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赋矿砂岩中有机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1
作者 邱林飞 李子颖 +4 位作者 张字龙 王龙辉 李振成 韩美芝 王婷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1-296,共16页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特拉敖包及其外围发现了多个产于环河组下段的厚大铀矿孔。有机质是砂岩型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环河组下段赋矿砂岩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在铀矿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有机质...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特拉敖包及其外围发现了多个产于环河组下段的厚大铀矿孔。有机质是砂岩型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环河组下段赋矿砂岩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在铀矿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有机质类型目前还缺乏研究,铀成矿作用过程还不清楚。本文以特拉敖包铀矿产地赋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与室内研究,厘定了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类型,探讨了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赋矿砂岩中几乎不含炭屑有机质,有机质主要为顺层沿砂岩孔隙充填、具有流动特征的浸染状有机质,它是一种具有与沥青相似的复杂结构、低演化程度的大分子物质,具有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混合来源的特点。铀矿化与固体炭屑有机质关系不大,主要与浸染状有机质密切相关,特拉敖包铀矿产地的成矿特征契合“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的特点,深灰色、灰褐色铀矿石的形成可能主要与深部渗出的有机流体有关。成矿元素可能主要以有机质络合物的胶体形式迁移,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成矿流体发生分解并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铀成矿作用 下白垩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致密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2
作者 田亚 李军辉 +4 位作者 陈方举 李跃 刘华晔 邹越 张晓扬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开展了详细研究,并对有利区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南屯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开展了详细研究,并对有利区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南屯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度小于12%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70.2%,渗透率小于1 mD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66.3%,属于致密砂岩储层,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少量原生孔隙和大量次生溶蚀孔隙。(2)沉积相控制了研究区储层物性在空间上的总体分布规律,南屯组最有利的沉积相带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压实作用对储层具有减孔效应,溶蚀作用普遍发育,形成了大量粒间和粒内溶孔,对储集性具有一定改善作用。(3)盆地中部断陷带发育缓坡断阶构造带、陡坡断阶构造带和洼槽带3种构造带,其中缓坡断阶构造带和陡坡断阶构造带为主要的油气聚集区带,其断裂的大量发育均早于或同期于烃源岩大量排烃阶段,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4)将“沉积相-孔隙度-储层厚度-砂地比-埋藏深度”五要素进行叠合,定量评价有利储层发育区,其中Ⅰ类、Ⅱ类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断陷带的缓坡断阶构造带和陡坡断阶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扇三角洲前缘 缓坡断阶构造带 陡坡断阶构造带 南屯组 下白垩 中部断陷带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铀矿化砂岩中有机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3
作者 邱林飞 李子颖 +4 位作者 贺锋 武正乾 刘坤鹏 毛宁 李孟华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41-56,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在近几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镇原、彭阳等地区发现了新的铀矿产地,白垩系铀矿化主要赋存于洛河组与环河组,少部分赋存于泾川组和罗汉洞组,这些赋矿层位原生沉积均处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其中缺乏肉眼可...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在近几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镇原、彭阳等地区发现了新的铀矿产地,白垩系铀矿化主要赋存于洛河组与环河组,少部分赋存于泾川组和罗汉洞组,这些赋矿层位原生沉积均处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其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但在钻孔岩心中,铀矿化砂岩中往往富含浸染状的有机质,这类有机质的性质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铀矿化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与室内研究,厘定了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类型,探讨了有机质的来源及其铀成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赋矿砂岩中的原生沉积炭屑有机质十分稀少,有机质主要为充填于砂岩微孔隙中、具有流动特征、低演化程度的大分子有机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延7”段烃源岩。铀矿化与固体炭屑有机质关系不大,而主要与“可溶性”流动状有机质密切相关。研究区白垩系铀成矿特征具有“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状有机质 风成砂 下白垩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非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期次
4
作者 王利 聂志泉 +5 位作者 杜业波 王林 孟凡超 陈玉柳 胡杰 丁汝鑫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开展研究。研究表明,下白垩统Kubla组和Prosopis组储集层样品中与油气共生的盐水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总体上表现为高、低温两组峰... 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开展研究。研究表明,下白垩统Kubla组和Prosopis组储集层样品中与油气共生的盐水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总体上表现为高、低温两组峰值区间,低温峰值区间和高温峰值区间分别为75~105℃和115~135℃;Kubla组和Prosopis组样品均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阶段,即早白垩世发生快速沉降,晚白垩世晚期发生构造反转,古近纪发生小幅沉降,古近纪与新近纪之交抬升,中新世以来则处于沉降阶段;其中晚白垩世剥蚀厚度约1.8km,古近纪与新近纪之交剥蚀厚度约0.5 km,两期剥蚀叠加厚度约2.3 km。与油气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用以作为油气捕获温度,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演化史模拟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Kubla组和Prosopis组具有一致的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均在距今80~95 Ma和65~80 Ma分别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1期充注对应于油气初始运移,为早白垩世快速沉积末期,第2期充注处于晚白垩世构造强烈反转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 乍得 Bongor盆地 下白垩 油气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地质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5
作者 陈虹 杨彦波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59-670,共12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自燕山晚期以来构造相对稳定,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为一套厚层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下部(a、b段)在夏子街-德仑山地段发育较为连续的厚层砂体,近年来发现了层间氧化带,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文章梳理和分析了准噶...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自燕山晚期以来构造相对稳定,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为一套厚层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下部(a、b段)在夏子街-德仑山地段发育较为连续的厚层砂体,近年来发现了层间氧化带,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文章梳理和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岩性-岩相及后生蚀变等地质条件,认为德仑山地段为西北缘寻找砂岩型铀矿的首选地段,主攻层位为吐谷鲁群,层间氧化带尖灭部位或氧化带内有机质(或黄铁矿)富集部位为铀富集成矿和有利找矿突破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铀找矿方向 下白垩统吐谷鲁群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
6
作者 何中波 胡宝群 +4 位作者 冀华丽 贺锋 耿英英 黄少华 朱满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1313,共23页
笔者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砂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REE等地球化学分析,就下白垩统砂岩的沉积再循坏特征、化学风化及其构造背景和物质来源等展开讨论。研究表明:(1)下白垩统洛河组、环河组和罗汉洞组的物... 笔者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砂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REE等地球化学分析,就下白垩统砂岩的沉积再循坏特征、化学风化及其构造背景和物质来源等展开讨论。研究表明:(1)下白垩统洛河组、环河组和罗汉洞组的物源主体上具有相似性,且在构造背景、物源区及物源特征上有良好的继承性。物源区总体具有富石英、富方解石胶结物、钾长石或富钾矿物较斜长石多的特点,罗汉洞组较环河组和洛河组硅质更高、方解石胶结物更少、质更纯。稀土元素REE配分模式曲线一致,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Pb、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h、Y等,自下而上随着地层变新,沉积岩中总的稀土含量有变小的趋势,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减小;(2)研究区下白垩统砂岩原始物质主要为长英质与基性岩混合岩(如中酸性侵入岩、长英质变质岩)及部分沉积岩。研究区大部分沉积物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逆冲推覆带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搬运至此沉积形成,系首次沉积的物质,少数沉积物(即风成砂)为就地再次搬运堆积形成,系再循环沉积物质;(3)在构造背景上具有以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占主要优势的特点。碎屑物主要来源于陆块源区,其次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和混合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物源属性 构造背景 下白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沉积特征及铀矿找矿方向
7
作者 冀华丽 何中波 +5 位作者 钟军 陈虹 朱斌 吴玉 东前 耿英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7-1290,共24页
笔者等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黄花沟地区的露头和钻孔岩芯、钻测井综合分析,结合镜下观察,对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主要岩石学特征、地层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从沉积学角度,探... 笔者等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黄花沟地区的露头和钻孔岩芯、钻测井综合分析,结合镜下观察,对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主要岩石学特征、地层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从沉积学角度,探讨了研究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有利成矿砂体的类型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下白垩统吐谷鲁a亚群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吐谷鲁b、c和d亚群则以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2)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以德伦山为界,乌尔禾—夏子街一带发育远源弱流的浅水三角洲相,物源来自北西的雪米斯坦,而德伦山—黄花沟一带以发育高能量的辫状河沉积为主,物源应来自盆地北部;(3)下白垩统有利找矿层位为吐谷鲁a+b亚群的原生灰—灰绿色粗碎屑建造。乌尔禾—油砂山一带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是重要的找矿方向;夏子街一带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厚大砂体具备形成一定规模砂岩型铀矿的能力;黄花沟一带在吐谷鲁a+b时期发育宽广且具有较大规模的辫状河砂体是寻找层间氧化和潜水氧化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相 砂岩型铀矿 下白垩统吐谷鲁群 乌尔禾—黄花沟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
8
作者 王文娟 张银国 +1 位作者 陈建文 杨艳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是一套有利的油气勘探储集层,对其精细的地层划分及沉积演化的研究薄弱,制约了对东部坳陷油气勘探前景的深入认识。本文通过对东部坳陷钻井的岩芯观察,测井、录井分析及地震层序的井震标定,认为北黄海盆地东...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是一套有利的油气勘探储集层,对其精细的地层划分及沉积演化的研究薄弱,制约了对东部坳陷油气勘探前景的深入认识。本文通过对东部坳陷钻井的岩芯观察,测井、录井分析及地震层序的井震标定,认为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发育典型的陆相层序,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从底部向上依次为K_(1)SQ_(1)、K_(1)SQ_(2)和K_(1)SQ_(3)。在钻井上仅可见K_(1)SQ_(1)和K_(1)SQ_(2)两个三级层序,且K_(1)SQ_(2)层序的下降半旋回不完整,只残留该层序的上升半旋回。K_(1)SQ_(1)时期为湖盆断陷伸展期,发育一个完整的湖进—湖退旋回。早期盆地边缘发育河流相,南部主控断裂带发育扇三角洲相,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中后期由于湖平面上升,发育泥岩为主的湖泊沉积;晚期北部缓坡带见小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K_(1)SQ_(2)时期为湖盆稳定裂陷期,继承了K_(1)SQ_(1)时期的沉积特征并略有收缩。K_(1)SQ_(3)时期为湖盆断陷萎缩期,以发育大范围的河流相沉积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特征 沉积相 断陷湖盆 下白垩 北黄海盆地
下载PDF
埋藏过程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例
9
作者 陈思芮 鲜本忠 +4 位作者 纪友亮 李嘉奇 田荣恒 王鹏宇 唐禾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336,共14页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例,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等技术手段,开展前陆盆地埋藏过程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发育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清水河组依次经历了“...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例,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等技术手段,开展前陆盆地埋藏过程对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发育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清水河组依次经历了“缓慢浅埋”、“构造抬升”、“渐进深埋”与“快速深埋”4个埋藏阶段。“缓慢浅埋”与“构造抬升”不仅能够缓解储层颗粒间的机械压实作用,还有利于长期保持开放型的成岩体系;既能够促进大气淡水对储层易溶组分的充分溶解,还能够抑制溶蚀产物的沉淀。晚期“快速深埋”过程促成流体超压的发育,一方面有效地抑制压实、胶结作用对原生孔隙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促进储层微裂缝的大量发育,提高了晚期有机酸充注产生的溶蚀效果。基于孔隙度演化史的定量恢复,证实长期“缓慢浅埋”与“构造抬升”过程对深层—超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发育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晚期“快速深埋”过程,“渐进深埋”过程则几乎没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碎屑岩储层 成岩作用 埋藏方式 下白垩统清水河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赋矿砂岩中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10
作者 王婷婷 邱林飞 +4 位作者 贺锋 武正乾 刘坤鹏 毛宁 李孟华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57-7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有机-无机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的典型盆地之一,近年在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环河组和洛河组发现了新的铀矿化,铀矿化与有机质关系密切,目前对有机质及其与铀成矿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下... 鄂尔多斯盆地是有机-无机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的典型盆地之一,近年在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环河组和洛河组发现了新的铀矿化,铀矿化与有机质关系密切,目前对有机质及其与铀成矿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下白垩统赋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选取典型样品展开了有机岩相学、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类型,明确了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来源,探讨其与铀成矿过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主要为充填在碎屑颗粒的微裂隙及粒间孔隙的黑色“流动状”、“浸染状”有机质(沥青)中。②系统的可溶有机质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成熟度不高,甾烷成熟度参数未达到平衡值;生烃母质为混合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正构烷烃表现出一定的轻碳优势,甾烷类化合物中C27甾烷略具优势;形成于还原性、低盐度的湖相环境中,Pr/Ph远小于1,C31~C35升藿烷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伽马蜡烷指数不高;有机质一定程度受到了生物降解的影响。③进一步与盆地各套烃源岩进行油源对比发现,中生界长7段烃源岩与镇原地区下白垩统赋矿砂岩中可溶有机质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很可能来自长7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生物标志物 下白垩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山东诸城地区下白垩统一新类型鸟类足迹
11
作者 张艳霞 孙业君 +3 位作者 陈军 崔卫生 陈树清 王增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1-416,共6页
1931年,Mehl报道的来自Dakota Group的Ignotornis mcconnelli是第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中生代鸟类足迹。目前,亚洲、北美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都有白垩纪鸟类足迹的报道,尤其以东亚地区最为丰富。山东诸城张祝河湾恐龙足迹点保存了一枚完... 1931年,Mehl报道的来自Dakota Group的Ignotornis mcconnelli是第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中生代鸟类足迹。目前,亚洲、北美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都有白垩纪鸟类足迹的报道,尤其以东亚地区最为丰富。山东诸城张祝河湾恐龙足迹点保存了一枚完整的鸟类足迹,笔者等对该鸟类足迹进行了详细描述与对比。研究认为,该鸟类足迹区别于以往发现的鸟类足迹,根据其形态建立了新种:玲珑诸城鸟足迹Zhuchengornipes exquisitus。玲珑诸城鸟足迹造迹者可能为滨鸟类,形成于干旱气候下的滨浅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城 下白垩 鸟类足迹 滨鸟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沉积特征分析
12
作者 杨丽娟 谢燕 +1 位作者 高大飞 桑小霞 《西部资源》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拓展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的铀矿找矿空间,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的古气候、沉积相标志、古流向与物源方向以及沉积相等沉积特征,认为该... 为了拓展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的铀矿找矿空间,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的古气候、沉积相标志、古流向与物源方向以及沉积相等沉积特征,认为该时期气候相对潮湿,主要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局部地段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环河组 下白垩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成矿模式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龙辉 剡鹏兵 +6 位作者 焦养泉 吴立群 张字龙 荣辉 张帆 李振成 钟伟辉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233,共12页
自2019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找矿获得重大突破,下白垩统有望成为继中侏罗统之后又一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建立下白垩统的成矿模式能够更好地指导找矿工作。基于前人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现有的钻探与测试资料,对该区下白... 自2019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找矿获得重大突破,下白垩统有望成为继中侏罗统之后又一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建立下白垩统的成矿模式能够更好地指导找矿工作。基于前人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现有的钻探与测试资料,对该区下白垩统铀成矿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初步构建了下白垩统的铀成矿模式。研究表明:现有的6种岩石类型可划分为3类地球化学类型,铀矿化主要富集于褐色、褐红色砂岩向绿色砂岩过渡的褐灰色砂岩中,绿色砂岩为先氧化后还原形成;下白垩统的铀成矿类型以层间氧化作用为主、潜水氧化作用为辅,成矿年龄主要为晚白垩世;下白垩统的铀成矿模式为“二次氧化”成矿模式,分为3个期次:一次氧化成矿期、大规模还原期和二次氧化成矿期。研究结果可以为鄂尔多斯盆地新层位的铀矿勘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模式 砂岩型铀矿 下白垩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上、下白垩统界线研究:以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航 王璞珺 +4 位作者 高有峰 万晓樵 杨光 户景松 吴怀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40,共16页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发育完整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可能为陆相的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的研究提供连续的地质记录。本文基于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辽盆地南部松科3井全取心资料,通过对岩石类型、岩性序列和沉积相研究,于井深1191.6 m处的泉头组二段上部滨浅湖相沉积序列中发现灰色、灰绿色流纹质岩屑晶屑沉凝灰岩。通过同沉积期岩浆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96.8±2.9)Ma,时代属于塞诺曼中期。结合前人资料得到研究区登娄库组—泉头组沉积速率为90.54~110 m/Ma,由此确定出上、下白垩统界线位于松科3井泉一段中部(井段1526.6~1598.6 m)。本文在考虑测年结果误差的情况下,另外计算出松科3井上、下白垩统界线介于泉二段中部至登四段上部(井段1279.6~1917.6 m)。其他学者基于松辽盆地北部松科1井和松科2井年代学研究结果,推测该界线应位于登娄库组内部。松科3井连续取心结果揭示的登娄库组和泉头组为连续发育的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序列。地震反射层位对比结果显示,在整个松辽盆地内普遍发育登娄库组—泉头组的地层和连续沉积记录,因此在松辽盆地其他地区的登娄库组—泉头组地层中也应存在上、下白垩统界线的连续沉积的地质记录。本文为在松辽盆地及邻区探寻上、下白垩统陆相地层界线的全球“金钉子”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 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 陆相地层界线潜在金钉子 白垩系登娄库组—泉头组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下白垩统储层沥青特征及其与油气成因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圣民 蒋有录 刘玉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5,共12页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下白垩统储层内发育不同类型沥青,沥青的形成时间及成因尚不明确,沥青发育特征与天然气成因关系密切,研究沥青与油气成因的关系有助于明确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为此,综合利用流体包裹体观察及测温、沥青激光拉曼光谱...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下白垩统储层内发育不同类型沥青,沥青的形成时间及成因尚不明确,沥青发育特征与天然气成因关系密切,研究沥青与油气成因的关系有助于明确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为此,综合利用流体包裹体观察及测温、沥青激光拉曼光谱、天然气组分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类型沥青的赋存状态、成熟度、形成时间及成因,并综合判识了该区油气藏类型,明确了沥青发育程度与油气成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梨树断陷下白垩统储层内存在碳质沥青和沥青质沥青两类沥青。碳质沥青呈规则状半充填或完全充填于粒间孔内,不具荧光,拉曼光谱可见明显的D峰和G峰;沥青质沥青呈脉状充填于裂缝内或不规则状充填于孔隙内,具棕褐色荧光,拉曼光谱中D峰弱发育或不发育。(2)碳质沥青成熟度较高,为原油在上白垩统嫩江组沉积期裂解形成;沥青质沥青反射率较低,为成藏期油气运移分异形成。(3)研究区油气藏类型多样,后五家户、孤家子和金山等地区以气藏为主,皮家、十屋、四五家和八屋等地区以气藏和无油环凝析气藏为主,苏家屯和秦家屯等地区以带小油环凝析气藏及无油环凝析气藏为主。结论认为,碳质沥青发育程度与天然气成因密切相关,后五家户、孤家子和金山等地区的气藏碳质沥青含量低,为腐殖型干酪根裂解形成的煤型气;皮家、十屋、四五家和八屋等地区的气藏和无油环凝析气藏碳质沥青含量较高,为干酪根裂解和原油裂解混合成因;苏家屯和秦家屯地区带小油环凝析气藏和无油环凝析气藏碳质沥青含量高于0.25%,主要为原油裂解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梨树断陷 下白垩 沥青类型及成因 拉曼光谱 天然气成因
下载PDF
奈曼凹陷下白垩统古环境演化分析
16
作者 刘晓丽 《内江科技》 2023年第8期84-85,共2页
奈曼凹陷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勘探前景较好,但资料少,沉积基础研究薄弱,本文试图利用元素录井对奈曼凹陷中生界古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对古盐度、古气候、氧化还原及古水深等信息进行半定量恢复,分析奈曼凹陷中生界沉积环境的变化趋势,... 奈曼凹陷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勘探前景较好,但资料少,沉积基础研究薄弱,本文试图利用元素录井对奈曼凹陷中生界古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对古盐度、古气候、氧化还原及古水深等信息进行半定量恢复,分析奈曼凹陷中生界沉积环境的变化趋势,为奈曼凹陷整体认识提供依据。1引言沉积环境是沉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沉积环境的相关分析,在识别地层、岩性圈闭,研究储层发育及油气赋存有重要意义[1-2]。沉积环境分析的判别方法众多,不同学者从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等方向,分别对古盐度、古气候、氧化还原及古水深进行了精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凹陷 沉积学研究 古沉积环境 古盐度 生储盖组合 古水深 下白垩 岩性圈闭
下载PDF
加拿大东部斯科舍盆地塞布尔次盆下白垩统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启明 李琦 +3 位作者 吴高奎 徐海 杨震 范庆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68,共10页
针对加拿大东部斯科舍盆地重力流沉积演化研究不足的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及磁异常等资料,明确斯科舍盆地塞布尔次盆下白垩统重力流沉积单元,揭示其沉积演化并探讨发育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斯科舍盆地塞布尔次盆下白垩统密西沙... 针对加拿大东部斯科舍盆地重力流沉积演化研究不足的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及磁异常等资料,明确斯科舍盆地塞布尔次盆下白垩统重力流沉积单元,揭示其沉积演化并探讨发育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斯科舍盆地塞布尔次盆下白垩统密西沙加组和洛根峡谷组发育规模性重力流沉积,可以识别出块体搬运、重力流水道、天然堤及朵叶体等沉积单元;密西沙加组沉积初期(距今147Ma)研究区西部发育小型重力流沉积,沉积末期(距今130 Ma)研究区中部发育大型坡底扇;洛根峡谷组沉积初期(距今113Ma)研究区普遍发育小型重力流沉积,沉积末期(距今101Ma)研究区东南部发育大型坡底扇。陆架边缘三角洲进积及陆坡窄、陡,分别为重力流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沉积单元 沉积演化 下白垩 塞布尔次盆 斯科舍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宜君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物源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姣莉 王建强 +3 位作者 彭恒 李科亮 丰孝林 张东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9-1623,共15页
早白垩世为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演化的最晚阶段,构造环境与沉积物源体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对盆地演化及多能源矿藏(产)赋存具有重要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宜君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碎屑锆石定年方法,结合周邻地质体锆石U-Pb... 早白垩世为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演化的最晚阶段,构造环境与沉积物源体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对盆地演化及多能源矿藏(产)赋存具有重要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宜君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碎屑锆石定年方法,结合周邻地质体锆石U-Pb年龄谱峰及构造演化特征,示踪了宜君组沉积物质来源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宜君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分布于早中生代(195~250 Ma)和早古生代(400~500 Ma)时期,峰值年龄分别为218 Ma和450 Ma,与今北秦岭地区广泛出露岩体的时代具明显的时空一致性,而元古宙—太古宙锆石年龄不但数量少且较为分散。经区域对比,指出宜君组物源主要来自秦岭造山带,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岩体侵位后,最晚在早白垩世初已抬升剥露至地表,并开始向盆地南部提供大量物源。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约束了秦岭晚中生代隆升剥露及渭北隆起发育的时限,对明确盆地南部中生代砂岩型铀矿铀源及成矿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下白垩统宜君组 碎屑锆石U-Pb定年 物源分析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薄砂体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春丰 张翔 +4 位作者 田景春 夏永涛 杨燕茹 陈杰 王鑫宇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是塔里木盆地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在领域之一。通过23口钻井资料和全覆盖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开展了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的地层划分,详细研究了舒善河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分布,并建立了薄... 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是塔里木盆地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在领域之一。通过23口钻井资料和全覆盖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开展了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的地层划分,详细研究了舒善河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分布,并建立了薄砂体的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塔北新和地区舒善河组与上覆巴西改组呈整合接触,超覆于沙雅隆起剥蚀基底之上,可划分为舒1段、舒2段和舒3段。(2)研究区舒善河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可识别出滨浅湖泥和滨浅湖砂坝微相。(3)研究区舒善河组沉积前发育“隆起、低隆起和洼地”三级古地貌,控制了沉积相的展布。舒1段沉积期沉积范围局限于洼地区,舒2段沉积期地层由洼地区向东西两侧超覆,沉积面积扩大,舒1段—舒2段沉积期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呈滨湖—浅湖的相带展布特征;舒3段沉积期,研究区进一步湖侵为浅湖沉积。(4)研究区舒善河组薄砂体是重要的勘探领域,其分布受控于沉积前古地貌、湖平面变化和古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滨浅湖泥 滨浅湖砂坝 薄砂体 舒善河组 下白垩 新和地区 塔北
下载PDF
CSAMT方法在海拉尔盆地克鲁伦凹陷下白垩统伊敏组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鹏 邱崇涛 +2 位作者 汪来 焦智伟 李英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45-346,共2页
海拉尔盆地基底主要由华力西、燕山期花岗岩和侏罗纪酸性火山岩组成,铀含量为4×10^(-6)~10×10^(-6)。属富铀基底,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海拉尔盆地的沉积盖层由下白垩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 海拉尔盆地基底主要由华力西、燕山期花岗岩和侏罗纪酸性火山岩组成,铀含量为4×10^(-6)~10×10^(-6)。属富铀基底,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海拉尔盆地的沉积盖层由下白垩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和上白垩统的青元岗组、上新统呼查山组及第四系组成。下白垩统伊敏组为研究区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MT 砂体发育特征 下白垩统伊敏组 克鲁伦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