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亲和技术在下游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凌均建 宗敏华 杜伟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4-57,共4页
基于生物分子之间特异性的亲和作用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分离纯化与分析技术———膜亲和过滤、亲和萃取、亲和沉淀和亲和电泳在生物技术产品的分离纯化中显示出巨大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综述有关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膜亲和过滤 亲和萃取 亲和沉淀 亲和电泳 分离纯化 下游过程 亲和技术 制药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的生产和下游加工过程
2
作者 余顺惠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白细胞介素 2在治疗某些癌症方面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重组白细胞介素 2的基因工程和下游加工过程。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基因工程 下游加工过程 癌症治疗
下载PDF
生物法制造丁二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耀 邱晓曼 +2 位作者 陈程鹏 于卓然 洪厚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64-1975,共12页
丁二酸因其C4分子结构在化工领域的潜在价值,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结合生物基丁二酸的产业现状,综合分析了丁二酸生产菌种及菌株改造、生物过程优化和丁二酸分离纯化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以大肠... 丁二酸因其C4分子结构在化工领域的潜在价值,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结合生物基丁二酸的产业现状,综合分析了丁二酸生产菌种及菌株改造、生物过程优化和丁二酸分离纯化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以大肠杆菌、产琥珀酸放线杆菌、解脂耶氏酵母为代表的主要生产菌株及其改造策略;低值生物质利用及控制发酵过程中CO2供给和pH调节等生物过程优化策略;包括钙盐法、电渗析法、直接分离法等方法在内的丁二酸分离工艺。同时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将综合考虑经济性与能耗问题,将菌株与发酵和分离全过程整合,提高丁二酸产量,降低发酵及分离成本,进一步拓展生物基丁二酸市场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 发酵 生产菌株 代谢工程 生物过程 下游过程
下载PDF
2007年梅雨锋降水的大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83
4
作者 陶诗言 卫捷 张小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5,共13页
2007年6—7月在华南、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先后出现东西走向静止锋暴雨,引起粤东和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了这3个地区静止锋暴雨的动力学、热力学结构的异同点。2007年7月引起淮河洪涝的主要强降水是7月8—9日的暴雨,分析了引起这... 2007年6—7月在华南、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先后出现东西走向静止锋暴雨,引起粤东和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了这3个地区静止锋暴雨的动力学、热力学结构的异同点。2007年7月引起淮河洪涝的主要强降水是7月8—9日的暴雨,分析了引起这场强暴雨的大气环流特征以及梅雨锋深厚的锋生过程和气旋生成过程。主要结论为:(1)华南前汛期降水、长江梅雨期降水以及淮河强降水出现时东西向静止锋在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结构相同,可通称为"梅雨锋"。(2)2007年淮河静止锋暴雨的出现,是由于中国东部上空有深厚高空槽发展,诱导梅雨锋上气旋生成过程和深厚的锋生过程。气旋生成过程和锋生过程使梅雨锋上出现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了致洪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洪暴雨 梅雨锋 锋生过程 气旋生成的上-下层影响 下游小槽斜压发展过程
下载PDF
乙二醇和苯胺合成吲哚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成斌 《广州化学》 CAS 2020年第4期65-73,共9页
介绍了吲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一步对以苯胺及其同系物为原料分别与炔烃、环氧乙烷、乙二醇反应合成吲哚及其衍生物的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了苯胺和乙二醇体系合成吲哚及其衍生物的优缺点,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汇总。基于文... 介绍了吲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一步对以苯胺及其同系物为原料分别与炔烃、环氧乙烷、乙二醇反应合成吲哚及其衍生物的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了苯胺和乙二醇体系合成吲哚及其衍生物的优缺点,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汇总。基于文献分析发现,以乙二醇和苯胺合成吲哚的反应机理尚不明确,且存在反应温度较高、催化剂失活严重、收率和选择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故进一步提出对以乙二醇和苯胺为原料合成吲哚的反应进行研究,以期在阐明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实现吲哚的高效合成,为乙二醇的高值转化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下游加工过程 催化 反应 合成
下载PDF
The Four Stages in the Origin of Rice Agriculture
6
作者 Zhao Zhijun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年第1期1-20,共20页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flotation,a large number of plant remains related to the origin of rice agriculture have been foun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Through the...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flotation,a large number of plant remains related to the origin of rice agriculture have been foun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Through the study of these new findings,it has been discovered that the origin of rice agriculture was a long and gradual process last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This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the stage of gestation took place around 10,000 years ago—human society was still in the hunting and gathering phase,but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of human-used or even cultivated Oryza plants from that time has been discovered;the early stage of transition took place around 9000–7000 years ago—archaeological evidence of rice farming from that time has been found,such as villages,domesticated rice,farming tools,etc.,but subsistence then was still mainly based on hunting and gathering,whereas rice farming and pig breeding,which fall into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tegory,were only auxiliary production activities;the late stage of transition took place around 7000–5000 years ago,when the proportion of subsistence attained by hunting and gathering gradually declined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rice farming increased day by day;and the stage of completion took place about 5000 years ago,when hunting and gathering was replaced by rice agricultur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uccess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agricultur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ORIGINATION flotation resul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