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味叶下珠药效物质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莹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0-44,共5页
以苦味叶下珠的药效物质、临床活性、临床应用等为关键词,以Web of Science、谷歌学术、百度学术、中国知网等为数据来源,查阅了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对苦味叶下珠的植物化学研究、药理活性、毒理学评估和禁忌证进行了分析整理,发现苦味... 以苦味叶下珠的药效物质、临床活性、临床应用等为关键词,以Web of Science、谷歌学术、百度学术、中国知网等为数据来源,查阅了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对苦味叶下珠的植物化学研究、药理活性、毒理学评估和禁忌证进行了分析整理,发现苦味叶下珠含有许多有价值的化学成分,且这些化学成分显示出广泛的药理活性,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抗菌、抗氧化、健胃止泻和抗溃疡活性,同时具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并对避孕、修复肝损伤、降血糖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叶下珠 植物学 植物化学研究 药理活性
下载PDF
细枝叶下珠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李卫 郑良珣 +2 位作者 黄燕丽 邓泽民 许铭宇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筛选出较优的细枝叶下珠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提高湿生植物细枝叶下珠的繁殖系数,满足日益增长的海绵城市发展要求。[方法]利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进行组织培养,以细枝叶下珠的无芽和一节芽茎段为外植体,MS培养基和B5培养基为基... [目的]筛选出较优的细枝叶下珠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提高湿生植物细枝叶下珠的繁殖系数,满足日益增长的海绵城市发展要求。[方法]利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进行组织培养,以细枝叶下珠的无芽和一节芽茎段为外植体,MS培养基和B5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6-BA、IBA为外源激素,设置3个激素浓度配比处理:6-BA 1.0 mg/L+IBA 0.2 mg/L;6-BA 1.5 mg/L+IBA 0.2 mg/L;6-BA 1.5 mg/L+IBA 0.1 mg/L。[结果 ]75%酒精和0.2%次氯酸钠消毒后不同外植体的存活率相同,不同培养基的存活率也相同,均为62.5%;一节茎段诱导率比不带芽茎段高出73.3个百分点,MS培养诱导率比B5培养基高出28.3个百分点;细枝叶下珠在MS+6-BA 1.0 mg/L+IBA 0.2 m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较好,诱导率达53.8%。[结论]筛选出适宜培养基,为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生植物 细枝叶下珠 愈伤组织
下载PDF
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彩东 梁云 +1 位作者 吴斌 王聪庆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4,共2页
目的研究复方苦味下珠胶囊(KWYZ)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胺(DGaLN)所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以乙肝宁为对照药,观察KWYZ的保肝作用。结果KWYZ能改善肝能的损害程度,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复方... 目的研究复方苦味下珠胶囊(KWYZ)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胺(DGaLN)所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以乙肝宁为对照药,观察KWYZ的保肝作用。结果KWYZ能改善肝能的损害程度,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复方苦味叶下珠具有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肝损伤 下珠胶囊 保护作用 D-氨基半乳糖胺 复方苦味叶下珠 保肝作用 肝损伤模型 四氯化碳 损害程度 病理改变 对照药 乙肝宁 肝组织 小鼠
下载PDF
复方叶下珠滴丸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晓梅 谭本仁 +4 位作者 朱兴保 郭基燕 张伟明 许卫关 刘贤英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研究复方叶下珠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滴丸中叶下珠和半边莲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滴丸中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含量;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定性鉴别分离... 目的研究复方叶下珠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滴丸中叶下珠和半边莲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滴丸中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含量;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好,易于鉴别。含量测定中,没食子酸浓度在15.04耀120.32滋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没食子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为0.95%(n=6);绿原酸在浓度10.12耀202.4滋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89%,RSD为0.7%(n=6)。3批次复方叶下珠滴丸试样经6个月加速试验和12个月长期试验考察,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所建立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制剂在常温下保存稳定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叶下珠滴丸 下珠 半边莲 质量标准 稳定性
下载PDF
叶下珠和苦味叶下珠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鑫瑶 许利嘉 张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5期990-993,共4页
目的:建立叶下珠和苦味叶下珠指纹图谱,为其是否可以混用或代替使用提出物质基础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INDUSTRIES Epic C18 120A(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A)-水(0.1%磷酸,V/V)二元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叶下珠和苦味叶下珠指纹图谱,为其是否可以混用或代替使用提出物质基础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INDUSTRIES Epic C18 120A(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A)-水(0.1%磷酸,V/V)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 m 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建立了叶下珠和苦味叶下珠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其混用或代替使用提出物质基础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珠 苦味叶下珠 指纹图谱 物质基础研究
下载PDF
叶下珠复方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摘要)
6
作者 王新华 李常青 +2 位作者 郭兴伯 李烨 劳绍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S1期375-375,共1页
目的:评价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该复方(含苦味叶下珠、三七等)联合干扰素(100万单位肌注,隔日1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并与30例单用干扰素(剂量同前)治疗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结果:叶下珠复方联合干扰素组治疗... 目的:评价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该复方(含苦味叶下珠、三七等)联合干扰素(100万单位肌注,隔日1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并与30例单用干扰素(剂量同前)治疗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结果:叶下珠复方联合干扰素组治疗3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为92.5%,肝功能ALT、AST、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下珠复方 干扰素治疗 热带医学 苦味叶下珠 随机对照观察 中医药大学 临床症状 复常率 功能A
下载PDF
苦味叶下珠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徐大文 马海伦 +1 位作者 任中原 李冬田 《天津医药》 CAS 1994年第12期717-721,共5页
利用我国长江流域产天然植物苦味叶下珠全草进行了体外、2.2.15细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三方面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研究。将该药水及其无水乙醇提取物,分别在体外与HBsAg、HBeAg阳性血清在不同浓度、温度、时间作用后,用ELISA药盒... 利用我国长江流域产天然植物苦味叶下珠全草进行了体外、2.2.15细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三方面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研究。将该药水及其无水乙醇提取物,分别在体外与HBsAg、HBeAg阳性血清在不同浓度、温度、时间作用后,用ELISA药盒检测HBsAg、HBeAg滴度改变,计算抑制率,结果分别为47.62%和49.09%。该药水提取物可抑制HBV-DNA转染的2.2.15细胞,在培养液中对HBsAg、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64.58%和39.17%。慢性乙肝患者口服其干粉制剂8~12周,60%HBeAg转阴及抗-HBe转阳,作用明显,但有反跳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可望成为有潜力的抗HBV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苦味叶下珠 表面抗原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苦味叶下珠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志荣 钟建平 +2 位作者 祝桂琅 陈云瑞 王国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应用苦味叶下珠制成25%糖浆,每次20ml(含生药5g),一日三次,疗程一月,将其治疗乙型肝炎患者122例。结果在疗程结束和停药半年时检测血清HBV标志,治疗组HBsAg阴转率分别为4.8%和9.7%,对照组分别为1.6%和3.3%(均为P<0.05)。治疗组HBeAg... 应用苦味叶下珠制成25%糖浆,每次20ml(含生药5g),一日三次,疗程一月,将其治疗乙型肝炎患者122例。结果在疗程结束和停药半年时检测血清HBV标志,治疗组HBsAg阴转率分别为4.8%和9.7%,对照组分别为1.6%和3.3%(均为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2.1%和43.8%,对照组仅为8.8%和13.0%(均为P<0.01)。结果表明苦味叶下珠具有抑制HBV复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苦味叶下珠 丸剂
下载PDF
中药复方叶下珠防治原发性肝癌探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魏春山 贺劲松 +3 位作者 贺宪 周大桥 童光东 陈孝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9-200,共2页
通过对中药复方叶下珠的组成进行药理及机制分析 ,探讨其在防治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复方叶下珠 防治 肝癌 理论探讨
下载PDF
苦味叶下珠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荣英 李学兰 +2 位作者 管艳红 里二 彭朝忠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78-478,共1页
关键词 苦味叶下珠 栽培技术 中药 种子 发芽试验 生长习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味叶下珠胶囊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彩东 吴斌 +1 位作者 张伟 师彦平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7-488,共2页
目的测定苦味叶下珠胶囊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没食子酸在4.16~41.6μg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0.82%(n=5... 目的测定苦味叶下珠胶囊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没食子酸在4.16~41.6μg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0.82%(n=5)。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苦味叶下珠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叶下珠胶囊 没食子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苦味叶下珠中多酚类成分的HPLC/MS/MS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光英 朱国元 +3 位作者 李国英 吴晓鹏 李庆洋 方宏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建立苦味叶下珠中多酚类成分HPLC/MS/MS的测试方法。方法:利用RP-HPLC线性梯度洗脱筛选最佳测试条件,并应用LC/MS/MS技术指认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苦味叶下珠多酚类成分HPLC/MS图谱,其中9个色谱峰被指认。结... 目的:建立苦味叶下珠中多酚类成分HPLC/MS/MS的测试方法。方法:利用RP-HPLC线性梯度洗脱筛选最佳测试条件,并应用LC/MS/MS技术指认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苦味叶下珠多酚类成分HPLC/MS图谱,其中9个色谱峰被指认。结论:用文中的最佳分离条件可较全面地反映苦味叶下珠中的多酚类成分,为苦味叶下珠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叶下珠 多酚 HPLC/MS//MS
下载PDF
苦味叶下珠抗乙肝病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灵台 何燕 +2 位作者 任家潍 蒋健 陈建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2年第2期6-9,共4页
应用叶下珠胶囊制剂治疗65例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经3个月疗程,HBsAg 转阴率为10.8%,HBeAg、DNAp 和抗 HBcIgM 的转阴率分别为52.9%、41.7%和66.7%。不同的治疗对象、组别及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各项 HBV 标志的转阴率均无统... 应用叶下珠胶囊制剂治疗65例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经3个月疗程,HBsAg 转阴率为10.8%,HBeAg、DNAp 和抗 HBcIgM 的转阴率分别为52.9%、41.7%和66.7%。不同的治疗对象、组别及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各项 HBV 标志的转阴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有 CPH 转阴率高于ASC,广西叶下珠治疗组高于江西叶下珠治疗组的倾向.增服绞股兰并不能提高 HBV 标志的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苦味叶下珠/治疗应用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苦味叶下珠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窦志芳 冯前进 +3 位作者 闫娟丽 何金洋 张亚中 耿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1期2311-2312,共2页
苦味叶下珠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近年来,关于其抗病毒作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对该药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通过对该药进行原植物分离鉴定及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并将其与具有提高... 苦味叶下珠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近年来,关于其抗病毒作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对该药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通过对该药进行原植物分离鉴定及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并将其与具有提高免疫作用的物质结合,共同发挥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病毒感染提供有效药物的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叶下珠 抗病毒 研究进展
下载PDF
HPLC测定苦味叶下珠胶囊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郭朝晖 倪琳 蒋生祥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 建立测定苦味叶下珠胶囊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用KromasilC18柱,以甲醇-水-磷酸(5:95: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1nm,进样20μl。结果 没食子酸的回归方程为:Y=6.811×10^6... 目的 建立测定苦味叶下珠胶囊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用KromasilC18柱,以甲醇-水-磷酸(5:95: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1nm,进样20μl。结果 没食子酸的回归方程为:Y=6.811×10^6X+3.187×10^5(r=0.9998);线性范围0.446~2.230μg;平均回收率为97.79%,RSD=1.79%。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苦味叶下珠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苦味叶下珠胶囊 没食子酸
下载PDF
苦味叶下珠种子发芽试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荣英 李学兰 管艳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苦味叶下珠 植物药 种子发芽 种子保存 萌芽条件
下载PDF
复方苦味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建平 祝桂琅 +5 位作者 黄志荣 舒祝明 费迎明 汤佳良 王国强 陈炳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应用复方苦味叶下珠随机治疗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并设对照组92例。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与停药半年时HBe Ag转阴率分别为58.0%与49.0%,而其对照组转阴率分别为13.2%与11.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应用复方苦味叶下珠随机治疗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并设对照组92例。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与停药半年时HBe Ag转阴率分别为58.0%与49.0%,而其对照组转阴率分别为13.2%与11.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治疗组肝功能(HA,CⅣ)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亦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复方苦味叶下珠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惭性乙型肝炎 复方苦味叶下珠 疗效 肝功能
下载PDF
小果叶下珠花气味组成及其两性异型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代红 陈国平 +2 位作者 杨晓飞 李后魂 石福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013-4020,共8页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 microcarpus)由种特异性细蛾科(Gracillariidae)昆虫头细蛾(Epicephala)专门为其传粉,具体包括:头细蛾在雄花上积极采粉,然后为雌花授粉并在其内产卵等极其不同的传粉行为。花气味在...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 microcarpus)由种特异性细蛾科(Gracillariidae)昆虫头细蛾(Epicephala)专门为其传粉,具体包括:头细蛾在雄花上积极采粉,然后为雌花授粉并在其内产卵等极其不同的传粉行为。花气味在维持小果叶下珠与传粉头细蛾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小果叶下珠雌花和雄花气味,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与内标法进行定量,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小果叶下珠花气味中共分离出17种化合物,主要以萜类和脂肪族物质为主;顺-β-罗勒烯在雌花和雄花中含量均最高,为主要气味成分;(2)雌花气味释放量显著高于雄花;(3)雌花和雄花之间气味化学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具有两性异形性。初步推测花气味出现两性异形性是植物为适应传粉头细蛾极其高度特异的传粉行为(雄花采粉,雌花传粉并产卵)而选择进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性传粉 互利共生关系 小果叶下珠 头细蛾 花气味 两性异型性
下载PDF
复方叶下珠对人HepG 2·2·15细胞移植裸鼠HBxA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大桥 童光东 +3 位作者 贺劲松 魏春山 Feitelson Mark 吕屏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649-1651,共3页
关键词 复方叶下珠 HBXAG HepG2 细胞移植 裸鼠 人肝癌细胞 移植瘤模型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苦味叶下珠与猪苓多糖合用对HBV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屹峰 秦咏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9-190,共2页
探讨苦味叶下珠合用猪苓多糖抗HBV感染疗效。联合用药组 5 1例 ,口服苦味叶下珠每日 3次每次5 0 g ,连续 3个月 ,同时肌注猪苓多糖每日 1次 ,每次 40mg ,连续 2 0日停 10日 ,同法重复肌注 2次 ,疗程 3个月。与单用相同剂量苦味叶下珠组... 探讨苦味叶下珠合用猪苓多糖抗HBV感染疗效。联合用药组 5 1例 ,口服苦味叶下珠每日 3次每次5 0 g ,连续 3个月 ,同时肌注猪苓多糖每日 1次 ,每次 40mg ,连续 2 0日停 10日 ,同法重复肌注 2次 ,疗程 3个月。与单用相同剂量苦味叶下珠组 5 3例 ,分别于停药后及停药后 1年对比观察 ,联合用药组HBsAg、HBeAg及HBV·DNA近期阴转率分别是 17 6 %、49 0 %及 45 1% ;远期阴转率为 2 1 6 %、6 0 8%及 6 8 6 % ,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叶下珠 猪苓多糖 HBV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