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下疳和二期梅毒共存1例
1
作者 舒霖 依旺叫 +2 位作者 苏洁 黄顺坚 邹承含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2期127-127,共1页
患者男,20岁。因“发现阴茎溃疡4d”就诊。皮肤科检查:阴茎可见0.5cm×0.5cm大小溃疡,边界清楚,表面无渗液,触之如软骨样。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滴度1∶32。诊断:二... 患者男,20岁。因“发现阴茎溃疡4d”就诊。皮肤科检查:阴茎可见0.5cm×0.5cm大小溃疡,边界清楚,表面无渗液,触之如软骨样。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滴度1∶32。诊断:二期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疳 二期梅毒
下载PDF
疑似间接接触致鼻腔内硬下疳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任超华 吴黎明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4期30-31,共2页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通过胎盘形成垂直传播,少数通过性接触以外途径传染[1]。义乌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曾收治1例鼻腔内硬下疳患者,系由间接接触梅毒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外用药膏导致...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通过胎盘形成垂直传播,少数通过性接触以外途径传染[1]。义乌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曾收治1例鼻腔内硬下疳患者,系由间接接触梅毒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外用药膏导致感染。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52岁,因“发现右侧鼻腔内部丘疹1个月”于2022年7月29日在义乌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首诊。就诊前1个月患者自觉右侧鼻腔内糜烂不适,自行涂抹红霉素软膏、阿昔洛韦乳膏,糜烂缓解,而后右侧鼻前庭处出现丘疹,逐渐变大,无疼痛瘙痒等不适。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风湿免疫、免疫缺陷相关疾病史,否认冶游史,否认外伤史。查体:各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专科查体:右侧鼻腔前庭鼻中隔处可见一单发圆形,扁平隆起,约黄豆大小黄红色浸润性结节,表面淡黄色薄痂,不易去除,无明显鳞屑,无溃疡、渗出,触之软骨硬度,无压痛(图1)。外阴、阴道未见明显溃疡、水肿及皮疹,颈部、颌下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扪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疳 鼻腔 梅毒 间接接触
下载PDF
如何防治软下疳
3
作者 曹来安 《求医问药》 2009年第7期19-19,共1页
软下疳是通过直接性接触传染的,该病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软下疳和硬下疳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且同属于性病,但导致两种病的病原体却截然不同。软下疳是由杜克莱嗜血杆菌引起的,而硬下疳的病原体则不属于细菌类,而是梅毒螺旋体。
关键词 下疳 防治 性接触传染 梅毒螺旋体 嗜血杆菌 下疳 病原体 传染源
下载PDF
认识软下疳
4
作者 曹来安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4年第5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下疳 性接触传染 梅毒螺旋体 细菌感染 嗜血杆菌 下疳 病原体 传染源 短棒状 细菌类
下载PDF
54例多发性硬下疳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叶兴东 林霭 +1 位作者 朱慧兰 戴向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 为探讨多发性硬下疳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初诊患者询问病史后进行体检 ,定量测定RPR ,计算潜伏期 ,记录硬下疳数量等。结果 多发性硬下疳初诊时的RPR滴度和发病潜伏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多发性硬下疳患者多合并包皮过... 目的 为探讨多发性硬下疳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初诊患者询问病史后进行体检 ,定量测定RPR ,计算潜伏期 ,记录硬下疳数量等。结果 多发性硬下疳初诊时的RPR滴度和发病潜伏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多发性硬下疳患者多合并包皮过长 (P <0 .0 5 ) ;与单个硬下疳相比 ,多发性硬下疳多表现为浸润性斑块 (P <0 .0 5 )。结论 多发性硬下疳多表现为浸润性斑块且常合并有包皮过长 ;认识和掌握硬下疳临床特征的变化 ,对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以及加强对HIV感染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多发性硬下疳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乳房、外阴多发性硬下疳合并二期梅毒疹1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红娟 杨健 杨文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232,共1页
关键词 下疳 多发性 梅毒疹
下载PDF
多发性硬下疳合并产硷假单胞菌感染1例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婕 朱桂芝 +1 位作者 肖春玲 陈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9-239,共1页
患者女,34岁,外阴溃烂1个月伴疼痛10天。查体见双侧小阴唇及会阴正中下方3处溃疡,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溃疡面涂片查见梅毒螺旋体,细菌培养为产硷假单胞菌生长。RPR1∶8。诊断为一期梅毒多发性硬下疳合并产硷单胞菌感染。
关键词 多发性硬下疳 产硷假单胞菌感染 并发症
下载PDF
多发性硬下疳1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俊峰 马俊平 +2 位作者 刘杰 郭宏峰 周桂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2,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阴茎冠状沟处多发无痛性溃疡1个半月。1个半月前患者阴茎冠状沟处出现多处豆粒大小的红斑,很快糜烂形成溃疡,无痛痒。外院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后按炎症给予消炎药物治疗(药名不详),效果不佳;2周前患者无意中...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阴茎冠状沟处多发无痛性溃疡1个半月。1个半月前患者阴茎冠状沟处出现多处豆粒大小的红斑,很快糜烂形成溃疡,无痛痒。外院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后按炎症给予消炎药物治疗(药名不详),效果不佳;2周前患者无意中摸到右侧腹股沟有多个肿大的淋巴结且阴茎溃疡不断扩大。患者有多次不洁性接触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包皮过长,包皮内板及冠状沟有6处豆粒至硬币大小的圆形溃疡,表面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下疳 无痛性溃疡 阴茎冠状沟 临床资料 药物治疗 组织病理 阴茎溃疡 性接触史
下载PDF
二期梅毒疹伴发下唇硬下疳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安 陈舒 +3 位作者 孙丽君 宋映雪 叶江竹 程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23,125,共2页
患者女,28岁。1月前下唇出现溃疡,1月后全身出现对称性丘疹性损害,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TPPA)(+),快速梅毒血清反应素(RPR)1∶128(+),诊断:二期梅毒疹伴发下唇硬下疳。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肉注射,1次/周,共3周。治疗结束后溃疡愈合,皮... 患者女,28岁。1月前下唇出现溃疡,1月后全身出现对称性丘疹性损害,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TPPA)(+),快速梅毒血清反应素(RPR)1∶128(+),诊断:二期梅毒疹伴发下唇硬下疳。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肉注射,1次/周,共3周。治疗结束后溃疡愈合,皮疹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下疳
下载PDF
硬下疳合并二期梅毒疹误诊1例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志宏 槐启明 +2 位作者 张玉燕 王霞 刘连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下疳 合并症 梅毒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下疳样脓皮病1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堂德 邱贤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下疳样脓皮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口唇、外阴多发性硬下疳1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敏有 曾志良 陈春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6-197,共2页
患者女,36岁。因唇部硬结、外阴无痛性溃疡2周,于2005年5月1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周前无明显话因上唇肿胀,出现硬结,继而破溃、结痂,有肿胀感,不痛;外阴也同时出现溃疡,
关键词 下疳 多发性
下载PDF
孢子丝菌性下疳误诊为蜂窝织炎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文岭 杨蓉娅 +3 位作者 李大维 胡绍强 杜娟 王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4-195,共2页
报道1例误诊为蜂窝织炎的孢子丝菌性下疳。其早期皮损表现为左前臂2cm×8cm×12cm潮红浸润性斑块,中心凹陷,上覆黑褐色厚痂,挤压后有脓汁溢出。曾在当地3次误诊为蜂窝织炎,并切开引流。其后,左上下肢又出现十... 报道1例误诊为蜂窝织炎的孢子丝菌性下疳。其早期皮损表现为左前臂2cm×8cm×12cm潮红浸润性斑块,中心凹陷,上覆黑褐色厚痂,挤压后有脓汁溢出。曾在当地3次误诊为蜂窝织炎,并切开引流。其后,左上下肢又出现十几个红色结节,遂转来我院。经活检及真菌培养后确诊为孢子丝菌病。给予抗真菌治疗1月,皮损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下疳 误诊 蜂窝织炎
下载PDF
以便血为首发症状的直肠硬下疳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俊峰 李鑫 +3 位作者 刘杰 马俊平 李越 郭宏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3-423,共1页
患者男,36岁,已婚。大便带血20天。肛门镜检查发现单个、无痛性溃疡;化验RPR1:64,TPHA(+);3年前开始发生同性性行为,40天前有明确的肛交史。诊断:一期梅毒,直肠硬下疳。予苄星青霉素治疗,随访中。
关键词 便血 直肠 下疳 一期梅毒
下载PDF
乳头硬下疳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娣 涂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31-631,共1页
患者女,31岁.因右侧乳头皮疹伴疼痛2个月,于2001年12月10日来我科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侧乳头及乳晕有直径约1.5 cm的圆形硬结,乳头两侧约9点和2点处各有一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暗红色结痂,隆起皮面,表面湿润,未见溃疡及脓性分泌物(图1).临床... 患者女,31岁.因右侧乳头皮疹伴疼痛2个月,于2001年12月10日来我科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侧乳头及乳晕有直径约1.5 cm的圆形硬结,乳头两侧约9点和2点处各有一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暗红色结痂,隆起皮面,表面湿润,未见溃疡及脓性分泌物(图1).临床疑诊为Paget病,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表皮不规则增生,真皮全层弥漫致密的炎症细胞浸润,见大量浆细胞(图2,3).再次追问病史,患者承认曾有非婚性接触史,查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定量为1:32,诊断为硬下疳.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用3周,治疗后皮疹很快消退,随访至9个月RPR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疳 乳头 梅毒
下载PDF
继发性下疳样脓皮病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立军 刘艳 赵晓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8-158,160,共2页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CO2激光术后与下疳样脓皮病的关系。方法加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04年10月本科诊治的尖锐湿疣患者CO2激光术后继发下疳样脓皮病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50岁,平均27岁,最短4周治愈,最长9周治愈。病原...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CO2激光术后与下疳样脓皮病的关系。方法加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04年10月本科诊治的尖锐湿疣患者CO2激光术后继发下疳样脓皮病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50岁,平均27岁,最短4周治愈,最长9周治愈。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副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结论CO2激光术后创面易被细菌感染,且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可能是引起下疳样脓皮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疳样脓皮病 CO2激光 尖锐湿疣
下载PDF
多发性硬下疳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久宏 王合 曲悦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硬下疳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硬下疳合并二期梅毒疹1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雪洁 王群 +2 位作者 王建有 劳力民 郑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0期815-816,共2页
关键词 二期梅毒疹 下疳 阴部糜烂 自觉症状 就诊 冠状沟 卫生所 消毒水 外用药
下载PDF
梅毒硬下疳组织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东 张庆瑞 +1 位作者 宋芳吉 刘冬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3-154,160,共3页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研究一期梅毒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梅毒硬下疳组织细胞超微病理变化。结果 真皮内血管基膜局部变薄或溶解破坏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部分胶原纤维变粗 ,螺旋体 (TP)周围的纤维丝出现断裂。末梢神经...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研究一期梅毒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梅毒硬下疳组织细胞超微病理变化。结果 真皮内血管基膜局部变薄或溶解破坏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部分胶原纤维变粗 ,螺旋体 (TP)周围的纤维丝出现断裂。末梢神经轴突结构破坏 ,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排列不整、板层分离 ,并有TP吸附。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内有轻度肿胀的TP片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的胞浆内有吞入的TP ,大部分TP外周均有一个清晰的壳膜。结论 梅毒硬下疳特征性超微病理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硬下疳 螺旋体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下载PDF
阴茎结核疹误诊为硬下疳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红娟 杨文林 杨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9-379,共1页
患者男 ,42岁。龟头溃疡、结节 ,无痛痒 3个月 ,曾误诊为硬下疳 ,胸片、PPD试验提示为结核 ,确诊阴茎龟头结核。
关键词 阴茎结核 误诊 下疳 阳茎龟头结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