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下睑赘皮性倒睫的手术矫正 被引量:2
1
作者 邵庆 刘庆淮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有效治疗儿童下睑赘皮性倒睫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睫毛外翻缝线术治疗儿童下睑赘皮性倒睫46例92只眼,年龄3~12岁,平均5.4岁。术后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治愈82只眼,治愈率89.1%;好转10只眼,好转率10...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有效治疗儿童下睑赘皮性倒睫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睫毛外翻缝线术治疗儿童下睑赘皮性倒睫46例92只眼,年龄3~12岁,平均5.4岁。术后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治愈82只眼,治愈率89.1%;好转10只眼,好转率10.9%。随访期间无加重。5只眼复发,再次手术后均治愈。总有效率100%。结论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睫毛外翻缝线术治疗儿童下睑赘皮性倒睫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赘皮 倒睫 手术矫正
下载PDF
L型皮肤切除矫正下睑赘皮及下睑内翻倒睫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健梅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3期201-201,共1页
关键词 下睑内翻倒睫 肤切除术 疗效观察 下睑赘皮 矫正 L型 肤皱褶 磨擦角膜
下载PDF
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联合眶隔整复治疗下睑赘皮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文慧 韩琪 颜华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 评价应用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并分析相关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诊断为下睑赘皮并行皮肤、眼轮匝肌部... 目的 评价应用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并分析相关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诊断为下睑赘皮并行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13~30岁,均为双眼发病.所有患者均采用这种改良术式,其中8例还同时行眶隔整复术.术后随访4个月~4年,平均随访13个月.观察手术疗效:下睑赘皮及倒睫是否完全矫正,症状是否缓解,有无并发症出现及是否复发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其中8例(57%)术中发现眶隔附着点较高,同时行眶隔整复术.术中发现解剖特点为:所有患者均有下睑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向睑缘部堆积,10例睑缘部眼轮匝肌肥厚,8例眶隔附着点较高.术后27眼(96%)完全矫正,1眼(4%)残留轻度下睑赘皮.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是治疗下睑赘皮的有效方法,对于眶隔附着点较高者,需同时行眶隔整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赘皮 板连续内固定 眶隔整复 成形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的分型治疗及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洋 侯志嘉 +2 位作者 丁静文 张举 李冬梅 《眼科》 CAS 2020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尝试对先天性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进行分型,并观察根据分型设计手术方式的手术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患者122例(232眼).方法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 目的尝试对先天性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进行分型,并观察根据分型设计手术方式的手术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患者122例(232眼).方法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分为三型:内侧型、中央型和全眼睑型.内侧型行小切口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矫正术,中央型行新月形切口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矫正术,全眼睑型行眼睑全长切口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矫正术.“有效”定义为术后1个月眼睑位置形态正常,下睑睫毛背离眼球表面、不触及角膜,畏光、流泪、眼刺痛等角膜刺激症状消失,角膜染色阴性.“复发”定义为术后1个月后重新出现睫毛倒向眼球,并出现角膜刺激症状.随访时间为24个月.主要指标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122例(232眼)患者中,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内侧型98眼(42.24%),中央型20眼(8.62%),全眼睑型114眼(49.14%),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4个月,有效率各型均为100%.内侧型2眼(2.04%)复发,中央型无复发,全眼睑型2眼(1.75%)复发.结论不同分型的先天性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选择对应的手术设计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赘皮 下睑内翻 手术矫正
原文传递
重度先天性下睑内翻并倒向型内眦赘皮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向才锦 陈玲 +2 位作者 鲁礼新 张晓兰 彭虹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矫治重度先天性下睑内翻并倒向型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内眦角重建、鼻侧腱膜固定法联合下睑缝线结扎法治疗 38例 ,其中 8例系曾行单纯下睑内翻矫正术术后复发者 ,10例与重睑术同时进行。结果 术...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矫治重度先天性下睑内翻并倒向型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内眦角重建、鼻侧腱膜固定法联合下睑缝线结扎法治疗 38例 ,其中 8例系曾行单纯下睑内翻矫正术术后复发者 ,10例与重睑术同时进行。结果 术后随访 3~ 6个月 ,所有患者下睑内翻及内眦赘皮矫正满意 ,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结论 联合手术的方法简便有效 ,术后瘢痕不明显 ,提高了重度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矫治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先天性下睑内翻 下睑倒向型内眦 手术
下载PDF
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联合眶隔整复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 探讨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联合眶隔整复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方法 选取50例(100眼)下睑赘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编号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眼.对照组给予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 探讨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联合眶隔整复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方法 选取50例(100眼)下睑赘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编号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眼.对照组给予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眶隔整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疼痛情况、治疗前后下睑皮各测量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下睑赘皮矫正、睫毛接触角膜及角膜上皮损害愈合眼数分别为39眼(78.00%)、10眼(20.00%)及43眼(86.00%),观察组分别为49眼(98.00%)、1眼(2.00%)及50眼(100.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59、16.839、3.273,P<0.05,P<0.01);根据VAS疼痛评分标准,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71、12.593,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VAS得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99,P<0.05);两组治疗前后皱襞距睑缘距离、平视下睑缘距瞳孔位置、平视下睑皮缘位于睑缘、平视睫毛倾斜度、内眦角度、外眦角度、内眦皱襞、睑裂高度、平视上下泪小点间距、眼轮匝肌睑部宽度、眼轮匝肌睑部厚度及眼轮匝肌眶部厚度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92、5.828、4.135、5.099、4.723、5.002、6.717、8.092、7.038、8.056、3.129、7.043,均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会出现下睑退缩、睑外翻及眼睑瘢痕等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大于观察组(6.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83,P<0.01).结论 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联合眶隔整复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下缘 连续缝合 眶隔整复 下睑赘皮
原文传递
哪些眼病可遗传
7
作者 刘宏伟 《保健医苑》 2015年第5期22-24,共3页
有些眼病是后天获得的,如角膜感染、眼外伤、视网膜脱离等;有些眼病是先天获得的,如高度近视、色盲、先天性白内障等。先天获得的眼病大部分与我们的基因有关,与基因有关的眼病称为遗传性眼病。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 眼外伤 下睑赘皮 下垂 缺损 泪小点 泪小管 双行睫
下载PDF
下眼睑下至术后导致眼睑内翻倒睫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越 周慧颖 +1 位作者 侯志嘉 章征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下眼睑下至手术导致术后眼睑内翻倒睫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因行下眼睑下至术并发下睑内翻倒睫的患者18例(36只眼)进行研究。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40岁,... 目的探讨下眼睑下至手术导致术后眼睑内翻倒睫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因行下眼睑下至术并发下睑内翻倒睫的患者18例(36只眼)进行研究。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5±5.81)岁。询问病史,查看原下睑下至术前照片以确定是否存在下睑赘皮和原手术入路。检查患者在坐位和卧位时下睑倒睫的范围和角膜损伤的情况,并根据下睑内翻倒睫的范围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种类型。手术矫正采用下睑全长切口,去除适量皮肤、眼轮匝肌及睑板前脂肪,睫毛翻转缝合,皮肤切口行连续锁边缝合。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坐位和卧位时下睑睑缘的位置和睫毛的方向,并观察术后的复发率。观察指标采用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结果18例(36只眼)患者原下睑下至的术式,分别为经结膜入路者有10例(20只眼),占55.6%(20/36);经皮肤入路者有4例(8只眼),占22.2%(8/36);经结膜联合皮肤入路者有4例(8只眼),占22.2%(8/36)。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下睑内翻倒睫者分别有6例(12只眼)、7例(14只眼)及5例(10只眼),分别占33.3%(12/36)、38.9%(14/36)及27.8%(10/36)。原术前存在轻度下睑赘皮及下睑睫毛生长方向异常者有6例(12只眼),占33.3%(12/36)。下睑下至术后下睑仍呈现多余的获得性下睑赘皮和睑板前眼轮匝肌肥厚,下睑的后层组织过度的下移而前层组织相对上移的患者有18例(36只眼),占100%(36/36);下眼睑下至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术导致下眼睑前后层连接不紧密者有6例(12只眼),占33.3%(12/36);采取下眼睑外侧局部1/3皮肤切口,仅在外侧切口处切除部分皮肤和眼轮匝肌致下睑内侧呈获得性下睑赘皮性倒睫者有8例(16只眼),占44.4%(16/36)。经矫正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倒睫得以矫正,角膜刺激性症状消失,角膜上皮损伤恢复,随访6个月均无下眼睑内翻倒睫复发。结论下睑内翻倒睫是下睑下至术式的并发症之一,提示下睑后层组织不宜过度下至。对于术前就存在下睑赘皮的患者可仅采用结膜手术入路或仅做下睑外侧局部1/3皮肤切口。未能去除足量的下睑皮肤和眼轮匝肌是下眼睑下至手术后出现下睑内翻倒睫的主要原因,手术可以矫正此类下睑内翻倒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眼下至术 内翻 下睑赘皮
原文传递
结膜淋巴管扩张症二例
9
作者 谭莲 杨于力 谢汉平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58-60,共3页
病例1:患者,女,45岁.因“双眼眼袋去除术后20d,左眼肿胀10d”于2014年8月5日来我科诊治。患者于20d前在当地医院行“双眼下睑赘皮矫正+下睑眼袋去除术”,术后10d发现左眼结膜水肿。先后两次就诊于当地医院,
关键词 结膜淋巴管扩张症 眼袋去除术 下睑赘皮 结膜水肿 患者 术后 双眼 左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