae带和Baltoniodustriangu laris带分子的首现位置及带的含义进行厘定。作者还在此剖面大湾组下段发现北美中大陆区暖水型牙形剌Tripoduslaevis和Protoprioniodusaranda ,并确定Tripoduslaevis的首现位置在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底界之上 0 .3m处。Tripoduslaevis的首次出现曾提议为中奥陶统的底界的标志 (见陈旭等 ,2 0 0 0 ) ,在宜昌黄花场剖面上Tripoduslaevis的首现位置接近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底界 ,对确定中 /下奥陶统界线很重要。由于在黄花场剖面可识别出Baltonioduscrassulus—B .gladiatus—B .triangularis演化谱系 ,作者建议以B .triangularis的首次出现作为中奥陶统的底界 ,宜昌黄花场剖面为中 /下奥陶统界线的层型剖面。同时 ,文中将本区的牙形刺带与世界其它地区作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宜昌 /下奥陶统界线 牙形刺 黄花场剖面 动物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断控”缝洞系统划分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诚 云露 +4 位作者 曹自成 吕海涛 李海英 刘永立 韩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8,共15页
碳酸盐岩地层普遍发育各类成因机制的非均质性缝洞储层,其孔隙系统的形成演化受岩石的地质演化控制。一般情况下,这类非均质性缝洞储层的形成与地层流体系统中各种不饱和性流体的热化学作用方式和所能带走的物质体积总和有关。但是,塔... 碳酸盐岩地层普遍发育各类成因机制的非均质性缝洞储层,其孔隙系统的形成演化受岩石的地质演化控制。一般情况下,这类非均质性缝洞储层的形成与地层流体系统中各种不饱和性流体的热化学作用方式和所能带走的物质体积总和有关。但是,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现的"断控"缝洞储层未经历不饱和性流体的溶蚀改造作用,其空间展布明显受到断裂带边界约束,勘探证实可以形成商业价值储层。因此,断裂活动能否发生大规模的物质体积调整,形成完整的缝洞储集系统,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应用三维地震、钻井异常工况、测井、元素录井、压恢试井、干扰试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等,综合表征"断控"储层特征,反演"断控"缝洞单元和储集系统。针对走滑断裂活动过程中的岩石物理特性、构造增容机理和流体改造机制,开展了脆性岩层应变方式、断层封闭性控制因素、水-岩作用方式等研究,提出断裂带内部受岩体错动、破碎及力学-热化学作用而发生的物质体积调整是顺北地区"断控"缝洞储层形成的主导因素,其孔隙系统的形成、演化与断裂活动关系密切。当"断控"缝洞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无法忽视流体影响时,可依据流体性质和作用方式等,细分出"岩溶型"和"热溶型"亚类,作为"断控"储层概念的理论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储层 走滑断裂 缝洞系统 碳酸盐岩 -下奥陶统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及地质模式 被引量:13
8
作者 袁圣强 贾承造 +5 位作者 高日胜 潘文庆 侯福斗 齐建华 吴珍珍 法贵方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80-88,共9页
基于大量钻井取心及岩心薄片观察,成像测井、录井等资料分析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在厘定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和蓬莱坝组地震层序格架基础上,对其进行沉积古地貌恢复及储层研究,进而建立了相应的台地演化模式、储层演... 基于大量钻井取心及岩心薄片观察,成像测井、录井等资料分析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在厘定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和蓬莱坝组地震层序格架基础上,对其进行沉积古地貌恢复及储层研究,进而建立了相应的台地演化模式、储层演化模式及地质模式。该区蓬莱坝组沉积期为缓坡台地沉积模式,鹰山组沉积期为弱镶边台地沉积模式;其储层发育受沉积控制作用较强,与三级或四级层序界面暴露溶蚀及埋藏流体溶蚀关系密切,呈现准层状和孔洞型储层发育、沉积地貌分异小等特点;蓬莱坝组层(块)状白云岩是下步重要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斜坡 -下奥陶统 碳酸盐岩 沉积储层 沉积古地貌 储层演化模式 储层地质模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7
9
作者 赫俊民 王小垚 +4 位作者 孙建芳 孙小童 史今雄 曹东升 曾联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2-1030,共9页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铸体薄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主要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复合成因裂缝3种类型。其中,构...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铸体薄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主要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复合成因裂缝3种类型。其中,构造裂缝以剪切裂缝为主,其次为张裂缝;成岩裂缝主要为水平层理缝,其次是成岩缝合线;复合成因裂缝主要包括构造-成岩裂缝、构造-表生裂缝和岩溶裂缝。构造剪切裂缝是该区的主要裂缝类型,发育有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4组,它们在不同层位的发育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北东-南西向裂缝为层位的优势裂缝发育方向。裂缝的倾角主要在70°以上,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的纵向延伸长度受岩石力学层控制,裂缝在岩石力学层内发育,并终止于力学层界面上。裂缝密度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岩溶作用等地质因素控制。随着塑性矿物含量与岩石层厚的增加,裂缝密度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断层与褶皱构造对裂缝的发育程度有重要影响,使得不同构造部位的裂缝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距断层面与褶皱轴面的距离越远,裂缝密度也逐渐降低。岩溶作用影响溶洞上部岩层中的裂缝发育程度;在溶洞上部岩层中,主要发育近直立裂缝、斜交裂缝和近水平裂缝3种产状类型的裂缝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裂缝密度 裂缝类型 裂缝走向 天然裂缝 -下奥陶统 碳酸盐岩储层 塔河地区
下载PDF
阿克库勒凸起中-上奥陶统地层划分及加里东中期第Ⅰ幕古喀斯特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存革 李涛 +1 位作者 吕海涛 丁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3,共9页
随着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油气勘探向外围拓展,需要重新认识中-上奥陶统地层划分方案和加里东中期第Ⅰ幕古喀斯特作用。通过岩心、FMI成像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和古生物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恰尔巴克组GR尖峰下面的含泥灰岩段归于上奥陶... 随着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油气勘探向外围拓展,需要重新认识中-上奥陶统地层划分方案和加里东中期第Ⅰ幕古喀斯特作用。通过岩心、FMI成像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和古生物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恰尔巴克组GR尖峰下面的含泥灰岩段归于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厚度受一间房组上段滩相沉积底形的控制,含泥灰岩段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FMI成像测井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中KU和KThU两个参数能较好地划分该界线,新方案在塔北具有借鉴意义。根据该地层划分方案,中-上奥陶统在S109-S119-S114井以南地区为连续沉积,以北的地区存在暴露剥蚀。加里东中期第Ⅰ幕喀斯特对北部的于奇地区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库勒凸起 -陶统 地层划分 古喀斯特
下载PDF
新疆柯坪大湾沟剖面中-上奥陶统烃源岩高频海平面变化与有机质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志勇 张水昌 +4 位作者 刘烨 李建军 张宝民 顾乔元 卢玉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240,共9页
通过对柯坪大湾沟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与印干组页岩的自然伽马测量,建立了此两套页岩的高频海平面变化曲线。同时,对采自于大湾沟剖面的54块泥页岩样品进行了热解与有机碳含量、泥岩X衍射的矿物种类与含量、泥岩密度等分析,将泥页... 通过对柯坪大湾沟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与印干组页岩的自然伽马测量,建立了此两套页岩的高频海平面变化曲线。同时,对采自于大湾沟剖面的54块泥页岩样品进行了热解与有机碳含量、泥岩X衍射的矿物种类与含量、泥岩密度等分析,将泥页岩样品的分析结果与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对比后,认为:①萨尔干组页岩厚13.4 m,属于一个三级层序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在萨尔干组页岩的海侵体系域内,发育4次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在高位体系域内发育3次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印干组页岩厚34 m,也同样属于一个三级层序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海侵体系域内发育2次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在高位体系域内则发育6次高频海平面变化。②萨尔干组页岩与印干组页岩均在海平面上升期黏土矿物含量增加,且有机质丰度增高(有机碳含量值增大)。萨尔干组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于印干组页岩,碳酸盐矿物低于印干组页岩,其有机质丰度亦高于印干组页岩。③萨尔干组页岩与印干组页岩的黏土矿物成分主要为伊-蒙混层,由于蒙皂石伊利石化是烃源岩催化活性的主要来源,因此富含伊-蒙混合层的这两套烃源岩是最有利的烃源岩。④萨尔干组页岩、印干组页岩均具有海平面上升,有机质丰度增高、泥页岩密度降低和海平面下降,有机质丰度降低、泥岩密度增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烃源岩 -陶统 高频海平面变化 有机质丰度 柯坪大湾沟剖面
下载PDF
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相的分异与全球下/中奥陶统界线生物标志的选择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传尚 汪啸风 +1 位作者 陈孝红 李志宏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9-95,共7页
通过对宜昌黄花场(扬子地台中部)大湾组剖面和重庆城口(扬子地台北部)的湄潭组剖面笔石动物群特征的分析,结合江西崇义地区(盆地相)、江南过渡带笔石动物群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相分异的现象,并探讨了下/中奥... 通过对宜昌黄花场(扬子地台中部)大湾组剖面和重庆城口(扬子地台北部)的湄潭组剖面笔石动物群特征的分析,结合江西崇义地区(盆地相)、江南过渡带笔石动物群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相分异的现象,并探讨了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和牙形石的相互关系。认为宜昌黄花场剖面完全具备建立全球下/中奥陶统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的条件,牙形石B.triangularis的首次出现(FAD)是良好的界线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 下/陶统界线 大湾组 湄潭组 黄花场 华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及演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红光 刘波 +4 位作者 张学丰 曹鉴华 黄臣军 刘格云 吴双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3-384,共12页
为恢复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成岩演化历史,通过岩芯观察、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针对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开展研究,并将成岩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由于海平面的波动,地貌高部位在相... 为恢复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成岩演化历史,通过岩芯观察、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针对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开展研究,并将成岩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由于海平面的波动,地貌高部位在相对海平面较低时短暂地暴露在地表,以颗粒结构为主的灰岩在沉积后不久发生准同生溶蚀作用,形成顺层发育的溶洞及结构选择性溶孔等。主要发育于早成岩阶段的白云石化作用增强了岩石的抗压实压溶能力,有利于孔洞的保存;此外,早成岩阶段的加里东中-晚期及海西早期构造运动导致裂缝较为发育,但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压实及胶结作用过程,裂缝多呈封闭或充填状态,未形成有效的储集空间。中成岩阶段的热液活动以产出具波状消光和鞍形结构的白云石和黄铁矿为特征,热液活动总体上较弱,对先期形成的孔洞和裂缝具有轻微的充填破坏作用。晚成岩阶段的硅质流体及钙质流体活动部分地充填早期的孔洞,在区域内对储层具有破坏作用;晚成岩阶段的海西晚期及喜山期裂缝活动弱于早成岩阶段的裂缝活动,但由于经历的成岩改造作用较弱,这些晚期裂缝多为开启状态,在喜山期油气调整阶段具有一定的输导和储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北地区 -下奥陶统 碳酸盐岩 成岩序列 孔隙
下载PDF
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图形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传尚 汪啸风 +2 位作者 陈孝红 李志宏 张淼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3-789,共7页
在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基础上,笔者选择了华南地区奥陶系台地相、盆地相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相等不同沉积相区5条典型地层剖面,开展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图形对比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进一步明确... 在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基础上,笔者选择了华南地区奥陶系台地相、盆地相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相等不同沉积相区5条典型地层剖面,开展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图形对比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华南奥陶系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延限和不同相区笔石动物群的精确对比关系,为开展不同相区之间地层的精确对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陶统界线 笔石 不同相区 图形对比
下载PDF
塔中隆起中-上奥陶统之间的不整合成因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京昌 张智礼 +3 位作者 宋海明 蔡习尧 马庆佑 郭欣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0-520,共11页
塔里木盆地众多岩溶储层不整合中,中-上奥陶统之间的不整合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塔中隆起中-上奥陶统之间的不整合结构特征为依据,对不整合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发生在恰尔巴克组沉积期间的地壳褶皱作用控制了不整合的发育... 塔里木盆地众多岩溶储层不整合中,中-上奥陶统之间的不整合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塔中隆起中-上奥陶统之间的不整合结构特征为依据,对不整合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发生在恰尔巴克组沉积期间的地壳褶皱作用控制了不整合的发育,其分布范围受背斜控制。在背斜区,不同层系缺失的原因存在差异,一间房组和鹰山组的缺失是剥蚀缺失,而恰尔巴克组的缺失是沉积缺失。成因上可将其不整合划分为同构造型和后构造型两种不整合类型。同构造不整合分布在塔中背斜型隆起两翼的恰尔巴克组与一间房组之间,后构造不整合分布在塔中背斜型隆起顶部的良里塔格组与鹰山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不整合面 成因机制 -陶统
下载PDF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古岩溶洞穴巨晶方解石成因及演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存革 张钰 吕海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8,共6页
根据碳、氧、锶同位素和包裹体的系统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岩溶洞穴中巨晶方解石的成因和演化特征。巨晶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与中—下奥陶统背景值相比,两者均较低,表明巨晶方解石具有大气水岩溶特征;... 根据碳、氧、锶同位素和包裹体的系统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岩溶洞穴中巨晶方解石的成因和演化特征。巨晶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与中—下奥陶统背景值相比,两者均较低,表明巨晶方解石具有大气水岩溶特征;其N(87Sr)/N(86Sr)比值高于背景值,说明受到壳源锶的影响,海西早期是壳源锶的主要来源时期;巨晶方解石中出现单相水溶液包裹体和淡水盐度也表明其形成于地表岩溶环境中。根据碳、氧、锶同位素和包裹体的综合分析,洞穴巨晶方解石形成于海西早期潜流岩溶带环境中。巨晶方解石形成后,在海西晚期构造运动中受到洞穴塌陷作用改造,塔河油田东部的岩溶洞穴塌陷现象比西部严重,东部地区的巨晶方解石因上覆地层压力形成了缝合线。印支—喜山期构造运动在巨晶方解石中形成了裂缝和微裂缝;而且,巨晶方解石还经历了埋藏溶蚀作用,溶蚀作用与喜山晚期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关系较密切,且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下奥陶统 巨晶方解石 演化 锶同位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红光 刘波 +2 位作者 曹鉴华 黄臣军 刘格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具有良好油气勘探潜力,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不明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岩石学、物性测试与地化分析等手段,总结出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主要发育溶洞型、溶孔型、裂缝-溶蚀孔洞型、溶蚀孔...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具有良好油气勘探潜力,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不明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岩石学、物性测试与地化分析等手段,总结出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主要发育溶洞型、溶孔型、裂缝-溶蚀孔洞型、溶蚀孔洞-裂缝型与裂缝型等5种储层类型。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以及裂缝活动为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早-中奥陶世相对较低的海平面,导致微古地貌高部位在准同生期反复暴露地表遭受溶蚀,形成不受单一统一暴露界面控制的小尺度溶蚀孔洞、顺层溶蚀与示顶底充填等现象。总体来看蓬莱坝组溶蚀作用强度大于鹰山组。主要发育于准同生阶段和浅埋藏阶段的白云岩化作用增强了岩石的抗压实压溶能力,有利于早期溶蚀孔洞的保存,对储层具有间接贡献。裂缝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海西晚期之前的裂缝多被方解石、白云石和硅质等流体充填,对储层贡献较少,海西晚期及喜马拉雅期裂缝经历的成岩改造较弱而成为有效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化作用 储层 碳酸盐岩 -下奥陶统 玉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断陷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沉积地质模型与烃源岩分布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尧 何治亮 +4 位作者 李慧莉 张瑜 高晓鹏 王康宁 焦存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3-775,共13页
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海相烃源岩。针对阿瓦提断陷中-上奥陶统埋深大、缺乏钻井进行层位标定,以及萨尔干组烃源岩发育层段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的问题,用传统的技术手段识别该套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可能难以取得好的... 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海相烃源岩。针对阿瓦提断陷中-上奥陶统埋深大、缺乏钻井进行层位标定,以及萨尔干组烃源岩发育层段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的问题,用传统的技术手段识别该套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可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通过对柯坪地区露头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及其上下地层不同岩性及地层结构的认识,建立沉积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将地质模型和地震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烃源岩地震相识别追踪提供依据;在对研究区内二维地震测线逐条解释的基础上,依据地震反射波组的反射特征,进行地震相-沉积相分析;针对露头发育烃源岩而断陷内未有钻井揭示的地区,建立了海相烃源岩识别方法和流程,对研究区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烃源岩进行了重新识别和空间展布预测。研究表明,萨尔干组烃源岩的发育受海平面上升控制作用明显,属于深水陆棚相沉积;萨尔干组烃源岩在区内广泛分布,厚度范围约为0~120 m,在西南部最厚,受控于阿恰断裂和吐木休克断裂,向东北部减薄,向北超覆尖灭于英买3井以南,向东至阿-满过渡带西缘仍有少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沉积地质模型 烃源岩分布 萨尔干组 -陶统 阿瓦提断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露头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层序结构、沉积演化及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清龙 韩剑发 +3 位作者 李浩 孙彦达 何海全 任世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5-850,916,共17页
柯坪和巴楚地区出露了较完整的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沉积地层,牙形石古生物地层对比表明柯坪水泥厂露头鹰山组与下伏蓬莱坝组呈不整合接触,缺失5.9 Ma地层,与上覆一间房组呈整合接触,两者共沉积约14.4 Ma地层。综合露头、前人地化指标及... 柯坪和巴楚地区出露了较完整的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沉积地层,牙形石古生物地层对比表明柯坪水泥厂露头鹰山组与下伏蓬莱坝组呈不整合接触,缺失5.9 Ma地层,与上覆一间房组呈整合接触,两者共沉积约14.4 Ma地层。综合露头、前人地化指标及盆内塔中隆起区井震资料对比分析,将鹰山组至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划分出2套以主要不整合面为边界的复合(二级)层序(CS1和CS2),内部包含5套以次一级暴露面、岩相突变面为边界的三级层序(Sq1-Sq5),可进行区域对比。通过对手标本和镜下薄片分析,归纳出11种和6种灰岩、白云岩沉积微相类型,它们以特定的相序组合成台缘礁滩复合体、潮坪内碎屑滩、台内浅滩-滩后、生屑滩、滩间海、云坪等7种微相组合,指示了研究区由CS1时期干旱-半干旱局限台地潟湖、云坪沉积向CS2时期开阔台地内碎屑滩、生屑滩和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转变及中奥陶世末期台地被淹没的过程。利用Fischer图解重建了露头剖面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其与岩相旋回和地化指标所反应的古水深演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与Haq海平面变化曲线整体上可进行对比。海平面变化对层序结构和沉积演化起主导作用,局部受构造和海平面变化双重因素制约,其中,四级海平面变化对相序组合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类型与组合 海平面变化 露头剖面 沉积演化 层序结构 碳酸盐岩台地 -下奥陶统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中-下奥陶统顶面多期剥蚀过程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松林 张小兵 宋猛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9-851,共23页
剥蚀量恢复是古构造演化恢复的基础,对于恢复盆地沉积地层格架,研究盆地隆坳格局迁移、油气分布聚集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最大沉积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塔北地区中-下奥陶统地层油气资源丰富,在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后,抬升剥蚀严重。本文... 剥蚀量恢复是古构造演化恢复的基础,对于恢复盆地沉积地层格架,研究盆地隆坳格局迁移、油气分布聚集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最大沉积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塔北地区中-下奥陶统地层油气资源丰富,在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后,抬升剥蚀严重。本文按照“同层多期”的思想识别了对塔北地区油气勘探举足轻重的中-下奥陶统顶面经历剥蚀的5个主要构造期,采用“地震地层综合法”,在精细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计算了其在5个主要构造期的剥蚀量。通过分析剥蚀过程,认为中-下奥陶统顶面从加里东中期到喜山期剥蚀范围依次减小,剥蚀厚度在加里东中期最大剥蚀可达915 m,位于现在的英买1井附近。海西早期剥蚀最大厚度达892 m,位于现今两北地区北部一带;海西晚期最大剥蚀厚度位于现今的齐古1井附近,剥蚀量可达690 m;印支—燕山期最大剥蚀厚度可达546 m,位于现今阿北1井附近;喜山期对中-下奥陶统顶面的影响已经不如前几期,最大剥蚀厚度仅338 m,位于现今的沙雅6井附近。就5期总剥蚀厚度而言,最大可达936 m,位于顺13井附近。油气运聚的总体趋势是在塔北地区北部不断抬升遭受广泛剥蚀的前提下,油气沿着以中-下奥陶统顶面为核心辐射出的立体复杂疏导体系向高部位的塔北隆起运移成藏。油气有利勘探区应在阿克库勒凸起和“两北”地区的古斜坡位置,正如塔北地区满深1井(沙雅县境内)获得高产油气流的勘探实践所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过程 -下奥陶统 塔北地区 油气关系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