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岩的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段政 邢光福 +1 位作者 余明刚 许乃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6-668,共13页
中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白垩纪火山岩中,发育一套具特殊岩相学特征的火山岩地层,以浙江高坞组和福建南园组为代表,其主体为熔结凝灰岩,以深灰色厚层致密块状、含大量长石和石英晶屑、大面积出露但假流动构造模糊为突出特征,而明显区别... 中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白垩纪火山岩中,发育一套具特殊岩相学特征的火山岩地层,以浙江高坞组和福建南园组为代表,其主体为熔结凝灰岩,以深灰色厚层致密块状、含大量长石和石英晶屑、大面积出露但假流动构造模糊为突出特征,而明显区别于其它白垩纪地层组的熔结凝灰岩,表明其具有独特的成岩过程。伊利石结晶度研究表明,高坞组和南园组火山岩特殊的岩相学特征与其成岩后受到极低级变质作用,从而发生一定程度重结晶有关,这一过程使其岩石结构构造趋于均一化。通过对上下火山岩系火山岩的伊利石结晶度、b0值及多型特征对比分析表明,东南沿海这一大范围的火山岩极低级变质作用,可能是早白垩世晚期"闽浙运动"后岩石圈发生强烈伸展,导致区域大规模热隆作用的反映,并与上下火山岩系之间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形成、长乐-南澳构造带强烈的变质变形事件及东南沿海大规模金铜矿、非金属等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隆作用 极低级变质作用 伊利石 上、下火山岩系 东南沿海
下载PDF
浙闽交界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及其地质特征
2
作者 邢新龙 刘才伟 吕峰明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2-,共1页
浙闽交界地区大面积出露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地层,可分为上下两套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地层包括闽北长林组、南园组、小溪组,浙东南磨石山群(由下至上分为大爽组、高坞组、西山头组、茶湾组、九里坪组),以火山碎屑流相为主,喷溢相次之,... 浙闽交界地区大面积出露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地层,可分为上下两套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地层包括闽北长林组、南园组、小溪组,浙东南磨石山群(由下至上分为大爽组、高坞组、西山头组、茶湾组、九里坪组),以火山碎屑流相为主,喷溢相次之,主体岩性为一套高钾钙碱性酸性系列的流纹质—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局部地区出现少量玄武岩、安山岩。上火山岩系包括闽北石帽山群(由下至上分为黄坑组、寨下组)、石牛山组,浙东南永康群(由下至上分为馆头组、朝川组、小平田组、泰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火山岩系 火山碎屑流 交界地区 磨石山群 火山岩分布 长林组 石牛山 晚中生代 黄坑组 火山碎屑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