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减压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对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早期疗效及其机制分析
1
作者 吴忠寅 贺克武 +1 位作者 林万里 潘升权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减压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对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早期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行药物涂... 目的探讨血管减压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对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早期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与观察组(n=41,行血管减压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69%(38/4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1%(3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股腘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股腘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臂血压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踝臂血压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可溶性CD40配体、sP选择素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可溶性CD40配体、sP选择素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减压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较单独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可有效提高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早期疗效,改善患者动脉硬化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减压 药物涂层球囊 动脉硬化闭塞 机制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真实临床结果
2
作者 付冠琦 钱成 +5 位作者 公茂峰 刘正立 孔杰 汪涛 顾建平 何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现实临床中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OrchidⓇDCB治疗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末次随访时患肢... 目的探讨现实临床中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OrchidⓇDCB治疗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末次随访时患肢一期和二期通畅情况。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及随访期主要不良事件(MAE)截肢、病变段血栓形成及全因死亡。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评估患肢通畅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确定影响一期通畅率的风险因素。结果共入组146例患者(163条患肢),年龄为(71.7±9.7)岁;病变长度为(276.60±112.61)mm;97条(59.5%)患肢存在重症下肢缺血(CLI),57条(35.0%)患肢为股腘动脉病变。术后随访(583.2±261.84)d。MAE发生率为8.9%(13/146),死亡率为5.5%(8/146)。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1、2、3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2.2%、78.1%、69.0%,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7.2%、87.5%、74.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LI是影响一期通畅率的风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1、2、3年一期通畅率在间歇性跛行组分别为98.2%、89.1%、82.3%,CLI组分别为88.2%、78.0%、56.6%。CLI组的MAE发生率为16.5%(15/91)。结论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间歇性跛行组疗效优于CLI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 药物涂层球囊 真实世界
下载PDF
血清OLFM-2、ET-1、sTREM-1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价值研究
3
作者 卫飞鹏 王国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844-1848,185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嗅素蛋白-2(OLFM-2)、内皮素-1(ET-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介入疼痛科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LASO患... 目的探讨血清嗅素蛋白-2(OLFM-2)、内皮素-1(ET-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介入疼痛科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LASO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比较LASO患者治疗前后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差异。随访1年,根据患者术后血管有无再发狭窄,分为再狭窄组(n=58)与未再狭窄组(n=8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血清OLFM-2、ET-1、sTREM-1对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LASO患者治疗后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患者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与未再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OLFM-2、ET-1、sTREM-1预测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35 ng/mL、97.36 pg/mL、317.30 ng/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95%CI:0.722~0.923,P<0.001)、0.787(95%CI:0.679~0.897,P<0.001)、0.799(95%CI:0.688~0.910,P<0.001),三者联合检测可将AUC提高至0.904(95%CI:0.831~0.977,P<0.001)。LASO患者下肢动脉病变长度长、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泛大西洋学会联盟分型C型+D型及术后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升高是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在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患者中明显升高,术后三项联合检测OLFM-2、ET-1、sTREM-1对评估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素蛋白-2 内皮素-1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血管再发狭窄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sLOX-1、CTRP3水平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4
作者 付立平 马艳彪 +2 位作者 马波 孙庆贺 吕旭晨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0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的水平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支架植入的106例ASO...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的水平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支架植入的106例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1年根据患者ISR发生情况分为非ISR组(n=64)和ISR组(n=42)。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LOX-1、CTRP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sLOX-1、CTRP3水平对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ISR组血清sLOX-1水平显著高于非ISR组(P<0.05),CTRP31水平显著低于非ISR组(P<0.05)。完全闭塞、sLOX-1是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CTRP3是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sLOX-1、CTRP3二者联合预测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的AUC为0.944,敏感性为97.62%,特异性为79.69%,优于sLOX-1、CTRP3各自单独预测(Z_(联合检测-sLOX-1)=2.732、Z_(联合检测-CTRP3)=2.143,P=0.006、0.032)。结论:ASO支架植入术后ISR患者血清sLOX-1水平显著升高,CTRP3水平显著降低,二者联合检测对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支架植入 术后再狭窄 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下载PDF
不同腔内治疗方式在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效果
5
作者 刘时标 吴世勇 +3 位作者 崔松岭 陈宁恒 张闯 郭学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的腔内治疗方式在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4例应用不同腔内治疗方式的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腔内治疗方式包... 目的分析不同的腔内治疗方式在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4例应用不同腔内治疗方式的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腔内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涂层球囊(DCB)、金属裸支架植入术(BMS)、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POBA)3种方式。根据腔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DCB组、BMS组、POBA组,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一期通畅率及再狭窄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干预率。结果3组术后踝肱指数及Rutherford分级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BMS组的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一期通畅率均优于POBA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BMS组较POBA组一期通畅率高,DCB组较BMS组、POBA组再狭窄率低(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12个月内再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与BMS治疗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效果相当且均优于POBA,DCB相较于BMS与POBA能够降低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 血管腔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术后再狭窄及外周血ET-1、HMGB1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田少勇 杨彦林 吴国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6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研究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病人术后再狭窄及外周血内皮素-1(ET-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介入科和影像科确诊收治的200例ASO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病人术后再狭窄及外周血内皮素-1(ET-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介入科和影像科确诊收治的200例ASO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球囊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踝臂指数(ABI)、再狭窄率、血运重建率(TLR)、Rutherford分级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T-1和HMGB1的表达水平。记录两组病人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ABI均明显升高,Rutherford分级>3级比例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ABI较高,Rutherford分级>3级比例较低,且术后再狭窄率和TLR均较低(P<0.05)。两组术后血清IL-4和IL-6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hs-CRP、MMP-9、ET-1和HMGB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血清IL-4和IL-6表达水平升高,hs-CRP、MMP-9、ET-1和HMGB1表达水平降低(P<0.05)。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对ASO病人疗效较好,可有效提高ABI,降低Rutherford分级、术后再狭窄率和TLR,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MGB1和ET-1的表达水平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再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 内皮素-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高迁移率蛋白1/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光泽 张济 +2 位作者 林昌俭 王垚柯 俞慎林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蛋白1/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HMGB1/TLR4)与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后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ASO病人84例,共96条病变血管,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蛋白1/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HMGB1/TLR4)与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后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ASO病人84例,共96条病变血管,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于术后1周检测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HMGB1及TLR4 mRNA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靶血管再狭窄情况,将血管再狭窄者纳为复发组,无狭窄者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PBMCs内HMGB1、TLR4水平及血清hs-CRP及ET-1水平,分析以上指标与ASO介入术治疗病人血管再狭窄之间的关系。结果介入治疗后,84例病人96条病变血管均开通,随访12个月后经双下肢超声及CTA检查提示有16例病人共18条病变血管再狭窄。复发组病人外周血PBMCs内HMGB1及TLR4表达水平及血清ET-1及hs-C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病人外周血PBMCs的HMGB1及TLR4表达量与血清ET-1及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393,0.378,0.411,0.407,P<0.05)。结论HMGB1/TLR4信号通路可能通过激活炎症因子释放,促进血管损伤,参与ASO病人介入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蛋白1/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术 血管再狭窄 高敏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下载PDF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原标 苑超 +3 位作者 宋盛晗 李谈 张扬 张望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8年第1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应用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治疗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结果行腔内治疗65例,技术成功率为92.86%,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应用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治疗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结果行腔内治疗65例,技术成功率为92.86%,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30天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随访12个月,症状持续改善者50例,症状改善维持6个月以上的有48例,维持1年以上的有28例。结论腔内介入是治疗多阶段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动脉的病变范围与手术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慢性下肢缺血 腔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扩张术与自膨式支架治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飞鹏 王剑 张杰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3期444-445,共2页
目的 通过比较和分析球囊扩张术与自膨式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疗效来探讨两者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80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按照治疗方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为40例。其中对照... 目的 通过比较和分析球囊扩张术与自膨式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疗效来探讨两者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80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按照治疗方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为40例。其中对照组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膨式支架治疗。术后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治疗,并加强康复训练;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Rutherford分级变化;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时患肢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情况;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预后。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成功率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32/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utherford分级较治疗前显著变化,而观察组治疗后Rutherford分级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ABI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观察组各时间点ABI指数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再狭窄、闭塞发生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内死亡及截肢率相比较,P>0.05。 结论 相比球囊扩张术来说,采用自膨式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球囊扩张术 自膨式支架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股腘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附39例报告)
10
作者 叶建荣 符伟国 +1 位作者 徐欣 蒋俊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3-4,78-79,共4页
本文报告1985~1993年期间作者所作股腘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39例的临床疗效,经术后1月~8年的随访,有效率达73%,肢体存活卑达92%。本手术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条件,手术本身可恢复动脉的生理状态,手术疗效良好... 本文报告1985~1993年期间作者所作股腘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39例的临床疗效,经术后1月~8年的随访,有效率达73%,肢体存活卑达92%。本手术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条件,手术本身可恢复动脉的生理状态,手术疗效良好,故值得推广。作者认为,凡有手术适应症者,应争取尽早作股胭动脉搭桥手术,以小切口法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为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搭桥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自体大隐静脉 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
下载PDF
股腘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载药腔内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锐 来志超 刘昌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6-260,共5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的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危害日益凸显。目前,全球约有2亿人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困扰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甚至威胁生命。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的短短70余年里,ASO手术治疗及腔内治疗经历快速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的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危害日益凸显。目前,全球约有2亿人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困扰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甚至威胁生命。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的短短70余年里,ASO手术治疗及腔内治疗经历快速发展,其中腔内治疗的方式也逐渐从单纯球囊扩张及金属裸支架置入发展到药物涂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等一系列新技术上,但目前新技术、新器材在ASO股腘段病变的实际临床效果、适应证等仍在探索之中。本文就现有的ASO股腘段病变载药腔内治疗手段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段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郑学军教授基于脉络学说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验总结 被引量:3
12
作者 付佳娜 贾林龙 +2 位作者 陈阚鹰 张晓丽 郑学军(指导) 《广西中医药》 2023年第4期53-56,共4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sans,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主要表现,是一种由于大中动脉硬化,内膜出现斑块,从而引发动脉狭窄、闭塞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改变的周围血管常见疾病。本病发病隐匿,进展迅速。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脉络学说 脉络-血管系统 郑学军 经验总结
下载PDF
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练玉杰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69-70,共2页
目的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分析。方法取90例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行股动脉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观察组行腔内血管成... 目的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分析。方法取90例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行股动脉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观察组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不同时间点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组间比较,P<0.05;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对比,P>0.05;术前,两组SNCV、MNCV对比,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SNCV、MNCV均持续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组间对比,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效果明显,且可改善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炎症反应,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旭姣 畅智慧 刘兆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预扩张筛选后,将拟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54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7)及对照组(n=27),PTA术中分别采用DCB及普通球囊。PTA术后随...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预扩张筛选后,将拟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54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7)及对照组(n=27),PTA术中分别采用DCB及普通球囊。PTA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术中出现的非限流性夹层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剔除失访者后,最终试验组26例、对照组20例患者纳入研究。试验组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ABI)、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Rutherford分级、股腘动脉狭窄程度、晚期管腔丢失(LLL)值、再狭窄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及对照组出现非限流性夹层的患者分别为14例及8例;2组出现非限流性夹层的患者间术后6个月ABI、Rutherford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截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优于普通球囊,且二者安全性相似;对于PTA术中出现非限流性夹层患者,DCB疗效仍优于普通球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硬化 闭塞 动脉 动脉 药物涂层球囊 治疗结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清miR-342-5p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杜自忠 王晨 +5 位作者 张明星 靳金龙 赵丹 马书平 白会玲 章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4-898,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清miR-342-5p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甘肃省中医院诊治的19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35)。检...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清miR-342-5p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甘肃省中医院诊治的19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35)。检测介入治疗前后患者血清mi R-342-5p相对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介入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iR-342-5p相对表达均降低,预后良好组降低幅度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吸烟史、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分型、C反应蛋白(CRP)、miR-342-5p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密切相关。二元回归分析显示,模型B评估介入治疗预后曲线下面积(AUC)高于miR-342-5p和模型A,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2.683,P=0.007;Z=4.624,P<0.001)。结论mi R-342-5p与介入治疗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miR-342-5p相对表达有助于评估患者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miR-342-5p 预后
下载PDF
忽略股浅动脉重建在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庄金满 李选 +7 位作者 李天润 赵军 傅军 栾景源 王昌明 张龙 冯琦琛 韩金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评价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155例(220条患肢)股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根据对股浅动脉的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股浅动脉重建组(10... 目的评价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155例(220条患肢)股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根据对股浅动脉的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股浅动脉重建组(107条患肢)和非重建组(113条患肢),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重建组近期(出院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非重建组[70.1%(75/107)vs.46.0%(52/113),Z=-2.356,P=0.018],随访期内2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53.3%(57/107)vs.57.5%(65/113),Z=-0.633,P=0.527]。2组保肢率无统计学差异[94.4%(101/107)vs.96.5%(109/113),χ~2=0.170,P=0.680]。重建组再次腔内治疗率更高[30.8%(33/107)vs.8.8%(10/113),χ2=16.903,P=0.000],费用更高[(34 658.7±8322.7)元vs.(17 036.6±1603.0)元,t=22.082,P=0.000]。2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0 vs.0.9%(1/113),Fisher精确检验,P=1.000;1.9%(2/107)vs.1.8%(2/113),Fisher精确检验,P=1.000]。结论忽略股浅动脉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经济,应成为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腔内治疗 动脉 外周动脉疾病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附45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牛晓阳 王兵 +3 位作者 丁语 吴斐 李阳 王广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杂交手术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Ⅱ(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5例(52条患肢),均采用杂交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相关临床指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一期、... 目的观察杂交手术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Ⅱ(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5例(52条患肢),均采用杂交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相关临床指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一期、二期血管通畅率情况,不同Fontaine分级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或截肢病例。手术前后踝肱指数分别为0.31±0.15、0.77±0.35,间歇性跛行距离分别为(154±49)、(560±63)m,手术前后比较,P均<0.05。7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肺部感染2例、股浅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切口液化坏死2例。患者术后6个月及1、2年的一期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2.31%、80.77%、71.15%,二期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8.08%、94.23%、90.38%。FontaineⅡ级患者一期血管通畅率高于Ⅲ、Ⅳ级患者(P均<0.05),Ⅲ、Ⅳ级患者之间一期血管通畅率比较P>0.05。结论杂交手术是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单纯腔内治疗的高危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杂交手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Ⅱ
下载PDF
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庆刚 张浩伟 +2 位作者 张生彬 宋士鹏 张阳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于我院的3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的治疗方法。对比治疗前后踝/肱血压指数和间歇性跛行距离。结果所有患... 目的分析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于我院的3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的治疗方法。对比治疗前后踝/肱血压指数和间歇性跛行距离。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患侧肢体温度较术前均有了显著的提高,肢体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有患肢溃疡的患者于术后1月左右愈合。26例患者静息痛消失,10例好转,2例无效,于术后1周截肢治疗。出现坏疽的患者经截肢治疗后创面均愈合。随访患者半年,术后踝/肱指数平均为(0.58±0.15),间歇性跛行距离平均为(500.3±132.7)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及踝/肱血压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提高,适合在此类患者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流重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志新 李晓强 +2 位作者 尚斌 钱爱民 孟庆友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40例(47条肢体)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长度≥10c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术...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40例(47条肢体)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长度≥10c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应用踝/肱指数(ABI)、Fontain分级、保肢率、一期通畅率等综合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38例(95%)手术成功。术后症状改善率95%,术后ABI为0.83±0.16,与术前(0.35±0.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例患者Fontaine分级均上升1级或以上。3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肢体缺血坏疽行截肢术,4例术后3~6个月症状复发,行第2次介入治疗,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总体保肢率为95%,随访6个月时的一期通畅率为86.4%。结论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练掌握腔内操作技术是提高技术成功率和维持近期通畅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 腔内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症状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官泽宇 宋涛 +1 位作者 任天才 余朝文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症状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症状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外周动脉金属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VAS评分)与间歇性跛行距离、Rutherford分级、最小管腔直径(MLD)及晚期管腔丢失(LLL)、患肢踝肱指数(ABI)、一期通畅率、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VAS评分、与间歇性跛行距离、术后12个月Rutherford分级、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MLD与LLL,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BI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AB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无新发坏疽导致的大截肢,两组患者死亡率、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症状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与普通外周动脉金属支架相当,但术后1年ABI和再狭窄率优于金属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 药物涂层球囊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