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膝关节X线与下肢全长X线摄影评估骨性关节炎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隋琪瑞 王肖 李天然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682,共5页
目的:评估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使用短膝关节X线与下肢全长X线进行冠状面对齐分析的一致性。方法:选取KOA患者100例(121侧膝关节)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进行站立位膝关节X线及双下肢全长X线检查,测量并分... 目的:评估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使用短膝关节X线与下肢全长X线进行冠状面对齐分析的一致性。方法:选取KOA患者100例(121侧膝关节)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进行站立位膝关节X线及双下肢全长X线检查,测量并分析解剖股骨远端外侧角(aLDFA)、解剖胫骨近端内侧角(aMPTA)、关节线夹角(JLCA),评估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测量股胫角(FTA)、髋膝踝角(HKA)并评估其相关性及膝关节对齐分类的一致性。结果:TKA术前,aLDFA、aMPTA、JLCA测量值在短膝关节X线与下肢全长X线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ICC分别为0.844、0.895和0.858。术前FTA与术前HKA值相关系数极好(r=0.935,P<0.001);术后FTA与术后HKA值相关系数较好(r=0.741,P<0.001);此外,基于短膝关节X线与下肢全长X线评估冠状面对齐将导致不同的前后对齐,其中33.9%(41/121)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对齐分类不一致。结论:短膝关节X线与下肢全长X线的测量结果相关性较好,但对于术后冠状面下肢对齐的诊断错误率较高,短膝关节X线在评估TKA患者的冠状面对齐时不能完全替代下肢全长X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x线 下肢全长x线 冠状面对齐
下载PDF
下肢步进摄影下肢全长X线片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吴昊 石泽锋 +5 位作者 李荣祝 尹东 周艳芳 董慧萍 梁红 陈俊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455-456,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步进摄影的下肢全长X线片的临床应用。方法以下肢步进摄影方法获取膝骨性关节炎伴有膝内翻的患者13例26侧下肢的下肢全长X线片,分别采用站立位和平卧位的投照方法摄片,由骨科医生在X线底片上用量角器手工测量HKA角,放射科... 目的探讨下肢步进摄影的下肢全长X线片的临床应用。方法以下肢步进摄影方法获取膝骨性关节炎伴有膝内翻的患者13例26侧下肢的下肢全长X线片,分别采用站立位和平卧位的投照方法摄片,由骨科医生在X线底片上用量角器手工测量HKA角,放射科医生在计算机屏幕上对PACS影像进行HKA角的测量,比较其精确度和可靠性。结果下肢步进摄影所得的X线下肢全照片站立位和平卧位之间HKA角的测量平均差距小于2°,手工测量和计算机辅助测量有显著相关(r=0.638~0.975)。结论下肢步进摄影的下肢全长X线片技术是一种快捷、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步进摄影 下肢全长x线 精确性 可靠性
下载PDF
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检查在膝关节炎内外翻畸形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沈钰 董丰琴 +3 位作者 朱艺 余景武 苏佩华 俞立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炎患者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对膝内、外翻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例临床诊断为膝关节炎51膝分别拍摄下肢全长负重X线片,测量下肢力线和机械轴偏距(mechanical axis offset distance,MAD),解剖学股胫骨角(anatomi... 目的:探讨膝关节炎患者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对膝内、外翻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例临床诊断为膝关节炎51膝分别拍摄下肢全长负重X线片,测量下肢力线和机械轴偏距(mechanical axis offset distance,MAD),解剖学股胫骨角(anatomical femor-tibial angle,aFTA),股骨远端力学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胫骨近端力学内侧角(mechanical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MPTA),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对膝关节炎进行X线K/L分级,通过SPSS 17.0统计对下肢力线各参数与关节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膝关节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显示,关节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②51膝骨关节炎中确诊膝内翻畸形38膝(74.51.%)和膝外翻畸形8膝(10.42%),5膝均无内外翻畸形。③膝关节炎X线K/L分级显示,0级:5膝(9.8%),I级:12膝(23.5%),II级:22膝(43.1%);III级:9膝(17.6%);IV级:3膝(59%)。④膝内翻组中股骨内翻7膝(18.42%),胫骨内翻18膝(47.36%),股骨、胫骨均内翻13膝(34.21%);膝外翻组中股骨外翻6膝,股骨、胫骨均外翻2膝。⑤在膝内翻组中,aFTA与骨关节炎X线K/L分级呈正相关(B值=0.132,t=2.648,P=0.012,P<0.05)。结论:下肢全长负重X线显示下肢结构清晰、完整,通过测量下肢力线参数评估,可全面诊断膝关节炎的内翻畸形或外翻畸形,膝内翻中以胫骨内翻显著,膝外翻中则以股骨外翻显著。因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下肢全长负重X线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全长x线 负重位 膝关节炎 膝内翻 膝外翻
下载PDF
基于膝关节CT及下肢全长X线片设计股骨远端截骨导板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碧 王跃 +1 位作者 郝鹏 冯均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膝关节CT及下肢全长X线片设计的股骨远端截骨导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以2016年7月—2017年2月拟行初次TKA的20例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例,... 目的探讨基于膝关节CT及下肢全长X线片设计的股骨远端截骨导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以2016年7月—2017年2月拟行初次TKA的20例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例,女11例;年龄53~84岁,平均69.4岁。体质量指数22.1~31.0 kg/m2,平均24.8 kg/m2。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103.0±19.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4±1.3)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58.1±11.3)分。术前基于下肢全长正侧位X线片及膝关节CT构建膝关节三维模型,设计并制作股骨远端截骨导板,模拟手术确定股骨远端截骨厚度。比较术前设计以及术中实际股骨远端内、外侧髁截骨厚度。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计算隐性失血量;术后3个月行膝关节ROM、VAS评分、HS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的股骨外翻角(femoral mechanical-anatomical angle,FMAA)、股骨远端解剖外侧角(anatom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aLDFA)、股骨机械轴与胫骨机械轴夹角(mechanical femoral tibial angle,mFTA)、股骨远端屈曲角(distal femoral flexion angle,DFFA)、股骨假体屈曲角(femoral prosthesis flexion angle,FPFA)、股骨假体外侧角(anatomical lateral femoral component angle,aLFC)、前翼与股骨前方皮质线夹角(α角),评估股骨远端假体冠状面及矢状面位置。结果于股骨远端截骨导板辅助下TKA均顺利完成;术前设计股骨远端内、外侧髁截骨厚度与术中实际截骨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关节周围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除1例患者未行氨甲环酸治疗外,其余19例患者术中失血量为30~150 mL,平均73.2 mL;术后引流量为20~500 mL,平均154.5 mL;隐性失血量为169.2~1400.0 mL,平均643.8 mL。术后3个月ROM为(111.5±11.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2,P=0.065);VAS评分为(2.4±0.9)分、HSS评分为(88.2±7.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48,P=0.000;t=–11.442,P=0.000)。X线片复查示术后mFTA与术前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FA、FMAA、DFFA与术前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FA、aLFC、α角与术前规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膝关节CT及下肢全长X线片制备的股骨远端截骨导板辅助TKA能实现精确截骨,改善下肢冠状面和矢状面力线,减少手术失血量,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截骨导板 下肢全长x线 CT 股骨截骨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利用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双下肢长度的法医学鉴定1例
5
作者 庄娟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58-258,261,共2页
在法医学鉴定中,双下肢长度差值往往决定着鉴定结论的形成。实践中,对于双下肢长度的测量常规使用的方法为通过体表确定解剖骨性标志点直接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即直接测量法。但是此方法测量粗糙,容易造成测量结果偏差。随着影像技术的成... 在法医学鉴定中,双下肢长度差值往往决定着鉴定结论的形成。实践中,对于双下肢长度的测量常规使用的方法为通过体表确定解剖骨性标志点直接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即直接测量法。但是此方法测量粗糙,容易造成测量结果偏差。随着影像技术的成熟,双下肢全长片不仅被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辅助检查中,也可以利用双下肢全长平片进行测量双下肢全长能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测量数据,因而可以选择性将其运用在法医鉴定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不长度 直接测量法 下肢全长x线
下载PDF
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1
6
作者 蒋青 宋知非 +1 位作者 骆东山 朱丽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介绍开展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检查的方法,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测量方法以及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0年6月~2001年9月对27例(31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二次曝光或一次曝光法行术前、... 目的介绍开展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检查的方法,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测量方法以及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0年6月~2001年9月对27例(31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二次曝光或一次曝光法行术前、术后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检查,并比较两种成像方法的清晰度和结果的可靠性。在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上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测量方法:犤正常股骨远端外翻角(9°)-实际股骨外翻角度犦+犤实际胫骨近端内翻角-胫骨正常内翻角(3°)犦+犤实际关节内内外翻畸形度数-正常关节内内外翻畸形度数(0°)犦。结果二次曝光或一次曝光法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成像均能显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和术后下肢的力线、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关节间隙方向,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评估提供了可靠的X线依据。在两种成像方法中,以采用一次曝光法成像相对清晰、可靠。结论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一次曝光法成像清晰、可靠,能真实地反映术前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术后畸形纠正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 全膝关节置换术 放射摄影术 下肢x线 术前x线评估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术前负重位双下肢全长数字化X线测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曲波 刘洋 马根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8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负重位双下肢全长数字化X线片(Digital radiography,DR)测量截骨参数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情况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10—2020-10完成的104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58例根据术前负重位双下肢全... 目的探讨术前负重位双下肢全长数字化X线片(Digital radiography,DR)测量截骨参数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情况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10—2020-10完成的104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58例根据术前负重位双下肢全长DR片测量结果截骨(DR组),46例以股骨外翻角5°和外旋角3°为标准截骨(常规组)。结果104例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在位,下肢力线恢复满意。DR组与常规组术后1个月股骨力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下肢力线和关节间隙夹角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WHOQOL-Bref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摄负重位双下肢全长DR片可准确评估患肢生物力学特征并测量截骨参数,为术中下肢力线对位和截骨提供准确参考,促进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数字化x线摄影 下肢全长x线 负重位 下肢线 截骨参数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准备中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春锋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18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准备中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即将在本院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为分段摄片,B组患者为负重位全长摄片,...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准备中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即将在本院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为分段摄片,B组患者为负重位全长摄片,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在实施手术前两组患者AKS评分没有差异(P>0.05);在实施手术后两组患者AKS评分均比实施手术前好,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实施手术后两组患者AKS评分无差异(P>0.05);(2)A、B两组患者重位膝内翻角及其差值分别与关节间隙夹角呈正相关;(3)A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7%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3%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准备中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效的提高了下肢力线的准确性,降低了内外翻畸形的发生几率,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前 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半月板切除对下肢力线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骏飞 蒋青 +1 位作者 陈东阳 李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半月板切除后下肢力线的改变情况。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4年3月,以术前诊断为半月板损伤且站立时膝关节能伸直的45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8例,女17例;年龄15~42岁,平均27.5岁。经膝关节镜证实,内侧半月板损伤6例... 目的探讨半月板切除后下肢力线的改变情况。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4年3月,以术前诊断为半月板损伤且站立时膝关节能伸直的45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8例,女17例;年龄15~42岁,平均27.5岁。经膝关节镜证实,内侧半月板损伤6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1例,外侧盘状半月板12例,滑膜皱襞综合征、髌下脂肪垫增生症但半月板正常者6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22例,半月板次全切除10例,半月板全切除7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拍摄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测量下肢力线,以膝关节中心到髋关节、踝关节中心连线的距离作为固有偏距(intrinsicvarizingdistance,IVD)。以手术前后IVD差的绝对值ΔIVD为参数,比较不同半月板切除量、不同半月板损伤情况、手术前后下肢力线改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半月板切除量的增加,下肢力线的改变程度也相应增加。半月板全切除组及次全切除组下肢力线的改变程度与半月板部分切除组和未切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后下肢力线的改变程度明显大于单纯外侧半月板切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全切除、次全切除后,膝关节承受及传导截荷能力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下肢力线的改变和膝关节内、外翻,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后膝关节外翻增加更为明显。术中应尽量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对于需行半月板全切除、次全切除者,为避免下肢力线改变应尽早行同种异体半月板、组织工程半月板替代物移植,防止关节软骨发生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胫骨 创伤和损伤 生物力学 半月板切除 下肢线 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 半月板全切除 半月板部分切除 半月板损伤 盘状半月板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机械轴力线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 艾尼瓦尔江·达毛拉 +1 位作者 蔺海山 王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6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点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下肢机械轴力线的变化趋势。方法纳入自2018-01—2019-06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摄下肢负重位全长X...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点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下肢机械轴力线的变化趋势。方法纳入自2018-01—2019-06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摄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并测量下肢机械轴力线,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1周时测量下肢机械轴时呈轻度外翻位,而术后3个月内逐渐呈内翻趋势。术后1周时14例膝关节即可完全伸直测量下肢机械轴,下肢机械轴呈轻度外翻(-0.89±2.00)°;术后3个月时测量下肢机械轴呈内翻(1.89±1.33)°,术后12个月时内翻(2.21±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12例膝关节无法完全伸直测量下肢机械轴,下肢机械轴呈轻度外翻位(-1.08±2.27)°,与术后1周膝关节即能完全伸直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术后1周)摄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下肢力线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术后真实下肢力线,建议至少3个月后待患肢能够承载正常的生理负载量后再拍摄此类X线片评估术后冠状位机械轴力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线 机械轴力线 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